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学家和娱乐明星的名 名气的大小 如果说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是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那么娱乐界影响的是我们生活的内容。生活方式的改变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而生活内容每个人每个时刻都在选择,生活内容距离一个人更近也是更直接。而且科学作为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体综合的来讲,而娱乐却是在商业推动下的一个个秀场。科学是冰冷的,而娱乐是对大众的了解和对主流市场的分析上的商业活动,宣泄了人的内心,使人的生活丰富。科学是专业的,只有很少的专业的媒体会报道,而娱乐是大众的,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来直接面向大众。 直观感受告诉我们娱乐明星的名气即在民众里的知晓广度远远大于科学家。很简单的例子,知道一个三流明星的人数可能比知道中国食品界最知名的泰斗的人还要多,这基本是不争是事实。明星面对的是通俗大众,科学家钻研是科学理论面对的圈子更加狭窄,知道他们理解他们的肯定更少,这是社会阶层的分布决定的,可以到达科学家境界的人毕竟还是少,所以知道科学家的人比知道明星的人少完全是正常的,即便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对一些著名的明星也是耳熟能详的。可以说,明星和科学家面对的对象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从职能角度来说,演艺界就是被人关注,为人提供消遣,所以他们的曝光率会比较高。而学术界则不同,学术界的作用是潜心钻研,而不是抛头露面。最近一批明星学者在社会上引来诸多争议,这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学术界的期望多在于他们的学术成果,而不在于他们的知名度。 科学家名气不够“大”还与我国国民素质不够高有关。娱乐界的属性就是让广大群众去关注,从理论上讲他应该是建立在科学界的基础之上的。因为科技带动生产力,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提高了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才会加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提高了才会有更多的人们去关注娱乐,科技的进步是受国家高层领导关注的,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进步,是国际性的,在中国,受过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还很小,所以感觉不到科技成果会受到较大的关注。娱乐界带动的多数是中学生以及更低学历的群体,而这样的群体在我国占多数,而且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成为某些群体的fans是自然现象,因为娱乐界给人们的感觉是最前卫的,但真正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就会对“前卫”这个词有自己的理解。 袁隆平说:“毛主席说过,人怕出名猪怕壮。我现在是有点小小的名,但是就感到很不自在了。我大学毕业的时候,同学们开玩笑,说我在填表时,应该在爱好一栏填“自由”,在特长一栏填“散漫”。现在我还是喜欢自由自在,最怕兴师动众。太隆重太正式,反而使我感到拘束,当个普通老百姓是最好最自由的。” 由此看来,名气大也不一定是好事,大家都比较关注明星,甚至刨根究底爱屋及乌,希望知道明星的家人等情况,于是狗仔队应运而生。从这个角度来讲,明星也很辛苦,没有自己的私生活,相比之下,科学家这方面的烦恼基本没有。 名气的持久——名声 叔本华说过,名声和荣誉(即此处的名气)好比孪生兄弟,名声是不朽的,不像荣誉般短暂。[1](P39)虽然在同一个时间里,娱乐明星获得的名气在空间上占了优势,但是纵观人类发展历史,真正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他们的名气更加持久。一百年后我们依然记得马克思和爱因斯坦,但谁敢保证我们还记得周杰伦和刘德华。 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星在空间上占的优势也会被削弱。形容一个明星名气在鼎盛时期我们用“大红大紫”,一个明星红了一阵,我们用“名昭一时”,而明星不红之后用则用“过气”来形容。在当今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一个人从无名到有名,如果快的话,可以一夜成名,于是有“造星”活动,媒体的不遗余力和公司的财大气粗可以将默默无闻的人“捧红”,如果明星犯了错或让某些“身居要位”的人不高兴,也可以被“封杀”。明星的背后是庞大的公司在运作,这跟公司的商业利益——“利”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意味着一旦公司不能从明星看到商业价值,或者一旦明星给公司带来的利益不如期待的那么多,公司就会停止需要经济投入的一切宣传活动,明星的名气也就偃旗息鼓了。 