【专家简介】祝智庭是华东师大终身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导,华东师大教育信息化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暨上海数字化教育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暨教育信息技术学科组组长,国家发改委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专家组成员,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教育技术分委主任;上海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CNU联系中心副主任、首席专家;多家国际学刊编委。 我想讲四个问题:一是翻转课堂的发展脉络,二是翻转课堂在国内的应用实践,三是翻转课堂的智慧亮点,四是翻转课堂应用的发展空间。由于时间所限,我只讲一些要点,省略掉许多案例演示。 一、翻转课堂的发展脉络 翻转课堂起源于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Eric Mazur在20世纪90年代创立同侪互助教学(Peer Instruction,PI)。他论述了学**分两个步骤:首先是知识传递,然后是吸收内化。即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传递,通过同侪互助完成吸收内化。2000年,美国Maureen Lage,Glenn Platt和Michael Treglia发表论文《课堂逆变:一个创建全纳学**环境的门户》,介绍他们在迈阿密大学讲授“经济学入门”时,利用万维网和多媒体让学生在家或者在实验室观看讲解视频,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完成家庭作业。另一早期的翻转课堂实践来自于科罗拉多州林地中学的案例,2007年,该校两位化学教师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解声音,将视频上传到网上,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课。与翻转课堂应用相关的是“可汗学院”的视频微课。2004年夏天,还住在波士顿的可汗得知远在新奥尔良就读七年级的表妹遇到数学难题。可汗随后用画图及语音软件为表妹远程辅导,并录下一段段10分钟以内以知识点为单元的视频片段,这些视频传到网上后帮助一大帮孩子解决了学**难题。他随后成立了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在线图书馆,该网站收藏了他自己录制的数千个辅导微视频,并向全世界免费开放。该项目引发全球范围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热潮,这一“混合学**”模式被加拿大《环球邮报》评为2011年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视频微课和翻转课堂是密不可分的,并且被认为是近几年推动教育信息化变革的重要技术。我们所谓的翻转课堂是有信息技术支撑的。传统教学过程的两个阶段首先是在课堂内进行知识传授,然后到课后进行知识内化。事实上,学生需要克服学**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往往并不在现场。翻转课堂的基本思路即反转这两个阶段,学生通过课堂外的自学、观看视频、做练**进行知识传授,然后课中做小测验,解决重点和难点从而进行知识内化。这种学**模式可以将学**的有效性**提高。翻转课堂给我们一些启发, 要进行信息化教学创新必须要实现三个突破:突破时空限制、突破思维限制、突破教师角色限制。信息化教育创新也不能眼睛光盯着课内,光盯着那40分钟,要课内、课外通盘规划。 国内早期开展翻转课堂实验的学校有重庆江津区的聚奎中学,该校从2011年开始就用视频微课支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实践。此外,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翻转课堂实验校山东潍坊市昌乐一中,该校学校有八千多个学生(高中生为主),168个班级,到本学期全部实行了翻转课堂教学。事实上,我国很多早期课改项目也具备“翻转课堂”的某些特征,例如: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西新绛中学的“自学——展示模式”、江苏木渎高级中学的“问题导向自主学**模式”等,尽管它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翻转课堂”研究。接下来,具体分析几个翻转课堂案例。昌乐一中提练出“二段四步十环节翻转课堂教学法”:学生先通过自学质疑(分为目标导学、教材自学、微课助学、合作互学、在线测学五个环节),再通过训练展示(分为疑难突破、训练展示、合作提升、评价点拨、总结反思)进行知识提升。事实证明,这种课堂教学结构的变化,有效改进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并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协作学**。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在上海市闵行古美高级中学,该校翻转课堂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融合:课前学生使用电子书包学**“多媒体电子教材”,该电子教材通过动画形式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细致讲解,课堂上通过自测、反馈、提问等进行问题解决与反馈,课后完成作业后可观看微视频,学**解题过程。将翻转课堂常态化实践的有广州天河区“青云项目”,有位初三政治课方老师结合初中政治的学科特点及家校的客观情况,采取只利用有限的课内时间做翻转教学,将课时设置成A型课和B型课,然后组合成了AB、AAB、ABB型三种翻转模式。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的案例也比较典型,它的翻转课堂学**任务定位很明确:课前做到基本学会,课中做到深度学会。通过分析以上案例,我做成一幅对比图,可以看出,各校翻转课堂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各有特色。