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哲学理论论文

“富二代”人格培养和道德教育刍议

2015-08-04 09:2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作为新兴的富裕阶层,“富二代”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种种焦点事件的发生,使“富二代”不断卷入负面新闻的舆论漩涡,引发了社会对“富二代”人格培养和道德教育问题的质疑。本文通过对富二代的特点的概括,深入剖析富二代存在的人格问题,提出关于富二代人格培养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富二代”;人格培养;道德教育
一、 我国“富二代”的表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个靠继承父辈家业,从而拥有巨额财富的新社会阶层逐渐显露。“富二代”一词首先出现在《鲁豫有约》节目中。该栏目对“富二代”的定义是:80年代出生,继承过亿家产,他们被称为富二代。但这一界定并不严格,准确地说“富二代”应该是泛指靠继承家产,拥有丰厚财富的群体。
      我国“富二代”的特点:(1)非富即贵,衣食无忧。“富二代”的成长环境与其父辈截然不同,一般从小是衣食无忧,没有苦难经历。(2)数量庞大。良莠不齐。庞大的“富二代”群体可谓形形色色,既有成功接班,素质超人的青年榜样。也有恃“财”傲物,为所欲为的纨绔子弟。(3)思想新潮,敢于挑战。部分“富二代”接触大量新潮事物,他们充满活力和智慧,对挑战毫不畏惧。(4)性格自我,心理失衡。相当部分“富二代”在价值主体和评价主体上,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尊重别人。他们心理发展不平衡,一方面思维敏锐。另一方面自制力与道德责任意识淡薄。
二、我国“富二代”存在的人格问题
      (一) 缺乏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而是“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价值观和人生哲学,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均包含其中。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公众责难“富二代”为富不仁并非要求“富二代”个个都要成为慈善家,倾其所有捐助社会。根源上在于部分“富二代”对于弱势群体的歧视和不屑挑衅了社会公众的自尊。典型案例就是浙江永康市一名富二代”当街暴打一名将笤帚靠其雷克萨斯轿车上的女环卫工。类似事件还有很多,这些“富二代”渴望实现自我,却缺乏最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善良、忠诚、尊重、感恩,这些基本的人文素养如果能被“富二代”吸收,将对其自身成长和社会和谐都有重要作用。
      (二) 公民意识淡薄
      公民意识是法治国家的基础,是市场经济的保障。当前有相当部分“富二代”为富不仁、消费奢侈、道德观念淡薄、责任意识欠缺,他们热衷于追逐奢侈消费品和出入高档会所,一掷千金却对国家大事、社会大众置若罔闻甚至嗤之以鼻,他们推崇金钱万能,攀附权贵而不靠社会规则、法律解决问题。这部分“富二代”公民意识的浅薄将直接影响其此后执掌家族企业后的发展前途,轻则影响市场经济秩序,重则企业没落导致国民经济受损。他们缺少公民所必备的平等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缺乏团队精神和祖国民族意识,在当今社会是岌岌可危的。
      (三) 家庭道德教育粗疏
      “子不教,父之过”,“富二代”的危机与富一代的教育不当息息相关。一是“富二代”的父母绝大部分都经历过艰辛的创业,自己受过穷,尝过酸甜苦辣,一心只为子女提供过于优越的生活条件,瓦解了孩子成长过程中适当的压力机制与资源珍惜心理。二是把孩子放在隔离式的“贵族”教养环境中,瓦解了孩子的社会知识自然获得渠道与其他社会阶层的自然亲近心理,具有明显的、过度的社会等级意识;三是缺少让孩子进行社会生存技能的选择而过多培养孩子的艺术技能,过度柔化与浪漫化了孩子的艺术人格,而弱化了管理性与刚性的行动人格;四是缺少对于孩子精神生活的关爱,从而让孩子的物质化人格过度发育;五是盲目而朴素的教育管理模式,他们对子女的管理方法比较粗放、粗俗与粗疏。
      (四) 价值观念偏移
      在“富二代”群体中,他们要么疯狂飙车,置他人生命于不顾;要么公然藐视法律,叫嚣花钱摆平;要么奢侈消费,吸人眼球;要么攀比炫富,口出狂言……在这里,财富带给他们的是空虚、冷漠、任性、嚣张、放纵和优越感。他们自认为价值就体现在财富之中,殊不知物质上的极度富足弥补不了精神的贫瘠和苍白。他们对财富的畸形认识和持财凌人的张狂,不得不让我们警醒和反思。
三、健全我国“富二代”人格培养的措施
