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是电影艺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电影艺术的动态画面中,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生哲理,文化内涵,审美情趣呈现出来,给欣赏者以视听上的美感,能较好地给当今大学生直观性的审美教育。电影音乐作为一种新的现代音乐体裁,具有广泛性、时代性、号召性、通俗性、直观性,因而将它用于高师音乐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审美教育价值。
[关键词]电影音乐 高师音乐教育 审美价值
国家艺术课程标准规定:“艺术课程重视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创造美和鉴赏美的实践。通过音乐、美术、戏剧、舞蹈、影视等艺术学科的综合与联系,使学生的艺术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获得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列宁指出:“一切艺术部门中最最重要的便是电影。”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将源于生活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通过演员的表演,用声、光、影等动态手段再现到银幕上,在运动的时空里的一种视听艺术审美活动,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具有广泛性、时代性、号召性、通俗性、直观性的特点。而音乐是电影艺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影音乐的好坏往往也会决定一部电影的成败,因此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片头音乐,主题歌,插曲,背景音乐,是根据电影不同的内容、风格、形式、人物与画面的视觉形像相融合的听觉形像,提高了电影艺术的美学功能,体现出电影综合性的美学原则。为什么世界各地的电影评选活动都专门设置音乐奖项呢?这也是对音乐在电影中价值的认可吧!可以看出“音乐在当代电影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电影音乐成为电影产业催生出的一种独立的文化产品。WWw.133229.CoM”这里面音乐为电影增添光彩,电影为音乐的普及传播提供途径,电影音乐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审美价值。
作为电影艺术中声音中重要构成元素之一的电影音乐,随着电影放映而被观众所感知,在音响与画面的有机结合中给人形成一个立体的视听感受。电影在视听艺术里是一个比较老的艺术形式,在电视,网络出现之前,它是一个重要的传播媒体,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接受教育和娱乐的通俗艺术。电影音乐受电影艺术发展的影响,其作用日趋突显,人们用视觉感受电影的同时,也身临其境的欣赏到有动人的音乐。特别是现代电影宽视野、数字化、立体声、高保真技术的应用,其独特的效果是电视、网络等同类媒体所不能比的。当我们在观看《刘三姐》、《阿诗玛》、《洪湖赤卫队》等歌剧片,以及各种反映祖国大好河山的风光片时,人们在不断变换的画面中,更深刻透彻理解、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内心情感与人生哲理,达到艺术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对于大学生来说则更易于产生美感。因为普通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不单是一种知识的传授,也不仅是一种技能的训练,而是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别能力、审美能力,塑造良好的道德观和世界观的综合素质,其中心任务是审美教育,由于电影音乐在表现上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因而它是高师音乐审美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一、电影音乐高度概括影片思想内容,深化主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对大学生具有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十八世纪德国启蒙运动者莱辛认为“剧院应当成为道德世界的学校”,说明剧场艺术的德育功能之强大,而且,电影作为一个社会先进文化载体,代表社会文化发展趋势,电影音乐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电影《生活的颤音》这部音乐抒情片,把小提琴协奏曲《抹去吧,眼角的泪》作为影片音乐主题贯穿全剧,使音乐起了灵魂的作用,这里音乐成为刻画人物性格,传达人物感情的重要手段,寄托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哀思。不同时期的电影音乐有着不同的思想情感,早期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日战争中,曾激励无数知识分子从象牙塔奔向抗日救国第一线,随后的几十年,它一直伴着祖国的发展强盛,人民的生活富裕,成为不朽的艺术篇章。