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希腊是两大文明古国,自古人们便观察到各类自然现象,并通过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来解释其本质。其中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天体运行规律,人类健康与疾病的演变以及事物变化的本质等。因而,笔者简要探讨中国希腊医学及哲学基本理论的异同。
“阳阴学说”和“五行理论”(木、火、土、金、水)是中医学的基础,“阴阳”一词最早见于《易经》,在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体系。《易经》中的六十四卦通过阳爻和阴爻的变化组合,反映出宇宙中无数的现象。“五行理论”的记录最早可追溯到周朝(公元1000年一公元前770年)。“阴阳学说”和“五行理论”认为疾病发生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自然因素造成,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更为科学,是医学史上的一次飞跃。“气”的概念是中医思想的核心。气的聚集和消散化生宇宙万物。“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运动不息、极其细微的物质,是生命物质与生理机能的统一。中国古代许多哲学家都对“气”的聚散进行了阐述。“气”是包括植物,动物和人类等在内的宇宙万事万物的本源。
另一方面,古希腊医学家、哲学家恩培多克勒(约公元前495年一公元前435年)的思想理论被认为奠定了希腊科学和医学的基础。恩培多克勒的着作《论自然》和《净化论》文字优美,想象丰富。其哲学思想和理论被后世的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广泛讨论。
《论自然》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4种元素组成,恩培多克勒称之为“rhizomata”(即“根”)。这些兀素受两种相互对立的力量支配,与中医的阴阳理论相似。这4种元素分别代表火、气、土和水;而两种对立的力量则是“Philotita”(爱)和“Neikos”(憎)。这里的“气”是指宇宙中的上层大气,而不是我们呼吸的空气。尽管“爱”和“憎”这两种力量此消彼长,但这些元素和力量都处在永恒的动态平衡之中。
《论自然》17章讲述物质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阐明了元素和力量之间的关系:“有时它们(即元素)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有时它们又彼此分开成为独立的个体。恩培多克勒认为这种‘从多到一’和‘从一到多’的循环运动是无休止的,因此世间万物的变迁也永无止境。而且,这种循环是有序的,支配元素的力量随着时间的变更轮流占据主导地位。”书中还阐述了事物的生成与消失,生命出生和死亡之间的平衡。4种元素在“爱”的作用下聚合到一起,在“憎”的作用下分离。这种聚合与分离持续的交替往复,形成两个对称的无穷循环。我们可以沿着其中一个循环进行研究。首先从所有元素在“爱”的作用下完全聚集并处于静止状态这一点开始,然后“憎”逐渐进人并使元素逐渐分开,直到所有元素完全分离成独立的火、气、土和水。而从这一点开始,“爱”又再次将这4种元素聚集,直至它们完全聚合在一起。此时,下一个循环便又开始了。在每个半周期内,不论是在分离或是在聚合的过程中,都蕴含着宇宙的进化(宇宙或有序世界的产生)和生命的出现。
恩培多克勒在其他篇章中也描述了宇宙起源。他认为在某一时刻所有元素都在“爱”的作用下完全聚合成一个球体。这个球体本身不是宇宙,而是宇宙形成的初期阶段。宇宙形成需要各元素聚集成有形的火、水、气和土,且有序的聚合在一起。大部分的“土”聚集在中心;外面由“水”包围。“7JC”的外层是“气”,而“火”在整体的最外沿。
恩培多克勒还通过“爱”与“憎”的相互对立消长来解释生命现象。虽然4种元素都有各自的特性,但独立存在时都不足以解释宇宙起源和生命形成。世界的形成,除了土、气、火和水的相互作用外,必然有其他力量在起作用。因此,尽管4种元素属性不同,某些方面存在对立,但彼此不仅只有互相排斥,而是可以聚合成为一个整体。一方面,在“憎”的作用下,元素分离相互对立;另一方面,“爱”的力量使元素和谐的聚合形成一个整体。在分离和聚合的过程中产生了生命。然而,不同物质中各种元素所占的比例不同。例如,恩培多克勒认为土、火、水和气以相同的比例混合后生成了“血”和“肉”。当4种元素以另一种比例混合时则产生了“骨”。同时,恩培多克勒认为血液使人类思考,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这一观点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医“血能养神”的理论相似。
此外,其他的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公元前427年一公元前347年),将4种元素称为“stoicheia”(即“简单的成分”)。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一公元前322年)将4种元素成为“PR0TA胞体”(即“初始形式”),与此同时提出了第5中元素——“以太”。在《论生灭》中,他提出:“由于各自特点的不同,土与火的性质对立:火属性炎热,土属性寒冷。除了炎热和寒冷从本质上对立外,干燥与湿润也相互对立。因此,元素两两组合出现4种可能,‘热一燥’(火‘热一湿’(气),‘冷一燥’(土)和‘冷一湿’(水)……元素可以互相融合,甚至可以相互转化……因此当‘土’中‘燥’的特性被‘湿’取代时,‘土’就变成了‘水’。”
亚里士多德认为这4种元素是构成自然现象的本源,可以互生互化。这一观点与中医五行理论十分相似。此外,这4种元素也体现了阴阳,即“寒一热”和“燥一湿”。他还指出,这4种元素的变化多呈线性运动,例如火性延上,土性向下。然而组成天体的“以太”则呈圆周运动,且与4种元素的属性不同,无生灭变化,即不热不燥,也不冷不湿。他的理论被斯多葛学派学者们(公元前350年一公元250年)深入研究。他们也认为土、水、气和火是构成物体的基本元素,但并未提及第5种元素。他们赞同苏格拉底之前一些哲学家们的观点认为“宇宙是活着的”,宇宙间存在的公理(即所谓的“神明的律法”)不会随时空改变。同时,他们认为“精神”与“物质”之间是统一的,并提出了“灵魂”的概念。其意义与中医“气”的概念十分相似。
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心脏比其他器官更加重要,这与中医“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的理论相似。他认为心脏是由来自父亲精液中的能量创造出的第一个器官,因此它是机体能量的本源和生长的动力。《动物志》中对生命形成的解释为“……在受精卵时期,虽然各部分都有发展成机体的潜能,但本源最先从中生长出来。这就可以解释为何心脏成为第一个被分化出来的器官。当生殖物质从父精母血中分离出来并结合成生命时,必须能掌控其自身生长,这就如同子女离开父母建立自己的家庭一样。所以在动物体内必然有这样一个本源,而其他器官组织的产生都源于此……所以心脏是所有动物生长发育中第一个被分化出来的器官;它也是机体其他部分的本源……血液或其类似物是动物的营养物质,贮存并运行于血管之中;这就是心脏为其他脏器本源的原因”。
综上所述,在公元前400年一公元200年,尽管基于不同的思想和理论,中国和希腊都创造出了丰富的文明和先进的科学。到200年后,中国与希腊的科学和哲学发展逐渐形成理论体系,并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Joanna Kazali1,仲强惟 2,李霖 2 (1.希腊;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