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哲学理论论文

对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课教学的反思

2016-05-08 14: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课作为我国髙等院校大德育教育体系中的一门理论主干课,它在宜传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培养大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实践的飞速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却没能及时跟上时代的这一变化,相反,却出现了诸如理论与实际的脱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终极化等现象,严重地动摇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在我国德育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危害是巨大的。面对这一局面或情况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宣传者和教育者不能不进行深刻的反思。

  

  故此,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和体会,结合实际进行一番反思。

  

  一、问题的原因探讨

  

  邓小平同志曾经在总结十年改革的历史经验时指出:十年改革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后来又进一步说:教育中的失误是德育。[1]也就是说,在邓小平同志看来,在我国十年的改革开放过程当中,我国的德育教育落后于我国改革实践的需要。同样,作为我国髙等院校一门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的公共基础理论主干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也是当然的不可避免的落后了,其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以下原因所促成的:

  

  第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当今世界历史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关系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行动的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2]马克思主义理论总是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经常发展和变化。在历史发展到了20世纪中后期和21世纪初的时候,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进人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一新的变化不仅给人类社会的发展提出了新问题、新情况、新的可能性、新的要求。同时也给随着实际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即,新的历史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对此做出新的理论概括和新的说明,为人类新的实践发展提供理论指导。然而,事实上,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特别是没有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教学和研究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造成了理论与实际之间的严重脱离。

  

  第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来看,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开始了一场震惊寰宇的,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革运动。新的实践要求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指导,对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些新的问题、新的情况和新的可能性进行新的总结和概括,以适应新的实践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历史发展所赋予的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致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教学和研究不仅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落后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第三,从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社会教育传统来看,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进人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决定了我国当时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过程中历史任务的特定性和完成任务的艰苦性,特别是急迫性。因此,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大众化成为完成革命任务的必须。也正是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大众化工作。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的这一工作成绩是巨大的。在此,我们必须

  

  注意到,由于我们长期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大众化、普及化,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作为哲学科学本身所具有的抽象性等没有给予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这样一来就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哲学来讲在人们的心目中失去了其作为时代精神代表的地位,与此同时也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

  

  第四,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来看,在过去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由于我们为了革命的任务和目标的完成时常强调哲学要服务于政治,而对哲学与政治的区别却没有给予足够的认识和理解,不仅如此,而且时常有意或者是无意地忽视了哲学与政治之间的辩证关系,将二者混淆起来了;加之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以及哲学在文化大革命当中扮演了一个极其不光彩的角色,致使国人对哲学形成了一种根深蒂固的错误看法。即,长期以来,人们总是不同程度地将哲学和政治等同起来,忽视了哲学(当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功能和方法论的功能及其丰富的内容,并由此导致本能的排斥心理。我们不能不说这也是影响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课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五,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材方面来看,--本好的教材对于一门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在发展任何一门学科的时候,都毫无例外地十分注重该门学科的基本教材建设。我国也是如此。应该说我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研究者们在此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我们在这一方面的工作距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实际和世界历史的发展实际,特别是科学技术日益飞速发展的实际需要是远远不够的,有着巨大的差异和距离。这一差异和距离表现在:一方面,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研究广度和深度都不够,且存在着教条主义的东西和形而上学的倾向。另一方面,在现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材中没有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所一再强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行动的指南,不是行动的教条”以及“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发展着的理论”[2]这一精神特征。没有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和世界历史特别是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新成果。

  

  第六,从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学的教师队伍来看,我国当年为了尽快地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大众化,培养了一大批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宣传的理论队伍。但是,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走下神坛,马克思主义哲学失去了在人们心目中原有的地位。上述因素和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一时间人们纷纷远离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愿意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甚至原有的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的人也纷纷转向了别的领域。使得现在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和教学的教师队伍不仅存在着年龄结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存在知识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加上后续的培训又没有及时跟上,这样一来严重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课教学工作。

  

  第七,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教学方面来看,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的存在和影响,反映在我们髙等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理论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如下问题;

  

  1.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课功能的理解单一化,仅仅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课理解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而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功能和方法论等其他的功能认识不足,甚至有某种程度上的忽视。

  

  2.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简单的政治化倾向,没有区别或者说没有处理好哲学与政治的关系。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条化,终极化,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成是终极真理,别人的都是错误的。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将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描述为终极者。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不仅脱离了他们的时代,同时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也脱离了人类哲学思想理论发展的沃±0

  

  3. 在教学过程中,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和影响,使得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教学者和宣传者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回避政治对哲学的羁绊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其他的问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现实分离开来的倾向,脱离现实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加上在理论及其结构上的问题。因此,对一些社会的热点问题和现象,等等诸多根本性的哲学性质的问题缺乏应有的认识和思考。

  