比如昌乐一中,让学生用晚自修进行自学,然后第二天的课中就是训练展示。古美中学它有课前课中课后的分别,福州二中也有课前课中课后的分别,天河政治课只有课中,南山也有课前课中。那么学前活动有自学、看视频、交流、做作业、提交错题等等。从技术上来讲,主要是三项技术:一个是观看微视频;二是在线测练;三是在线交流。 三 、翻转课堂的智慧亮点 如果用智慧教育的视角来分析,翻转课堂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智慧亮点。第一个智慧亮点: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因为让学生自己去观看微视频有助于自定步调的学**。绍兴电教馆王馆长做过一个实验,让一半学生看视频微课,另一半听老师讲。他发现看视频微课的学生中,十个当中只有一个一遍看懂的,有的甚至看了六遍,也就说平均每位学生要看两三遍。因此每个人快慢程度不一样,慢的学生可以多看几遍或随时停顿下来思考。仅仅从这一点上,也体现了一定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毫无疑问,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但还没有过把学生真正当人看的教学理论。已有的教学/学**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隐喻之上的:教学主义就是把学生当个容器;行为主义就是把学生当成个可训练的动物;认知主义是把学生当作个计算机;社会建构主义把众体在线学**看成蚁群一样,能够把非结构化的行为变成结构化的结果(如蚂蚁窝);个人建构主义跟发展心理学有关,行为主体像植物生长一样,给其提供“给养”就行了;连通主义把人看作是学**生态中的一个“物种”。人本主义则需要真正地把学生当人看,因为学生有思想,会用工具,可以自学,有个性,也需要沟通等等。我认为教育最基本的一条原理就是把学生当人看。因为学生是人,所以这条原理又可以替换为“把人当人看”,听起来有点荒谬,但实际上是人类的终极问题!教育当中,我们有很多不把学生当人看的行为,特别是很多地方高喊“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从高中竞争下沉到初中,从初中竞争下沉到小学,从小学竞争有下沉到幼教,甚至一直把竞争下沉到胎教。试问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学得这么苦啊?本来应该8岁学的东西,那把它下沉到五岁;把应该五岁学的东西下沉到三岁,孩子们能不苦吗?所以我说,教育的最大问题出在没有把学生当人看。第二个智慧亮点是人机劳动分工。凡是有规则、可重复的工作都可以用机器来做,也就是说人和机器合理的分工,让人做最擅长做的事,这也是一种智慧。第三个智慧亮点就是基于O2O(线上线下)的混合学**,做到优势互补,整体优化。第四个智慧亮点是发挥集体智慧,教师集体备课,学生协作互学。第五个智慧亮点是学校教育信息化领导力, 凡是翻转课堂用得好的学校,都是校长很有魄力,抓住机遇勇于改革,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精心组织,机制保障。 四 、翻转课堂应用的发展空间 第四点我要谈谈翻转课堂的发展空间在哪。在翻转课堂应用实践中,我们需要反思一些列问题:使用了微课就是翻转课堂了吗?课外学生的深度学**发生了吗?课内学生的主动学**发生了吗?当前翻转课堂中精熟学**体现了吗?翻转课堂支柱之一是学**文化的变革,当前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了吗?教师如何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所以我说目前翻转课堂只是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的初级阶段,我们应该有许多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我提出一个发展潜力的立方体模型,包括六个发展面。第一个面是要提升学**资源的质量,设计让学生“心动”的视频微课。怎么心动?那就是要问题化+故事化,科学性+趣味性。国内虽然已经涌现大量视频微课,但真正能够令人怦然心动的可谓凤毛麟角。另外,为了使得微课资源可以共享,那么就需要提高微课“普适设计”水平,体现小粒度、富媒体、自足性、不粘连等特点。今天报告会的主旨是推进数字教材应用。请问大家心中理想化的数字教材是什么样的?2010年11月华东师大牵头成立“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开展电子课本—电子书包技术标准研制;其中《电子课本信息模型规范》于2013年3月进入国家标准程序项目。我们在实验室开发了一些基于标准的电子课本原型,我演示一小段:这是小学语文课本,可以让学生做描红练**;这段是数学课本,可以反复做练**;这段是中学物理课本,可以在上面做模拟实验;这段是高中化学课本,用3D展示分子模型;这段是初中地理课本,点击左页地图中的区块热点,右页呈现出相关数据;这段是历史课本,我们用时间轴来表示历史事件,颇有历史纵深感;这段是生物课本,既有高清图片,又有记录鱼类生活的视频。互动的数字课本到底应该怎么设计?我觉得数字教材要体现以学为中心。孔子云“学而时**之,不亦说乎”,可见学与**是两类不同的活动,前者主要接收知识信息,后者关乎知识转化与应用实践。因此我们不但要有“学材”,还要有“**材”:前者内容为主,学具为辅;后者工具为主,内容为辅。这样一看一想,觉得“数字教材”的名称已经不太合适了,改叫“数字学**资源”好吗?第二个发展面:循证评估,精准教学,促进综合性的评估。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过程型评估,收集数据建立电子学档,另外设计结构化、指标化的评价量规。将过程性评估、学生主体性评估、大数据学**分析相整合,从而做到定向干预、精准教学。前面提到的可汗学院就有使用大数据分析。目前国内还十分缺乏这类基于大数据的学**评估工具。第三个发展面:发展高阶认知。按照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阶段从低至高分成六个层次——识记、领会、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但目前的翻转课堂实践主要还是停留在比较底层的识记、领会、应用这个层面,很少涉及分析、评价、创造层面,这就是留给智慧课堂的发展空间。第四个发展面,教师角色从“教学”到“教练”转变。当越来越多的内容被做成了数学化资源,包括视频微课以后,那么老师就不要讲那么多了,必然要改变角色,我认为教师要从讲师变成个教练。