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中国哲学论文

毛泽东思想创新启示意义探究论文(共7篇)

2023-12-07 12: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当代视角下毛泽东思想之群众路线论


  一、群众路线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沿革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能够也必须依靠自己解放自己,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明确规定,党的任务是为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并以发动群众、开展群众运动为己任。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群众观点化为领导方法和工作方式,逐步形成党的群众路线。1929年9月,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在论述了红军和群众的关系的基础上指出:筹款工作“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没收地主豪绅财产是红军给养的主要来源,但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同年12月,毛泽东起草的《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指出:红军的任务不只是单纯地打仗,“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各项重大的任务。”在军队内部,“党对于军事工作要有积极的注意和讨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去执行。”在反“围剿”的艰苦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人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重要性。1935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指出:共产党正确的斗争策略,是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产生的。1934年1月,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明确提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他尖锐地批评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指出:“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那么,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


  抗日战争时期,尤其是在延安整風中,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总结领导工作经验,更明确更系统地论述了群众路线,提出诸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为群众谋利益是共产党员革命的出发点和归宿的观点,群众的意见和经验是党制定政策的基础的观点,发动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的观点,既反对命令主义又反对尾巴主义的观点,等等。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对群众路线作了进一步深刻的论述,指出: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刘少奇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作了全面的阐发,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的路线。”他把群众观点归纳为四点:即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中共七大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明确载入了党的章程。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了执政党,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党对群众路线的认识也在继续深化。1957年春天,毛泽东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指出:“所谓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就是我党从来经常说的走群众路线的问题。共产党员要善于同群众商量办事,任何时候也不要离开群众。党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党群关系搞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就不可能建成;社会主义制度建成了,也不可能巩固。”当然,问题的提出并不等于问题的解决。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表面上是在轰轰烈烈地大搞群众运动,而实际上却造成脱离群众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的严重滋长。为了纠正这种错误,1961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重新提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重新提倡贯彻群众路线。这年4月,毛泽东致信邓小平,把“反对恩赐观点、坚决走群众路线问题,向群众请教、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问题”,列为需要进行重点调查的“农村中的若干关键问题。”他要求省、市、自治区负责同志“下苦功夫”,“向群众寻求真理”。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在扩大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重申执政党的群众路线。针对1958年以来党的群众路线受到歪曲的情况,他指出,把群众运动当作群众路线的惟一方式是错误的。他批评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空空洞洞的所谓“群众运动”,认为这是形式主义的东西,决不是真正的群众运动,更不是群众路线。他指出,我们党处于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滋长命令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作风,在有些地方,有些部门,有些同志身上,表现得相当严重。他还对党群关系、民主监督、群众运动等具体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十分强调恢复和发扬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


  二、新时期的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归根结底是要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的发达,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物质生活富裕了,精神追求高了,豪车豪宅高楼大厦也多了,这对党如何走好群众路线提出了新的要求。走好群众路线,首先要以走群众路线的迫切性作为出发点。不是因为城市的发展、城镇化的推进,党和人民群众的客观距离远了,才要走群众路线,更不是下基层走走,多和群众聊聊,刻意拉近彼此距离,就是走群众路线。从党中央提出的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来说,是因为一些党员干部不为民、不务实、不清廉。不为民,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抬头,常常与民争利;不务实,形式主义、本本主义泛滥,大量劳民伤财;不清廉,贪污腐败、奢靡主义成风,长久累积民怨。可见,作风问题是新形势下一些党员干部背离群众、背离群众路线的根本原因。


  新时期走群众路线,就要狠刹“四风”,紧紧抓住作风建设这一主线,千方百计为民谋利,做到求真务实、清正廉洁。“四风”问题,因地而生、因时而变、因人而已。可见,产生“四风”问题更多地表现为地方特色、地域特色,在一些地方根深蒂固。要解决“四风”问题,就要打破地域特色,打破利益格局。走好群众路线,就要求自上而下、由表及里、层层深入,针对地域特色,对政治、经济、文化进行一系列改革,打破利益格局,埋葬“四风”土壤,挖出一方净土。要营造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由主要领导带头,将“四风”问题表现形式进行梳理总结,治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要出台考核问责机制,将“四风”问题的梳理和治理列入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甚至列入“一票否决”的范畴;要出台法制健全、机制完善、组织严密、监督有效的运行机制,打破地域特色、重组利益格局,要强力推行“拿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拿起刀子割自己的肉”的治理机制。


