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研究述评

2015-07-24 10: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从古至今,一直有很多的研究学者对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在此,本文从《五柳先生传》一文是否为陶渊明自传、此文创作的背景时间、文章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以及该文章对后世带来的影响,这五个方面展开简要阐述。并简要地提出自己对此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综述;自传;隐士


  古往今来研究《五柳先生传》的学者和评论工作者不在少数,各种各样的研究成果也尽显在大家面前。现就前人的研究作出整理和述评,在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补充观点,提出自己的一己之见。
一、自传说
     《五柳先生传》全文包括赞语一共一百七十余字,虽然字数不多,却是一篇神情毕现的传记。在这短短的一百七十余字之中,用简短干练的文字塑造了一个安贫乐道、潇洒自然、遗世独立的隐居者形象。根据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的记载,他们都认为是陶渊明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
  然而,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五柳先生传》并非陶渊明的自传。鲁迅就曾经提出:"陶渊明对仕途仍抱有希冀,认为他并不是"真正的隐者"。鲁迅认为归隐的是隐士不应是赫赫有名的。叶治曾提到:"五柳先生是陶渊明虚构的人物,但对他生活的描述却反映出当时陶渊明真实的生活状态。"(2)对于五柳先生作为陶渊明自身形象传述这一点,我也认为这是可信的。陶渊明赋予五柳先生的形象意义,就是他本身的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这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居者所传达出来的安贫乐道的生活志趣,以及忘怀得失的豁达心胸,正是陶渊明对待世俗的观念和态度。
二、背景说
  对于《五柳先生传》的写作年份一般有作于少年和作于晚年两种说法。王瑶根据萧统的《陶渊明传》的叙述认为,《五柳先生传》作于太元十七年(392)陶渊明为江州祭酒以前。魏正申在《陶渊明探稿》中曾提到:"他在二十八写下的《五柳先生传》中,表示了自己的从文志愿。"如果这说少年时所作的话,那么这便不是自传了,有可能是陶渊明在年少时对生活的构想,表明志向,规划未来。可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可见陶渊明笔下五柳先生穷困潦倒,家境贫寒。如此情境不似为自己规划未来,所以有研究者认为文章创作于晚年时期。清代学者林云铭指出文中赞语中"无怀氏""葛天氏" 传达了安贫乐道的情怀和不为官的态度,可以推测这是陶渊明辞官后所作。
三、思想说
     《五柳先生传》作为陶渊明将自身形象带入的传记,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隐者形象。陶渊明有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乡村田园悠然之美和山水风光秀丽之美的留恋和向往。与此同时,陶渊明也有他自身的抱负,在经过多次努力而才华却不得已施展的时候,田园的隐居生活就更加具有现实感。可以说,这样的过程就是陶渊明从官场退出,走进山林的一个过程。《五柳先生传》通过性格和志趣爱好等多方面多角度的描写,使五柳先生高洁傲岸、不求名利的形象清晰明了的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是陶渊明的自我评价,是他的精神寄托,是他自我价值的实现。
四、艺术说
  作为一部自传,《五柳先生传》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五柳先生是虚构的形象,所以字里行间中就少了拘泥于真实写照的拘谨,多了几分随意几分风趣,这也是《五柳先生传》不同于同时期其他文章的特色。《五柳先生传》注重生活爱好,兴趣志向的描写,而不是注重生平事迹历史年代的叙述,可以说这是陶渊明开创的先例。《五柳先生传》巧妙的假托虚构的五柳先生名号,通过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五柳先生的生活志趣,将五柳先生的高尚人格细细摹画出来,神情毕现。并且在文末加以赞语,将五柳先生比作黔娄这样的人物,看似从客观角度写下的文字实则是"自况"和"自赞",这便是此文其他传记的不同之处。
五、影响说
  《五柳先生传》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可分为两种,一是其自传性质的体裁对后世文人创作所产生的影响,二是五柳先生作为文人志士寄托理想的高洁隐士的典型形象深入人心。
   陶渊明所作的《五柳先生传》虽然是纪传体的形式,但是写作重心放在了再现五柳先生的生活和志趣上,而不是单纯地叙述人物生平,这种写法是陶渊明首创的。王绩的《五斗先生传》中所描写的五斗先生同样是寡言嗜酒的清贫隐士,并且在文末也引入了赞语。由此看来,二者的行文结构颇为相似了。白居易的《醉吟先生传》讲述一个嗜酒、爱琴、好诗的醉吟先生悠闲自在的生活,表达了白居易知足常乐的思想。这虽与《五柳先生传》略有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可以看出受到其影响。
  在陶渊明之后,五柳先生便被推崇为了理想高尚、人格耿介的人物形象。在那个重视出身门第的时代里,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是受人尊敬的。而在《五柳先生传》之后,五柳先生已然成为了陶渊明的化身,一个为了追求自由追求自然而屈服于封建统治集团的仁人志士,朴茂清新而又不失文人的风骨。五柳先生高洁傲岸的隐者形象影响深远,后世文人受其启发或洁身自好,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的形象更深的扎根人心中。
  总之,对于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研究也算是百家争鸣,不过正是有争议的存在才能使得研究更为深入。无论是它的背景、思想、艺术特色、影响等都有其研究与探讨的价值和深远意义,今后应该会有更多的学者踏入五柳先生这位隐者的领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更好的为世人诠释五柳先生这一飘然洒脱的隐者形象。

参考文献:
[1]《陶渊明集笺注》(晋)陶渊明著;袁行霈撰。卷第六,五〇三页。
[2]《<五柳先生传>:游走于虚实之间》叶治;《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卷02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