有这么一个故事,前东德国家游泳队有一年拿了世界冠军,队员们很兴奋,把教练抬起来抛到水池中去,结果差点把他淹死,后来发现这个教练根本不会游泳,他主要靠观看录像带来指导运动员做游泳动作练**。我和团队已经预见到教师变教练的发展方向,正在和德国一家咨询公司合作开发一套培养教师教练能力的训练平台,其中也用到了基于视频的情境模拟训练方法。第五点就是要提高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教育部提出了全国综合教师应用技术能力的标准,我本人是这个项目的首席专家,组织了全国一大批专家进行调查,最终制定出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该标准根据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差异性,对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一类环境是学生不能上网,以多媒体为主,要求老师能够利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另外一类环境让学生能够上网,包括网络多媒体教师和无线移动学**空间,要求教师能够利用技术改变学**方式。如何才能优化课堂教学?我们来看以下这个案例。有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她发现学生写作文三言两语就写完了,很不深入很不细致。如何启发学生呢?她从网上找了两段视频:一段视频是姚明在NBA灌篮的视频,让学生看了一下,发现用了24秒;又找了一部日本动漫《灌篮高手》,从中取出流川枫灌篮的视频片段,发现用了两分钟。这位老师就做了个视频微课,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说明文学作品中的时间和现实生活中的时间可以有很大不同,揭示出如何把活动写得深入细致的秘诀。再看一个关于如何用技术改变学**方式的案例,是上海闵行区蔷薇小学提供的。这个学校经过多年努力,已把一所薄弱农村小学变成一所国内外闻名的智慧学校,连美国纽约时报的专栏作家都采访过。另外,上海普陀区更进一步变革,鼓励学生做微课,让学生来当小老师,效果非常好。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国家已经关注到了教师信息化能力的发展,那么,学生的数字化学**能力的发展怎么办?谁来管这个事?第六个发展面就是要超越翻转课堂。还是用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模型来说明问题,我们目前的翻转课堂是以实现识记、领会、应用三层低阶目标为重心。而且我们不要高估视频微课的作用。按照国际著名的学**金字塔原理,从顶往下看,最好的视频微课只能到达第三层,仅看微视频的话,两周最多只能记住百分之二十,比光听讲的效果好一些(如果光听的话,二周后只能记住百分之五)。再往下看,还有效果更好的几种方法:演示、讨论、实践、练**;还有教别人,这是效果是最好的,能够达到百分之九十。因此我们需要优化教学生态,现在翻转课堂仅仅是在知识授导型教学方面找到个切入点。要往高层认识目标发展,就需要采用问题化学**和项目学**,这两者像两个轮子一样,可以互相啮合的。而且项目学**越来越重要:我们从这个图可以看出来,它是偏向于右脑学**的,有助于培养综合思维的,因此是有助于培养创造能力。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的2001版把第五层的“综合”改为“评价”,把第六层由“评价”改成“创造”,凸显当今时代创造的重要性。所以我最近提出创造驱动的学**模式。据我所知,创造教育理论近代可以追溯到杜威的“做中学”理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进一步发挥了杜威的“做中学”理论,提出了观点鲜明的创造教育理论,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我们最近找到一个资料,是陶行知先生1933年3月在上海大夏大学(华东师大的前身)做了一个非常精彩的演讲。他说到,由行动发生思想,由思想产生新的价值,这就是创造的过程。他还用大白话把这个道理讲得更为透彻: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如何在我国教育中践行创造教育?现在我们遇到一个天降良机:创客运动。2015年1月4号,总理到深圳参观“柴火创客空间”,引起全国上下的创客热潮。我们团队目前也在研究创客教育,我们把它看作是智慧教育的一部分。前面讲到了学材、我还要再加上“创材”(创客活动器材),这就构成比较完整的智慧教育资源。我们如何超越翻转课堂?我提出智慧学**生态框架图,以教学组织结构为主线分成四层:班级差异化教学、小组合作研究型学**、个人兴趣拓展学**、众体在线生成性学**。班级层面主要注重差异化教学。有了信息化手段以后,我们可以让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的学**人人百分百,而不能以六十分作为及格的标准。六十分就是啊,在这个单元,下个单元,累积效应可能就变成了,然后,越来越衰减,最后就彻底失败。因此我们要提倡精熟学**(Mastery Learning,过去有中译“掌握学**”),人人都要百分百,这样的话成功就有保障了。小组层面主要是协同学**,实际上是“研**”,动手+动脑;个人层面按照兴趣自主选学丰富的专题课程;众体层面在网上进行互动生成性学**,广泛联通。还有我们刚才讲到的创客教育,既可以在小组层面,也可以在个人层面及众体层面。当然了,要让信息化促进教学变革与创新,最重要的还是要革新学**文化。看看这个三层金字塔形示意图,大家就很容易明白到底什么是文化?塔底代表人所普遍具有的属性,也就是天性;塔顶代表个人具有的属性,简称个性(包括个人秉性与**性),是一半遗传一般**得的。塔中代表文化,是指一个人群在特定环境中**得的共同属性,我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理念价值,行为方式,制品制品。按此层次模型,我们就可以设法塑造一种我们所希望的“微文化”。文化的核心内涵是理念和价值观,我们可以借鉴21世纪教育学框架,特别关注学生思维技能发展,要鼓励反思,多用项目化学**,培养综合解决问题能力,采用信息化使能工具,以及采用多样性评估等等。回顾一下吧,翻转课堂的发展空间在哪里?我们可以做的事很多:提高微课和学**资源的质量,包括学材、**材、创材;开发基于数据的学**分析和教学决策工具;发展针对高阶认知的教学;转变教师角色,提升教师的技术能力;最后,我们要全面超越翻转课堂,打造翻转课堂的版,那就是我们希望的智慧教育。最后通报一下:我承担了一个国家“十二五”教科规划国际级课题“智慧学环境的构建和应用研究”,准备在全国遴选一批实验区、实验校,欢迎感兴趣者加盟,大家协力推进我国智慧教育的发展。(本文根据现场视频整理)
