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音乐舞蹈论文

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到中国唱法

2015-07-11 10:1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内容摘要 :上世纪40年代歌剧《白毛女》的诞生,西洋美声唱法的引入使民族声乐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的开设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其发展水平,理论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金铁霖民族声乐体系影响最为深远。

  关 键 词 :中国民族声乐 中国唱法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广义上讲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也包括中国民族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狭义的民族声乐艺术,则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现代人所说的“民族唱法”。本文探讨的民族声乐艺术即是后者。
  20世纪40年代,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一些新文艺工作者,为了使自己的演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他们研究传统民歌、说唱和戏曲的特点和规律,并努力学习这些传统声乐艺术的演唱和表演,又借鉴西洋美声唱法,形成了当时风格独具、举世无双的“戏歌唱法”。这种歌唱方法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民歌演唱的亲切自然和戏曲演唱的韵腔韵味。然而它又不同于传统的声乐和戏曲的演唱,可以说“戏歌唱法”开启了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大门。新歌剧《白毛女》 的诞生催生了新的民族演唱表演方法,其中尤以郭兰英为代表的把传统的戏曲与民歌唱法,灵活地融汇于新歌剧与民族风格浓郁的歌曲演唱之最为成功。她的艺术经验对中国民族歌唱与表演艺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1949年冬到1950年初,开始了广泛的“土洋”之争。经过自由讨论基本达成共识:新中国唱法应与中国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摄取中国民间传统唱法的精华,有机地接受外来进步的理论和方法,创造出一种以表现新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富有民族色彩、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新的歌唱方法。WWw.133229.CoM“土洋”之争对以后声乐事业的发展起到辨清方向、明确道路的作用。1957年的“全国声乐教学会议”明确指出:我们的历史任务是努力创造社会主义民族的声乐新文化。对西洋欧洲唱法要民族化;对民族传统唱法要继承、学习,并进一步发展提高。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声乐教学的方针,为以后我国声乐事业的繁荣和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
  沈阳音乐学院1956年率先设置了民族声乐专业。1958年上海音乐学院设置了民族声乐专业。同年受国家文化部和中央民委的委任,开办了民族班,提出“要在保持他们民族风格的基础上提高和发展他们的演唱能力。”在王品素等教师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成功,培养出了才旦卓玛、何纪光等非常优秀的少数民族歌唱家。1964 年在周恩来同志的倡议和决策下,建立了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水平的音乐会与民族歌剧演唱人才。对民族传统声乐要继承和发展、创新,对戏曲、曲艺既要学习,又要融化创造,而不是使其“戏曲化”“曲艺化”。正确借鉴西洋唱法,突出民族风格,努力建立自己的教学体系,制定一套训练方法。发展到80年代,已有许多成功经验并已自成体系。其中尤以中国音乐学院金铁霖教授的教学令人瞩目。他认为中国民族声乐仍是一门新的学科,需要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去充实和完善,要始终把握住“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时代性”这个方向,并将其贯穿在教学中。他还明确提出了培养民族声乐人才的7字标准:“声”“情”“字”“味”“表”“养”“象”。金铁霖成功地培养了民族声乐第一位硕士研究生彭丽媛及大量优秀的民族声乐人才,为民族声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民族歌唱艺术迎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百家春的新时期。这时期的民族声乐艺术不论是在作品创作的难度、深度,还是对演唱声音的认识、技巧发挥上,以及演唱作品的个性、风度、艺术表现上都突出了时代的气息,增添和发展了民族色彩,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声乐表演和教学方面,一批国际知名的声乐教师和世界级的歌唱家纷纷来中国传经送宝,为我国的声乐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我国各音乐学院和音乐系逐渐出现了一批声乐教育家,如沈湘、周小燕、郭淑珍等。