  4.在教学方法上,正是由于上述原因的存在和影响,使得一些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教学者和宣传者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教学方法上首先是缺乏针对性;其次,在教学方法上缺乏积极的探讨。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简单的注释化,例证化,没有注意到,甚至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身的内在的理论力量和巨大的理论说服力。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变成为一个教条主义的毫无生机的东西,这样一来使得学生更不想学了。

  

  总之,正是由于这一些原因的存在和影响,使得我国髙等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课教学不可避免地出现或存在着种种问题,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面对这样一些问题,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宣传者和教育者应该怎么办呢?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首先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地研究问题、分析问题、正视问题的存在,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从而达到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和建设的指导作用,促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条件下的新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

  

  第一,在全社会范围内应该重新为哲学证明,恢复哲学应该有的名誉和地位。使得全社会对哲学(当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本身的地位和特质有一个清醒的、全面的、认真的、深刻的、科学的认识。即,处理好哲学的大众化和哲学理论本身的抽象化之间的关系,不能仅仅片面地强调哲学的大众化。当前更应该强调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体现所应该具备的特质及其品性。

  

  第二,加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和世界历史的新发展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哲学的思考和总结,使得哲学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为此,笔者认为,为了加速这一进程,我们必须首先要有选择地在面对世界历史新发展的前提之下,选择一些对世界历史发展特别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历史有着广泛而又深刻影响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例如,以伊拉克战争为标志的所折射出来的欧洲文明与伊斯兰文明之间的冲突,等。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再在此基础之上,特别加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的研究。即,在新的基础之上,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与我国实践的再一次的、新的结合。从而加速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做出更大一些的贡献。[3]

  

  第三,加强对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哲学研究。这不仅是科学本身的内在的要求,同时也是哲学本身的内在要求。恩格斯早就明确地指出:随着自然科学的每一个划时代的发展,哲学不得不改变自身的形态。面对发生在20世纪40〜50年代以来的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学革命,特别是发生在世纪之交的已生物工程和技术的新的革命性变化,作为时代精神的体现的哲学不能不有所作为,更不能够熟视无睹。必须从哲学的髙度出发,做出哲学意义的理论总结和概括。为此,必须真正做到如列宁所指出的,使得哲学和科学的结盟,科学家和哲学家的结盟。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成这一历史的任务。从而促进哲学的进步和发展。

  

blob.png

  第四,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身的研究和认识,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恢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活力。为此,我们必须首先做到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好政治与哲学的关系,避免过去的错误理解和做法。其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所要求的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置于她所产生的历史和时代发展的背景之中,进行认真的理解和解读,把握其内在的精神实质,然后再在此基础之上重新编写出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精神的教科书来。

  

  第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之中,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认真坚持过去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课教学之中的一些成功的做法,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继续坚持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课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方面的主导作用,充分认识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其他重要功能,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功能和方法论等方面的功能,使当代大学生们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作用之所在,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素质的提髙和全面发展。

  

  2. 在教学过程之中,正确处理好政治和哲学的关系。要在正确总结历史的基础上面对这一问题,讲清政治和哲学之间的区别和内在的联系。同时,也要指出,处理不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所带来的巨大危害。消除大学生的一些对于哲学的错误观念和思想。

  

  3.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避免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条化,终极化。也就是说,要在教学中避免在某种程度上将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描述为终极者。使得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脱离他们的时代,以及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脱离人类哲学思想理论发展的沃土的种种错误做法。真正做到在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人类哲学思想理论发展的沃土之中,置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之中,置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之中,进行理解和讲解,从而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一个正确而又完整的理解和把握。

  

  4.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联系。为此,首先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宣传者们必须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有一个较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科学客观地向学生们介绍和讲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产生巨大作用的历史事件,特别是发生在当前的一些对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的社会热点问题和现象,以及发生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些问题,等等诸多根本性的哲学性质的问题进行哲学的思考。这样一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同时又充分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巨大的理论威力。.

  

  5. 在教学方法上,首先要改变过去那种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区别专科生和本科生,学文科的和学理工科的,即便是学同一学科的,也要区别学不同专业的学生.并在不同专业要求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根除过去那种毫无差别的教学方法。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避免过去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简单的注释化,例证化的做法;避免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教条主义化;避免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变成一个毫无生机的东西。总之,要将一切教学方法的探讨都置于在注重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和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本身的内在理论逻辑和理论说服力上。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取得成功。才能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学生才乐意接受。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我国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课的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课的宣传者和教育者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哲学发展的内在精神,抓住时代的脉搏,以胡锦涛同志所倡导的“与时俱进”的精神为指导,进行大胆的、科学的探索,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可能性,从而达到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目的。

  

  王志林 (武汉化工学院政法系,湖北武汉43007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