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音乐舞蹈论文

对沈湘TIS声乐教学思想的认知方法分析

2015-07-30 10: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沈湘和他的TIS声乐教学思想
  沈湘,中国男高音歌唱家和教育家,1921年出生于天津。自幼喜欢歌唱,194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因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而被校方开除。但是沈湘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于1944年前往意大利留学,期间接受了系统的美声唱法训练,归国后在上海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并获得了巨大成功,被誉为是“中国的卡鲁索”。1947年至1949年间,分别任教于北平师范大学和燕京大学,1949年随北平艺专音乐系并入中央音乐学院,此后一直在中央音乐学院担任声乐教师和声乐院系的负责人。培养出了程志、殷秀梅、迪里拜尔、梁宁、杨彼得等多位优秀的歌唱家。TIS声乐教学思想,是沈湘多年来声乐教学理论的总结,其是三个引文单词的首字母,即Technique、Intelligence和Soul,Technique意为技术和技巧,Intelligence意为素质和能力,Soul意为头脑和思考。也就是说,在沈湘看来,这三个方面是整个声乐教学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个优秀的歌唱者,需要有扎实的演唱技巧、深入的思考能力和全面的综合素养。
  
  二、沈湘TIS声乐教学思想的认知分析
  1.对Technique的认知分析
  Technique意为技巧、技能和手法。在沈湘看来,声乐是一门艺术,但首先是一门技术。因为其有着自身的艺术规律和特征,作为演唱者来说,只有熟练和深刻地把握住这种规律和特征,才能够为艺术性的表现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所以,他对于声乐演唱技术是十分看重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其在教学中引入了歌唱生理学的大量内容。将歌唱生理学引入到声乐教学中,沈湘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他认为,歌唱者的嗓子就是一件乐器,一个表演者首先要对自己的乐器有足够了解,才能利用这件乐器发出美妙的动听的声音。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之前,都要学习歌唱生理学的内容,其中包含发声的原理、歌唱器官的构造和运动、嗓音的保健等,要求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学生在学到这些知识后,就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画面,如气息吸入腹部深处的画面、喉咙打开的画面、头腔共鸣的画面等,也就从客观上建立了一个标准,而自己也自然会朝着这个标准努力。其次,是对演唱基本功的绝对重视。纵观沈湘门下的弟子,无论是何种性别、何种声部的演唱者,都有着扎实的歌唱基本功,这自然是和沈湘对此的绝对重视所分不开的。凡是跟随沈湘学习的学生,不管其之前的歌唱的基础水平如何,沈湘都要对其进行基本功的“回炉”。一方面,使学生不够规范的地方得到及时的纠正;另一方面,则是要求学生树立起对歌唱基本功的重视,而且基本功的练习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并定期进行考核。如果基本功练习不扎实,即便歌曲演唱得再完美,也难以得到沈湘的肯定,彰显出了这位声乐大师真知灼见的一面。
  反观当前的声乐教学中,一方面,歌唱生理教学并没有在教学中普及开来,而歌唱具有其模糊性和微妙性特征,如果不具备歌唱生理知识,仅凭各种语言描述,是难以获得良好效果的。很多时候,教师随口而出一系列歌唱生理学的术语,让学生去找“感觉”,而学生往往是一头雾水,所以说,将歌唱生理学引入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则是歌唱基本功的夯实。进入高校大门的学生,其歌唱基础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也有很多不规范之处,作为教师不能着急让学生演唱各类歌曲,一味追求教学进度和难度,也应该像沈湘一样,对学生的基本功进行回炉,对其歌唱基本功进行再次夯实,所有后续的学习,都应该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方能保证整个学习过程的扎实和有序。
  2.对Intelligence的认知分析
  Intelligence意为素质和能力。沈湘认为,一个优秀的声乐演唱者,一定是一个有着综合知识和能力的人。而这种素质和能力体现在作品中,就是对作品的情感的理解和表达。歌唱中没有了情感,也就失去了歌唱的意义。为此他提出了“四情合一”的声乐演唱观:首先,是对声乐艺术的热爱之情。难以想象一个厌恶声乐艺术的人,能够发出感人肺腑的声音,一个声乐演唱者应该通过广泛的学习,树立起对声乐艺术的热爱之情。其次,是理解和体验作品的情感。演唱者的素质和能力越强,就越能深刻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为情感抒发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再次,是唱出作品的情感,即演唱者能够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歌唱技术,将作品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最后,是收获和观众的情感共鸣,只有和观众发生了情感共鸣,才是真正实现了作品的情感传递。