电大开放教育毕业论文
开放教育是实现一校多区资源共享、校际之间学分互认的理想途径;是教师教育学历与非学历一体化、职前职后相衔接和沟通的有益探索,下面给大家分享了电大开放教育的毕业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近年来,“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已经在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与研究,主要集中在“翻转课堂”的起源、概念、涉及到的理论等方面的探索。然而,要想真正发挥“翻转课堂”的自身特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在教师带领下应用了“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所真正带来的积极改变,需要进行有关“翻转课堂”在教育实践中有效实施的策略研究。本文探究“翻转课堂”在远程开放教育中有效实施的相关策略,以期为“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更好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翻转课堂”;开放教育;教学策略
一、研究背景
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不同于普通全日制高校的在校生,他们多为在职想要提升自身学历的学员,由于他们受到工作事物和家庭等方面的多重制约,导致他们无法像普通高校学生那样拥有可以投入学习的大量时间。电大系统采用面网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为学员提供大量自学资源的基础上为学员安排适量的面授课,用于重点讲解学员难以掌握的知识内容。由于很多学员缺乏主动学习的毅力和兴趣,导致他们在面授课上很难听懂教师的授课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效果的提升。“翻转课堂”的出现,将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讨论,教师转变为整个过程的指导者、促进者。通过前期调研与实践研究,开放教育中的多数学员和教师对“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持积极态度,认为应用得当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员的学习效果。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就“翻转课堂”如何在开放教育中有效实施进行相关探究,力图最大限度地发挥“翻转课堂”的自身特点,让其为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提供出路。
二、“翻转课堂”核心理念与理论基础
“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可以总结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就是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前,学生在家利用教师提供的视频和相关材料进行学习;课堂时间则用来解决问题,概念深化,参与合作性学习。此模式将最宝贵的学习资源———时间最大化。“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掌握学习:该理论强调目标定位,反馈矫正。“翻转课堂”的重中之重在于课堂活动中的协作、探究。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观点。
(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门科学,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教则是一门艺术,是把学生与教学大纲结合起来的艺术,是安排可能强化的事件来促进学习,教师起着监督者或中间人的作用。十分强调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学习伙伴等)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5)人本主义:该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的自我潜能和价值为目标的人本主义教育观。人本主义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主张对人的“终极意义”的追求,强调人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及学生个性的培养。
(6)教学设计理论:以学习论、教学论、教育传播学、信息技术等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依据,采用系统方法,分析学习需求、确定学习目标和任务体系,整合教学策略、制定解决方案。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7)自主学习理论:该理论不同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究,着重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及合作交流能力。(8)同伴互助合作学习:该理论体现着集体行动的思想,通过合作互助同伴间共同完成对问题的探索,在互动互助中增长知识,得出结论。(9)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以“问题”为核心的高水平的学习,该理论是一种让学生通过基于不一定有正确答案的真实性问题的学习而获取知识的教学,是由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构成的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方式。
