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内涵丰富,其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些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利于进一步调控我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对走可持续发展的建设路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生态文明; 文明建设
步入21世纪,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态环境亦在人们的活动中发生了改变,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紧张、物种减少等生态问题频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类开始反思与自然的关系,尤其,我国3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后,生态问题成了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马克思主义蕴含着对人类命运、人类解放的极大关切,同时包含着有关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想,因此,深刻挖掘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意义。
一、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人与自然两者之间表现为内在的统一关系,同时两者及时相互联系又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在马克思看来,人类对于自然有着依赖性,自然界为人类生存及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人类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同时是社会的产物,具有高于自然物质的社会属性,其表现形式为理性、道德和劳动生产能力,人类不但具有改变自然界的能力,同时人类应该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马克思生态观的核心理念。
1、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人虽然是自然存在物,但是人又是凌驾于自然之上的。马克思在肯定古典经济学有关劳动创造价值原理的同时,也强调了劳动对象在自然界中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地位,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必备的生存空间以及生产资料,人类在其中展开劳动活动,人类离不开自然界,正如马克思引威廉?配第的话:“劳动是财富之父,自然是财富之母”。
2、自然创造人,人也创造自然
马克思肯定自然界是客观独立存在的,人对于自然界有着强烈的依赖性,但同时认为人类是自然界中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尤其伴随社会、科技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改造能力在不断加强,自然界被人化的速度加快,范围亦在不断扩大。因此说,自然创造人类的同时,人亦在创造自然。
3、人与自然必须要和谐一致
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人与人的经济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的关系。人的这两种关系之间及时相互依存关系同时又是相互制约着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独的脱离、独立存在,人与自然之间是以生产关系为中介的社会性关系,两者之间是在长时间的发展中形成的社会性关系,并凭借这种社会形式实现生产、生活。自然生态的恶化时人类在追逐剩余价值的过程中所产生人类与自然互相伤害的结果,欲解决这种恶性循环,需对人类的物质生产进行整体的规划与控制,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为生产目的,保证人类的短期与长期利益为基础,保证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摆脱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对自然的疏离关系,自然不再作为异己的力量与人类对立,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真正和谐。
4、社会制度改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自然与社会是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人与自然界的矛盾实质上市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要解决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必先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营造崭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合理的物质交换节奏,以最小的投入实现更大的成效。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以及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统一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四大”特征。 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相统一的生态思想,是 其强大生命力之所在也是其本质特征。
二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当代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增强,科技发展为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同时过度的自然开发导致资源出现匮乏、生态失衡等问题出现,危机到人类的生活与生存,人类需要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人类走出生存危机、摆脱环境危机困境指明了方向:
1、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指明方向
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核心理念,这种思想为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解除生态环境危机指明了方向,马克思生态思想中指出虽然人具有通过劳动改造自然的能力,但人却最终不能脱离自然、超出自然,我们不能过度的依赖自然,开发自然,这样会打破自然自身的平衡关系,使自然本身的循环能力丧失,最终会波及到生活在其中的一切物质,包括人类在内。因此,我们是时候应该重新审视传统工业文明的弊端,重新开创新的生态文明的时代。
2、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思想前提
传统的发展观念是将当代发展与未来发展分割开来看,即更多的是看眼前的利益,没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规划,不能够辩证的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导致当前一些地区环境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产生活。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重点强调经济与环保的关系,其中涉及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思想理念,这一理念亦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前提,可持续发展观认为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竭的,如果人类的不合理使用资源、任意开发等活动超出了自然界的承载能力,将导致自然界的反补现象出现,危机人类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均衡共生的局面被打破,尤其像是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引领我国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人类社会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之后,开始向生态文明过渡。这一历程中工业文明阶段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最大,进入生态文明时期正是人类对于以往传统文明的深刻反思的结果,人类重新审视传统文明形态中的个体行为,并调整和控制,坚持自然主义和人类主义相结合,以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均衡发展为基础,人类的生产、生活都处于自然生态系统所承载的合理范围之内,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真正的走向生态文明。
?
三、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考察人类文
明历史进程的基础上,指出要高度重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并揭示了这两种关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认真学习马克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对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有珍贵的启示。
启示一:建立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就是探索我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问题,就是破解能源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的世纪性难题。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突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和环境瓶颈性约束,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利于顺应世界经济社会变革的潮流,形成完善的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和制度保障体系;有利于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打造我国未来的国际核心竞争力;有利于推进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树立我国对全球环境事务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良好形象。
启示二:健全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从政治、经济、法律、伦理、教育等方面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为维护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建立相应的法规与机构,以协调和解决在环境保护中的人与人的关系。如建立保护生态环境的机构与组织、制定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与法律、采取确立生态意识的教育措施等等。
启示三: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树立绿色消费观念
绿色消费是一种绿色化的或生态化的消费模式,是人们在对生存环境的忧虑、对人类行为的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追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的消费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既有益于人类自身和社会的健康发展,满足人的消费需求;又有益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具体到个人、家庭的实践。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陶静静. 《马克思生态文明观及当代价值》,科技信息2009年,第7期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