  新时期走群众路线,不仅仅是要从客观上把身子沉下去,多深入基层实地调研,了解群众想法,切实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更要从主观上以为民、务实、清廉为出发点,聚焦“四风”问题,紧紧围绕作风建设这一主线,进行系统改革,打破地域特色,重组利益格局,切实做到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作者:洛云强等

  第2篇:探析毛泽东思想与创新


  一、毛泽东思想与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大力发扬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毛泽东思想也包含了解放思想这一重要的原则。


  从根本上讲,毛泽东思想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中国历史和社会、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問题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宗旨、目标等基本观点,是与马克思主义根本一致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中国革命和建设存在许多复杂的问题和因素。这决不是靠熟读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般原理和照搬外国经验可以成功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极高的理论修养和最大的理论勇气,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某些已过时的、不适合中国具体环境的个别原理和个别理论,取而代之以适合中国社会历史环境的新原理和新结论。毛泽东思想中许多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都是以往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所从未论述的,或者仅仅提出了问题,而没有来得及解决的。


  中国是世界上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在历史上有过灿烂的文化,但由于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近代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谋求独立和发展,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要令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批判的武器”,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创新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用辩证唯物史观观察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分清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前途等问题,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道路,并最终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领导中国人民走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敢于超越已有的结论,敢于追随时代的鼓点和历史的步伐;就是确定符合实际的新思想、新观念,不惟书、不惟上;就是思想与实际相结合,就是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


  二、毛泽东思想与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灵魂,是毛泽东倡导,党的一以贯之、须臾不可背离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毛泽东是这样解释实事求是的:“‘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可见,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对于以什么方式,走什么道路推翻反动派夺取国家政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决定,也不是照搬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的中心城市道路的模式,而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强调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实际上是根据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也证明,毛泽东关于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及其理论是完全正确的。如果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墨守成规,拘泥于马克思、列宁的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论述,听命于共产国际的脱离中国实际的错误指示,不顶住来自共产国际和自己党内教条主义者的压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就不可能开辟,中国革命就不可能成功,至少要推迟很长一个时间才可能胜利。


  三、毛泽东思想与时俱进


  “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的精神包含着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哲学内蕴。毛泽东思想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理论,它根据中国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阶级阶层变化,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眼光不断观察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概括新理论。毛泽东坚持“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的观点,将中国的历史和现状联系起来,认识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据此规律,预测中国的未来,走历史必由之路。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端阶段,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自己对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的系统研究,深刻地认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国情,掌握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矛盾运动的客观规律。按照这一客观规律,预先构思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蓝图,预见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预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趋势等。


  新民主主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人仍然坚持着“与时俱进”,以苏联为鉴,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并阐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制订了相关的方针政策,领导全国人民迈上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转入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巩固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其强大生命力之所在。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不同阶段的规律的创造性总结正是“与时俱进”的体现。在毛泽东思想中,政治、军事、哲学各个方面都蕴涵了“与时俱进”的哲学精神。


  从马克思主义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过程。正是以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创新为先导,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中华大地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族解放的历史性飞跃。就如十六大报告中所说的:“理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毛泽东思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又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当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扬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引我们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前进。


  作者:王伟

  第3篇: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的现实启示


  引言


  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中的显著特点。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经历着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并有效地指导着党的建设。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的科学内涵?如何使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进一步发挥其指导作用?使党永葆生命力,这些都成为时下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形成的依据


  其一,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源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中国化的需要。马克思在创立第一国际的过程中,就十分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建设。他指出,“共产党在理论方面,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这一思想对中国共产党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思想建党理论也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


  其二,中国革命的复杂性与党内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思想建党理论的产生。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必须要依靠广大农民的力量。但是由于受到长时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影响,农民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要使农民党员接受无产阶级的先进思想,必须注重思想理论上的建设。


  其三,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的提出始于建党初期理论不成熟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就拉开了帷幕,这样也使得马克思主义教育开展的不够充分。另外,由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时间较短,情况和其他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情况使毛泽东意识到加强思想建设的紧迫性。


  二、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的科学内涵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的实践方向


  在起草古田会议决议期间,毛泽东提出了“主观主义”的问题,进而引申出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随后,在他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做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取得的一系列胜利,都离不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也成为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的实践方向。