还有《毕业歌》,(影片《桃李劫》主题歌),歌剧《洪湖赤卫队》,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等电影音乐,凝聚了各历史时期的英雄群像,是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建设史的缩影,观众在影剧院里可以感受到革命先烈为国捐躯的斗争历史,它以中国革命历史的各个阶段的革命历史歌曲作为各场音乐的基本主题,形象地描绘了中国人民在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下进行的革命斗争和建设的光辉历程,这些不同时期的电影音乐曾激励无数大学生投入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二、高师电影音乐审美教育对电影艺术的发展以及民族音乐文化的弘扬有积极意义
电影的发展也反映出一个国家文化的进步,同时电影的发展更需要一批有文化。有艺术审美能力的接纳对象,那么,电影音乐也需要有一定音乐审美能力的欣赏者,在高等教育日趋发达的今天,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都将是电影音乐文化的接受者和传播者。许多影片音乐的素材取自于民族民间音乐,象电影《刘三姐》、《阿诗玛》、《冰山上的来客》源于广西壮族民歌、云南大理撒尼族民歌、天山南北的新疆民歌,这些电影音乐都具有很强的地方民族音乐特色。作为“教师摇篮”的高等师范院校来说,他们所培养的对象是未来知识与文化的传播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因而应该担负起我国电影音乐审美教育的重担,进而推动我国电影艺术的向前发展,使民族音乐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三、电影音乐在电影艺术特性及表现形式上具有高度的号召性、启迪性、哲理性,它的表现形式适合大学生的审美情趣
电影音乐在电影这个综合艺术载体的支持下,在流动中的视觉与听觉进程中传达感情思想,在电影院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剧场音效更易于激发观众的审美情趣,具有内心的震撼性,智慧的启迪性,人生的哲理性。它的号召性给予大学生生活情操的升华。影片《桃李劫》主题歌《毕业歌》在“九一八”后,号召一代热血青年走上爱国救亡道路,表达了一代青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它的启迪性,哲理性让受教育者勤思善辨。一曲《诚实的眼睛》电影《苦恼人的笑》插曲启发观众发自内心对人性中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深刻思索,更赋予大学生们对人生世界观的思考空间。
四、电影音乐图文并茂,具象性强,包含强烈的情感因素,能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容易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电影中诱人的故事情节和不同命运主人公的动态具象,在电影音乐的烘托下产生的情感因素,很容易打动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中国上映的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曾打动无数观众的心,主人公花妮、顺姬姐妹的悲惨命运,在那优美的旋律、哀婉动听的歌声中感动过多少观众泪湿衣襟,其中的主题歌《春天年年到人间》那委婉质朴的旋律,饱含辛酸的人生,进一步突出了一个纯洁、可爱的卖花姑娘的形象,即使在今天听者也无不动情。电影《海外赤子》中一首《我爱你中国》,唱出了改革开放初期多少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思念,成为后人传唱的不朽佳作。体现了洋溢着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特别为青年学生所喜爱。这些音乐使影片中的人物与故事更加动人,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音乐教育的育人目的。
电影音乐具有通俗的直观性、可视性优势,现实中得以广泛流传的艺术作品很多是通过视觉媒体传播的,常言说:耳听为虚,眼看为实。在常人中,视觉上往往比听觉更易于理解、易于记忆、易于产生美感。虽然人们都说去听音乐而不说看音乐,但是对于音乐艺术审美能力尚不完善的学生来说,看,可以延伸听的思维,拓展听的想象,帮助欣赏者理解音乐内容,感受音乐形象。试想,如果你从未见过鸭子,小乌、猫等小动物,那么你又怎么能在音乐故事《彼得与狼》中,感受到鸭子那步态蹒跚、晃晃悠悠的姿态,还有机灵的小鸟和那好吃懒惰又怯强欺弱的猫的形象呢?可见,直观性、可视性的电影音乐非常适合学校课堂音乐审美教育。
综上所述,电影音乐的形式与内容是高师音乐审美教育一个很好的教材,但是,电影音乐的欣赏也有一定局限性,它受客观条件制约大于电视、网络媒体等同类形式,它的欣赏环境。设施设备要求相对要高,专业技术性强。它的互动性稍差。可是它的音质高,音效好,现场感强,是一种集体性的音乐审美活动,非常适合学校这么一个集体性教育阵地,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它的价值所在,让电影音乐成为高师音乐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