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绩效团队的建设的要点\x0d\x0a\x0d\x0a(一)每一位成员都认同团队目标\x0d\x0a为了让所有的团队成员都尽最大努力,团队必须确定一个共同的目标。只有拥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团队在面临挑战时才能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干劲和行动热情。在设定团队目标时,需要注意以下四点:\x0d\x0a1、团队目标须准确、有意义\x0d\x0a团队目标被明确地描述,并形成了书面说明;对团队目标的达成应该设置一个期限;团队目标应该具有挑战性和可行性;团队成员具有意义,值得全体成员为之努力。\x0d\x0a2、目标制定时,团队成员充分参与\x0d\x0a在团队目标设定时,团队管理者应该给予每一位团队成员机会,让他们畅谈他们的想法并提出建议,每一位团队成员都有机会对团队目标的理解进行调整。\x0d\x0a3、目标制定后,团队成员充分认同\x0d\x0a团队管理者应该让所有团队成员都充分理解团队目标,让团队成员清楚地知道可以采取哪些行动从而实现团队目标。\x0d\x0a4、适当时,团队目标应该调整\x0d\x0a团队管理者应该定期对团队目标进行评估和更新,并让团队成员知道个人和团队取得的胜利。\x0d\x0a(二)设定共同的成功标准\x0d\x0a成功标准是团队日常运作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成功标准应该形成书面说明,每一位团队成员都应该了解并且认同成功标准。成功标准的设定,可以通过组织所有成员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达成:\x0d\x0a1)团队的主要目的\x0d\x0a2)每一个团队成员能做出的贡献\x0d\x0a3)如何对个人和团队取得的成功进行衡量\x0d\x0a4)如何避免团队目标和团队成员目标之间发生冲突\x0d\x0a5)如何对所有的努力进行协同使每个人都朝着共同的方式让所有努力\x0d\x0a6)如何避免团队之间发生的冲突\x0d\x0a在我们的团队中,整个团队的成功标准与每一位团队成员的成功标准之间是完全匹配的。每一位团队成员取得的成功将推动整个团队取得成功,而整个团队的成功也将推动每一位成员取得成功。\x0d\x0a(三)建设“完整”的团队\x0d\x0a在所有企业的所有团队中,团队成员最好能够掌握互补技能并且具有互补背景,我们很少会看到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掌握所有的一半技能和专门技能,而这是团队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所必须的。因此,建设“完整”的团队,就要把有着不同背景、年龄、经验、教育和性别的人纳入团队,使整个团队掌握满足要求和期望所需要的全部技能,包括一般技能和专业技能。\x0d\x0a1、使团队成员技能互补\x0d\x0a在企业中,真正的团队是由以下掌握互补技能的团队成员组成的:\x0d\x0a1)具有实干能力的人,不空谈,而是实实在在地付诸实施。\x0d\x0a2)具有行政管理能力的人,可以进行规划、协调、控制和跟进任务。\x0d\x0a3)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能够提出新的想法,并且激发团队成员转变。\x0d\x0a4)具有整合能力的人,鼓励团队成员合作,并且朝着共同的方向努力。\x0d\x0a2、培训团队成员的专业技能\x0d\x0a一个真正的团队还需要确保所有团队成员都能采用专业方式完成团队任务,因此,需要所有团队成员掌握专业技能。团队管理者需要对每一位团队成员在培训、经验和技能方面提出专业要求,并制定相应地发展计划。\x0d\x0a3、发展团队成员的跨职能性\x0d\x0a企业能够灵活运营,灵活性是不可或缺的。企业实现灵活性的一个重要步骤是鼓励所有的员工和团队成为“多面手”。这可以通过工作轮换实现,当然团队管理者也可以把那些愿意“身兼数职”的员工纳入团队。这样,团队成员可以掌握多项技能/专业,能够“身兼数职”,能从事跨越界限的工作。\x0d\x0a(四)让每一位成员都掌握关系技能\x0d\x0a在一支胜利的球队中,进球的队员和协助进球的队员都会受到奖励,同样,成功的守门员和参与防守的守门员也会受到褒奖。协助进球的队员和与防守的守门员之所以得到奖励,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关系技能,同时利用关系技能推动了团队的胜利。\x0d\x0a在成功的团队中,掌握关系技能的团队成员通常具有以下特点:\x0d\x0a1)善于团队合作,并且能够有效地进行互动与合作;\x0d\x0a2)不仅了解自己地强项与弱项,还了解其他团队成员的;\x0d\x0a3)了解工作流程和工作制度;\x0d\x0a4)能够有效地移交任务,从而确保工作过程中“下一个环节”能够顺利的移交工作;\x0d\x0a5)能够与其他成员进行持续沟通、倾听、提问、提供信息并且相互之间对理解程度进行检查;\x0d\x0a6)知道何时应该让其他团队成员参与工作过程。\x0d\x0a根据以上特点,综合来说,团队成员需要着重发展以下四种关系技能:\x0d\x0a1、理解技能。根据对工作的性质、工作过程和工作制度的充分了解,在具体情况下进行评估,做出决策并且采取行动。\x0d\x0a2、交接技能。有效地对工作任务进行交接从而确保工作地顺利进行。\x0d\x0a3、沟通技能。理解其他团队成员发出的信号,并且向其他团队成员准确发送信号,从而推进工作进程。\x0d\x0a4、人际关系技能。考虑并尊重团队成员;提出建设性批评意见;提高人际关系推动团队合作。\x0d\x0a(五)营造学习与积极关注文化\x0d\x0a学习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x0d\x0a1、鼓励每一位成员对自我发展以及团队和企业的发展承担责任;\x0d\x0a2、为团队成员提供培训,发展他们一般领域和专业领域的技能及知识;\x0d\x0a3、当团队成员参加培训、展会或其他活动时,其他成员将得益于新的知识;\x0d\x0a4、团队领队者更多地关注成员的特长而不是弱点,并能有效利用并发展特长;\x0d\x0a5、褒奖提出创造性想法和建议从而实现改进地成员;\x0d\x0a6、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并且有机会表达他们不同地意见。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论文摘要]辅导员是高校思想的主力军。目前大部分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依然很大程度上处于“非专业化”“非职业化”状态,已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文章试从职业发展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大学生现实需求、辅导员自身诉求等四个方面,集中阐述积极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是提升高校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必由之路。
[论文关键词]辅导员 专业化 职业化 一、何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 本文所指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职业化、专业化,是指以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为目标,以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性为基本要求,以角色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为基本特征,使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逐步走向专门职业和特定专业的发展趋向和过程。 具体而言,职业化指辅导员工作符合职业内涵要求的过程和发展趋势,即辅导员工作能为辅导员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符合分工,具有长期稳定性和社会认同性;专业化是指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专门化、专家化,即辅导员工作符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发展规律,其岗位有明确的准入标准和职责要求,其人员应为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 二、辅导员队伍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现状 1.