(10)混合式学习:该理论将传统学习和基于网络的现代化学习方式相结合,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开放教育中“翻转课堂”实施的策略分析
通过上述对“翻转课堂”理论基础的探究,本节将着重研究如何利用上述理论指导“翻转课堂”在开放教育中实施的有效策略。
1、“翻转课堂”教学环境要保证师生、生生间的积极互动。“翻转课堂”将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完成,课上主要用于学生间问题的讨论与解答。因此,构建一个积极有序的课堂氛围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十分重要。为了营造良好氛围,教师需要充当主持人的角色,在学生互动减少或者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给予帮助,为了提供给学生更好的帮助,教师需要准备大量教学素材并对知识内容充分掌握。
2、利用奖惩机制调动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对于在“翻转课堂”上主动提问或积极回答其他学员问题的学生,教师需要在第一时间给予鼓励并探究其他奖励机制来促进学生持续维持这种学习态度。本研究认为,适用于开放教育学员的奖惩机制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其一是对于参与教学活动的学员,根据其参与次数为其准备级别不等的电子资源作为奖励,如电子书、各类考试的参考资料等;其二是对于长期不参与课题互动的学员,主讲教师要在第一时间了解学员的心理状态和想法,尽可能鼓励其参与进来,对那些仍不参与互动的学员,其平时成绩适当降低;其三是对于偶尔参与互动的学员,每次参与互动后及时给予口头表扬,并对其回答进行补充,帮助其更好的理解内容,以此来鼓励这部分学员积极地参与互动。
3、对“翻转课堂”教学内容和环节进行良好设计。很多教师认为“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环节的翻转,即课堂用来解惑答疑而课外用于知识学习,既然课堂时间转变为解惑答疑,教师只需回答学生的提问或引导学生之间互动讨论即可,对这一环节教师并不需要特殊设计。本研究通过调研发现持有上述观点的教师不占少数。本课题认为,上述观点并不正确。“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内涵并不仅限于课堂内外的翻转,而是整个教学模式和思路的翻转。“翻转课堂”的'课上环节,并不是学生间无序的就知识内容的问题而进行的自由讨论,教师需要对学生讨论的各个环节加以引导和提示,需要精心设计好整节课的讨论主题和流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看似主动灵活的自由讨论过程中得到知识点的进一步理解和深化。针对“翻转课堂”的设计主要集中在活动的组织与设计之上,需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互动多讨论。
4、教师在每节“翻转课堂”上至少要为学生提出1-2个有难度的问题。如果只是提出容易解决的问题,将使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觉得枯燥无聊,丧失学习的动力。难题的提出也有助于学员开动脑筋主动思考,并在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开拓思路,对自己认知策略的提升有所裨益。在学员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在第一时间给以提示,让学生沿着正确的思路自主探究,以至于最终解决难题。
5、“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体现人文关怀的思想。虽然开放教育的学员都是成人学习者,但是在进行实际教学时也应多加考虑他们的内心感受,让他们像儿童一样在快乐中学习。不论儿童还是成年人,能够在一个和谐有爱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是所有人都向往的。为了体现这一思想,教师需要具有平易近人的态度,遇事多站在学员的角度考虑问题,在面对学员回答不上问题、迟到等事件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多给学生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愿意回答问题,乐于在工作之余参加面授课的学习。
6、“翻转课堂”中应至少同时包括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两个部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该为学员提供充分的交流合作机会,教师应主动探究促进学员自主交流的多种形式。
四、结论与展望
“翻转课堂”的出现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改变带来了一种新的尝试与可能,目前为止,多数教师对待这一教学形式持有肯定的态度。“翻转课堂”运用得当,可能会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可能,否则可能只是一种形式独特的噱头,与传统教学相比并无大的提升,反而浪费了教师的宝贵时间用于制作或寻找合适的素材与资料。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和实践反馈,本研究认为一般来说,内容比较容易理解的部分适合学生课外自学,而涉及到技术、情感等的部分则更适合回归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每一种新型教学形式的出现都会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翻转课堂”的出现也不例外,然而,要想真正发挥“翻转”的功效,还需学者和专家、教师们的共同探索与研究,找到更加行之有效的途径方能解决。相信在未来,“翻转课堂”这一形式的运用能够为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带来可能,本文仅对“翻转课堂”在开放教育中实施的相关策略进行探究,希望对日后“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真正提升提出一点借鉴的经验。
参考文献:
[1]宋艳玲,孟昭鹏等.从认知负荷视角探究翻转课堂———兼及翻转课堂的典型模式分[J].远程教育杂志,2014,(1).
