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在国际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近100篇并被国际同行较广引用,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50篇,出版中英文专著12本,取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公开10多项,省部级鉴定成果20项。在生物反应器创制、生物过程优化放大、植物细胞培养、酶催化工程等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进展,部分成果刊登在国际生物化工领域顶尖期刊Biotechnol Bioeng和Biotechnol Prog等,还被邀请为国际知名生物化工与生物技术进展丛书“Adv in Biochem Eng/Biotech”编著一卷“Plant Cells” (2001年Springer出版)。
在本领域重要SCI期刊发表40余篇研究成果,包括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Metabolic Engineering, Biotechnology Biofuels, Microbial Cell Factory, J Agr Food Chem等SCI一区TOP期刊。近期代表性论文如下:1) Ma YH; Wang X; Niu YF; Yang ZK; Zhang MH; Wang ZM; Yang WD; Liu JS; Li HY Antisense knockdown of 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promotes the neutral lipid accumulation in the diatom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Microbial Cell Factory. . ()2) Xue J, Niu YF, Huang T, Yang WD, Liu JS, Li HY. Genetic improvement of a microalga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for boosting neutral lipid accumulation. Metabolic Engineering. 2014. 16. ()3) Yang ZK, Zheng JW, Niu YF, yang WD, Liu JS, Li HY. Systems-level analysis of metabolic responses of the diatom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to phosphorus stress.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14. 16(6):1793-1807 ()4) Yao Y, Lu Y, Peng KT, Huang T, Niu YF, Xie WH, Yang WD, Liu JS, Li HY. Glycerol and neutral lipid production in the oleaginous marine diatom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promoted by overexpressing 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 ()5) Feng TY, Yang ZK, Zheng JW, Xie Y, Li DW, Yang WD, Liu JS, Li HY. Examination of metabolic responses to phosphorus limitation via proteomic analyses in a marine diatom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Scientific Report. 2014. 4. ()6) Xie WH, Zhu CC, Zhang NS, Li DW, Yang WD, Liu JS, Li HY. Construction of novel chloroplast expression vector and development of high efficient and economical transformation system for diatom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Marine Biotechnology. ) Peng KT, Zheng CN, Xue J, Niu YF, Yang WD, Liu JS, Bai WB, Li HY. Delta 5 fatty acid desaturase upregulates the synthesis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marine diatom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J Agri Food Chem. 2014. 62(35):8773-8776. DOI: ) Chen MX, Zheng SX, Yang YN, Xu C, Liu JS, Yang WD, Chye ML, Li HY. Strong seed-specific protein expression from the Vigna radiata storage protein 8SGα promoter in transgenic Arabidopsis seeds.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4. 174:) Li HY, Lu Y, Zheng JW, Yang WD, Liu JS. Biochemical and genetic engineering of PUFA biosynthesis in diatom. Marine Drugs. (1):) Yang ZK, Ma YH, Zheng JW, Yang WD, Liu JS, Li HY. Proteomics to reveal metabolic network shifts towards lipid accumulation following nitrogen deprivation in diatom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1):) Xu YY, Yang WD, Wang J, Liang JJ, Li HY, Liu JS. 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P-glycoprotein gene in Crassostrea ariakensis. Aquaculture. 2014. 418:39-4712) Niu YF, Zhang MH, Li DW, Yang WD, Liu JS, Bai WB, Li HY. Improvement of neutral lipid and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 biosynthesis by overexpressing a type 2 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in marine diatom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Marine Drugs. 2013. 11:) Chen MX, Yang YN, Zheng SX, Xu C, Wang Y, Liu JS, Yang WD, Chye ML, Li HY. A Vigna radiata 8S Globulin α’ promoter drives efficient expression of GUS in Arabidopsis cotyledonary embryos. J Agr Food Chem. ) Yang ZK, Niu YF, Ma YH, Jiao Xue, Zhang MH, Yang WD, Liu JS, Lu SH, Guan Y, Li HY. Molecular and cellular mechanisms of neutral lipid accumulation in diatom following nitrogen deprivation. 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 Xie WH, Pang F, Niu YF, Zhang MH, Yang WD, Liu JS, Yan DG, Li HY.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CCase subunit from diatom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expressed in Escherichia coli. Biotech App Biochem. (3):) Niu YF, Yang ZK, Zhang MH, Zhu CC, Yang WD, Liu JS, Li HY. Transformation of diatom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y electropor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inducible selection marker. Biotechniques, 2012. doi: .
暂时没有检索到journal of vasculitis是否是核心!