辅导员队伍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先后下发了一系列文件,并多次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出系统部署。 我国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队伍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多年的建设,高校辅导员队伍已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和学生日常的组织者、实施者和者,扮演着学生政治上的指路人、思想上的引领者、管理上的核心者和上的整合者多重角色。他们“为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维护高校和社会的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保证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支极为重要的力量”。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是关系到高校能否成为培养人才的主导意识形态的必夺之地的重要因素。 2.辅导员队伍建设现状不尽如人意。当前的辅导员队伍无论从职业稳定性还是社会认同性,无论从工作的科学性、专门性、专家性的角度考量,均处于令人担忧的境况。其中问题较为突出的有专职意识淡薄,队伍不够稳定;专业知识缺乏,发展方向不明;工作内容繁杂,工作压力较大;职业标准不明确,准入条件弹性大、知识结构不完善,与学生要求不吻合、能力素质不全面,作用发挥不明显、工作地位不明确,社会认同感不强、专业化程度不高,专家型辅导员匮乏、考核评价机制不科学,职级职称制度不完善等。 辅导员的既不“专业”也难作为“职业”的现状,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和落实,造成了高校培养目标和实际效果间的较大差距。一些地区和部分高校积极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他们的有益探索表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提升高校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必由之路。 三、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符合职业发展规律的科学决策,可以激发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能力,进而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现实需求,提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 1.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虽然我国高校辅导员和国外高校学生工作者存在差异,但以管理和服务为手段、以育人成才为核心却是共同的目标。从单纯的功能角度看,我国高校辅导员也基本上沿袭了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发展之路。 近代高等教育发 轫 于西方。19世纪末,随着现代化研究型大学的建立,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学术事务和学生事务的分离。随着社会政治、等变革,学生事务工作者的辅导领域越来越宽,研究的专业越来越细,直至发展到根据大学生需求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和咨询,从而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工作系统,逐渐形成了其工作人员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其运作效果也更好地适应了大学生学习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需求。 发达国家高校学生事务工作者制度具有较长的,其和工作机制已经发展得较为完备和成熟。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接轨的今天,发达国家的经验很大程度上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围绕学生成长成才这一核心,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功能也在不断完善。一些高校进行了加强辅导员岗位培训和明朗辅导员发展空间等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些宝贵的经验证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 2.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有力抓手。虽然在新时期高校的教育宗旨有新的外延表达,但以育人成才为本的价值核心却依然是高校建设的根本。卓有成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是统领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指针,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大学阶段是人的价值观形成、发展和定格阶段。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但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却不尽如人意。 互联网的普及使大学生信息获取的距离日益缩短、途径日益广泛;高等教育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也带来了学生数量激增、过度强调教学效果和辅导员服务功能等负面影响。这使得辅导员既要面临尽快更新完善教育内容、手段和方法的巨大压力,又要处于“管理者或服务者”“学生都是高材生、辅导员‘讲师’过一生”的定位尴尬、前途黯淡境地。长此以往,自然会造成辅导员岗位跳板化局面,其工作效果长期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低水平徘徊。辅导员队伍的这种现状,不仅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更会造成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偏差。 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培养出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养和运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的能力,使辅导员成为“政治责任感强、工作倾心投入、素质一专多能”的群体,走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之路。 3.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可以更大程度地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由于学生就业的化、价值判断的多样化、获取信息的多元化等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成长需求的差异性越来越大。他们一方面对传统的思想内容和方法不认同,对辅导员以“传令兵和员”的身份不满意甚至排斥;另一方面,又希望辅导员“专职化、专家化”,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充当“思想的讲解员、学习的引导员、职业的培训师、的疏导员、校园的教导员、学生纠纷的协调员”等多重角色,切实对自身的全面发展起引领作用。