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音乐舞蹈论文

解读晋城民间音乐舞蹈艺术中的民俗事象

2016-05-14 16: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晋城地处太行山脉,是山西省与河南省的交界。漫长的历史,多方的地竭,孕育和赋予晋城悠久的历史民间文化。其中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舞蹈,又是晋城历史民间文化中一颗璀燦的明珠。

  

  民间音乐、舞蹈的起源离不开人们的生产生活。是人们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进行自创自演,并经过了一代一代人的口传身授流传至今,充分展示了人民群众集体的聪明才智,表现了一个民族或地区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审美旨趣及精神风貌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在这些璀燦的民间音乐舞蹈艺术文化中,无论是表现的古代原始社会生活的内容,还是表现古代人们图腾信仰的内容,或者是人们表达欢喜之情的娱乐活动,以及各种祭祀、礼仪等各种活动的遗风,都无一例外的渗透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因此,这些民间音乐文化还有着非常重要的民俗研宄价值,涵盖着丰富的民俗事象,通过对这些民间音乐艺术的研宄;可以深入的了解晋城地区人们的社会生活、思想意识等各个方面的民俗活动。

  

  一、民间音乐鐸蹈与宗教祭祀的关系

  

  祭祀是一种民间宗教性活动,是一种古老的民俗,人类社会一直就有通过祭祀活动敬奉神灵,祈祷美好的的生活或避免灾祸的降临的古老传统:盖房要祭拜土地土、种地要祭拜龙王祈雨、年节是要祭拜观音菩萨及各路神仙。在晋城众多的民间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当中,有很多从产生之初就是民间祭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民间音乐

  

  在晋城地区普遍流行的“上党八音会”就是这样的。最初人们将他运用于祭祀活动中被当作祭祀工具,主要作用是用于神与人之间的沟通。多用于朝山进香、迎神塞社、祈雨祷水等活动中。

  

  陵川县特有的民间音乐“十不隔”,主要使用在人们在敬神烧香的时候吹奏的,是陵川当地銮驾会时用来到村里东福堂庙迎皇老爷的专用音乐。人们通过这样的音乐形式娱鬼、娱神,表现出对祭拜神灵的虔诚和对神灵的敬畏,同时也寄托了祈求神灵保佑、降福村民的美好愿望。

  

  泽州对鼓则是当地人民在祈雨仪式中的重要部分。每到天旱时节,人们敲着对鼓游走到龙王庙,进行烧香、祭拜等活动,表达出盼望雨水的急切心情,返回时仍然要不间断的演奏一路。

  

  (二)民间舞蹈

  

  晋城民间舞蹈中土沃花鼓、牛拉桩、二鬼摔跤、五鬼盘叉、等也是产生于民间的祭祀活动。

  

  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日祭祀观音菩萨和七月十五鬼节在沁水县土沃村一带流行的民间花鼓舞——土沃花鼓,是人们祭祀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流传到今天,更是被人称为“民间文化的活标本、晋城地区的牛拉桩也是祭祀的主要活动。它从产生之初就一直延续着传统的三部神话剧《黄河阵》《天门阵》《山阴阵》,表演当天,人们会在早晨五点起床进行表演前的祭拜,祭拜结束后,将戏里的人物分别装在三辆牛车上开始正式的表演。通过对神话剧的表演,达到取悦祌灵的目的,以得到祌灵的庇护。

  

  民间音乐舞蹈成为了人与神之间及阴阳间互通的最为有利的一种工具。当人们需要与未知的世界与他们所谓的神沟通时,他们常常会使用音乐语言进行表达,希望通过音乐祈求神实现对未来的无限寄托和向往。

  

  二、民间音乐II蹈与婚嫁、丧驛的关系

  

  晋城地区的婚嫁、丧葬都有着非常传统的仪式,这些意识都在民间音乐艺术中有着不同的表现。

  

  (一)上党八音会在婚嫁.丧葬活动中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

  

  民间音乐通常是渲染气氛的最有力营造者。无论在晋城市的传统婚礼中,还是丧葬仪式中,八音会都占据着这样一种重要的地位。热烈欢快的音乐使婚礼在神圣中显得更加富有生机,无比激动的人们更加喜气洋洋。婚礼仪式因此而更加隆重与繁复的,并送上了人们对新婚燕尔的真诚祝福。