推荐下面相关的SCI期刊
Sarcoidosis, vasculitis, and diffuse lung diseases : official journal of WASOG / World Association of Sarcoidosis and Other Granulomatous Disorders
是的,是SCI收录的 ISR J AQUACULT-BAMID israeli journal of aquaculture-bamidgeh 被收录情况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Current Contents - Agriculture, Biolo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Zoological Record BIOSIS Previews
期刊名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出版周期:季刊
不是。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是一类期刊杂志,中文名为《农业科学学报》。SCI指‘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Science Citation Index, 简称 SCI。于1957 年由美国科学资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 ISI)在美国费城创办,是由美国科学资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资料库。50 多年来,SCI 资料库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最为重要的大型资料库,被列在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之首。其所收录期刊的内容主要涉及数、理、化、农、林、医、生物等基础科学研究领域,选用刊物来源于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其中主要的国家有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也收录部分中国(包括港澳台)刊物。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指的是:综合农业学报,是SCI。 SCI(Scientific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资讯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创刊于1964年。分印刷版、光碟版和联机版等载体。印刷版、光碟版从全球数万种期刊中选出3300种科技期刊,涉及基础科学的100余个领域。每年报道60余万篇最新文献,涉及引文900万条。进入SCI这一刊物的论文即为SCI论文。 SCI选录刊物的依据是文献分析法,即美国情报学家加费尔德提出的科学引文分析法。该分析法以期刊论文被引用的频次作为评价指标,被引频次越高,则该期刊影响越大。 在一定时期(通常是前两年)内,某一刊物发表的论文,被已经进入SCI刊物的论文所引用的总次数,除以该刊物这一时期内的论文总数,即为该刊物的影响因子。一般来说每一年的6月份公布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并不是该年度,而是上一年度的影响因子。
期刊名字 JOURNAL OF HORTICULTURAL SCIENCE & BIOTECHNOLOGY J HORTIC SCI BIOTECH 期刊ISSN 1462-0316 2015-2016最新影响因子 是SCI杂志哦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1661-6596] 期刊详细资讯 期刊名称: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INT. J. MOL. SCI INT J MOL SCI IJMS 1661-6596 IJMCFK 同行评议:是 DOAJ开放获取期刊指南 收录起始年 2000 PubMed Central 生物医药与生命科学开放获取电子期刊 收录起始年 2007 卷: 8 本刊收录在Web of Science: SCIE(2013版) 本刊收录在Web of Science: SCIE(2016版) 点选: 检视SCI影响因子(2009) Impact Factor:; 5-Year Impact Factor: 点选: 检视SCI影响因子(2010) Impact Factor: ; Rank: 2151 点选: 检视SCI影响因子(2014) Impact Factor: , Rank: 1793 主题分类: Chemistry: Biochemistry Life Sciences: Biology
Journal of ocular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1080-7683] 期刊详细资讯 期刊名称: 缩略题名: 缩略题名: 缩略题名: 缩略题名: 缩略题名: 缩略题名: 交替题名: ISSN: LCCN: CODEN: 同行评议: 期刊名称Journal of ocular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缩略题名J OCULAR PHARMACOL THER 缩略题名J OCUL PHARMACOL THERAPEUT 缩略题名J OCUL PHARMACOL TH 缩略题名J OCUL PH T 缩略题名J OCUL PHARMACOL THER 缩略题名J. OCULAR PHARMACOL. THER 交替题名Journal of Ocular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ISSN:1080-7683 LCCN:2005214253 CODEN:JOPTFU 同行评议:是 本刊收录在: MEDLINE(2011年) 本刊收录在Web of Science: SCIE(2012版) 本刊收录在Web of Science: SCIE(2013版) 本刊收录在Web of Science: SCIE(2016版) 点选: 检视SCI影响因子(2009) Impact Factor:; 5-Year Impact Factor: 点选: 检视SCI影响因子(2010) Impact Factor: ; Rank: 3255 点选: 检视SCI影响因子(2014) Impact Factor: , Rank: 4263 美国Mary Ann Liebert出版公司 - NSTL购买 收录起始年 2001 卷: 17 期: 1 主题分类: Health Sciences: General and Others Health Sciences: Ophthalmology 期刊历史沿革: 继承了: Journal of ocular pharmacology [8756-3320]