  (二)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是思想建党的根本任务


  “没有革命的理论,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思想建党首先就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毛泽东十分重视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实践应用,他指出,“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需遵守,这是第一。”这一思想表明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是思想建党的根本任务。


  (三)解决党员思想入党的问题是思想建党的核心问题


  从组织成分上来看,很多党员出身農民,难免会对无产阶级的先进理论缺乏科学认识。因此,很多党员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思想上并没有达到合格党员的标准。对此,毛泽东多次提出了解决党员思想入党问题的要求,并创造了两种的具体路径:一方面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解决党员的思想、作风问题;另一方面,通过整风运动集中解决党内在一定时间内的突出问题。


  三、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的现实启示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国内国际的形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党也面临着新的考验。在此背景下,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依然对我们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与启示。


  (一)继续坚持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是决定我们的工作特别是领导工作有无主动权和得失成败的关键所在。”这一思想充分证明了新时期下继续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性。历史的教训是惨痛的,20世纪末的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大事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巨大挫折。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苏共指导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没有做到实事求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国际社会风云变幻的今天,要永葆党的生命力,就必须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


  (二)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创新


  毛泽东指出,“任何国家的思想家,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因此,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与创新还远未结束。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必须始终毫不动摇的坚持,否则就会迷失自己的方向: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统一的科学。要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问题,必须不断开拓创新,使具体的方针政策符合党情、国情、世情。


  (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西方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的侵蚀,一些党员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的指引下,加强思想建设,始终保持立场坚定,清醒的头脑。同时,要推进共产党员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榜样的力量推进思想建设。


  (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


  党的十八大针对“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对全党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的政治重任一方面,实现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另一方面,应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严格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始终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结束语


  现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只有在思想上建设党,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才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此,毛泽东思想建党理论至今仍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意义,我们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不断的推进思想建党理论创新,永葆党的先进性。


  作者:沈楠

  第4篇:毛泽东思想中的创新精神及其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革命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其涵盖了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统一战线及党的建设等诸多方面,而且在各个方面都具有独创性的理论,这些理论即使在今天一直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需要我们更深入对毛泽东思想中的创新精神进行研究,以便于更好的理解和继承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中创新精神的内涵


  毛泽东思想涵盖了诸多实践领域,同时贯通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三个时期,其思想理论具有独创性,进一步对马克思列宁主义进行了丰富和发展,将其在中国更好的进行运用。在毛泽东思想中体现也非常明显的创新精神,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是创造性人格的动力因素。创新精神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成分共同构成,不仅包括对事物内在规律进行探求的精神,同时还包括奋斗拼搏献身事业的精神。可以说创新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创新范畴,是进行创新活动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心理特征。在毛泽东思想中,勇于抛弃旧思想旧事物,创新新思想新事物,这就是创新精神的重要体现,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指引我们更好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二、毛泽东思想中创新精神的指导意义


  (一)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障


  在毛泽东思想中坚持创新精神,这不仅与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基本原理符合,而且直接关系到对待革命的科学态度。在毛泽东思想中,其觉得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样需要发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因此科学对待革命理论成为毛泽东思想中创新精神的重要体现。在毛泽东思想中,在创新问题上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还注重中国革命的实际要求,将思想块垒面的创新精神与中国革命实际有效的进行结合,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不断创新中为党的发展和建设探寻出一条正确的思想路线。而且创新精神也是党员干部工作能力党员素质的基本要求,党员只有充分发扬自己的创造力,才能积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效的组织和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作为真正的革命者,需要在不断创新过程中寻求发展,针对各不同革命时期情况来高速自身的集训,从而更好的引导革命走向胜利。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理论指导


  当前我们不断的努力是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对于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无论是认识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飞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取出社会主义这个历史课题,也开创振兴中华的事业。从历史实践来看,当时中国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的是俄国人的路,但却在新式上进行了创新,并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条件下取得成功,从而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可以说这离不开毛泽东思想的创新精神。其为我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建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性成就,而且为我国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积累了经验和提供了条件,可以说毛泽东思想中的创新精神为我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创造了根本的前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当前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中的创新精神,从而更好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继续前进。


  三、结束语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创新实践紧密相联系的。离开创新,就谈不上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思想,不讲创新也就不可能深刻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历史价值,当然也就不可能从毛泽东思想中汲取前进的力量。随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毛泽东思想中某些带有历史痕迹的具体观点会过时,但其中蕴涵着的创新精神,则将是留给中国人民的一笔永恒的财富。这种创新精神将凝结成为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成为中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作者:李东霞