但是科学家的名气完全是靠对科学技术的真正推动和贡献积累起来的。媒体的报道和关注更多是自动自发的,只是这种自动自发在力度上,在量上和娱乐圈相比会小很多。“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只有不畏艰险沿着崎岖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马克思的这一名言说明科研工作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需要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孜孜以求的执着,而媒体关注的是也只能是成功那一刻,所以科研界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不足为怪。也正是这种默默坚持和厚积薄发,使得科学家的名气更加持久绵长。娱乐界就是人们的娱乐,和科学界不能相提并论。科学界的成果和影响会是历史性的,娱乐界也许只是昙花一现…… 国内与国外 应该认识到,国内和国外对科学家的重视程度是不一样的。在这方面,国内的媒体需要检讨。2007年2月28日,一位名叫彭桓武的科学家孤独地走完了他92年的生命历程。这位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 “两弹一星功勋勋章” 获得者、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逝世的消息,除了在中科院网站、部分科技类报刊与其家乡—— 湖北麻城的地方媒体有报道外,鲜有人听闻。 在美国,爱迪生、爱因斯坦的知名度绝不亚于洛克菲勒和比尔·盖茨,但在中国年青一代的心目中,华罗庚、钱伟长、钱学森、钱三强的知名度则或许远逊于目前媒体频频渲染报道的马云、丁磊、章子怡和周杰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政府已将“科技创新” 定为基本施政国策,举国上下正在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候,公众在科学价值的认识、尊重科学的意识、科学素养的建立等问题上,还远未达到理想的状态。浮躁的社会心态、失衡的价值观念,正成为阻拦中国科技不断前进的障碍。无论科学家还是文艺界,大师与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关系,往大里说前者是后者的灵魂,往小里说前者是后者的最佳名片。[2]因此更多的媒体对科学家以恰当的表现形式进行关注和宣传,对唤起社会各界关注中国当代科学家的价值与贡献具有积极意义。 学术明星 如果说之前90年代出现了疯狂的追星却没见到有人把科学家当做明星那么疯狂来崇拜和追随的话,到了现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21世纪,于丹,易中天等一批学术上的明星也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在签名售书的时候也一度出现拥挤混乱的局面,大家的疯狂劲儿一点也不比对明星的追捧冷清。2 科学家和娱乐明星的利 利之多少 鲁国平在《中国明星为何比科学家拿得多?》一文中提到“中国这样一个穷国,一个发展中国家据估计每年用于娱乐中的金钱却达到几万亿之多,仅仅支付各类明星的演出,广告等费用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在明处艺人们每年进项有亿万的并不鲜见,一个演唱会艺人几小时收入少者几十万,多者几百万,演员拍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甚至达到1500万之多,暗中女明星性交易即卖身从中国拿去的钱简直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我想对于明星和科学家收入多少的比较,我们不该一味的认为明星拿的钱就比科学家多,这种比较本身就是错误的,二者根本没有可比性,如果一定要比,就要将娱乐圈里真正称得上艺术家的和科学家比。科学家和明星的收入高低也许客观上的确有差别,但就因为这个说社会不公未免太失偏颇和水准了。我要反问一句,中国明星为什么就不能比科学家拿得多?我们看到的明星的是风光的一面,看到的是收入最高的几个明星的代表,实际上很多明星不是明星而是戏子,他们受制于公司,一旦被雪藏可能这辈子再也别想出名了。 此外,科研界的大老板一年经费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也大有人在,可是真正投入到科研中的钱绝不是全部,有一部分科研经费会被大老板通过各种方式占有,只不过是潜规则而已,他们的灰色收入根本没法计算,因为没有媒体去挖掘,没有科学家收入排行榜,所以自己到超市买东西开办公用品类别的现象非常正常,这也是一种变相的财富。小老板也是如此,只是程度的大小不同而已。谁敢说科研界的人有这些“待遇”还过得不好呢?