药品生物测定的发展趋势〔摘要〕 生物测定是经典的药品检测专业之一,现代仪器分析的广泛应用,给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机遇,面对目前的基本状况,阐明了生物测定专业在中药开发、新药研制、药物安全性评价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面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生物测定;药理;药品 药品是特殊商品,药品质量直接关系到用药者的安全和疗效。药品检测方法和检测水平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不断改进提高。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邻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分析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巨大的变革,使分析化学发展成为以仪器分析为主的现代分析化学。面对生命科学中复杂的分离分析任务,发展了色谱分析方法。结构分析、价态分析、晶体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又促进了光谱分析的发展。以计算机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的来临,仪器分析迅速发展,为药物检测提供各种非常灵敏、准确而快速的分析方法〔1〕。生物测定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其发展前景令我们从事药品生物测定工作者所关注。 1 药品生物的特点与业务范围 药品生物测定的定义与特点 药品生物测定(简称生测)是利用药品(或药品中的有害杂质)对生物(或离体器官及组织)所引起的反应来测定药品的含量或安全性的一种方法。 生测法的优点是测定的结果与医疗要求基本一致,能直接反映药品的效果或毒副作用,这是其他物理学方法或化学方法所不能达到的。因此,目前各国药典仍大都采用这一方法。 生测法的缺点是检验周期长,微生物有生长繁殖过程,动物有生理代谢过程,观察分析时间一般在2~7天,有些试验会更长。影响因素多,有生物差异性,也有系统操作误差和环境条件等造成的影响。用品用具、动物质量、仪器设备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2〕。所以,以生测主检的品种在中国药典中逐版减少。 药品生物测定的业务范围 中国药典是法定的药品标准,它将药品质量控制项目归为四类:性状、鉴别、检查和含量。生测的业务主要涉及到中西药品的检查类和含量类。 其中作为药品安全性检查项目最多,包括:无菌、热原、细菌内毒素、异常毒性、安全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过敏物质、刺激性、溶血、降压物质、微生物限度等。含量(或效价)测定包括: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胰岛素、硫酸鱼精蛋白、缩宫素、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升压素等生物检定法。 2 药品生物测定的现状 由于现代化检测仪器的广泛应用,药品生物测定的品种和范围,方法和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品种和范围的变化 抗生素的含量测定,最初大部分抗生素用微生物法测定含量。随着制药工业发展,提纯方法不断改进,有效组分更加明确,许多品种检测方法不断改为仪器测定和化学测定。例如: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约219个抗生素品种,其中有15个原料药及其制剂从1995年版的化学法和微生物法改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称HPLC),使该法达到97种,微生物法仅有24个,其中9个品种是新增加的。有人预计本世纪初,HPLC法会发展成为中国药典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仪器分析法〔3〕。规定取消抗生素过期检验,抗生素微生物效价测定的业务工作量更是明显减少。 药品注射剂的热源检查。1942年美国首先将家兔法收入药典,相继世界各国药典均规定用该法。中国药典从1953年开始收载。自1973年以来,鲎试剂被证明是一种检测细菌内毒素(热原)存在的灵敏试剂。用鲎试剂要比家兔试验迅速、经济,所需样品量少,操作过程工作量小,每天可进行许多样品检测。1980年美国药典20版首载“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985年USP21版收载5种注射用水及40种放射性药品。1991年11月执行的USP22版第五增补版公布了185种药品删除家兔法,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1995年USP23版注射剂的热源项几乎都被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4〕。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制备鲎试剂,1988年卫生部颁布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993年中国药典第二增补本收载该法,但未涉及任何品种,1995年中国药典二部正式收载,并规定了注射用水、氯化钠注射液和二十多种放射性药品并删除热源检查,以内毒素代替。2000年版中国药典进一步扩大到68种。预计2005年版中国药典还要继续增加品种,热源项都将被内毒素代替。动物试验改为生化试验。 实验动物 生测离不开实验动物,在实验中,为了减少生物差异,提高动物反应敏感性,以最少的动物达到最满意的结果。国家非常重视实验动物,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实验动物管理条件》,对实验动物的饲管、管理、使用等做出了明确规定,实行达标认证制度,严格管理。按微生物控制程度把实验动物分为四级: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和无菌动物〔5〕。一般动物实验必须达到清洁动物标准,种系清楚,不杂乱,无规定指出的疾病。动物级别越高,饲养管理条件越严,设施投资越大。实验动物是实验研究的活试剂,既要有纯度,也要有数量,背景明确,来源清楚,符合要求才能使用。(随着药品纯度的提高,凡是有准确的化学和物理方法或细胞学方法能取代动物实验,进行药品和生物制品质量检测,应尽量采用,以减少动物的使用。) 