[2]容梅,彭雪红.翻转课堂的历史、现状及实践策略探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5,(7).
[3]姜艳玲,徐彤.学习成效金字塔理论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4,(7).
[4]周平.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翻转课堂及其理论基础溯源[J].外语电化教学,2015,(3).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以外,还要学会如何写相关的论文,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计算机专业经典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
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不强的现象,分析了目前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工程实践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实践课程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与构建学生科技和竞赛活动平台5个方面对开放式实践教学进行了探索思考,并结合池州学院计算机专业介绍了开放式实践教学的一些改革探索实践。
关键词:
开放式;实践教学;计算机专业;探索思考;改革实践
近年来,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都感觉很紧张和缺乏自信,感觉学了四年好像什么都不会,对就业感到恐惧。然而事实上大部分学生都具备专业理论基础知识,所欠缺的是专业实践能力,没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对于应用型本科学校来说,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尤为重要,探索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2007年池州学院升本以来,学校坚持“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和“以生为本,以用为先”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对于新升本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强调“应用性”,更应把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培养的目标。
1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目前,实践教学逐渐被各高校和教育部门重视,各高校都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力度。然而,各高校由于各自环境和落实程度不同[1],实践教学效果也千差万别。另外,由于受到长期以来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各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普遍都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
(1)实践教学理念陈旧,仅仅通过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的开放性不强[2];
(2)“双师型”实践教学队伍力量不足,教师大部分都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工程实践能力不强,工作中教学任务繁重,工程实践学习不足;
(3)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比重不足,实践教学内容和手段单调,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3],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过程较少;
(4)实习实训效果不佳,高校很多学生校外实习流于形式,实际动手实践机会不多,达不到生产实习的作用和目的,实习效果不好。
2开放式实践教学探索思考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应加强校企合作,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制定课程计划,制定(修订)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校企共同组建工程实践教育教学培训队伍,共同开发工程培训课程、设计培训项目、编写工程教育系列教材,共同实施对学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开展的面向生产一线的实践教学与培训,并共同监控培训与实践教学的质量。学院与企业合作,初步探索“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
专兼结合,加强工程实践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着重把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做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原则。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突破现有体制,通过专兼职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合作,构建一支专业化、职业化、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聘请企业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师或高级技师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改善师资结构,利用他们高超的专业技术以及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效率。积极组织双方教师参加针对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而举办的各类专题讲座和培训,使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时得到补充和更新,及时掌握有关的技术信息。每年选派教师利用假期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生产一线,参加企业生产实践,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专业技能;训练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鼓励教师努力获取各类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以及与本行业相关的技术职称,专业教师实行持证上岗,使部分教师转变成既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专业实践教师。
强化实践课程建设,提高工程实践教学质量
在校企合作平台下,实行“平台+模块”模式,科学构建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企业训练课程模块,着力打造专业实践能力,并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实践课程群建设,力争在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创新工程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善。在教学内容的建设上,应充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与特点,避免纯技能训练的内容,把“应用性”作为教学内容的设计依据,精选出能使“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相结合,“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相结合的课题教学内容。同时结合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体现课题内容与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的结合。
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工程实践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工程实践教学良好开展。制定中心管理规章及相关制度,配套制定简洁、严谨、操作性强的管理工作流程,如《学生操作规程》《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工作规范》《中心安全规章制度》等管理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强化教学管理,构建实践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行实践教学运行动态监测。构建学习型组织,保持先进的工程实践教育教学理念,熟悉教学研究方法,掌握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树立现代大学管理和服务意识,推进“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与服务工作。
构建学生科技与竞赛活动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进一步开拓大学生创新科技活动工作思路,着力建设大学生创新训练平台,大力开展校内学生开放创新活动,加强大学生工程素质创新训练,营造校园科技创新氛围。开发学科竞赛项目,完善学科竞赛管理。精心组织校内外学科竞赛以及专业技能培训和比赛,为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搭建平台,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课外科技训练和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开放式实践教学改革实践
整合优化校内实践教学资源
