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创作思想人道主义文学作品
论文摘要:创作思想是作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其作品中的审美体现,它影响和决定着作家的创作成就。本文考察了巴金人道主义创作思想的形成渊源,探讨了巴金人道主义创作思想在《急流三部曲》中的渗透形式,为人们进一步理解《急流三部曲》开拓了新视野。
一、巴金人道主义创作思想的形成渊源
1.巴金受母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巴金童年生活在一个有着浓厚封建宗法色彩的大家庭里,父母的爱,骨肉的爱,别人家的爱使巴金生活在爱的世界里。巴金曾说过:“我的第一个先生就是我的母亲,我已经说过使我认识‘爱’字的是她。她使我知道了人间的温暖,她使我知道爱与被爱的幸福。她教我爱一切的人,不管他们贫或富;她叫我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助的人;她教我同情那些境遇不好的奴婢,不要把自己看得比他们高,动辄将他们打骂。”巴金母亲这颗仁爱之心和浓厚的家庭文化环境,使幼小的巴金具有了仁爱和博爱之心,从而造就了巴金宽广而又博大的人道情怀。
2.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巴金早年选择了无政府主义(安那其主义),并用它作为反抗旧社会的武器。他在《在断头台上》里写道“我自己早已在心灵中筑就了一个祭坛,供奉着一切为人民的缘故在断头台上牺牲了生命的殉道者,而且在这个祭坛前立下了一个誓愿:只要我的生命存在一日,便要一面宣扬殉道者伟大的崇高的行为,一面积极地为他们的壮志前进。”这是巴金为自己立下的人生誓言,表明了他的人生愿望和价值追求,最终形成了为他人而放散、为他人而牺牲的爱的生命哲学。wwW.133229.cOM
二、巴金人道主义创作思想与其文学创作道路
1.由无政府革命到文学革命。巴金在进行无政府主义革命的过程中深深地认识到要实现革命理想,不单是改变现存的社会制度就能做到的,还需要在发展物质生产的同时不断的启发民智,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在《无政府主义与恐怖主义》一文中,巴金写道:“民众的不觉醒,民众组织力量不足,这使的社会延续下去。”这说明巴金已经认识到要启发民智,提高国民素质不能没有文学来参与。于是,在无政府主义破产后,巴金便正式走向了文学创作道路,这一点与当年鲁迅弃医从文有点相似。
2.由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巴金在接触新文学创作后,用自己批判的笔、战斗的笔不停地探索人的心灵,创作出了不朽的文学巨著。在《谈春》里,巴金说:“倘若我的作品果真能够给当时的青年带来一点温暖和希望,那么我这一生便不是白活了。作品能够帮助人前进,激发人们身上的好东西,这才是作家的光荣”。巴金怀着这样的革命信念和革命理想追求现实人生,批判旧道德,呼唤独立人格,鼓励人们为争取个人的生存而努力奋斗。
三、《激流三部曲》中人道主义创作思想的渗透
(一)作品主题中渗透着人道主义。《急流三部曲》是揭示封建伦理道德“吃人”本质,再现“五四”时代民主精神,奏响封建家族灭亡葬歌的家庭系列小说,作品主题揭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显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这正是巴金人道主义思想的根本。
1.揭露封建家族制度的灭亡。20世纪初,中国封建制度自身肌体的逐步腐烂、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中西文化逐渐融合、国内军阀混战连绵不断,这些内容在《急流三部曲》中都不同程度的有所反映,巴金用他热情的笔描写了一个封建家庭由兴盛走向灭亡的全部历史,再现了封建家庭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方面逐步走向衰弱的全过程,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全貌,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的残忍,表达了巴金反帝、反封建、反旧社会制度的人道主义思想。