这些声乐教育家们对欧洲美声学派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打开了我国声乐教学的新思路,使我国的声乐教学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借鉴欧洲声乐技术的同时,如何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民族声乐,加快对民族声乐理论及教学理论的研究,也成为声乐教育家们广泛重视的问题。在声乐艺术家们不断的摸索实践中,现今我国的民族声乐唱法,在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瑰宝的同时,大胆充分吸收了美声唱法的精髓,在尊重科学发声规律基础上革新求变;在保持我国民族语言、民族风格、民族气概的原则上,在发声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突破。我国的民族声乐唱法在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缓慢发展后,目前正以崭新的姿态向前迅跑。
  随着声乐艺术的进步,中国唱法的概念也得到了更多专业人士的认可。中国唱法的理论与实践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本文所探讨的中国唱法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声乐传统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在深入的改革实践中形成的。它既不同于我国民族声乐的传统唱法,又和民族声乐的自然唱法有着密切联系,具有时代特征。这种唱法既能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歌曲,又能演唱艺术性很强的艺术歌曲、歌剧及一些难度较大的创作歌曲,并能适应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因此,我们认为这种演唱方法应予以大力提倡和维护。而以金铁霖为代表的一代民族声乐教育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将其完善并趋于成熟,形成了一套中国民族声乐体系。一批在这种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歌唱家(如彭丽媛、阎维文、张也、宋祖英)的成功,也证明了这套体系的科学性和民族性。这种声音塑造能力强,音色更加纯正,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堪称为当代的中国唱法。因为金铁霖培养的歌唱人才不仅能演唱创作作品,还能胜任大型歌剧的需要,更能驾驭不同风格的地方民歌。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并被广大专业声乐工作者认可和接受且深受老百姓的喜欢和热爱。同时它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性,是具有中国民族气派的声乐体系。这就是中国民族声乐的努力方向和发展趋势。
  笔者之所以持此种意见是基于以下认识:
  第一,金铁霖认为:“中国的民族声乐既是科学的,又是具有民族特点的,这种唱法要被中国的广大听众欢迎、承认、喜欢,也应当具有时代感。”“为了发展中国声乐的艺术事业,我们应当把一切有利于提高和发展我国民族声乐的歌唱方法和经验都吸收过来,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目的在于丰富自己,发展自己,而不是照搬和盲目崇拜,我们的任务是把科学演唱方法的普遍性运用到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特殊性当中,最终体现出来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声乐训练体系。”任何成功的民族声乐艺术,都必须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科学的技术方法和强烈的时代气息。演唱者必须深深地植根于自己的国家和民族音乐沃土之中。我们与西方文化传统差异很大,社会制度、生活方式和审美要求都不同,思想情感表达的方式也不一样,尤其是语言差别更大,这些差别必然使歌唱艺术的风格特点、气质色彩有所不同。在学习借鉴西方声乐艺术中有用的东西,创造发展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时,我们首先必须继承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民族声乐演唱艺术传统,因为它来自人民,在群众中有深厚的基础。只有恪守本民族的风格特点和色彩气质,吸取外来音乐艺术的精华,丰富、充实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才能保持我国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始终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第二,金铁霖声乐体系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并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金铁霖教授先后举办过五次全国性的民族声乐师资讲习班,为我国培训民族声乐教师400余名;曾应邀担任全国及省市级各类声乐比赛评委150余次,并曾担任哈萨克斯坦国际声乐比赛评委;金铁霖教授被中央民族学院、河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聘为“客座教授”。被解放军第二炮兵文工团、武警文工团等演出团体聘为艺术顾问。