      1.建立良性的“富二代”效应。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阶层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现实。现在的问题不是如何去除社会的阶层化,相反,是如何形成一种良性的富人文化,给整个社会树立一个发展的标杆。社会公众的仇富心理,其实本质上并不是对财富的仇视,而是对获取财富的不正当行为以及“为富不仁”的不道德行为的仇视。现实中很多“富二代”其实是社会中的精英,他们从小就接受较好的教育,拥有财富、知识,唯一欠缺的可能就是社会声望。我们对“富二代”不应该排斥,相反应该树立一个良性的“富二代”效应。首先是要树立良性的致富文化。“富一代”也好,“富二代”也好,只要是通过正规的渠道致富,都应该成为社会文化所倡导的个人奋斗的典型。这会给那些渴望成功的普通年轻人提供一个较好的参考和学习的标本;其次,“富二代”群体可以通过参与公益事业、支持慈善事业等形式,塑造自己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再次,“富二代”在拥有丰厚的个人财富的同时,可以通过一些形式回报社会,通过资助一些弱势群体的方式来形成一种良性的富人与穷人的互动模式,这种文化模式的最终结果就是期望通过一些途径实现两个群体的融合。而对“富二代”自身而言,在获取经济资源的同时,也获取了社会声望;最后,“富二代”在消费和生活方式上应更加理性和自律。因为“富二代”群体的行为还会对社会中的其他普通年轻人产生示范效应,无形之中担当着社会生活方式引导者的角色。
      2.培养“富二代”尊崇道义的人格规范。培养“富二代”尊崇道义的人格规范,使他们懂得感恩和回馈社会。贫富不是衡量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品性好坏的绝对标准,富决不是什么罪过。把“富二代”的问题,简单归结为“富人有问题”,那绝不是一种理智的态度,绝对不能助长金钱不断俘虏权力、逼退社会底线的风气。可以说,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平等意识,不光是当今“富二代”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多不富的人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否 则,后富起来的人们,同样可能寻找权钱交易的新空间和新规则。二是要加强正面引导,构建和谐财富氛围、建立健全财富回馈机制。“慈善如山、财富如水”。国内最高调投身慈善公益事业,累计捐赠款物超过10亿元的民营企业家陈光标,他用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真金不怕火炼”、数年如一日的行动,向人们诠释了作为一名“富一代”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陈光标认为企业家做的每一件事里都有党和人民的无形股份,这个无形股份就要回馈给社会。陈光标用他思想的感召力,引领着慈善事业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的和谐、安定。
      3.应该重视家庭教育,注重人格培养和心理疏导。家庭是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所有群体中最为普通的群体。家庭是社会的缩影,社会生活又通过家庭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年轻的一代。因此,对于“富二代”的教育家长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注重人格培养和心理疏导。
      首先,重视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在人生观教育方面,要让“富二代”确立人人平等的观念,即每个人生来都是平等,只是机遇、环境和自身的努力程度不同而使人的现状有差异。再者,需要“富二代”知道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谢老师和同学,回报社会。人生的价值和乐趣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了解每个人都应具有社会责任感。一个人的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第三,“富二代”需要思考如何修炼自身,增长才干,守住家业,或超越父辈,增值财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其次,重视意志品质教育。如今的青年一代经不起挫折打击,特别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富二代”,生活中稍微有一些不顺心不如意就容易做冲动的事情。所以,有意识的磨练“富二代”的意志品质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要使他们明白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宝剑锋从磨砺处,梅花香自苦寒来,逆境出人才,做事要有恒心,要经得起挫折;做人要有志气,财富不是自己创造的,不值得炫耀,只有通过自己双手合法劳动得来的财富才令人佩服。另一方面.可以适当的让“富二代”吃些苦。虽然说不上补充人生阅历,至少是让他们懂得生活的艰辛,懂得“取舍,分享,知足,感恩与尊重”,使“富二代”更加独立,勇敢,自强。
参考文献:
[1]罗国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朱贻庭.伦理学大辞典[G].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3]唐凯麟.道德人格论[J].求索,1994,(5).
[4]张波.对"富二代"现象的剖析与思考[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6)
[5]朱美燕.解读富二代群体的喜与忧[J].中国青年研究,2010,(1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