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一阴一阳之谓道”析议

2015-07-09 11: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一阴一阳之谓道,包含着三个问题:一是一阴一阳的关系;二是一阴一阳与道的关系;三是道究竟是二元的或是一元的。本文结合中西哲学史对此展开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已将易之三义(即易简、变易、不易)全部涵括在其中了。

关键词:阴阳;道;一元论;二元论;易之三义

 

an analysis on “(the reaction between) one yin and one yang is called dao”

abstract: the proposition of “the reaction between one yin and one yang is called dao” arouses three issu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ne yin and one ya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ao and one yin & one yang, and whether dao is monistic or dualistic after all. with the help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hilosoph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se issues and concludes that the proposition of “the reaction between one yin and one yang is called dao” has completely covered the three implications of simplicity, changing, and unchanging of yi.

key words: yin-yang; dao; monism; dualism; three implications of yi

一、前 言

《系辞传》有关“道”者,最常被引用的有两句:一句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另一句是“形而上[ll][hj2.3mm]者谓之道”。wwW.133229.CoM此二句正是《易传》论“道”最重要的两句。一阴一阳之谓道,包含着三个问题:一是一阴一阳的关系;二是一阴一阳与道的关系;三是道究竟是二元的或是一元的。分别析论,并作平议于后。

二、析 论

(一)一阴与一阳的关系

1.把一阴一阳看作并时对立存在的关系,如天地,尊卑,男女,知能,久大,德业等。《彖传》说泰卦“内阳而外阴”,说否卦“内阴而外阳”,《系辞传》下篇说“乾,阳物也;坤,阴物也”,《说卦传》说“分阴分阳”,等等,都属并时对立存在的关系。

2.把一阴一阳看作历时交替变化的关系,如昼夜,死生,寒暑等。《说卦传》“观变于阴阳而立卦”、“迭用刚柔”,都属于历时交替变化的关系。

3.对立与交替之兼具与变化,如“幽明”,倘指背阳、向阳则为对立的;倘指白天、夜晚则为交替的。又如尧、舜、禹之君臣关系本是对立的;禅让之后,君臣易位,却是交替的。《彖传》说泰卦:“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说否卦:“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也是对立、交替并行的生动描述。

(二)一阴一阳与道的关系

宋代理学家如程颐、朱熹均以阴阳是气非道,一阴一阳,所以阴阳者方是道。《二程遗书》第十五伊川先生语一:“离了阴阳更无道。所以阴阳者,是道也;阴阳,气也。气是形而下者;道是形而上者。”《朱子语类》卷七十四程端蒙录:“道须是合理与气看。理是虚底物事,无那气质,则此理无安顿处。《易》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便兼理与气而言。阴阳,气也;一阴一阳则是理矣。犹言‘一阖一辟谓之变’,阖辟非变也;一阖一辟则是变也。盖阴阳非道;所以阴阳者,道也。”依程、朱之见,阴阳的对立和迭运都还不能称为“道”;只有那使得阴阳对立迭运的根本的道理才是“道”。所以《本义》简明了当地说:“阴阳迭运者,气也;其理则所谓道。”

(三)“道”究竟是二元的或是一元的

1.阴阳二元论:《十翼》中《彖传》早就说出二元:“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指出乾、坤为二元,乾坤犹阳阴也。汉京房(本姓李,字君明)在《周易章句》说丰卦“阴阳之体,不可执一为定象。于八卦,阳荡阴,阴荡阳,二气相感而成体,或隐或显,故《系》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北宋张载《横渠易说》云:“一阴一阳不可以形器拘,故谓之道。”又《正蒙·太和》:“其实一物无无阴阳者,以是知天地变化,二端而已。”明末遗老王夫之《周易内传》:“盈天地之间,惟阴阳而已矣。一一云者,相合以成主持而分剂之谓也。无有阴而无阳,无有阳而无阴,两相倚而不离也。随其隐现,一彼一此之互相往来,虽多寡之不齐,必交待以成也。……此太极之所以出生万物成万理而起万事者也,资始资生之本体也,故谓之道。”船山此言,近承横渠,远祧《彖传》与京房,皆阴阳二元论也。

