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音乐舞蹈论文

《无词歌》之《猎歌》的音乐分析的特征研究

2015-08-01 09: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门德尔松,德国著名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充满了浪漫、明朗、温柔、富有诗意等特点,贴切地表现了他富裕的生活状态并传达了他的理念。门德尔松的音乐作品闪烁着启蒙思想和人文主义精神的光辉,体现了古典主义美学原则与浪漫主义风格的结合,他的作品与现实斗争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没有对现实的不满,作品大部分在描写纯真、真挚的感情;积极进取的精神;《无词歌》是门德尔松首创的音乐体裁,是一种抒情性的,富有歌唱性的小型器乐体裁。《无词歌》中第三首《猎歌》创作背景来自于欧洲的狩猎场景,具有明朗、积极向上的情感,在猎歌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气息、浩荡的狩猎队伍和人们欢腾愉悦的心情。本文从各方面对其进行音乐分析,希望能够对音乐学习者们在整体和细节上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猎歌;门德尔松;音乐分析;和声
  1 门德尔松及作品介绍
  费力克斯·门德尔松(1809~1847),德国十九世纪上半叶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门德尔松在古典音乐传统与民间艺术的滋养下成长,在启蒙思想、人道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前进。门德尔松是浪漫主义时期钢琴特性曲的创始人,他首创了无词歌这一钢琴体裁,1830年初,门德尔松赴意大利旅行,金色秋天装点下的威尼斯犹如绽开的睡莲,他欣赏了文艺复兴时期大画家的传世之作,这使他很着迷,他在此写下的《威尼斯船歌》便蕴含着当时的丰富感受,意大利的大自然、光辉灿烂的古代艺术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深化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及追求古典美的审美观念,也丰富了他的审美体验,触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并促使他创作了意大利交响曲、《无词歌》第一册等浪漫主义艺术精品。《无词歌》中猎歌生动的描绘了欧洲的狩猎场景,具有明朗、积极向上的情感,猎歌选自歌德《诗歌集》中的一首诗《猎人的晚歌》而创作的,他想用音乐的语言来解释文字性的文学内容,他曾经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我所喜爱的一首乐曲所表达的思想要用文字来说明时,不是感到音乐太不确定,而是太确定了。”在猎歌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清新气息、浩荡的狩猎队伍和人们欢腾愉悦的心情。
  2 音乐分析
  猎歌的旋律线条并不像人声一般,因为它完全超出了人声的音域,但依旧能感受到人们心情愉悦,欢唱的情景。乐曲为活跃的6/8拍子,左手八度音程的演奏,描述着狩猎队伍号角的吹响,演奏过程中要注意左右手的强弱对比,同时注意左手的根音,为A乐段主题的引出做好铺垫。以A大调为基调,是带引子、尾声的再现三部曲式,引子1~5小节,一个乐句构成。A乐段6~29小节,分为两个乐句,6~15小节为第一乐句,16~29为第二乐句,B乐段为第30~50小节,再现乐段A1为51~67小节,为变化再现,是更加丰富的主题呈示,不完满终止于67小节的第一拍A大调I级和弦上。尾声为68~100小节,相对来说尾声的篇幅有点长。
  引子部分是向上流动的琶音,和弦明亮饱满,A段为封闭式乐段,结束在第29小节的E大调I级和弦上。主题带有附点的动力性节奏,级进上行的旋律型,能人一种向上的勇敢力量。主题音调激越,情绪高昂,描绘出烟尘滚滚,猎手策马急鞭的景象,演奏时要注意十六分音符和十六分休止符的节奏,手腕要灵活,同时要注意力度上的变化。从侧面描写出狩猎者整装齐发的雄姿情景。第二乐句16~29小节八度和大河西安的运用表现出狩猎者的勇敢,演奏时要注意浑厚有力,但不可过于粗壮。在B乐段,运用了新的音乐材料,29小节的力度标记为ff,演奏时需要注意各个力度标记,左右手旋律表现出乐曲的复调性特点,调性依然在基调的属方向调E大调上进行,右手用八度演奏,加上6/8拍子急促的音符气势更加高昂有力,再现段A1主题由左手奏出,右手依然为八度音型,表现猎人队伍满载而归的欢快之情,再现乐段在结构上有8小节的扩充。尾声分为两个部分,第67~75为第一部分,第76~100为第二个部分,因为尾声的结构相较来说篇幅稍长,并且从材料上看第二部分运用的是A乐段的材料进行的变化重复,所以本曲也有一定的回旋曲式的特点,但更多的是把它作为首位呼应的再现三部曲式,右手是十六分音符的伴奏声部,左手则为重复主体材料形成首尾呼应。85小节开始的各声部的演奏要弹奏清晰,减弱较长,右手的音也要适度的减轻,就像是狩猎者们满载而归的马蹄声渐行渐远。
  3 艺术表现
  乐曲中我们需要注意到八分音符的休止符,速度为比较快的小快板,演奏时要将速度考虑进去,乐曲A段没有比较明显的终止点,但是有呼吸的小气口。
  整个A乐段有一气呵成的感觉,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第三行的左手变成了伴奏,并且以两小节为一个气口,这个气口我们称之为“单元”。
  在第15小节的第5拍上只有7音和4音而没有2,是的乐曲有种空的感觉,在此处乐曲已经进入到了E大调。第29小节为第16小节的展开变化,节奏相同,没有三音,是本曲一个重要的特点,这是作曲家有意安排进来的,他又可能是有意识的去模糊调性,也可以更好的去展开调性。B乐段主题左右手相互交替的是左手部分的材料,具有展开性的写法,右手第46小节的556用的是引子左手部分的材料,属准备是动力化的也是展开的因素之一,再现和属准备是同步的,并不是衔接的,在69小节左手又引用了引子左手部分的材料,引子部分贯穿全曲,加强了全曲的统一性。
  整首乐曲结构短小,旋律变化很小,演奏时也较容易把握,但我们要学习门德尔松在作曲时对于和声和织体的巧妙运用,以及对于曲式结构的经典示范,通过以上对本曲的浅显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学习猎歌。
  参考文献:
   吴蕾.论门德尔松钢琴作品的艺术风格与创作思想.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高为杰,陈丹布.曲式分析基础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王晓玲,女,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10级艺术学硕士研究生,音乐与作品分析专业,研究方向:高师艺术与少数民族跨文化。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