当然,我不否认,确实有的科学家靠发的一点相对微薄的工资生活,努力了大半辈子没有拿到大的项目或大项目的资金扶持全部投入到科研中去,一直保持清贫,一直坚持不懈,这值得我们敬仰与尊重,这需要社会关注和政府支持来改善,给他们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明星吃的是青春饭,常青树极少,可是科学家是越老越值钱的,随着职位的提升,虽然真正的薪水增长不算巨大,但是手握的资源是越来越多的,这点明星只能望洋兴叹,这就是为什么有很多明星要下海经商,因为一旦笼罩他们的光环丧去,他们还能凭什么赚钱,只有自己的双手! “2007华人知识财富榜”上袁隆平、李振声、吴文俊、丁肇中等21位为人类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榜上有名,根据相关专业评估方法所得结果,其拥有的只是财富价值均为——科技成果有形价值在人民币500万以上;科技成果无形价值人民币1亿元以上。[3]将科学家的价值用货币形式评估表现出来,这是对科学家价值的肯定。这比直接将科学家的收入和明星进行比较更有实际意义。 对利的态度 对于不同的人,同样的利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在钱很少的时候,钱的增长可以给物质精神生活带来极大地满足,但是当钱的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再往上增加意义就不大了,这就是为什么钱对富人来讲只是一个符号而已。一般来说,人的内修的高低与贪欲的大小呈负相关,内修越高对名利越是会看淡。我们知道很多科学家他们在哲学上都是深有造诣的,细心观察一下挂在图书馆的名人画像,很多院士其实同时都是哲学博士。他们的精神境界很高,与没有这种修养的人相比,他们对物质财富的需求就相对更低。可能某人要反驳说,如果科学家突然急需大量的钱怎么办?比如其自身患了重大疾病或亲戚朋友患了重大疾病。关于这种假设,我不想过多辩驳和论证,我觉得政府会埋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世俗的眼光去比较科学家和娱乐明星的收入本来就显得非常得无聊与低级趣味。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这就好比一个习惯了游泳池里水的清澈的人去怜悯厕所里蛆生存环境的恶劣,并拿它和鱼儿的生活环境相比,并认为同是在地球,为什么生存环境相差那么大,这是造物主的不公!我举这个例子不是要恶心或诋毁谁。我只想说明,我们不能用科学家和娱乐明星得到的钱的多少来愤世嫉俗的说社会如何的不公正,除非有大量的调查报告表明科学家认为这是不公的,或者有大比例的科学家站出来说:我觉得这个社会太不不公平了,那些明星有什么本事,居然名气比我大拿的比我多,如果这个状况再不改变,我就不干了!至少到目前为止这样的假设尚未报道。 袁隆平出名以后,尤其是隆平高科股市上市以后,在一些人眼里,袁隆平很有钱!一份颇具权威的评估机构报告也称,袁隆平的身价为一千多亿。但事实上,他每个月的全部收入连工资和补贴加起来总共4000多元钱的样子。他乐呵呵地说,这些收入不低了,够我花的了。袁隆平对于金钱的观点,一是不吝啬,二是不奢侈。在他看来,金钱的多少,无非是一个数字。“钱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没有钱,饭都吃不上,是不能生存的。但钱够一般日常生活开销,再小有积蓄就行了,对钱不能看得太重。” [4] 科学家就应该有这种金钱观,即对科学事业的不懈追求的目的不是为了追逐金钱,科学界本来就不是一个容易赚到钱的地方,如果最终的目标是“发财”就应该奔到凭自己特长最容易赚到钱的职业去。马克思终生所追求的价值理想是“人的价值”的终极目标得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实践是实现人的“目的性价值”——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人“正是依据不断的从实践中获得的自我认识而不断地调整追求的向度,从而达到最终的实现。”[5]从这个角度讲,科学家追求的向度和娱乐明星是不一样的。3 科学家和娱乐明星的价值 职业选择 马克思嘹亮的话语[6]P459至今回响在耳边:“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强调科学家职业的崇高而贬低娱乐明星的价值。前段时间曾看到一篇名为《读博也是一种生存方式》的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讲,搞科研和挖煤、扫地、洗盘子一样是某些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想必没有人听过说洗盘子的人在名上期望达到和明星一样的高度? 到了21世纪人的发展更加自由,选择职业更加注重个人的发展。人各自独具异彩,每个人都会尽可能选择擅长、感兴趣的职业,即便是为了生活决定选择某个职业,也是他的能力使之在该行业足以立足。所以选择科研的人在思想境界上不定就比写歌唱歌的人高尚,只是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比较适合搞科研或有能力走到科研的道路上而已,顺便就为人类做贡献了。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有这样的人存在,长着一张明星脸很有明星潜质,聪明过人,同时面临进入科研界还是学术界的抉择,但为了人类进步,最终毅然决然选择科研事业,只是到目前为止,恐怕还很难举出这样的例子! 社会地位 科学家在社会上的地位高于娱乐明星。 受到崇拜的人多寡与社会地位的高低,这是两个概念。我认为,科学家在人格上的独立性远远高于明星,他们的科学成就换来的民众认可度也要高于明星。