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和声手法 复杂化 独特
论文摘要:拉赫玛尼诺夫(s.rachmaninov)歌曲中的和声语言丰满、复杂,充满色彩性;他的作品遵循传统,始终坚持以三度叠王的功能和弦为基础,融入各种装饰性的手法。本文结合“拉氏”作品的相关片段,具体从一般意义上的和声复杂化;线条因素及其基础上的和声复杂化;持续因素及其基础上的和声复杂化几方面阐述了拉赫玛尼诺夫和声继承传统而不拘泥传统,博采众长而又风格独特的基本特征。
在群星璀璨的l9世纪俄罗斯音乐大师中,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s.rachmaninov1873—1943)是一个显赫的名字。作为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似一根纽带,具有极强的俄罗斯音乐传承性。他的身上既有与柴可夫斯基及其它俄罗斯音乐家一脉相承的浪漫主义气息,也有德奥后浪漫主义及各种现代主义的思潮。
在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 曲的钢琴声部中,和声成了表达歌词形象的重要因索。具体的说来,其和声特点主要表现在一般意义上的和声复杂化、线条因索及其基础上的和声复杂化、持续因索及其基础上的和声复杂化等三个方面,下面我们就结合实际作品具体谈谈拉赫玛尼诺夫和声特点的三个“复杂化 ”。
一、 一般意义上的和声复杂化
一般意义上的和声复杂化,指的是各种变化音和弦附加音和弦、外音和弦。所谓的高叠、复合和弦、四五度叠置和弦(极少数)的运用及它们之间的进行。这些和弦应该说是完全在功能的基础上的色彩性丰富手段,它可以使色彩丰富、情绪更复杂、心理更敏锐、微妙。wwW.133229.coM
在拉赫玛尼诺夫的变化音和弦中,绝大部分是下属功能组的。下属、(ⅳ)、ⅱ级、ⅵ级、ⅶ级(重下属)、ⅱ,的各种变体等。还有属功能组的变和弦 (属七 的变化和导七的变化)以及中 同音组的和弦等等。如<百合 花)的前奏、尾声,就充满了各种下属组的变和弦。例 1:
各种变化和弦的频繁使用,偶尔回到主和弦,使得和声色彩丰富,并充满明亮之感。正如歌词意象“柔光四溢的月亮,给百合花镀上了银光。”那带有装饰音的典雅,跳跃的织体恰是 “羞涩”的百合花。而这些和声却恰是“泛着白光”的月亮了。降ⅱ级的使用在歌曲中是普遍的。如
这个乐曲的结构,和声高潮点 出现降ⅱ级时,既是结构上如(1)的终止式的一部分,又刚好抓住了歌词中“喷泉达到顶峰”的意象,收到了极好的结构和造型效果。
(1)
我们再从 作品<在我们每个 人心中)来看各种变 和弦的使用及其对心理刻划,情绪变化所起的作用 。这首诗词心理变化微妙,情绪复杂,这从题目上便可观其一二。忧郁、悲伤、痛苦、追求、激情、欢愉都包容在复杂的歌词中。那些“稍纵即逝的欢愉、奴役的悲伤、意志的衰退”的情感及“通往生活点巅峰的道路”的求索,都诉说了“我的忧郁就是我的爱”这种知识分子式的情感。全曲的旋律用宣叙调的方式,在朗诵中将诗歌的情感及语气从表面上有所揭示。而始终 以柱式和 弦织 体出现的和声序进则丰富无比,包括了各种变和声、外音和弦及同中音系统的和弦。
另外一些附加音、四、五度叠置、及高叠和复合和弦在拉赫玛尼诺夫歌曲的钢琴中均有存在,除了有些是下面将要提及的由于线条、持续 因索而产生的外 ,大 多是 以色彩功 能为主来表达 歌曲的,此处也不一 一提及了。
二、线条因素及其基础上的和声复杂化
拉赫玛尼诺夫写作歌曲的时期,正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晚期 浪漫派 达到巅峰 的时期。将和声序进复杂化、线条化是晚期浪漫派偏爱的手法之一。他们开始以“横”生“纵”来与“纵生横”相抗衡,半音化的和声使功能及调性 中心都濒临崩溃的边缘。拉赫玛尼诺夫受李斯特瓦格纳等人的影响,和声思维渗透了线性的逻辑。尤其到后期的歌曲作品都显示出高度的半 音化,同时由于这种线条思维在不同声部的发展而形成一种“线 条层 ”,而体现“多层复活”的特点。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看看其中几种线条因素的表现 。
1、平行和弦
这种方式在歌曲中所用不多,但也存在几例。平行和弦本身体现出一种和声前进的惯性、趋势,体现出一种否定功能的线性逻辑。如<你呀、我的土地>中空旷土地的描写。例 3:
2、半音化和声
这是拉赫玛尼诺夫从歌曲创作的早期到晚期都始终使用的一种手法,体现出瓦格纳的影响。尤其到晚期,各个声部的半音线条更是频繁出现。如我们前面举例过的<别唱吧、美人>中的引子、尾声,<在我们每个人心中>中的终止式等等。还有像<不协和>中的引子、尾声及乐曲当中的钢琴声部体现 出二度音程的核心控制,全曲自然就半音化了。我们再看<什么幸福>中当歌词倾诉 “只爱我一个”的激情洋溢的心境时,在持续音上的半音化线条,体现在夹心八度和声的连续进行上,它造成极大 的向前的推动力。与此同时,在低音区,还有 一个并非完全半音的自然音与半音相结合的线条。例4:
3、其它的线条化