  第5篇:论毛泽东思想概论课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一、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又简称概论课,它是全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它的全称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它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教材。当今的世界,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的形势错综复杂,由于渐渐远离革命的火热年代,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深水区,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腐败的风险系数低,腐败问题较严重,从世界公认的德国“透明国际(TransparencyInternational)”的调查来看我们的排名比较靠后。我国的基尼系数偏高,也就是贫富差距较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們有必要更好的学习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习近平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新华社.2016年05月17日.)有必要重新梳理下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性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有自己的研究内容,科学体系,教学要求。作为教师来说,不仅要有过硬的政治素养,还要有科学的理论修养,能够与时俱进,既要很好的把握住理论,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有人认为,这门课只是单纯的说教,任何人都可以上,这不仅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本身来说是一个极不严肃的事情,伤害理论的科学性,也会无形中贬低思政课教师的地位,这种思想是有害的。然而,这样的思想在目前一些院校一些人的头脑中还是比较普遍的,这也恰恰说明加强这门课程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将教材编好,更好的将这门课程讲好,专业的知识精湛,理论深度的智慧,得到师生的广泛认可,这门课程就会获得与时俱进的动力,体现出应有的理论魅力。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我们通常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部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等;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资本论》(共四卷)阐述了剩余价值论论及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一生两个伟大的发现之一;3.创立了科学的共产主义理论,以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为代表。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吸取了当时人类社会在科学方面的最高成就,也就是人们熟知的细胞学说、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成为近现代最有影响力的学说之一。爱因斯坦将能量学说进一步发展,提出智能方程,为原子弹的制造提供了理论基础,原子弹的发明改变了当今世界格局。马克思也当然成为与爱因斯坦一样齐名的科学家,马克思着眼于人类社会的改造科学,他的理论和影响力超越了人类历史上在他之前所有的人,共产主义运动影响了整个世界,千年之交,BBC投票公选,他当之无愧的被公选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三、具有实践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就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来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实践性。马克思将费尔巴哈抽象的自然人,变为具有实践属性的社会关系总和的人,这是马克思的另一个伟大的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伟大的思想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讲实事求是(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在我国古代已经出现实事求是这一思想(《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与中国传统的实事求是思想相结合,形成他两部最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之一《实践论》,另一部为《矛盾论》。邓小平同志,沿着毛泽东同志思想的道路进一步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江泽民同志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也符合辩证法。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科学发展。习近平主席回到实践的主体,也就是人,提出每个人都要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提出“中国梦”和“实干兴邦”这些理论都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哲学观,突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实践特点。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马、恩提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不仅描绘出了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生产力与科学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我们在科学方面“要打一仗”,周恩来同志提出“科学现代化”,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以后的中央领导都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回到现实世界:“首先,高科技及其产业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我国现阶段高新科技产业的人均产值,是传统工业人均产值的5~10倍,是手工业的50~100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972年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投资总额为2.7亿美元,而第一年就回收了14亿美元。”当今的世界,更加充分的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只不过社会发展的进程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还要有邓小平同志接着提出的“要坚决地试,大胆地闯”、“杀出一条血路来”。这些反应的都是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的精神。其实,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是开放的与实践的学问。


  作者简介:马国水

  第6篇:毛泽东思想的现实意义


  1“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略战术的精髓要义


  在我党我军的发展历史中毛泽东主席曾先后四次提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作战指导原则,其精髓和要义正如毛泽东主席自己所说的那样“打仗并没有那么神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什么战略战术,说来说去,无非就是这四句话”。也就是在战争的具体实践中要做到坚持自己的战略方针、战役战术计划,不为敌所动,强调灵活机动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孤立的、劣势的兵力,先打弱的、后打强的,一点一点的蚕食敌人优势,摸准敌人的“驴脾气”牵着敌人的“牛鼻子”走,完完全全地占据着战争的主动权。从而在战场的一个个小的胜利,不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的基础上,才会由战场上的优势转化成整个战争、战略上的主动,最终上升到政治上的主动。