作为工作对象,大学生的期望和认知评价应成为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发展方向的最重要研究参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复杂的育人工作。辅导员除了要具有一定的思政教育专业知识外,还应拥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具备较强的预测决策等能力,适应培养人才的“KAQ模式”,兼顾“专”“博”两个方面。除此之外,辅导员还必须掌握管理心理辅导、职业规划等相关知识。只有成为“复合人才”,才能真正胜任其工作。 一方面,辅导员需要在进行日常教育和管理时,尽量增强工作的贴心性,增强自身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和管理,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学生多方位需求,也需要辅导员不断自我学习提升,这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辅导员任何一方面的不足,都会影响他们在学生心中的认同和地位,都会削弱他们职责和作用,最终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辅导员对于学生需求的多样性有较清醒的认识,也有较强的提升学历和对外交流的意识,但往往由于日常事务繁杂,没有时间进行自我学习提高,导致被动地“吃老本”。长此以往,辅导员必然无时间也无精力自我提升,甚至倒退为“扶”起别人,自己“倒”下的人员。 只有实现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才能有充足的时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心理等各方面情况,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各种问题;只有实现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才能有足够精力自我提高,更有效地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只有实现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增强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使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思想政治教育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并更多地付之于行动。 4.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可有效克服辅导员职业倦怠。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骨干力量,其自身的工作心理和状态决定性地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当前的辅导员多处于“无梯队、无层次、无结构、无积累”“工作负荷大、职业风险大、价值冲突大”“素质要求高、社会期望高”“上升空间小”的工作境地和心理状态。 多数辅导员热爱学生工作并想把辅导员岗位当做终身事业,也希望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不断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更希望得到学生、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认同。但由于高校改革的深入,以往的学生工作经验因体制、方法、对象的变化,几乎无可借鉴,辅导员在工作中会碰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某些时候甚至要在“大法”和“小法”的矛盾冲突中开展工作。由于思想工作效果显现的延时性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学生至上”思想的过度宣扬,学校往往更注重学生的感受、问题和意见,在辅导员考评机制中实行“事故”甚至“投诉”的一票否决,辅导员工作难以得到认同和中肯的评价。辅导员只好“磨破嘴跑断腿”“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地充当“各个部门的办事员”和“全天候保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成为大部分辅导员对待工作的第一反应。一些高校领导囿于“重教学、轻管理”的陈旧思想,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足”,将辅导员定位于“文件上很重要、待遇上要次要、提拔时可不要”“平时办事员、危难堵枪眼”的角色,从未真正认为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不可或缺的主力军;甚至个别高校对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政策贯彻上,以个别辅导员“不争气”和“不安心”为借口,采取“精神传达及时、行动不想落实”的态度,对整个辅导员队伍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做种种限制。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易发群体。作为一种职业性伤害,职业倦怠也正影响着高校辅导员队伍,而且呈现加重和蔓延的趋势。但是由于上述“四无、三大、两高、一小”的情况,辅导员只能将这一岗位当做谋生手段,一有机会就转岗或转行。严重的职业倦怠,造成了辅导员工作态度消极冷漠、工作方式程序化,队伍整体的流动过快,已严重影响到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效果,进而使学生的思想素质受到影响,使高校难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大学生群体。 要想有效地克服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除了辅导员要做好心理调适、提高自身抗压能力和高校加大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奖优罚劣的力度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减少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明确岗位职责、避免事务性工作缠身的状况;建立辅导员良好的职业前景,优化辅导员的发展途径,制定专门的职称、职务政策;要根据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兴趣、工作能力做专项划分,增加进修和对外交流机会,提高其学历层次和水平。 四、结语 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品行端、专业精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高校的核心任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已迫在眉睫,必须高度重视。 只有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才能符合辅导员职业发展趋势,推进高校的改革进程。只有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才能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人才。只有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才能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基本需求。只有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才能有效克服职业倦怠,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者和引路人。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研发团队的组织建设和知识管理 作为一家国内领先的手机设计公司,龙旗在手机的研发、设计、物流、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支高效的研发管理队伍。