  

  而在丧葬仪式中,它由现又显示出了低沉、悲伤、哀悼的情绪,好似呜咽着述说逝者的一生,传达着亲人深深的悲痛。在晋城人民的心中,它早已成为人们表达情绪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工具,同时因为这样的音乐渲染,使得许多重要的活动才显得更加意义重大。

  

  (二)在晋城的民间舞蹈中.也自然少不了对婚礼的表演

  

blob.png

  正月闹红火中推小车、跑旱船、跑驴等各种形式的故事表演,表现的都是说媒、娶亲、回门等内容,唱的小曲自然是对这些事件的详细描述,表演也极具幽默。例如“跑驴”的表演中,典型的队伍组成是由若干媒婆、一名新郎、一名新娘、若干伴娘等等人员构成。在整个表演中,媒婆和新浪都会进行边舞边唱,唱词的内容虽各不相同,但大体是对相亲、定亲、结婚以及新娘等方面的描述。在充满幽默歌、舞、演的过程中,将民间婚嫁过程中的点滴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晋城民间歌谣、民间小曲中,对婚嫁、丧葬则是利用歌词的形式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表述。例如晋城旧时一些流传成俗的婚嫁习惯:提亲、合婚(请阴阳先生推算双方命相八字合不合)、相亲(男方邀亲戚择日到女家察看女方,留下礼示意己相中)、传书(即订婚)、纳采(俗称送礼)、婚娶、典礼(拜天地)、圆房(闹洞房)、听窗、行家礼(新婚次日,新娘逐一向婆家亲族中长辈行礼拜见)、问人(即认邻居,新婚次日,在行家礼后进行)、回门(结婚典礼第2天,新娘家的家长到男方家接新娘回娘家,一般当天傍晚送回)、回面(俗称认亲,婚后第3天,新郎由伴郎陪同,前往岳家拜见)、会亲家(女方家长到男家来照面,商定接九)、接九(婚后第9天,娘家人接新娘住九天再回婆家)、添灯(亦称“添种”,婚后第二年正月十五,女方要送男方大専花馍和五谷杂粮)。这些民俗事象在各村、各地方又有不同的差异,还有着许多不同的风俗讲究。而这些风俗在民间歌谣和小曲中都有生动地描写。例如在《吃酒席》《新娘洞房上炕歌》《铺床》等歌谣中,对婚礼的方方面面都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一张小桌四角方,明灯蜡烛摆两旁。……新郎端起喝半杯,剩下半盏给新娘-”(《吃酒席》)“从来未进新人房,新人请我来铺床。……拿来笤帚你扫床。头一扫正东方,望你粮食有几仓;……一铺金二铺银,三铺红绫被,四转花头枕,……;叫家员和小郎,端过粮盘我撒床,头一把金玉满堂,第二把富贵长寿,第三把三元及弟,第四把四时如意,……。吃颗瓜子生个公子,吃个干柿生个进士,吃个核桃生个招讨,吃个花生生个不安生,吃个粉条生个不啦崩跳。……”(《铺床》)

  

  上面这几首歌谣形象真实地记录了晋城民间婚礼的习俗,民俗事象鲜明,民俗活动赋有特色。歌谣的叙述把我们带到喜气洋洋、热闹欢乐的婚礼现场,感受到了对新人的美好祝愿。

  

  三、民间音乐歸蹈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一)饮食特色在晋城地方的民间歌谣中,有着大量的对日常饮食的描述,其中有着大量对饮食习惯及地方特色小吃的描述。例如“……中午吃,饴铬面,粉皮粉条山药蛋。庄稼汉,粗茶饭,醋放多了吱溜酸。……到晚上,和子饭,杆薄切细粉豆面。……。”;又如“一碗甜饭甜两双筷,……/一碗肥肉块块方,/一碗天鸦蛋,/一碗粉皮鸡,……。”

  