  (一)力争主动,力避被动


  主动权和胜利关系在战争中就像是一对母子,要夺取战争的胜利,必须力争主动,力避被动。主动权是在战争或具体战役战斗上所具有的自主行动的能力,掌握战争主动权是夺取胜利的关键。战争说到底就是敌我双方都在进行“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活动,而要想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从而使战争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2000多年前孙武在《孙子·虚实篇》中提到的“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说的就是力争主动,力避被动的意思。军队在战争中的对于敌人的自主行动能力是军队在战争中的命脉,掌握了这种自主行动的能力,就能在战争中“高屋建瓴,势如破竹”;没有了这种自主行动的能力就会面临着被打败被消灭的危险。在有了战争或战场上主动权的前提下才可以按照自己想法实行“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我时,打不到,摸不着,不在敌人所期待的时间、地点,以敌人所期待的方式交锋,而是通过灵活机动的调动敌人,按照自己的节奏、方式,完全自主、主动地同敌人交战,进而做到我打你时,打得准,打的狠,而你又不得不打。这也就是战争的主动权为什么会历来受到军事家所重视的原因。


  (二)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精确地阐明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在具体作战实践中“打”与“走”的辩证关系,也是在战场上“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具体运用。“打”是指在战场上的进攻性,主要体现在具体的战役、战斗中不放弃任何可以歼敌的时机,以我自己的方式主动进攻并力求速决。“走”是指在战场上的机动性,主要体现在具体的战役、战斗中不固守一城一池,在这个地方不好打就换个地方打。“打”是目的,“走”是手段,“走”是为了避敌锋芒,保存自己,才可能在有利于我的情况下以我的方式“打”。可以说,一切“走”都是为了“打”,通过“走”来创造战机,通过“打”来消灭敌人,达到目的。而只是善“走”还不足以完全掌握战场主动,只有会“打”方能消灭敌人。在具体战争实践过程中必须要把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既要善“走”,更要会“打”。用毛泽东主席自己的话就是“我们对付敌人的方法,要看敌人的多少,了解敌人的情况。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赚钱就来,蚀本不干”。


  (三)由战场主动转化为战争和政治上的主动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这样阐述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战争是政治的工具;战争必不可免的具有政治的特性;战争就其主要方面来说就是政治本身”。可见一切战场上的活动都是为了最终的政治目的,交战双方若想要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获取主动,就必须在战争中占据充分的主动。战争是由一个个独立而又有内部关联的战役战斗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想要在整个战争中握有主动权就必须使每一个单独的个体也就是战役战斗掌握主动权。从这点上讲战场上的情况会直接关乎于一个国家的命运,所以出于政治和战争这种要害的关系,《孙子兵法》上这样讲“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兵,其下伐城”。但说到底,战争是保底手段,为了能够“上兵伐谋”就必须要有“其下伐城”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反映在具体的战争实践上就是能够在作战实践中做到充分掌握战争主动权,能够在战场上灵活自由地运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能够打赢战争。


  2“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如何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得以充分地运用


  未来战争的主要样式是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对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个曾经在我军的作战实践中得到充分运用,并取得了辉煌战绩的战略战术指导思想还能否适应战争形态和作战规模发生巨大变化的未来高技术战争?答案是肯定的,但肯定并不意味着生搬硬套,而是必须要结合当前及未来战争形态、作战规模和技战术特点的变化主动地、发展地、灵活地加以运用。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会有生动的战争艺术,才会在未来战争中占据主动,才会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落实到作战实处。