2.寻求中国妇女的解放之路。“五四”以来,中国妇女在现代意识的观照下开始思考自身存在的价值,不断追求个性解放,她们为挣脱封建礼教枷锁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巴金敏锐地感受到这一时代脉搏,凭着自己人道主义的良知,着力描绘了在封建家族和礼教枷锁迫害下中国妇女的苦难生活。巴金在《激流三部曲》中批判了维护封建礼教的旧式妇女,赞扬了具有新思想的现代女性。
3.反映新旧社会的爱情生活。“五四”前后自由恋爱的爱情观已初步确立,新的爱情和婚姻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巴金以人道主义情怀和良知,描绘了新旧交替时代青年人的爱情生活,反映了新旧爱情观和婚姻观。《急流三部曲》把主要青年人物的性格、命运发展与其爱情、婚姻密切联系进行描述,对后人起到了良好的警世和教育作用,这是巴金人道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作品中的年轻人都在为获得自己幸福爱情和婚姻生活而不懈努力,但只有觉民和琴等少数青年对封建家庭反抗的比较彻底,获得了自己美好的未来;而像觉新、觉慧、梅、瑞珏、蕙等大多数青年由于缺乏反抗,导致了自己的爱情悲剧命运。
(二)作品人物形象中渗透着人道主义。在《急流三部曲》中,通过塑造一系列叛逆者、妥协者、维护者的人物形象,揭示这些人物的心理历程,展示作者的爱憎情感,同时表达了巴金人道主义创作思想。
1.封建礼教的叛逆者——生命充实型。觉慧、觉民、琴、淑英、淑华等人有着年轻人应有的青春和朝气,他们对封建礼教给予唾弃和蔑视,是作者讴歌的对象。觉慧这一形象是巴金自己的缩影,代表了当时中国的先进青年,也正好体现了巴金的人道主义思想。反叛是觉慧性格中的基调,他参加请愿,加入均社、创办《利群周刊》,最后与封建家族彻底决裂,成长为一名革命者,把自己的理想同革命的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
2.封建礼教的妥协者——生命委顿型。觉新、枚、瑞珏、蕙、淑贞等人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忍受着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青春之花过早凋零。觉新是巴金以自己大哥为模特塑造的一个具有双重人格的人物。觉新受过西方文明洗礼,但压抑的家庭生存环境使他性格扭曲变形,“作揖主义”、“无抵抗主义”成为其逃避现实的行动准则,使其不仅成为封建旧礼教的维护者、杀人帮凶,而且成为封建旧礼教的受害者和妥协者。作者对这些生命委顿型的妥协者,流露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结,这正好是巴金人道主义思想的又一体现。
3.封建礼教的维护者——生命腐朽型。高老太爷、克明、克安、克定、周伯涛、冯乐山等人是封建家族制度的维护者和代表,他们虚伪、凶残、怯懦又荒淫无耻。高老太爷有着没落阶级的共同特征,蓄婢纳妾、追求享乐、冥顽不化。当他意识到无法抗拒时代前进步伐的时候,为了竭力维护摇摇欲坠的高家统治,他让克明去当律师,让觉新去办公司,借此分散高家投资方向,力保高家家庭经济繁盛,但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代表封建大家庭统治的他已经无法阻挡新生事物的产生,只能在惶惶不安中打发日子。巴金给这些生命腐朽型的维护者安排这样的结局,折射出作者反封建、反旧道德的人道主义创作思想。
综上分析,巴金一生的创作都是用文学作品来体现、传播、捍卫他的人道主义,进而达到影响社会和改造社会的目的,每一部作品都渗透着他的人道主义创作思想。
参考文献:
[1]宋曰家著:《巴金永生在青春的原野》,山东文艺出版社,1997。
[2]谭兴国著:《巴金的生平和创作》,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3]陈丹晨著:《巴金评传》,花山文艺出版社,1982。
[4]张慧珠著:《巴金创作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
[5]贾植芳著:《巴金写作生涯》,百花文艺出版社,1984。
[6]巴金:《序跋集》,花城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