2.理气二元论:前引程、朱论一阴一阳与道的关系,大抵为理气二元论。道是理,一阴一阳是气。吴康《宋明理学》述朱熹“理气”说云“自伊川程子为理气二元之论,朱子承之,益广阐其义,《语类》云:“有是理,后生是气,自‘一阴一阳之谓道’推来。”其实朱熹于理气二元,还有更明白的表示。《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四十六《答刘叔文》:“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沦不可分开各在一处,然不害二物之各为一物也;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然亦但有其理而已,示当实有是物也。”

3.贵无一元论:韩康伯《系辞传注》是最好的代表。他说:“道者何?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必有之用极,而无之功显,故至乎神无方而易无体,而道可见矣。故穷变以尽神,因神以明道。阴阳虽殊,无一以待之,在阴为无阴,阴以之生;在阳为无阳,阳以之成。故曰一阴一阳也。”

三、平 议

(一)二元论与一元论平议

二元论与一元论本是西洋哲学的用语。纯粹的二元论或一元论,无论中外,都很少见。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rene descartes)是倡二元论的。他认为精神和物质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固然为二元;但他又说二者的本源,是“绝对的实体——上帝”。这又有点像《周易》由阴阳二仪推向太极之道,回到客观唯心主义的一元论了。一元论最主要的有唯心论与唯物论。倡唯心论的如十八九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geong friedrich wilhelm hegel),主张:“绝对是同一和非同一的同一。”同一与非同一不是有点像阳正、阴负,近乎二元吗?又说:主体是主观的“主体-客体”;客体是客观的“主体-客体”。主体与客体不也近乎二元吗?倡唯物论的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以为: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是对世界上各种有形存在着的事物的根本特性的最高概括。(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物质概念”岂不近于“形而上者谓之道”,“有形存在着的事物”岂不近于“形而下者谓之器”吗?道、器犹理、气,不也有人界定为二元吗?西洋哲学如此,我国哲学亦然。说“阴阳”,固可视为二;说“道”,却是一。船山说“《周易》并建乾坤为诸卦之统宗,不孤立也。”为二元论矣。又说“太极者,乾坤之合撰。”又似一元论也。说“理气”,固可视为二元,但程朱多次言“理一分殊”,归于“理一”,故学者颇有以程朱为一元论者。韩康伯承王弼说“无”,为一元“无”本论,却又说阴生于无阴、阳生于无阳,是有无阴、无阳二元矣。二元、一元皆难确立,中外皆然,大致如此。

(二)阴阳说与理气说平议

理气说以“道”即太极即理,为形而上者,“阴阳”即二仪即气,为形而下者。北宋周敦颐《太极图说》推崇“太极”,说:“无极生太极。太极动而生阳,阳极而静,静极生阴。”无极是“o”,是“无”;太极是“一”,是“有”,是“理一”。但是周氏《通书》以“大哉乾元”为“诚之源也”,导出朱熹“一源万别”之说,又似推崇“乾元”为“理一”。于是问题产生了:乾阳究竟是“气”还是“理”?早在三国时代,吴人虞翻《周易注》在《系辞传》“易有太极”下注云“太极,太一也。”又在“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下注云:“一谓乾元。”已把太极、太一、一、乾元,都系联起来。熊十力《读经示要》说到《易经》乾卦云:“乾元即太极也。”下文更自创“元极”一词,说:“元极者,取乾元、太极二名,合用为复词。”熊十力主“体用不二”,见所著《体用论》;又说“乾坤互含”,见《乾坤衍》。其卓识在超越唯物与唯心之对立,不仅在调和阴阳、理气说而已!

四、结 语

《易纬·乾凿度》:“孔子曰:‘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管三成为道德苞籥。”郑玄作《易赞》及《易论》云:“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其说实本《易纬》。将一阴一阳看作并时对立存在的关系,以二分法不断区分天地万事万物,此《易》所以为“易简”;将一阴一阳看作历时交替变化的关系,来模拟此变动不居的世界,此《易》所以为“变易”。由“一阴一阳”上溯为“道”,此《易》所以为“不易”。如此看来“一阴一阳之谓道”,已把《易》一名三义完全概括在此一判断句中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