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花儿”是我国山歌的一种。广泛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相比邻的广大地区。陇中花儿泛指定西以东,六盘山以西,陇南山地区以北各县流行的花儿。而在张家川地区流行的花儿,按地理位置来说,应该可以归为这一范畴。接下来,本文将会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张家川花儿作为民间音乐艺术形式的各方面特点,需要说明的是,张家川地区还有一些与河湟花儿或者洮岷花儿相像的花儿,据统计和考证,张家川有一些花儿属于移民带来的,并不是产生于张家川本地的花儿,这些花儿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第二部分分析其特点形成原因,需要说明的是,笔者认为,并不能简单的将原因和特点对号入座,而是几个因素或者所有的因素共同促成了张家川花儿的某一个特点,所以将原因单列出来综合论述;第三部分主要就张家川花儿的发展进行论述。
关键词:张家川;“花儿”;山歌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0-0099-01
一、张家川花儿的艺术特点
(一)张家川花儿的调式。张家川花儿以六声音阶为主,多羽调式,商、徵次之。这与传统的河湟花儿以徵调式为主是不同的。
(二)张家川花儿的旋律。张家川花儿的旋律起伏不是很大,音域在八度之内,四度跳进比较普遍,与典型的西北色彩区山歌相比,级进旋律出现频率较高。另外,旋律中常以主音以及它的上、下方四度音为主干音,这一现象应该可以属于西北地区常见的“双四度音调框架”。
(三)张家川花儿的节奏。关于张家川花儿的节奏,可以分慢调和快调两种。慢调类节奏简单悠长,不很规整,常常几个音符对一个字,并用衬字拖腔。与慢调相比,快调节奏规整但更富于变化,常常一字一音。
(四)张家川花儿的衬词。张家川花儿的衬词,与河湟花儿或者洮岷花儿的衬词不太一样,它受到了天水本地方言的影响,经常用“的个”,“么”,“着”,“嘛”等衬词。与洮岷花儿不一样,张家川花儿一般没有固定的结尾衬词,如洮岷花儿中“莲花山令”最后要唱“花儿呦,两叶儿呀”。
(五)张家川花儿的歌词。将张家川花儿的歌词组合方式很多样,将其中的衬词抛开,常常是七字句。歌词有两句,也有四句的。有一些四句的歌词,第三句是纯粹由衬词组成的,第四句重复第二句。张家川花儿的歌词内容丰富。首先是表现爱情的,这类花儿的唱词大胆直白,表达方式生动。
(六)张家川花儿的演唱方法。张家川花儿的唱法主要有尖音唱法、苍音唱法、苍尖音交替唱法。尖音唱法也称为高音或假声唱法,一般男歌手惯用此唱法。苍音唱法以真音演唱,在张家川地域内用此唱法的占大多数。另外还有苍、尖音交替唱法,哼唱吟诵法、苍尖音混合唱法等。
(七)张家川花儿的表演方式。张家川花儿一般是抒发自己的感情,为独唱形式。另外还有合唱和对唱形式。但是,有一些唱词比较直白的花儿,不可以随意和别人对唱,只能自己唱给自己听。据考证,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也有人以花儿的曲调演唱一些小剧目。
二、张家川花儿特点形成原因
我们需要明确的是,花儿最初并不是张家川土著的艺术形式,而是宋元时期不断迁入张家川地区回族先民带过来的。但它经过到达张家川地区,慢慢融入其特殊的文化氛围,就有了自己不同于传统花儿的特点。
首先是张家川地区的民族融合。历史上甘肃是个多民族生活的地区,戎、氐、匈奴、吐谷浑、吐蕃、突厥、党项、回鹘等古代民族先后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其次,被称为“陇上江南”的天水,处于黄河和长江支流嘉陵江的交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使得这片土地刚柔并济。属于天水管辖的张家川花儿多少也会受影响,所以在我们看来,张家川花儿既有西北地区的特色,但是与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相比,稍显秀气。
三、张家川花儿的发展
今天的张家川花儿,对于一些当地人民来说,依然是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有的老百姓也将花儿曲调运用进剧目的演出中。但是,将它置于处于社会变迁中的当代中国,诸如张家川花儿这样传统的艺术形式,与电影、电视、互联网等现代媒体相比,显得有些娇弱。
但是,张家川花儿或许不能在作为人民生活中的大部分,但是它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由表及里,我们可以看到张家川地区历史上移民的过程。其次,对于它的保护也可以作为提高人民精神生活的一个方法。第三,张家川花儿可以与当地其他产业相结合,成为一种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文化产业。第四,张家川花儿的演唱方法可以为我们今天的民族声乐给予一定滋养。
作为天水当地的文艺工作者应当充分研究和挖掘老祖先留下的艺术瑰宝,不但要搜集整理濒临失传的唱词和旋律,还要不断地在古曲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在老词老曲的基础上去粗取精,运用张川花儿优美乐思并运用现代的和声编配技法,在声乐和器乐创作出许多风格独具的作品。利用媒体和演出平台加以宣传,让张川花儿这朵盛开在陇东大地上的独特的艺术奇葩名扬四海,开出更加绚丽花朵。
参考文献:
常虹著.张家川花儿的调查与初步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7.
虎有泽.张家川回族研究.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
李文军.张家川花儿演唱方法分析.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06).
缪天瑞等.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