在拉氏的钢琴声部中,低音、和弦组成的各种织体除了半音化以外,其他声部还会采用旋律连接的方式而线条化,它们不仅使和声流畅而且形成多层结构 。例 5:
这是 op4—3中的一段钢琴声部,我们可以看出其中的三个线条,即低音半音化线条 (‘f—g一‘g—a一‘a—b一‘b一c)、对位的旋律线条、隐伏的内声部线条。 拉赫玛尼诺夫有时用漂亮 的薄层线条来写景状物 ,抒情达意。如<小岛>、<花儿枯萎了>等等。此外,在一些如弦乐四重奏 或者圣咏式的织体里,拉赫玛尼诺夫也用简 明的声部线条勾勒出美丽、透明的和声轮廓。由于线条因素的关系,而使和声经常在和弦结构上出现不规则的四、五度叠置,或者带有复合性质的情况。
三、持续因素及其基础上 的和声复杂化
持续音,是一个在各个时期都曾现的和声手法。传统和声中基本使用主、属持续音。在这一点上,拉赫玛尼诺夫也基本沿用了传统而使功能由“点”向“面”扩展,但它的持续音上的和声常常会是有更强的功能外的独立性,而使和声在和弦结构上变得复杂难辨;另外 ,持续音还经常与线条因素合用而形成复杂的层 次。有时随着作品中调性的复杂,持续音的功能还不能明确判定。这些都形成了拉氏作品的一大特色,在持续因素中还值得一提的是一片和声的持续,即前苏联音乐学家阿萨菲耶夫的所谓“和声伫立不动”的手法上。
1 、持续音
持续音的使用,是拉赫玛尼诺夫的整体音乐创作的一大特色。歌曲创作中当然也从钢琴声部显示出这种风格,而且在歌曲创作的早期、晚期始终坚持。以主、属持续音为主的使用保证了纷繁复杂的装饰化和声的传统功能性质。如<什么幸福>的结尾的一大片和声。上声部和声独立性较强,调性极不明确稳 定。和弦结构也比较复杂,属半音化的线条和声 ,此 时低声部的属持续长音使功能明确,形成大的“属功能面”并最终解决到主长音。
持续音有时还以不同的音型、动机出现而贯串全局,不但有统一作用,还具有一定的表情性质。如<命运>就存在这种情况,<命运>是作者献给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一首歌曲,也使用了著名的“命运”动机,这也是拉赫玛尼诺夫音乐创作中经常使用的动机。反映出复杂的政治背景下知识分子的某种惶恐、颇感压力、而又冥冥之中有某种预感的心态。
持续音经常与多重线条相结合,如 0p26.no4(两次分手>;有的还与半音线条、平行和弦相合,如 0p26.no7<给孩子 >。
持续音的使用有时达到几乎全曲建立在主持续音上的程度,如 opi4.№9<她正美丽)、opi4.№5<夏夜)(只有小节不在)、opi4.№10及 op21—2<在新坟旁)(只有l小节不在)。
2、持续的和声语汇
在一定意义上,在一段时间里,某个和声的持续不断使用,是拉赫玛尼诺夫的一大特色。他经常用这种手法来“描绘寂静、夜寐的大自然和它似动非动的境界。”这种和声手法即是 “有 时长久在同一和弦的几个音上荡漾;有时插入几个局外的音.有时又以两个毗邻和弦中的几个音不断交替的手法造成原地踏步,踟蹰不前的印象。”如(丁香花)中a段的音型 。例 6:
这段音乐是建立在。a和弦基础上附加五声性的外音有时又融入。e和弦的几个音 ,这些反复“伫立不动”的分解和弦显得清新、典雅,使清晨的丁香花的形象跃然纸上。
(在我的窗前)中描写窗外美景的诗意时,作者的整个a段也都是基本上e.和弦上,配之以固定的音型。
(亲爱的,我们离开)中“故乡林中静地”的描写也用了一段的a和弦,当中间或插入一个其它 的和弦,之后很快又回到。a。
(戒指)的 a段也全部笼罩在 e.,和弦上,颤音式的外音让和声在静止中赋予动感。
(深夜)中,宁静的夜晚的深远意境描写在 a、a段显得非常贴切,这两段和声极为简洁。它仅通过 am及 dm两个和弦的固定音型化交替,收到了言简意赅的效果。
结语 :
作为表达歌词形象的重要手段,在拉赫玛尼诺夫歌曲的钢琴声部中,和声手法在心理、情绪、色彩、意境的表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从音响感知的角度来说 ,拉赫玛尼诺夫歌曲中的和声语言好象非常丰满、复杂,充满色彩性。事实上,无论他的和弦结构、声部层次及变化音体系如何繁杂,其和声进行还是遵循“传统”二字。他并没有 随波 逐流地 探索 崭新 的和声手法与体系,而是坚持以三度叠置的功能和声为基础,融入各种装饰性的手法。如晚期浪漫主义的半音体系、线条因素以及他本人在词性扩张、色彩丰富方面偏爱的手法等等。他的和声继承传统而不拘泥传统,博采众长而又风格独特。
参考文献 :
[1][英]罗伯特 ·沃克.拉赫玛尼诺夫[m].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
[2](美)保罗 ·事利 ·朗格.十九世 纪西方音乐文化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3]吴令仪.论拉赫玛尼诺夫钢琴曲的创作特色[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1996.
[4](奥).爱德毕 ·汉期立克.论音乐的美[m].人民音 乐出版社。1980.
[5](苏)科冈.论拉赫玛尼诺夫[a].苏联音乐论著选译[m].新音乐出版社,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