最近成龙在博鳌论坛的一次讲话中提到:太自由就会像台湾和香港一样,变得很混乱,所以他慢慢觉得,中国人还是需要被管的。”在这段话里,两个关键词成为口诛笔伐的要素――“太自由”和“需要被管”。他的潜台词其实是指——香港的社团活动一直都很活跃,所谓的“社团”,也就是指通常所说的黑社会,香港的黑社会势力不仅控制了黄赌毒等滋生罪恶的行当,还同时把手伸到了娱乐界等等其他领域。成龙“太自由”了这三个字,蕴涵着很多辛酸和无奈,也有怨愤和谴责。 如果像成龙大哥这样一个呼风唤雨的人都有那么多的无奈与哀怨的话,那些名气比他小的,千千万万我们不知名的明星所受到的气,受到的潜规则,受到的人格不独立方面的委屈我们可想而知了。而科学家在中国是非常受到尊重的,被“社团”盯上,被狗仔队围追堵截的概率几乎为零吧?、科学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理论的最后守护者[7]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在于为人类社会作贡献,但在当今社会我们会强烈感到人生价值观的严重倾斜及其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价值形成的巨大反差。个人主义价值观——个人和集体错位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集体主义为核心,这是人生价值取向的出发点。当今一些人在选择和确立自己的价值目标时,离开时代和社会的需要,片面强调自我,完全从“自我”出发,以“自我”为中心。 科学家在从事科研活动的时候往往是一个团队一起协作,很多大的科技成果也往往是一个学术梯队多年共同潜心研究的结果。比如,神州六号飞船系统共由7大系统13个分系统构成,共有设备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个,并配备有录音设备。其中,7大系统分别是:发射场系统、运载火箭系统、航天员系统、载人飞船系统、测控通信系统、飞船应用系统、着陆场系统。在这七大系统中,大量用到IT技术与产品。而这庞大复杂精密准确的系统背后凝聚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心血和汗水。 明星虽然也有团体,比如,,BEYOND,但更多的还是独自打天下。超级巨星,偶像基本上都是颇具个性的,排他的,唯我独尊的,公司也倾力包装打造明星独特的风格、路线、造型。从这点上,娱乐明星和科学家形成强烈反差。 实用主义人生价值观——物质同精神分离 物质生活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无论哪个社会,只有当物质生活需要得到最低限度的满足时,人类才能生存和发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有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8]然而,现在有些人,只讲实惠,不讲精神,不讲奉献,鼓吹“一切向钱看”。钱多就多干,钱少就少干,没钱就不干。在社会交往中,索贿受贿,钱权交易,以权谋私。显然,这种只讲求实惠,把物质同精神分离的处世哲学是极端错误的,这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大敌,我们必须给予抨击。 很多科学家研究的是基础理论,从短期来看是看不到经济效益的,甚至长期看来也不能转化成生产力,实用主义是基础科学研究的大敌。所以刻意的将科学家和娱乐明星放在一起比较,用赤裸裸的金钱来衡量公平,并因此渲染科学家的利少名次,只会给原本宁静平和的科学界带来喧嚣和浮躁,这百害而无一益。4 小结 总之,人的基本价值是平等的。当我们提及人的生命的存在、自由、人格、尊严等人的基本权利时,人人是平等的。只要人们不损害社会利益或他人的权益,就应该得到保障。在基本价值平等的基础上,人们由于对社会的贡献的不同而享有的各种非基本价值则是不平等的。对于非基本价值的享有,只要是由于对社会的贡献所获得的,我们就应该尊重,这是有利于社会进步的。[9] ( P284)掌握了舆论导向权的媒体不要过多去拿科学界和娱乐界进行无谓的比较,如果有时间,不妨多普及一些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的事迹和成就,因为他们的成长历程值得我们思考,他们的高尚人格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成就值得我们去了解,他们也应该得到社会的肯定。 科学家从事的科研活动是为了推进科技进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娱乐明星从事的娱乐活动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是一种精神需求,他们都是在为人类的发展作贡献,为社会做贡献,他们都体现了人的价值。 最后还有一句话值得一提,在明星背后有很多默默无闻的才华卓著的可以称得上艺术家的幕后制作人他们可谓是流行歌星明星里的“科学家”,他们不在我说的明星和科学家之列,不过很多名利势价值的分析很多方面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在此不再一一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