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音乐舞蹈论文

点、线、面性思维在笙演奏艺术中应用分析

2015-08-01 09: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人类的大脑是思维产生的根据地,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大脑的支配,而最终活动结果的质量取决于思维水平的高低。因此,也有人将人类的心理与思维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
  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得人的认识也有差异。人的认识有理性与感性之分,思维方式也相应地存在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两大类型。而实际器乐表演基本的思维模式主要由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组成。笔者结合多年笙演奏教学的实践,将这三种思维方式进行重新组合,综合运用,总结出了点性思维、线性思维与面性思维,旨在通过这三方面的论述来阐释笙演奏教学中的美学思维的具体体现。
  一、点性思维
  所谓点性思维是指在笙演奏中,有针对性地对某首乐曲中所运用的音符、节奏、节拍等元素加以专项训练的思维模式。
  (一)音符训练思维模式:在某一首笙乐曲中,无论是散板、慢板、快板还是急板的演奏段落中,都需要有音符作为支撑。因此,在笙演奏时,都需要找准每一个音符在笙上的具体位置,脑、眼、耳、口、舌、手、心、气等方面综合运用。找准音符并不难,难点在于在节奏与速度等相关要素加入时,能否做到快速、准确、流畅地表达音乐,达到一种“忘我”“无我”的状态。在笙演奏艺术中,音符训练就像播音员播报新闻一样,要字正腔圆,口齿伶俐,要达到掷地有声的效果。在初期的训练中必须要慢速、准确,要使得吹奏出的每个音符都能在人的内心留下回味的意韵。找准单个的音符并不难,难的是多个音符的组合运用。如《秦王破阵乐》中赴战部分快速、连续的四音组合演奏,(如谱例1)。
  谱例1:1=D 2/4
  演奏这样的乐段首先就需要慢速、精准地把握每一拍中的每一个音符,然后在此基础上加速训练,最终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二)节奏训练思维模式:在音符训练思维模式的前提下,节奏训练思维模式才能进一步加强。节奏训练思维模式与音符训练思维模式有类似的情形。因为在整个乐曲中,节奏的贯穿是整个音乐的骨架,节奏的种类繁多也就决定了这个作品风格的多样性。如何更好地把握一首笙乐曲的风格呢?笔者认为,节奏的把握是其关键因素之一。在节奏的训练时,应从唱、打、听、奏等方面加以训练,来达到曲能动人、曲能悦人的效果。
  (三)节拍训练思维模式:音乐节拍是指强拍和弱拍的组合规律,具体是指在乐谱中,每一小节的音符总长度。常见的节拍如2/4,3/4,4/4,3/8,6/8等,每小节的长度是固定的。一首乐曲的节拍是作曲时就固定的,不会改变。一首乐曲可以是由若干种节拍相结合组成的,因此掌握好各种常见的节拍尤为重要。在笙演奏的传统乐曲中,节拍的变化也较为常见,在傣族风格的笙独奏曲《欢乐的泼水节》中,2/4与3/4节拍的转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谱例2)。
  谱例2:1=D 2/4 3/4
  二、线性思维
  所谓线性思维,是在点性思维,也就是音符、节奏、节拍等元素的基础上,由点到线形成的乐句表达的思维模式。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灵魂是“线条感”,即“旋律感”。无论传统的“大曲”,还是民间的“丝竹”,抑或是“吹打”,都可以感受到“线条感”。因此,借以线条感的由来,形成了本文的线性思维。
  (一)正向线性思维:思维从某一个点开始,沿着正向向前以线性拓展,经过一个或是几个点,最终达到思维的正确结果。由此,可以把正向线性思维分为线段思维、射线思维和发散思维三种。如果把每一个音符比喻成一个点,那两个音符(即两点成一线)则形成线段思维在笙演奏中的运用。在实际的笙演奏中,无时无刻都存在这样的训练。如果从一个音符开始,连环叠压地沿着音阶上行的方式来训练,可以形象地称其为射线思维在实际演奏中的体现。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当音乐想表达一种意犹未尽的意境时,射线思维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发散思维在笙演奏中的运用和体现较为广泛,特别是在基本功的训练时会经常运用。即以某一音符为主,上行或下行二度、三度、四度、五度或六度、七度、八度等的训练。当然,笙乐曲中此种情况的运用也较为常见。在键笙乐曲《天山的节日》中就有一段较为明显的运用,(如谱例3)。