当前,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外的经济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手机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手机行业的生存更加艰难。 为了应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打造更高质量的手机研发团队,更进一步提高手机设计的质量,对促进龙旗整机的品牌影响以及销售,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我将结合在国际产品研发部的团队组建经验,来讨论团队组织建设和知识管理对打造高质量手机研发团队的影响。 一.组织建设 团队的组织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把握好几个重点,就能够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研发队伍。 1. 人员的选择 研发团队的基本单位是研发人员,为了把研发团队建设好,首先一个就是选择合适的人。在对应聘人员的考核过程中,有几点很重要, 一个是应聘者的专业素质,这个是一个基本的条件,不满足这条,不能纳入备选范围;二是应聘者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代表的就是一个人是否“聪明”,而表达的流畅,将决定了他将来融入团队的能力;三是积极的态度,在一个团队里面,只有大家都能主动积极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同时把和自己相关联的接口部分,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这个团队才会高效率,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内耗;四是应聘者是否认可团队的价值目标、行为准则,这样每个新成员的加入,将不会破坏团队既有的文化,造成不稳定因素,同时维护团队的和谐发展。我们团队曾经出现过一位人员,基本素养还可以,人也非常努力,但是总是一个人闷头做事,不愿意与协作的同事沟通,造成和他合作的项目团队人员都感觉非常难受,最终没能通过试用期的考核。 2. 人员培训 不是所有的研发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背景都能完全符合团队的需求,为何使得每一个成员都能干迅速的上手,这是每个带队的主管需要关心的问题,需要为每个新员工定下一个工作目标和业务范围,然后根据业务范围,针对性的进行技能培训,使得团队积累的知识能够为其吸收,尽快适应团队的工作内容。同时每个团队成员的成长,都需要长期的培养计划,这个需要主管和每个团队成员进行沟通,根据其职业目标进行规划,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和知识培训,增强团队长期的稳定性和战斗力。 3. 组织纪律宣导 团队的组织行为需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发挥团队的效率和竞争力。而团队效率的提供,来源于对指令的遵循和执行力,而保证执行力的一个前提,就是对组织纪律和规范的认同和遵循,所以保持对组织纪律长期的不间断的宣导,尤其是对于新进入员工的宣导,将对保持团队的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我所接手的硬件团队,原来人员对于上班时间,汇报方式,组织纪律比较散漫,造成研发人员和项目经理之间,经常出现矛盾,这个时候,我们首先和大家沟通新团队的行为方式和纪律原则,告诉大家这个纪律需要大家共同遵守,过去的已经过去,在新的团队需要按照新的规则办事,然后每周的例会反复宣导新团队的纪律,目前硬件团队的沟通效率以及项目的执行项目都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 4. 激励方式 团队要能够稳定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团队发展以及项目做出重要贡献的人要得到适当的奖励,而激励的原则就是需要公正公开,只有合适的人得到合适的奖励,团队才会有向心力,才能保持稳定的发展,如果有贡献的人得不到提薪和奖金鼓励,必将伤心离开,导致团队核心竞争力的丧失。当然团队的激励,不能完全是物质激励,适当的精神激励也很重要,甚至在某些时刻比有限的物质激励更有效。我带的团队,曾经有位非常优秀的驱动工程师,能力出众,沟通力强,但是由于薪水方面不能对应其能力,选择了离开;同时也有位同事在得到小公司高薪offer诱惑的时候,经过沟通,仍然认同现有团队的文化,选择留下来。所以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互相成,需要配合使用,这样团队才能稳定发展。 5. 晋升机制 一个良好团队的培养,很大一个程度上取决于对团队主管的培养。团队主管的技术能力,工作态度,行为习惯,会成为整个小组的模仿对象,会成为团队成员的行动指南。部门负责人选择了合适的团队主管,那么基本上团队的培养成功了一半;所以团队负责人,在培养团队,带团队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下级团队主管候选人的观察,培养和选择。同时对每个团队成员的能力和态度方面,做好记录,每月做一定的评估总结,在团队成长到一定规模上,提供适当的候选人成为主管。在能力和态度的问题上,态度第一,能力第二,只有能力和态度俱佳才是合格的主管候选人,才能得到提升。 6.团队文化团队文化是团队稳定和健康发展的润滑剂,积极、健康、向上的团队文化,对稳定团队起到重要的作用。人毕竟不是物质动物,在工作的同时,需要得到团队的认同,需要适应团队文化。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知识共享的开放态度,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沟通流畅的团队氛围,将对团队成员的成长,和提高团队成员的效率和战斗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带的软件团队,成员专业素质较高,但是薪资水平相比行业水平不高,但是团队成员总体比较稳定,我想,和谐开放的团队文化,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 知识管理 团队的管理,很大的程度是知识的管理,管理好了团队的知识和成果,那么团队才是一个稳定的团队,而不是个人的团队。 团队也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流失而导致核心技术流失,从而保持团队的持续竞争力。 1. 关键知识领域的划分 要形成一支高效、有竞争力的研发团队,关键是对研发领域的各个关键知识域的把握,只有技术团队对关键领域都有知识积累和技术把握,产品研发才能按期保质的完成。而在团队的培养过程中,首要的是对关键技术领域的划分,划分好关键领域后,就可以评估每个领域需要多少人力的投入,同时可以对分到这些关键领域的人力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同时保持适当的备份,这样既加快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速度,也增强了团队的整体能力,而且这种矩阵性的研发团队结构,既为项目的开发保证了高质量的研发资源,同时也减少了因为个别技术能人离开所造成的技术损失。高技术行业,人员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而技术能手,也是各家公司所竞相挖角的对象,所以,针对关键知识领域的划分,人员安排和备份的方式,可以减少这种挖角和人员外流所造成的损失。关键领域如何划分,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召集技术人员进行头脑风暴的讨论,然后将各人的意见分析综合归纳,提炼出最关键的几个部分。 2. 对关键知识领域的人员配置 在关键领域的人员配置上,一个重要的原则是,按照知识点和难度分配研发人员以及相应的备份人员,而不是根据项目的多少来分配人员,因为项目的研发,本质上是需要各个技术知识点的完成,而不是在于人员的累积。而且有效的版本管理,将更能促进人力的精简和项目的高效完成。 3. 文档的整理 其本质是知识管理。而团队的培养依赖于知识积累。而知识积累,除了高级工程师以及主管对团队成员的言传身教以外,还有一个大的方面是对技术知识领域的知识记录,形成文档,同时文档的书写方式,需要满足团队的标准格式。更关键的要求,是要把技术点描述清楚,要让一个没有做过该技术的人通过文档的阅读,能够很快的掌握该技术,为打造学习型团队、有竞争力的团队奠定了基础。 4. 版本管理和知识积累 软件的开发过程,是一个团队协同开发,协同作战的过程,为了有效地控制代码的开发进程,以及对代码的回溯留下记录,必须进行有效的版本管理,有效地平台开发,将为多个项目的平行开发以及代码的继承,起到重要的作用。 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就是给与版本管理人员很高的权限,要求软件开发人员必须按照版本管理人员的要求创建目录,书写代码以及Check In/Out代码。文档和代码是软件团队的知识积累的重要部分。 综述:为了打造高质量的研发团队,我们需要对研发团队的组建以及知识积累、传承方面下功夫。团队的完善组建,为团队的成长奠定了基础,而团队的知识积累和传承,为保持团队的长期发展以及形成长期竞争力,打下了基础。