学校计算机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主要是依托校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开展的,经过多年建设和资源整合,学院实习实训中心现建有软件技术实验室、硬件技术实验室、网络技术实验室、网络工程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物联网工程实验室、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等实验室,初步形成了基础实验平台、专业实验平台、综合设计平台、实习实训平台等实践教学体系,满足软件开发、网络工程、综合布线、网络安全、物联网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教育需求,可满足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信息技术专业实践教育教学需要,落实完成学生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专业竞赛、实践创新和毕业设计等环节。中心从提升实践教学服务功能、更新补充满足开放性实验要求的设备仪器、优化配置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和实验室开放着手,为开展开放式实践教学提供有力的硬件基础保障。2011年实验实训中心获得省级“学研用一体化IT类人才示范实习实训中心”,2013年“池州学院——合肥鼎杰网络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项目获得学校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学院依托中心和实践基地项目建设,为计算机专业开放式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加强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拓展校外实践教学资源
近几年,学院和多家校外企业开展合作,[3]现有校外实践基地10余家,主要有安徽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电信池州分公司、中国移动池州分公司、中国联通池州分公司、星网锐捷网络有限公司、安徽翰子昂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合肥朗讯科技有限公司、昆山安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想阳光服务站、北京博创兴盛科技有限公司等。每年选派一批学生到实习基地开展各类工程实践活动和毕业实习实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与就业能力。另外通过校企合作,学院先后与安徽创新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合肥鼎杰教育有限公司、合肥凌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肥清默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进行深度合作,聘请了多位资深技术人员作为该院的高级讲师,承担了部分创新实践的指导工作。学生在企业和校内导师的指导帮助下,结合生产实践或工程项目,拟定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注重“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培养
培养计算机专业工程实践专业骨干教师,特别是“双师型”教师,建立一支职称结构合理、数量足够、专兼结合、学历层次较高、素质优良、相对稳定、学术成果丰硕,管理规范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适应应用型人才教育的需要,对于实践教学效果与水平的提高是十分必要的。学院十分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近些年来,通过内培外引,逐渐壮大了应用型师资队伍。先后有4名教师获得了信息产业部组织的物联网工程培训证书,2位教师获得了Android工程师培训证书,4位教师进入企业进行机器人方面的培训。
重视开展学生学科竞赛和创新实践活动
学院同时十分重视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大力开展数学建模、程序设计、职业规划等第二课堂活动。目前已有多种创新实践平台,提升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挑战杯比赛、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程序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单片机比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比赛等,并取得优异的成绩。目前,学院已获得数学建模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安徽赛区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2项;获得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团体三等奖1项,安徽赛区二等奖2项;获得安徽省机器人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获得安徽省ACM程序设计大赛3等奖1项、优秀奖3项;获得安徽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铜奖1项、安徽省电信杯数字安徽知识大赛三等奖1项、安徽省职业规划铜奖1项。
摘要:
计算机专业是一类实践型强的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必须建立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用来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尤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尤其重要,翻转课堂是最近几年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经过实践证明是比较适合计算机专业人才发展需要,本论文主要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与就职能力不足问题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阐述翻转课堂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希望为研究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专家与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翻转课堂;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需要大量应用型人才,而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这也是我国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主要因素。高校开设专业没有经过调研,社会是否需要这方面人才,在课程内容设置上,没有根据企业需要进行课程设置,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没有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符合企业人才需要标准。计算机专业是计算机类比较早的专业,现在发展比较成型,企业需求量也很大,但是现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还是以传统高校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没有体现实践型,不能满足计算机相关企业的人才要求,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一种以翻转课堂的模式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企业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1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与就职能力不足问题分析
专业定位与社会发展脱节
专业发展必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现在高校开设什么专业应该是市场说的算,开设那些课程企业说的算,专业发展定位一定要准确,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定位,建立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企业需要的计算机应用型高级人才。高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人才,必须适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能满足计算机类企业人才需要,建立一个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应用型计算机人才,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解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知识面不宽、广度不够
现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的课程对有的工作岗位不适应,开设多数都是软件类课程,对一些计算机硬件、计算机基础专业课程、网络与通信课程等开设很少,都是根据企业需要,开设软件开发课程,知识面窄、广度不够,学生能适应的岗位少,不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模式未能与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的发展同步前进
计算机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取得一定成绩,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应用在教学中,但现在高校教学模式更新速度比较慢,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计算机技术发展需要,必须及时更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