  谱例3:1=D 3/4
  再如在传统笙乐曲《鄂伦春马队在巡逻》中散板、自由的一段,主要的特点就是以6为主音,上行、下行组合成了较有代表性的一个双吐乐段,(如谱例4)。
  谱例4:1=D 散板 自由地
  无论是哪一种思维的运用,都是为提高笙演奏技能服务的,一切有利于提高笙演奏技能的思维均可在实际的演奏训练中加以使用。正向线性思维的运用体现在笙方面,就是根据作曲家所创作出的旋律,以正向向前的思维方式来进行训练。这样有利于整体把握旋律所表达出的意境。
  (二)逆向线性思维:思维从某一个点开始,如果沿着正向向前以线性拓展,无论经过多少个点,最终都难以达到思维的正确结果。既然正向走不通,就得向着相反的方向思考,经过一个或是几个点,从而最终得到正确的思维结果。这样的思维模式运用,在笙演奏中的体现也较为常见。通常会出现在单拍、高难度音符组合的快速演奏时,按照正常的正向线性思维来训练,短时间内不容易达到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而练习时间久了,反而会让人感觉丧失信心。这时,为了快速、精准地把握每个音符所在的具体位置,从而达到准确、自然、流畅的目的,就需要演奏者变换一种思维,运用新的思维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说正向线性思维的运用更多体现的是整首乐曲的连贯演奏的话,那逆向线性思维的运用则更多体现在具体的笙演奏训练中。
 三、面性思维
  所谓面性思维,就是在点性思维及线性思维的基础上,整体把握整首乐曲演奏的思维。一首乐曲的完整把握,需要各个方面的协调配合来实现。从结构上来说,一首乐曲可以由多个乐段、多个乐章来构成,在每个乐段、每个乐章的处理上都需要面性思维的运用,这样有利于在处理上较为全面、准确。因此,在点性思维的基础上,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综合把握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笙演奏的训练过程中首先应注意点性思维的运用,即要把乐谱中的音符准确地在笙上找到相应的位置,同时需要把握节奏的准确。其次,应注意线性思 维的运用,即在一定的速度前提下,精准、连贯、自然地把乐句演奏出来。而面性思维的运用则体现在乐段、乐章及整首乐曲的处理上,除了要注意速度的运用之外,还需要注意力度等方面细致地把握及运用,以及在乐曲演奏时肢体惟妙惟肖的合理运用等。如果说点性思维和线性思维的运用是个体的、具体的运用,那么面性思维就是对一首乐曲整体的、宏观的把握。
  总之,一首笙乐曲完整、准确的演绎是多种思维运用的结果,缺少了任何一种思维的运用都会使乐曲的演奏有所欠缺,不够完美。一个演奏员高水平演奏的最佳体现是高速度、高质量的演奏。然而由于人们对高速度、高质量的美学标准的不断提高,致使笙演奏者在训练时,更加需要多角度、多思维的运用,从而为演奏笙乐曲不留“死角”,完美呈现乐曲所要表达的意蕴与意境。
  (注:本文系2011年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关于中国民族器乐演奏与音乐美学思维相结合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512166)
  参考文献:
  王次炤.音乐美学新论.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李光陆.中国笙艺术.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蔡镇楚.中国音乐诗画.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王朝刚.器乐表演技能教学新论.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朱光潜.谈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王秉义.龠文化与笙艺术研究.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8.
  冯长春.音乐美学基础.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陈四海.中国古代音乐思想.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0.
  秦润明.音乐课程与教学论通用教程.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