药品生物测定在方法上的改进与变化 为了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实验误差,近年来生测方面也研制并投入使用了部分仪器设备,如:抗生素抑菌圈测定仪、微机热原测温仪、集菌仪、细菌数测定仪等,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检测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3 药品生物测定的发展趋势 生测作为经典方法沿用至今,表明它有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特点,在药品检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少老产品改为其他方法控制质量,也会不断有新产品离不开生测法,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它的优点,尽量克服它的不足,开拓新的业务范围。 微生物限度检查工作量大 为了控制药品染菌限度,1975年美国药典19版首载微生物限度检查,1980年英国药典收载,我国在1990年由卫生部颁布了药品卫生标准及检验方法,1995年版中国药典正式收载〔6〕。2000年版中国药典按剂型规定了微生物限度标准,执行范围除注射剂和中药饮片外几乎包括中西药的所有制剂和原料。该项检查成为药典品种适用最多的检查项目,占当前地市级药品检验所生测室业务工作量的80%以上。在这项检查中,有大量的业务技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改进试验条件,使数据准确,探讨快速检测的新方法。药包材的检查,国家药监局已经发布试行标准,业务范围将更加扩大,这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工作,努力探讨研究的新领域。 药品生物测定在中药开发中的作用 我国是中药王国,200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共收载920种,其中中成药398种。有含量测定的157种,仅占总数的17%,中药成分多,杂质和干扰物质很多。复方制剂,尤其大复方制剂专属性的检出处方中所含药材很困难,有大量的研究工作需要做。中成药中的杂质如重金属、残留农药等达到一定水平会产生毒副作用,影响药物安全性〔7〕。要让中药制剂打进国际市场,我们在检查类的控制项目和含量类的方法探讨方面有大量工作要做,生物测定可以在毒理、药理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逐步完善质量控制标准,提高制剂质量发挥更大的作用。 新药研制开发与安全性评价 新药研制开发是多学科合作的系统工程。在获得一个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后,研究开发组织者要在生物医学领域进行药物评价研究,首先必须组织药理学、毒理学、病理学、兽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药代动力学方面的专家进行合作研究,按药物非临床研究管理规范GLP进行管理。组织药理、毒理(包括一般毒理和特殊毒理)、病理、药代动力学和毒代动力学、药物分析、临床化学、实验动物、生物统计、质量保证等部门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分阶段做出评价〔8〕。生测在这方面可以参加开发研究或进行技术指导。 药物动力学研究,通常需要从动物体液或组织器官匀浆中分离、鉴定和检测代谢后的原粉及其他代谢产物。但是,将服药动物按指定时间间隔处死,测定随时间变化的血药浓度,不仅动物用量大,而且常因动物个体差异无法得到可靠结果,也无法在同一动物重复实验确证。处死动物的代谢产物也只能反映被处死时的结果,无法了解药物代谢的全过程。有学者报道,采用微透析取样技术,可在活的动物不同部位重复取样,用微柱液相色谱〔9〕或毛细管电泳〔10〕进行分析,测定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11〕。 自动进取样装置和计算机工作站应用于药理实验的探讨,使药品生物测定趋向微量、灵敏、专属、简便、快速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药品生物测定是药物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的检测专业,现代仪器的大量使用,不仅不会影响其发展,而是如虎添翼,让药品生物测定展示出新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倪坤义,田颂九,丁丽霞.21世纪药物分析学的发展趋势.中国药学杂志,2000,35(12):798. 2 张治锬.抗生素药品检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2-20. 3 田颂九,丁丽霞,田洁.国内外药典中质量标准的发展趋势简述.中国药学杂志,1999,34(11):781. 4 吴伟洪.鲎与鲎试验法论文汇编(三).厦门鲎试剂厂,1996,18. 5 施新猷.医学实验动物学.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2. 6 马绪荣,苏德模.药品微生物学检验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9. 7 李真,龚培力,曾繁典.药物杂质及其对安全性的影响.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1,17(6):452. 8 刘昌孝.美国新药研究开展与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概况.中国药学杂志,1999,34(11):785. 9 Chen AQ,Lunte sampling coupled on-line to fast microbore liquid Chromatogr,1995,691(1-2):29. 10 Qanson electrophoresis and microdialysis:current technology and Chromatogr B,1997,697:89. 11 Yang H,Wang Q,Elmquist WF,et desin and validation of a novel intravenous microdialysis probe:application to fluconazole pharmacokinetics in the freelymoving rat Res,1997,14
191 浏览 3 回答
173 浏览 3 回答
296 浏览 2 回答
247 浏览 2 回答
139 浏览 5 回答
203 浏览 4 回答
117 浏览 5 回答
254 浏览 4 回答
129 浏览 2 回答
150 浏览 3 回答
292 浏览 2 回答
244 浏览 3 回答
289 浏览 4 回答
166 浏览 5 回答
87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