打造一流的工作团队,就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转变团队的管理方式,治“本”。作为团队领导,应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才能更加有效地开展团队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增强团队的理解能力。让团队成员充分理解工作任务或目标,只有团队成员对工作目标有了清楚、共同的认识,工作时才能步调一致,增加实施过程的紧迫感,从而在成员心中树立成就感。2、培养团队的责任能力。责任是最基本的职业精神,胜于能力,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责任承载着能力。在团队中鼓励共同承担责任,培养团队成员的责任心,工作中遇到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没有该不该,只有要不要。3、建立团队的信任能力。信任是团队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基础,有两方面意思,一是团队领导信任团队成员,在团队中授权,即勇于给团队成员赋予新的工作,给予团队成员行动的自由,鼓励成员创新性地解决问题;而不是什么事情都认为自己很能而亲历亲为。二是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高度信任,彼此相信各自的正直、个性特长、工作能力等,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关系,提高团队成员的信任能力,工作成果才能达到1+1>2的效果。4、提高团队的沟通能力。一是在团队中建立充分的沟通渠道,鼓励成员就问题、现状等进行充分沟通,激发思维的碰撞;二是塑造一种公平、平等的沟通环境;三是建立一种公开、以问题为导向的沟通方式;四是塑造一种积极、正面、共鸣的沟通氛围。二是提高团队的综合能力,强“根”。团队的综合能力应包括团队的执行能力、学习能力、绩效能力、和谐能力等。1、执行能力。团队执行能力就是指“当上级下达指令或要求后,迅速做出反映,将其贯彻或者执行下去的能力”。一个团队的执行能力,直接决定企业的生命。无论怎样好的经营、管理策略,假如执行不力,都是废纸。执行能力也折射出领导者的统筹能力和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2、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提高团队素质、确保较强攻坚能力的基础要素,是一个团队创造能力、自我超越能力和系统思考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提高团队整体素质,才能更好的适应发展需要,促进工作目标的完成,从而推动企业发展。3、绩效能力。要工作就要有效率和效果,绩效能力反映了团队成员对团队的贡献能力。建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提高团队绩效能力,对整个团队出色完成工作有着很强的推动作用。要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团队的绩效成果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4、和谐能力。和谐融洽是衡量团队凝聚力、战斗力的一个重要标准,团队和谐的核心是团结力。提升团队团结力的根本方法是提高团队成员的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观念,修身,敬业。三是培育团队的文化精神,塑“魂”。团队精神是指团队的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是一流团队中的灵魂。如果没有正确的管理文化,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培养团队精神应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1、意识力。要注重培养团队成员的大局意识,注重工作的整体性,要有为团队的奉献精神。其次,发挥团队成员个性,是团队精神的基础。团队精神的形成,其基础是个人的爱好和成就。设置不同的岗位,选拔不同的人才,给予不同的待遇、培养,让每一个成员都拥有特长。2、协作力。协同合作是团队精神的核心。对于一个团队的队长来说,他需要有团队组织能力。而对于队员来说,不仅要个人能力,还需要的一种在不同的位置上各尽所能。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共同发挥最大效率的能力,这就是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于一个团队至关重要,团队的根本功能或作用即在于提高团队整体的业务表现,只有协同合作的团队,才能使团队的工作业绩超过成员个人的业绩,团队业绩大于各部分之和。团队的所有工作成效最终会在一个点上得到检验,这就是协作精神。3、凝聚力。凝聚力是团队精神的境界,团队精神表现为团队强烈的归属感和一体性,每个团队成员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团队当中的一分子,把个人工作和团队目标联系在一起,对团队表现出一种忠诚,对团队的业绩表现出一种荣誉感,对团队的成功表现出一种骄傲,对团队的困境表现出一种忧虑。要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就要确立一个目标,树立主动服务的思想,建立系统科学的管理制度,经常沟通和协调,强化激励,形成利益共同体
团队建设的六条核心理念什么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财产—客户—团队。最重要的是团队,是团队建设。企业不怕没有钱,只要有客户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钱;客户从哪里来?有了人才就不怕没有产品和客户;团队建设什么?是能够留住人才的系统工程,是每一个做企业的老板,终生的必修课。对于一个创业者来说,必须胸怀梦想,这个梦想必须能够激励一群人愿意为之努力奋斗;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就形成了团队;企业要赢利确定企业生产什么产品,提供什么服务,客户是谁,怎样能赚到钱;最后是生产的忙生产,市场的忙市场,该做计划做计划,该去外面跑就去外面跑。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只要有人,一切皆有可能!该如何来建设团队,可以看看以下的六条建议:第一:人才是团队最宝贵的资源。热忱投入、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人,是团队最宝贵的资源和资本。第二:尊重人,为优秀的人才创造一个和谐,富有激情的工作环境,是上至老总下至部门主管一切工作的核心和重点.第三:我们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个性,尊重员工的个人意愿,尊重员工的选择权力,所有的员工在人格上人人平等,在发展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倡导简单真诚的人际关系.第四:打造培养自己的管理团队,是公司人才理念的具体体现,持续培养专业的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队伍,让每一个员工都成长为全面发展,能独挡一面的综合性人才,是企业一项重要使命.第五:我们倡导健康丰盛的人生,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工作本身应该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成就感,在工作之外我们鼓励所有的员工追求身心健康,追求家庭的和谐,追求个人生活的极大丰富.