  (一)战争形态和作战规模的变化


  百年以来由一战、二战的“绞肉机战争”到近代的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高技术现代战争”,战争形态以及作战规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归根到底就是因为科学技术在战争领域的充分运用。恩格斯是这样论述技术与军事的关系的“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运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的改变甚至变革”。所以,要想筹划和指导战争,就必须高度关注科学技术对战争的影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二战结束后有“第一次大规模高科技战争”之称的海湾战争,多国部队在高技术运用到军事领域的基础上采取了海陆空一体的作战样式,而伊拉克部队在没有技术支撑的条件下沿用了传统的战术战法,最终导致伊拉克军队死伤10万余人,而多国部队仅付出了死亡472人,受伤3754人的悬殊对比。随着科学技术进一步运用于军事领域,可以看到的是,现代战争同过去的战争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制信息权成为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的核心,也就是说,谁掌握了信息权谁也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也正是在信息主导的基础上衍生出了现代战争的诸多其他特点: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之间的对抗,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基本的作战样式,当然这里的联合作战不是简单广义上的诸军种之间的联合,而是“大体系支撑下的精兵行动”,美军击毙本拉登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也就使“斩首行动”、“击敌中枢”成为既是战术又是战略层级的军事行动;现代战争已进入“发现即摧毁”,以时间换取空间,时间特点更加突出的“秒杀时代”;现代战争更加强调火力精确打击,指挥扁平化,作战和管理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恩格斯说过“在长久的和平时期兵器由于工业的发展改进了多少,作战方法就落后了多少”,这也就是为什么强敌的作战指导理论不断更新变化的主要原因,从核战争理论、有限战争理论、低强度冲突理论到现在的网络中心战、空海一体战、快速打击理论,无一不是为了适应当时的国际形势和技术模式。可以说,强敌的作战理论层出不穷,纷繁复杂,但战争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也是可以认识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些新变化新特点中了解强敌的优势和软肋,抓住敌人的软肋夺取战争的主动权,在现代战争中做到适应现代战争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二)“你打你的”了解强敌的优势和劣势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是亘古变得真理。想要在现代战争中灵活充分的运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就必须首先要从战略到具体战斗层面充分了解和掌握强敌的优势和劣势。战略层次要知道强敌作战的政治目的,他想要达到什么样的作战规模,他在具体作战中的顾虑是什么;具体战斗层次就要知道强敌的作战指导是什么,武器装备的性能怎么样,强敌的高技术装备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具体指挥作战的指挥官的性格和指挥特点是什么,具体参战士兵的心理状况怎么样。这就需要在战略层次建立三个团队,理论研究小组,装备技术分析小组和情报信息搜集小组,尤其要重点对来自海上强敌有充分的分析和研究,以强敌软肋为依据来制定具体的作战指导;在战术层面要特别建立侦查小组和武器装备分析小组,关注强敌现代化武器的运用范围和能力,以强敌弱点来制定具体的战术手段。


  (三)“我打我的”瞄准强敌软肋着力发展扩大我方优势,避敌优势,以能击不能


  我国有句民谚:人贵有自知之明;西方也有句名言:认识你自己;这也就是说在认识对手的前提下更要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知己不真、知己不全、知己不深,乃用兵之大忌。要在高技术战争的环境下能够战胜强敌就要做到非对称作战,这里的非对称是我方占据着战争的主动权,能够集中优势力量消灭敌人,当然,现在的集中力量并不是传统的集中人力数量,而是集中作战质量。无论时代怎么变化,运用到战争中的技术如何更新换代,想要打赢战争的本质没有变化,那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诚然,强敌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保障条件,我们要想达到前面所说的非对称就必须首先要了解到强敌的装备到底发展到什么阶段,指导敌作战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尤其是对于特定的战役或者战斗其高技术装备能发挥到什么程度,敌的战略战术是什么,敌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其在作战中相对于我方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例如,若强敌在使用“空海一体战”战略战术思想同我进行作战时,其优点在于战场信息优势突出、空海军一体化程度高、动态布置能力强、远程多项精确打击能力强,而其缺点在于高度依赖天基信息系统和战场网络、前沿基地少而分散、导弹防御系统有效性弱、盟国支援的不确定因素多、首次投入兵力少。可以看到强敌的优势明显但劣势也同样突出,由此可依据我军“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作战指导原则同其进行非接触、非线性、非对称作战,也就是在具体作战中我们要利用我方优势重点打击敌天基信息系统和战场网络并切断其网络体系间的链接,这一点让其在战场上变成“聋子、瞎子”;利用我方正义战争的舆论优势以及政治和外交手段争取瓦解其同盟,分化强敌空海一体战力量体系;针对强敌对于其本土受到直接攻击的脆弱心理,加强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的威慑作用,当然,在威慑失效后直接对其本土进行警示性常规打击,直接正面造成敌民众心理恐慌,以民逼政,迫使敌不得不放弃。这里所运用到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作战指导思想就是在特定的条件和对手的情况下使用的鲜明例子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说到底就是扬长补短,以长克短,集中优势力量歼灭敌人。加大力气发展我国的“杀手锏”武器就是扬长,着力发展信息化现代武器就是补短。如果不重视“扬长”,长处就会“昙花一现”;不注意“补短”,就会永远处于劣势,敌人就会向我们的劣势发动攻击,最后的结局就是即使知道对手的短处却无从下手。这也就告诉我们,在筹划和准备战争的阶段必须要做到“长”者恒强同时还要补足自身的不足和短处。上至战略下到战术,每一个层级都要对照自己所面临的敌人,根据敌人的情况具体制定和训练我们自己的方针政策和战术手段。