金铁霖教授的业绩、事迹曾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幸福的红烛》《今日到我家》《音画时尚》《周末喜相逢》和多家地方电视台等栏目播出,他的业绩和事迹引起世人由衷的敬佩和广泛的关注。近20年来,随着金铁霖教授《民族声乐学习与训练》的出版发行,他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中的各种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正在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许多青年教师以能拜在金铁霖教授的门下学习而倍感荣幸,更多的声乐教师,则通过学习研究他的学说、教学录像录音等,悉心学习金铁霖的民族声乐教学方法,研究领会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精髓。从近年来许多声乐教师发表的论文中,可以看出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训练方法正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学习和运用。可见,金铁霖教授作为我国民族声乐教学领域的权威,当之无愧。
  第三,培养出了一批典型的卓有成就的歌唱人才。金铁霖教授创建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中的各种训练方法,不仅为全国各级各类院校的声乐教师所学习运用,而且通过这种方法培养出大批享誉歌坛、活跃在荧屏的优秀青年歌手。与金铁霖教授有着师承关系的教师们的教育教学成果难以计数,仅金铁霖教授一人亲授的学生当中有近百人在全国或省市级声乐比赛中获奖,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的就有30多人。从培养出我国第一位民族声乐研究生彭丽媛算起,金铁霖教授已经培养出硕士研究生14名,青年优秀演员研究生班学员15 名。他的学生中,李谷一、彭丽媛、宋祖英、张也、吴碧霞、阎维文、刘斌、吕继宏、戴玉强、王丽达、祖海、陈丽丽等这一连串为广大人民群众衷心喜爱的歌唱演员(歌唱家),不仅以他们声情并茂的声乐演艺征服了亿万人民群众,而且他们的音容笑貌连同他们那动人心弦的歌声也一起定格在广大听众的心田里。他们的演唱具有中国气派和民族神韵、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和欢迎。
  第四,金铁霖培养的学生均具有极强的歌唱能力。金铁霖教授主张:“科学唱法就是表达声乐作品的工具。所以每个人在具体的唱法上是可变的,最重要的是演唱什么作品,声乐作品是决定唱法的关键。”正是在金铁霖教授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他的硕士研究生吴碧霞既能原汁原味地演绎家乡的传统民歌《洗菜心》,又能声情并茂地演唱戏曲风格的力作《八月十五月儿明》;不仅能将颇具古韵的《枫桥夜泊》 演绎得如诗如画,让人如临其境,而且将外国艺术歌曲《 夜莺》演唱得出神入化,使人如闻其声,难怪吴碧霞被国际声乐界赞誉为“中西合璧的夜莺”。她的演唱符合中国唱法的基本要求。
  总之,面对当今时代蓬勃发展的民族声乐艺术,笔者认为,金铁霖所提出、倡导并取得了丰硕实践成果的声乐教学体系代表了中国唱法的发展方向,是中国声乐艺术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正如金铁霖教授所指出,中国民族声乐有源泉、有发展、有高度,为占世界四分之一的广大人民群众所喜欢。已经在整个声乐领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民族声乐已经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承认,并且在唱响着时代的主旋律。民族声乐已经开始走向世界,并且受到各国观众的赞扬和欢迎。因此,它不仅是独树一帜的,而且也是最有生命力的。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让各国选手来参加中国民族声乐比赛,而不单纯是让外国声乐走向中国,要实现这个愿望,时日应当不会太远。正如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先生所说,“中国人很聪明,中国人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中国出好嗓子,中国人的嗓子很甜,很美,很富诗意,新的中国声乐将绕蓝天白云而不绝……”我们相信这个理想将会成为现实,中国唱法必将屹立于世界声乐艺术之林。
  
  参考文献 :
  [1]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2]管林.中国民族声乐史[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8,p135—136
  [3]祝红卫.谈声乐教学中中国唱法的训练[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1(2)
  [4]崔思蕖.中国声乐发展趋势刍议[j].四川戏剧,2006(4)
  [5]冯效刚.从“土洋之争”到“三种唱法”——新中国的声乐表演艺术理论研究概述[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2)
  [6]石惟正.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声乐史述[j].中国音乐学,1997(1)
  [7]管谨义.简论歌唱的演革[j].音乐学习与研究,1990(2)
  [8]杨仲华,尤志国.中国气派 民族神韵 百姓欢迎——论金铁霖民族声乐学派的确立[j].中国音乐,2005(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