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然而,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不管是我们小时候所景仰的,还是所憎恨的,随着历史知识和人生阅历的积累沉淀,在我们心目中都变得朦胧起来、模糊起来。比如以新代汉的王莽,到底是乱臣贼子,还是除旧布新的改革人物,比如隋炀帝杨广,究竟是横征暴敛的暴君,还是大有作为的圣主;又如太平天国起义领袖洪秀全,大陆史学界将其描绘为救民于水火的英雄,台湾史家却将其视为涂炭生灵的祸首;再如台海两岸皆不齿的所谓头号汉奸汪精卫,也曾经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而“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而一代代学人却不知其签订了什么卖国条约,割让了多少中华领土;还有中共创始人陈独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思想者,时至今日,其头上的帽子还有数顶(托派、右倾投降主义、右倾机会主义);还有张学良,曾经风流倜傥,曾经落得“不抵抗将军”的骂名,却又是多少人心目中的民族英雄;还有鲁迅;还有胡适……
上述种种,不能不令人扼腕长叹,亦不能不令人掩卷深思。
二
从历史脉络来考察,
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让历史研究与政治宣传剥离、历史人物与个人好恶绝缘之外,关键还必须占有第一手的。而不是被人取舍和剪裁过的档案文献,并且所取得的各种资料必须形成逻辑缜密、相互印证的证据链。解放以前,作为整理
参考文献:
[1]谢泳.杂书过眼录[m].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