  作者:王正旭等

  第7篇: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迈向民族复兴


  翻开近代史,中华民族受尽了世界列强的欺凌。为了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无数先烈奋起抗争并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难曲折的奋斗,无数英雄儿女的献身,经过千百万烈士鲜血的洗礼,才赢得了革命的胜利。仅仅是毛泽东一家就献出了6个亲人的生命,贺龙贺老总的贺氏族人为革命牺牲了2000多人,徐海东大将的亲属为革命牺牲了170多人。再加上千千万万个家庭为革命牺牲的千千万万个先烈,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人,中华民族付出了特别沉重的代价,才建立了人民的新中国。这是多么不易啊!


  我们在回顾革命胜利的历史时,特别不能忘了为什么革命取得了胜利,是什么使得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千难万险才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我记得邓小平同志说过一句话: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我们回想一下,在大革命时期,在五次反围剿时期,在长征时期,在眼看共产党和红军就要濒临灭亡的时候,在最危难的时候,是谁拯救了共产党和红军,是谁引导共产党和红军由弱变强,经过一个又一个险难,争取到一个又一个胜利?不正是毛泽东吗!不正是毛泽东思想指导着中国共产党由弱变强,最终获取了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的新中国吗!反过来也可以想想,假如没有毛泽东的领导,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中国共产党会是个什么状态,中国革命会是个什么结果?我想,凡是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人,凡是没有偏见的、思维正常的人,答案是很清楚的。


  中国革命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经过多年奋斗形成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指导中国人民改变被压迫命运的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共产党沿着正确道路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不但赢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而且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也使我们建设了一个强大的中国。


  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新中国建立后很快改变了危难局面,恢复并发展了国民经济,获得了抗美援朝的胜利,还建立起了完整的工业体系,建立了强大的制造业,不仅能造船,还能造汽车,造飞机。特别是我们制造了“两弹一星”,一下子就在世界上确立了中国大国的地位,使得任何强国都不敢小看我们。


  正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人民才真正站起来了,才真正成为世界民族之林中站立的一员。


  试想一下,如果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我们的国家会是个什么样?在一个没有建立完整工业体系、没有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没有自己的制造业,没有“两弹一星”,仅靠“买”和“租”国外的,中国会是什么样?中国能有现在的地位和威信吗?


  凡事要实事求是,要客观的仔细的思考一下。现在社会上有人老往毛泽东身上泼脏水,目的在于否定、贬低或淡化毛泽东思想的光辉,这是国外妄想灭我亡我的势力所期盼的!


  实际上,毛泽东不是神,也是个人,是人就不可能不犯错误。不犯错误的人在世界上是没有的,但是社会上一些人往毛泽东身上泼的污水其实不一定是毛泽东的错,而是另有其人所犯的错。这也难怪,因为毛泽东是人民领袖,作为领袖,他要对所有的错误负责,而不管是不是他自己做的。其实,在现实生活里,每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都不会把自己所犯的错误推给毛主席,只有不光明磊落的人才会把错误推给别人而把功劳揽给自己。


  毛泽东一生光明正大,他没有自己的私利,一生都是为了人民。在他的心目中,把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他会和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人做斗争。


  正因为毛泽东一生为了人民,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他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人民会一直怀念他!所以,虽然毛泽东已经离开我们40年了,但在人民心中,时间并没有淡化人民对他的怀念,反而使人民对他的怀念更加强烈、更深刻!这也正说明了毛泽东思想永远活在人民群众心中,毛泽东思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人民离不开它,中华民族离不开它。


  实际上,毛泽东思想已经不再专属于中国人民了,它已经成为世界人民所向往追求的精神财富。全世界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十分崇敬,查查世界史上,能有几人有此殊荣和特殊的地位与作用!作为产生了伟大毛泽东的中华民族,难道不应该为此感到骄傲吗,难道不应该更加珍惜、更加崇敬被世界人民所推崇的毛泽东思想吗?


  无论怎样讲,为了中国人民的事业,为了振兴中华民族,我们应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把广大人民凝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沿着毛泽东所开创的新长征路奋勇前进!我想,唯有此才是对毛泽东的最真挚的纪念,才是对千百万革命先烈最真挚的怀念!可以肯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的指引下,中华民族的振兴指日可待!


  作者:张虎林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