第六: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希望每一位员工,以空杯的心态,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迅速提升自己各方面的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我们鼓励各种形式的沟通,提倡信息共享,反对思想黑箱操作,反对任何形式的官僚主义.团队建设中的“五把刀”团队建设从来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团队都是“雇佣军”式的团队,完全从利益中来、到利益中去。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利益毕竟是人的第一需求,一旦人的基本的利益需得到满足就会进入更高层次的需求,有了钱要权,有了权要地位,最后为了确保地位就必须向老板要要股份。当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后,就毫不犹豫地另攀高枝或者另立山头。很多公司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自己的团队的品质非但没有提高,相反在市场上培养了一大批的竞争对手,成为了行业的黄埔军校。经常听到很多企业家感叹,培养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企业是商业组织,利益既是企业最基本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点。但是,企业也是由人组成的,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各样关系始终也是摆在企业面前的大事。企业在创业初期和规模较小的时候,一切都在老板的掌控中,老板需要的仅仅是几个帮手和帮工作下手,问题和矛盾不是很突出。而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因经营规模和员工人数的不断增加,达到老板的能力和精力极限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会随之而来。因而老板就需要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帮助他经营企业、管理企业。此时,如果老板依然还是归原来的思路,把经营者和管理者当成自己的雇工和下手,小打小闹可以,但做大必然会乱,做强必定不能。在利益面前企业如何处理好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以及员工的关系,尤其是如何培养出人才和留住人才,确实一直都是摆在企业和企业家面前的难题。面对这样的难题,企业该怎么办?素有中国指甲钳大王之称的广东聚龙集团的梁伯强早就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和解决办法。他首先在自己公司提出了“一个人的事业不叫事业,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成功”的理念,并进一步提出了利益的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在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把企业培养成全体员工的事业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与此同时自己的团队分成管理者团队、经营者团队和生产者团队,公司管理层和员工除了享受基本的工资待遇外,还能通过各自的团队享受到业绩的考核和奖励,并且可以根据在公司的年限、业绩和贡献享受到一定的股权激励。把企业当作全体员工的利益、事业和命运的共同体,确实是一个非常得的也是难能可贵的思路和做法。笔者在为聚龙集团等众多企业担任管理律师顾问过程获取的经验和教训,以及自己在律师行业中培养和打造团队的实践,深深认识到,在团队建设过程,要能培养出人才留得住人才,关键在机制,包括:利益机制、协作机制、成长机制以及规则和文化机制,通称为团队建设的“五把刀”。一、利益机制有道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此话虽说有些绝对,但是能来企业的人无论投资者和员工,肯定都不是为学雷锋而来的。利益的需求是企业的参与者的最基本的出发点,这是企业经营和管理的不二法门。所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同样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必须遵循的法则。在团队建设中,基本的利益保障是团队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先养兵、再用兵,也是企业无法回避的成本。实践中最普遍、最原始,也是最通行的利益机制就是找一帮“打工者”为老板打长工,企业的命运只与老板有关而与员工无关,双方按照劳动合同和协议办事,也就是所谓的雇佣军团队,采用的是简单的利益机制。显然这样的团队问题多多,不能适应企业长期发展地需要,否则就不会团队建设的需要和必要了。因而企业为了发展的需要,就必须要建立稳定而长久的团队,无论是经营、管理还是生产,都必须要有稳定的队伍来支撑。为了能增强团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利益导向出发往往都设置基本薪酬、绩效考核、奖励和激励机制,在此我们称之为高级利益机制。利益机制的设定,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约定俗成的模式和标准,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有不同的要求,从技术层面上讲方法更是层出不穷。但从团队建设的角度看,基本问题大致有二:1、要不要的问题企业应该在什么时候开始摆脱雇佣军的作业模式,开始真正的团队建设。假如老板的能力和精力足够掌控局面,并能有效的维护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显然这样的企业是不需要团队支撑,因而也就只需要简单的利益机制。相反,当老板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力不从心的时候,显然企业就需要团队来支持和支撑,同时也就需要引进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来帮助组建团队,并对团队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在发挥人才的价值和作用的时候,必须给人才以回报,因而必须在利益机制上加以改进,改变原有的利益分配模式,从利益独享走向共享。在此,有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就是老板是愿意自己的企业赚100万,自己得80万;还是愿意自己的企业赚1000万元,自己得200万元?答案不同,选择不同,模式不同,结果自然也就不同。正如广东聚龙集团一样,在企业新的发展阶段,作为企业的创始人梁伯强不再把企业当作自己的自由王国,而且是首先当作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在此,就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老板已经完全摆脱了对金钱和财富的饥渴,转而成为对事业的渴求,把金钱和财富当作了兵马的“粮草”,而不是把“粮草”当作了唯一的追求。在此可以给出一个推论,一个没有摆脱金钱饥渴的人,或者仅仅把赚钱当作事业或唯一追求的人,这样的人必然做不成真正的团队,也不需要真正的团队来和帮助。这就是做企业的怪异,作为一名企业家,金钱和利益当然是不变的追求,但在追求利益的同时需要不断放大自己的追求,从利益的追求上升到事业的追求,再升华到一种使命和责任,这就需要企业家不断地的进行自我革命。总之,金钱和财富是必要的追求,但不是唯一的追求。所以,企业要不要有真正的团队,利益机制要不要升级换代,不仅仅是模式和方法问题,根本的问题还是观念问题。2、如何办的问题团队建设中的利益机制,首先是观念问题,其次是思路问题,有了思路方法自然就不是问题。总的来说,理想的目标是团队成员都能分享到企业发展带来的好处,而从策略上又必然区别对待、循序渐进。在所有的利益分配模式中,绩效考核是利益机制的基础,对经营部门的业绩、生产部门的绩效以有行政或综合部门的考核等,都要根据部门性质或职能的不制定不同的标准区别对待,而对奖励和激励更需要制定具体的标准,并设置相应的条件。