  通过歌谣,人们对晋城地区的饮食特点及地方传统菜肴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晋城民间在遇到嫁娶或其它喜事宴请宾客时,多用十大碗,配主食蒸馍、花卷。旧时十大碗包括烧大葱、木耳圪背(用干粉、木耳制成)、天鹅蛋(江米面丸子)、甜饭(江米、红枣、红糖、黄梨等制成)、过油肉、小酥肉、糖醋丸、羊肉毛头丸、里脊肉片(或烧山药、红烧肉)、酸菜红汤(或莲子、豆腐、鸡蛋汤。

  

  (二)生存方式此外,晋城地区有着众多的说唱表演形式_。这些表演形式可以担任表演,也可以三、四个人合作,具有非常灵活的表演特点。一把四弦、一副钢板、一口鼓;广场、路口、舞台都可以进行表演。表演的内容有长有短,可以连续演唱若干天,也可以一天一个新段子,时间上也可以随欣赏者的要求随机安排。再加上说唱音乐大多节奏较为欢快,唱词内容丰富多彩,因此在旧时的晋城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流传。而这样的说唱形式由于表演场地不受限制,没有特殊的服装道具等限制,更成为了很多人谋生的一种手段。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这些民间艺术的生存环境逐渐被破环,以这种表演为单一谋生手段的人越来越少,而这众多的说唱艺术也在不断的引进、吸收、融汇、贯通,与时俱进,寻求着新的发展。

  

  (三)庙会、故事晋城地区有着很多关于农耕文化的民间故事,这里的人们世代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生存手段。每逢冬季天气寒冷,农活相对较少,人们就有了空闲的时间,因此在一年的劳动都变成丰收的粮食时,人们就通过歌舞、耍故事的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满满的喜悦之情。

  

  几乎所有的民间艺术形式都会在古老的庙会中占有一席之地。人们往往会在庙会中搭起擂台进行比拼,以此来吸引观众,吹拉弹唱,热闹非凡。被人称赞的就会神采飞扬、倍觉光彩。被人冷落的则不甘失败,会为在下一次庙会上出人头地继续狠下苦功。所有的表演者都希望年年保持这个荣誉,因此这样的竞争永无止境。

  

  高平九莲灯主要就是用来庆祝一年的丰收,寄托美好祝愿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通过灯火的舞动以及在跑动中形成的热闹纷繁的景象,表达人们丰收的喜悦,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红红火火、人丁兴旺等等的美好祝愿。

  

  传统的器乐表演八音会、民间舞蹈旱船、小车、跑驴等等,在这样的场合中,演员都会卯足了劲去表演,表演的内容往往也会根据当时的流行趋势而有一定的变化,八音会将时下流行的歌曲融入吹奏的旋律中,旱船、小车、跑驴则会把一些具有时代意义的、标志性的人和事以及戏曲中的人物、故事运用到表演中。从抗日时期的阿庆嫂、胡传魁到为人民服务的雷锋再到人民公社时期的大跃进;从六七十年代的害羞扭捏到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的大胆泼辣再到近几年的时尚非主流,无一不在这些传统表演中展示、留存。也正是因为这些不断变化的内容,使得这些表演与人们当下的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当下的流行紧密相连,具有了时代的气息,因此,纵观这些民间音乐舞蹈艺术的表演历史,就如同是一部生动形象的社会发展史。

  

  民间音乐艺术是扎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它们的社会功能也在进行着一些变化,祭祀娱神的功能逐渐减弱,更多的被运用到了更为广泛的方面:迁居、寿辰、周年等活动中也越来越多的可以见到民间音乐舞蹈艺术的表演。这样的变化使民间音乐舞蹈艺术更加深入得进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更加详尽的记录着人们的生活发展进程。

  

  四、结语

  

  民间音乐艺术为民俗活动提供了服务,丰富的民俗活动也为多种民间音乐艺术形式的生长、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它们起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流传于民间,与民俗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它们始终相互依偎相互支撑,是人民、是社会的产物。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这些民俗事象有些被逐渐简化,有些甚至己经消亡,这就使民间音乐舞蹈中的民俗性显得尤为重要,它们是民俗活动“活电影”,是民俗研究的重要依据。


王小桃   张立华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