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哲学思考
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论文联盟http://的重要尺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创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矛盾,结合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在继承民族精神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和光大民族精神,为民族精神增添新的内容。
一、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人权与主权的关系,加强国家主权、国家意识教育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迅速发展的历史条件下,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主权意识面临极大挑战,给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如:人权与主权问题,和平与安全问题,等等,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帮助国民特别是青少年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人权与主权的关系显得特别重要。
1.加强人权与主权的本质关系的教育。人权是指宪法赋予公民的生存和发展权利。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在其领域内拥有的最高权力。人权是具体的、历史的,是建立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基础上的,从来就没有什么天赋人权。主权是人权的必要保证和坚强后盾,没有主权,根本就谈不上任何人权。历史和现实都昭示人们,哪个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或附庸国,没有主权,或主权不完整,那个国家的人民的人权就不完整、不健康,在宗主国面前甚至毫无人权,沦为异类。对此,国人在近代社会有切身之痛,令人刻骨铭心。主权大于高于人权的这一人权主权的基本关系和基本原理不会因为形势的发展变化而颠倒。
2.加强新的国家主权意识教育。wwW.133229.COm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国内外事务、管理自己国家的最高权力。没有主权就没有民族的团结和统一。捍卫国家主权,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起码的道德责任。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今天,合作、竞争是一个主题,国与国之间交流空前频繁和紧密,这种情况下,尤其要注意主权意识,主权高于一切。没有主权就没有国家的独立,就没有国家的发展;就没有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就没有民族的自尊;就注定任人欺凌,任人肆意宰割。因此,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国际发展形势特点,有针对性地对青年学生进行国家主权教育,强化国家主权意识,防止西方霸权意识的渗透,防止西方打打着“民主”“人权”等幌子来削弱青年学子对祖国的忠诚,削弱青年学子的爱国热情,让青年学子在不知不觉中就陷入纳入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之中,沦为任由他们进行经济掠夺和资本积累的对象。邓小平告诫我们:“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如果失去了国家的主权和尊严,也就失去了人民民主,更谈不上有任何人权。
3.强化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在全球化的市场经济和网络信息化时代下,国与国之间的时空距离明显缩小,但并不意味着世界的“大一统”和无国界的时代已经来到,信息的即时交流,市场经济的快速融合并不就意味着政治、文化的完全融合和统一,当前两个社会制度之间虽然有互相学习、合作共赢的一面,但两种制度仍有竞争、较量和斗争的一面,当今世界并不平静,战争和冲突时有发生,恐怖组织的威胁性不断加大。需要我们提高警醒的一个事实就是,在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共赢的主题背后,西方资本主义统一世界的阴谋更加面目狰狞,影响安全的非传统因素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国家的安全意识不仅存在于国防和军事安全层面,而且早已经扩展到了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面对互联
网、经济全球化、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给国家安全带来的各种潜在威胁,我们要及时地分析世界各种新情况对国家安全的新威胁,提高忧患意识,强化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提升青年学子防患意识,强化强化反渗透、反“西化”、“反分化”意识,在思想上构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4.加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民族精神的心理基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许多人面对国外先进的技术、社会的发达、生活的富裕,文明的发展,迷失了自我,动摇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十分危险的。邓小平同志曾说:“像我们这样的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国家是立不起来的。”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必须大力加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教育。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弘扬民族自主意识和主体精神,始终不渝保持对自己民族的认同感,有了民族的认同感,才可能具有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还要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和开放性的矛盾。我们所提倡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决不是狭隘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中国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世界各国的论文联盟http://文明成果。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历史表明:在和各种不同的文化冲突中,总能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从不同文化中吸取精华,并不断整合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从而达到改造自身的目的。吸取、扬弃是我们民族吸取除本身以外文化的一个总的概括,各种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交流与融合,是一个民族文化必须面对的现实,它是一把双仞剑,既会对民族文化的独立发展带来影响,也会给民族文化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中国民族文化必须以宽广的胸怀,在开放性文化体系中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不断吸引不同民族文化精髓,充实自身,对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今信息化、网络化的背景下,必须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网络资源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同时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掌握,过滤、堵防有害信息。要全面提高网民的网络道德,提高敏感性,增强免疫力,不看、不传有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信息。把有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信息拒之于国门之外。通过综合治理、疏堵结合,充分发挥网络在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从而提升整个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一系列人性矛盾
是人民利益的基础,离开共同的、本质的个人利益,没有任何特殊人民利益。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为人民服务与谋取正当个人利益的关系,在思想道德的文化心态层次上,必须建构社会、自我双本位的道德文化心态。依据不同的思想、道德之本,可把人类社会已经出现过的思想道德文化心态划分为“社群本位”、“官本位”、“自我本位”、“论文联盟http://社会自我双本位”四种历史类型。我国现阶段要建立和强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道德文化心态是社会自我双本位的思想、道德文化心态。这种心态把自我与社会、个体与类的统一看成是立极处世之本和思想、道德之本,认为人与社会互为其本。这种思想、道德文化心态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用辩证的、历史的,直觉与理性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对待和处理人性中的一系列内在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