利益机制中,股权激励是最高的形式,也是最后的形式。所以企业在设置股权激励机制时,必须设定特别的门槛,如:员工在企业除了业绩要求,同时还要求至少干满五年方可以享受一定比例股份的分红权,继续服务五年后方可以享受股份的表决权,员工离职后如何处理等等。除此以外,还有许多的问题要面对,一般来说,在初创的十年内,不鼓励企业采用股权激励的方式,因为此阶段企业高层的核心领团队往往还没有最终形成,企业内部还将面临太多的变数,如果此时让经营管理层持股,会阻碍或影响公司核心管理层最终的形成。再如,企业如果将要进入品牌运作和资本经营,原有的管理团队大都要退出管理层,因为习惯于传统的经营管理的人,往往会因不适应品牌运作和资本经营的高层次的要求,而成为新的运营模式的累赘或障碍,甚至会成为破坏者。笔者曾经服务过或熟悉的几家企业,现在都已经上市或者进入品牌运作及准备上市阶段,但由于创业阶段的一些元老级的人物,始终占据公司要位,但现有公司对经营管理者的要求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能力的极限。这些人在公司就像八旗子弟和王爷一样,因为他们的存在和腐朽给公司带来了无尽的麻烦,但由于尾大不掉,公司难以和他们切割。股权激励机制既要对激励曾经对公司有贡献的人,同时更要激励对公司未来发展有价值的人。诸如此类的问题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往往很费神,考验的都是企业家的境界和智慧。利益机制不管如何地变,都必须清晰明了,既能预期又能核算,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由于本文篇幅有限,在此也只能概述,以后有机会再作专门探讨。二、协作机制有团队必须有协作,而协作必须以明确的分工为基础,明确分工是团队运作的必要条件,分工是协作的基础。所以,企业进入团队运作阶段,就是全面进入正规化管理阶段。对大部分中国的民营企业来说,在这个时候要彻底摆脱企业创业阶段的“草根性”,从“山寨版”的经营管理模式中走出来。个人或岗位的职能职责以部门的职能职责为基础,部门的职能职责又是以企业整体的组织设计和安排为基础。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企业系统而规范的经营管理系统也不是一天形成的,而且都是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积累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模式、流程和方法的集成。即使明确的分工往往都包含有自然和自发的因素,最后成了约定俗成的版本或模式,所以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企业大都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一般来说企业也需要以三到五年作为一个发展阶段,部门的职能的划分和岗位职能的划分都需要有逐步定型的过程。总的原则是,企业在设置部门和岗位的职能职责时,都需要一个“口袋式”的部门职能和岗位,不在特定部门和岗位职能职责范围内的事,都需要由这个口袋部门和岗位来承担。原因很简单,因为再科学的职能划分,都操作过程中都会有缝隙,也会有遗失和丢失,所在必须要有专门的部门或岗位来行使这些可能被遗漏的职能。而老板和管理者就是要把不断可能出现缝隙加以弥补,并把这些遗漏的职能职责赋予给特定的部门和岗位。由于老板特别的角色和岗位,随时都要对企业的一切负全责,因而必须站岗放哨到最后。一般来说,企业最初规范化的是经营部门或生产部门,后逐步引向其它配套服务或保障部门。部门岗位设计或符合流程的需要,同时下了道工序要能形成对上一道工序的监督;部门职能的设置险了满足流程和管理的需要,同时还要能形成平行监督和制约机制,否则部门越多管理越乱,老板越辛苦。而在此过程中老板却始终要为这些部门、岗位的职能化、规范化站岗放哨,事实上老板总是最后一个被解放的。如果有一天,老板说我终于可以只做老板该做的事了,这说明老板已经被解放了。总之团队中的协作机制,从分工开始,无论分工和协作,也都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局部到系统的过程,需要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加以完善和升级换代。三、成长机制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人总本能地追求更层次的老板娘需求的满足。在企业中,老板如此,经营管理者如此,每一个员工也都不例外。无论是社会归属的、尊重的还是自我实现的需求,用一句话归纳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就是人总是在追求不断的成长感。团队建设不仅是解决了员工的社会归属感,同时也解决了老板的社会归属感。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每一个人终极追求,老板需要,员工也需要。所以,企业的团队建设,就是以满足老板和员工的归属感出发,并且自我实现为共同的追求的目标,只是个人的目标融入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愿景中了。成长包括能力、业绩、收入、职位、地位、荣誉感等的提高,但归根到底是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对此《第五项修炼》一书早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就是培养学习型组织。学习是提高团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最有效的办法,也是最容易赋予人以成长感的方式。说到人的素质和能力,在企业中也必须要有考评,考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优胜劣汰。在战争年代,一位士兵是否优秀,在战场上立刻就能见分晓。而在企业中,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是否优秀,需要通过考核、考评来见分晓。成长最慢或没有成长的人,除了被淘汰,没有别的选择。因为优不胜、劣不汰是对不断进步的人最大的平不公平,也是对优秀人才最大的伤害。团队建设从来就是培养和淘汰想结合,企业虽然说有社会责任,但毕竟是一个讲究效益和效率的机构,必须随时都要淘汰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对一个团队来说,培养是基础,淘汰是保障,没有优胜劣汰的机制作保障,就不会有优秀的团,更不会有强大的团队。总的来说,成长机制包括学习、实践、考评、优胜、劣汰等几个层次的内涵。在此要摒弃一个观念,企业和企业家总是对人才的流失深恶痛绝,因为拒绝培养人才,并总在追求人才的终身效用。而事实上人才的正常流动是谁也阻挡不了的事,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有那些能与企业一起走过成长和发展之路的人才可能称得上企业真正的人才。如此,培养十年人,能留用一个就已经非常高的回报率了。对团队建设来说,通过优胜劣汰,保持人才的合理流动,当然也不排除能力和品行卓著的人才也会流动,这些都是难以避免的。但只要保持团队的相对稳定,能让团队创造的氛围和文化能传承下去,团队建设就算初步成功了。四、规则机制制度是团队的保障,制度的基础特定的流程和标准,流程和标准则来自于特定的机制,特定的机制由相应的规则来决定。所以,一群人在一起,首先要从制定游戏规则开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在市场上进行利益的博弈,需要游戏规则,这些规则既有显在也有潜在的;同样企业内部,也是一个利益的博弈场所,老板和员工同样要按特定的游戏规则来行事方成体统,否则没有规矩自然就成不了方圆。曾经有一家公司,在经历数的快速发展后,但随之而来的是老板天天被公司乱七八糟的事磨得焦头烂额,苦不堪言。公司制度越来越多,规矩越来越严,处罚越来越狠,但情况就是不见好转。老板问我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有,我笑着告诉他没有,因为一个大脑永远对付不了一百个大脑。因为你订的规矩和制度,在员工看来都是 “别人的儿子”,没有人会用心来呵护的。而且当一件事,出现三次上、处罚三次以上都不见效果,管理者就得反省自己的规矩和制度订的是不是有问题了。显然,公司的混乱是因为流程设计的不合理,流程设计的不合理,导致员工在作业的过程没法不出错,余下的问题要么就是躲,要么就是瞒,躲不了、瞒不了自然就只能 “勇敢地”面对了。还有就是奖罚标准设计不合理,必然会出错的事,见错就罚,既不合理也不人道。如此,错了一定要罚,做对了却没有奖励。这样的制度,在法律上叫恶法,根本不值得员工去维护。在此,就涉及到企业规则的机制问题。