这个“四情合一”的过程,是与演唱者的素质和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以全面的素质和能力作为支撑,否则整个作品的情感表现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沈湘要求门下的弟子要博览群书,努力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反观当前的声乐教学,一些教师对于学生综合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始终没有充分的重视。教学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是,一首歌曲的演唱,从技术角度上看似乎没有什么缺失,却给人以干巴巴的演唱效果,总觉得少了一些东西,其实缺少的正是音乐表现力和音乐情感。学生由于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有限,难以理解作品的精髓,自然也不能将其充分表达出来。所以应该引起教师的充分重视,及时从“唯技术论”的误区中走出来,关注学生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这对于他们一生的艺术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
  3.对Soul的认知分析
  Soul是指头脑和思考。沈湘曾经多次指出,嗓音条件好的演唱者比比皆是,但是最终能成为歌唱家的却寥寥无几,其中的一个关键就在于学习者是不是善于用脑思考。一个优秀的学习者,能够将整个声乐学习过程当作一项事业来看待,对每一个过程都精心规划,力求做到最好。尤其是遇到困惑或难题的时候,能够从容不迫,冷静地进行分析,以获得最佳的处理效果,而不是手忙脚乱,甚至是自暴自弃。例如,面对一个难题,首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然后有没有避免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应该予以如何规避。在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后,要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巩固,以免其再次出现等。所以沈湘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明确告知学生应该怎样做,而是引导他们主动思考,由此锻炼他们的思考能力。他的很多学生都有着鲜明演唱风格,就是与他们的积极思考所分不开,通过思 考,能够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为个人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反观当前的声乐教学,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表现出了一种“程式化”倾向,学生课下练习,定期回课。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鉴定和指导,表面上是一种科学有序的状态,而实际上却表现出了很大的程式化倾向,为了歌唱而歌唱,而没有深入的思考为什么要歌唱,怎样才能歌唱得更好,通过歌唱能够达到什么目的。对此,教师应该予以及时地纠正,从这种几乎麻木的状态中及时走出来,充分做到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即对每一个学生的歌唱水平和状态进行细致的了解和观察,针对他们的个性特点,为他们量身打造出培养方案。通过这种因材施教,不但能够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够让教师和学生的“脑”都充分地动起来,学生能够得到一种被关注感,继而以更大的热情和兴趣投入到学习中来。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声乐教学的领军人物,沈湘在从事繁重教学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对教学理论的研究,其所提出的TIS声乐教学思想就是其声乐教学观的精髓。其从声乐本质的艺术规律出发,倡导声乐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其综合素养的提升,是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教学观念。特别是在多元化文化发展的今天,各种声乐教学思想和理念层出不穷,反而彰显出了TIS声乐教学思想的朴实,而最朴实的,往往是最有效的。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引起更多声乐教师对这一宝贵教学思想的关注,并将其有机运用到教学中,从而获得声乐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李金波.略论沈湘教学艺术维度考察.才智,2011(1).
  王婧.沈湘声乐教学法中“声门适度论”的理论与实践.音乐天地,2010(9).
  郑路.解析沈湘教授的若干声乐教学理论观点.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7(3).
  谢传红.论沈湘声乐教学思想的辩证观.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8(4).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本文选自《艺术教育》2014年第6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