基于MOOC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比是一种倒序,需要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为翻转课堂实现提供了可能,MOOC平台的建立,为教师素材的提供场所,是学生预习的场所。其主要是利用录屏软件将授课过程录制下来,然后将录制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上让学生在家里看视频、听讲解,腾出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或实验,并对其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这种教学过程不同于传统的课堂听教师讲解,课后做作业的传统教学习惯,可以说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最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利用其平台进行预习、复习,提问等操作,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创新意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实施计算机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角色发生转变,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变为学生是课堂主角,教师在课堂上是组织者与实施者,搭建教学平台,在课堂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学生应更专注于主动的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战以及其他现实世界面临的问题,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从而能有更多的时间与每个人交流。计算机专业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对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技术保障。
计算机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研究
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数字化校园网的建设与完善,对翻转课堂在校园中普及提供了可能。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变得可行和现实。此外,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课程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师和学生都具有较好的计算机基础,借助计算机进行教学和学习轻车熟路,而且网络上关于计算机课程教学和学习的免费资源非常丰富,不仅涵盖范围广,而且更新及时,这都为计算机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保障。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外,企业部门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也大大提升,需要专业学生的多种能力全面发展。因而,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衡量大学生质量的重要标志,并将成为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一个根本要求。目前一种全新的培养模式应运而生,这种培养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适应性和实践操作性,要求学生要具备信息的收集、处理与运用等能力。同时,这种方式也注重个人品质在职业活动中的意义,将学生自身的交际能力与计算机操作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操作;个人能力;素质能力
一、引言
近些年来,各企业部门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要求,已不仅是特定于某一职业,而是多种职业的共同基本技能。而作为当今社会的学生而言,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强弱对以后的职业选择与就业方向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不仅有很重要的意义,也能很好地体现计算机专业的特色。本文主要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作进一步的研究。
二、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视
第一,明确学生的发展方向。为了学生更好地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操作能力,计算机教师应提前向学生介绍并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机发展方向。如网页设计、平面制作、多媒体制作等,避免学生因自身兴趣而选择不实用课程的现象发生。第二,创新改革教学模式。计算机课程需要把理论知识、上机操作、在线学习等课程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理论知识强化专业内容;通过上机操作熟悉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在线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等能力。同时,在实践教学课程中,教师要开展案例分析教学,让学生将课本上的枯燥知识与实践问题的解决进行融会贯通。此外,计算机专业教师还要将多门课程进行综合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第三,合理构建知识体系。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教师要以职业技术能力、文档规范、安全措施等方面为教学目标,以免学生由于知识结构不合理而学习与社会需求渐远的计算机知识。高职院校教师在进行计算机授课时要把传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中所需要的技能,实现技术与能力同进步的要求,为学生的职业能力夯实基础。
三、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方式
第一,强调学生间的团结合作。不论在哪门学科,都会强调学生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在日常的专业课上,教师应该在一些课程设计、课外活动等基础训练中强调合作,培养学生强烈的团队意识。此外,在开展专业实训时,指导教师应适当地增加小组合作的实践机会。教师在同学实践过程中,应扮演一位引导者的形象,带领班级的学生一起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在集体活动中,学生通过交流沟通,不仅能加深学生间的关系,也巩固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团队间的凝聚力。第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处于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正处于人生中最有活力的阶段,学生一定要把握住此刻的机会,发扬创新精神。首先,计算机教师在开展实践技能培训时,要与学生建立一个和谐的关系,了解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一起探讨解决的方案,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动手操作解决问题,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助于鼓励学生形成一种主动学习、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同时,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想象,勇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让教师了解自己的想法,从而使得教师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也能有效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新的思想、新的想法。此外,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丰富课外活动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只有在舒适、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校园文化,以便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第三,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每个人的应变能力的强弱都是不同的,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评定标准,也是能够通过适当的锻炼后天提升。首先,教师应着重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在进行应变能力培养时,教师还应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随时更新自身的知识库,将最新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和时间方式传授给学生,确保学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有很强的竞争力和应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计算机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切身体验计算机理论知识,从而树立职业道德意识。
四、结束语
129 浏览 2 回答
280 浏览 2 回答
282 浏览 3 回答
92 浏览 2 回答
168 浏览 4 回答
315 浏览 3 回答
213 浏览 3 回答
290 浏览 3 回答
307 浏览 4 回答
85 浏览 3 回答
157 浏览 4 回答
151 浏览 2 回答
118 浏览 3 回答
325 浏览 3 回答
133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