看似完美的规则,如果它的来源、设计、执行不合理都会影响到规则的效果,甚至会起相反的任用。在此,有两在原则一定要予以把握。1、规则的制定要优先尊重“约定俗成”,企业在经历一定的发展后,即使没有任何感成文的制度,企业各部门和员工都会有自己的心中的规矩和规则,业务操作也会有自己的约定俗成流程和方法。这些东西,看起来很简单甚至很粗糙,但正是企业富贵的财富,而所有的流程再造、制度升级等都不过是在现在的流程和制度的基础上加以提升和提高,并不断完善。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急于求成,往往忙不迭地用一套新系统来替代原有的一切,其结果往往是邯郸学步,得不偿失。旧的被破坏了,新的却没能建立起来。2、规则的制定一定要有员工共同的参与,参与等于承诺,参与的过程就是让企业一切的规章制度成为员工“自己的儿子”,就会用心呵护、自觉执行,否则企业所订的一切规矩和制度都只会成为“别人的儿子”。任何的规则和制度都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当然好,不恰当地使用,会反受其害。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再完美的制度都会有漏洞,甚至能制造出漏洞来,在执行的过程中,都可能想出层出不穷的方法、对策来破解和化解,一套不得人心的规则和制度往往会生出若干个变异的版本来。在此,老板一个的大脑,以及那些书斋中出来的学究的大脑,怎么也不可能对付得了一百个、一千个员工的大脑的。所以,规则必须优先从总结和提炼经营管理过程中实际在发生任用的规则开始,同时在完美和提高规则的过程中,要让员工充分参与,共同协商如何应对和面对实际存在的问题,往往会事半功倍。上述那家公司,笔者在与各部门经理、员工进行充分沟通后,只是对上下游业务操作流程稍作调整,把本该由上游部门的职责转移到上游部门。同时调整了奖罚标准,由对没有标准作业流程和标准的工序,由原来的见错就罚,改成一次成功奖,二次成功平,第三次出错罚。此后,情况得到明显改善。五、文化机制文化问题,听起来很虚无,其实很实在。但也绝对不是“实在”到在墙上挂上标语口号就行,也不是余秋雨说的在企业的后花园挖口井。但企业文化也在宿命,其无可选择的起点只能从老板赋予给企业的灵魂开始,并在团队的酝酿下逐渐提炼、升华至一种文化。纵观世界中外的企业,基业最终能获得长青者,无一不是让自己的企业上升为某种文化的形象或代表。以好莱坞、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一大批美国的企业,无一例外地成为美国文化的形象和代表,才得以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兴盛发展。中国的同仁堂、全聚德、茅台酒、五粮液等一大批企业,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这样的企业,也许老板可能倒,但企业永远不会倒。这些企业,他们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产品,而在于文化。众所周知,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过四十年,在此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企业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如果不能使企业成为国家、**或区域文化的形象代表,基业长青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那些为赚钱而赚钱的企业,即使拥有全世界一流的资本、人才、技术,他们最终也逃不过平均寿命四十年的宿命。企业与文化对接的连接点在于品牌,一切的学问都在于企业的创始人、团队的灵魂能否与特定的文化对接,并成为特定文化的形象和代号。在此,从老板的文化、到团队和企业的文化,再上升到国家、**、区域或某种特定文化的高度,并最终成为特定文化的形象和代表,需要有一个漫长的修炼过程,绝对不是打打广告、贴贴标语、喊喊口号、讲讲故事就可以速成的。文化必须经得起市场、时间、历史和人心的考验,并在长期如一的品质支持和保障下,在大众心目中留下永久的记忆。大众心目中永久的美好记忆,才是品牌力真正的源泉之所在,也是基业长青的密码。任何一个企业,如果要想做大、做强、做久,就必须要过品牌关,过文化关,如果过不了这个关,否则永远无法摆脱企业这个利益团体的宿命。但是,文化问题再具体、再实在也是抽象中的具体和实在,企业和企业家必须首先是解决的问题是为什么赚钱,赚钱又是为什么。大部分企业和企业家,为什么赚钱,即赚钱的原始动机很明确,但赚钱的目的不明确,企业为赚钱而赚钱,如此最终的结果是企业中的一切,包括文化都不过是赚钱的工具和手段,如此的唯利是图,最终逼着大众在记忆中抹去对它的记忆,品牌由此也就失去了根本的支持和支撑。企业文化的进化,也是一种选择,从路径上看总是存在着由正面和负面两种选择,就以对财富和金钱的追求来说,可以有两种极端的解释。其一,金钱和财富可以属于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人;其二,金钱和财富可以属于有能力、有品行且对社会有贡献和价值的人。上升到文化高度,前者以手段获得财富,一切都是手段;后者是以贡献获得回报,追求的是贡献。显然前者很实在,但无法给人以美好的记忆;而后者则能给人留下美好的记忆,只要长期坚持,就可能成为大众永久的记忆。其实所谓的文化,就是这样开始的。回到团队文化建设上来,一个健康的高尚的团队文化,必须从高尚的、正当的,同时又要面对现实。正如打土豪分田地,与解放全人类的目标结合起来才成就了共产主义运动一样,团队的文化依然如此,需要把现实的利益追求与长远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才可能使团队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正确的过程应该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家的灵魂应该越来越干净,企业的文化应该越来越高尚,并最终与国家、**、区域等特定的文化对接,成为特定文化的载体和符号,至此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才能真正的成功,团队建设也才能被称得上真正的成功,企业也才有可能走上长青之路。团队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作为一个高瞻远瞩的企业和企业家,从创业之初就应该把团队的建设是作为企业发展基本战略,企业的团队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要从“十月怀胎”开始精心经营,其中需要付出的艰辛和苦心,非常言可以道来。在此,本文仅对团队建设中的“五把刀”,即五种机制简单归纳,希望能对企业界的朋友有所帮助。总之,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做久,必须要有强大的团队支持和、支撑,而打造强大的团队,五种机制缺一不可。当然,无证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团队,目标仅仅是想赚些钱而已,就没有必要受上述“五把刀”之累和苦了。提供2篇专业人士的团队建设论文。个人认为团队建设应该:提高自身素养,做好团队的“头”作为总经理或者某一团队领导的职能,应该是全面负责公司各项目标或者某一团队目标的实现,并带领团队共同进步。他既是管理者,又是执行者;既是工作计划的制订者,又是实施计划的领头人,作为团队的“头”,其个人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做好这支团队的领头羊,不仅要用平和之心客观公正地对待公司或者团队的每件事和每个人,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我认为关键是要培养自己的五种能力:即凝聚力、魅力、魄力、眼力和执行力。加强班子和中层管理队伍的建设,抓好团队的“心”;打造团队精神,塑造团队的“魂”; 抓规范,抓执行,健全团队的“肢”;用有效的沟通激活团队,理顺团队的“脉” ; 妥善运用好考核激励机制,为团队注入“推进剂”;那么团队的建设就会变得有血有肉,充满生机和活力。以上个人浅见仅供参考,望专业人士批评指正。
179 浏览 5 回答
317 浏览 2 回答
267 浏览 5 回答
253 浏览 3 回答
355 浏览 5 回答
326 浏览 3 回答
357 浏览 4 回答
258 浏览 2 回答
89 浏览 2 回答
209 浏览 3 回答
300 浏览 3 回答
323 浏览 4 回答
83 浏览 5 回答
278 浏览 3 回答
218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