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音乐舞蹈论文

论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艺术特色

2016-05-11 15: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国家形象的史诗as造

  

  历史上,中华文明曾对推动人类历史发展产生过重大而积极的影响,中国因此曾经有过令人瞩目的良好形象,由于闭关锁国并伴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大国地位迅速沉沦并被边缘化,从而被载入世界近代屈辱史册,沦落到被人睥睨的境地。共和国的成立,才开始了彻底改变落后的国家形象的全新时代。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以恢宏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华民族自1840年至2009年的崛起和复兴过程,这169年的历史,就是几代中国人追寻自主性的历史,也是一个对自己对世界负责任的民族愈挫愈勇的历史。169年间,中华民族经历了三次伟大革命的洗礼,无数的历史场景、重大事件、难忘情景、辉煌伟业可歌可泣,这些都构成了《复兴之路》的历史内涵。从整部史诗的结构来看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山河祭》表现从1840-1921年间晚清政府纸醉金迷生活的破碎、系列丧国条约的签订、辛亥革命的失败等;第二章《热血赋》表现1921-1949年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红军长征、抗曰战争、解放战争、共和国成立等;第三章表现从1949-1978年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与历史转折点的思索与抉择,包括了农业、工业、两弹一星、雷锋、文化大革命的反思等;第四章《大潮曲》表现1978-2008年间改革开放、九八抗洪、香港澳门回归、两岸直航、飞天探索、汶川地震、奥运等;第五章《中华颂》以蒙古族、维吾尔族、回族、壮族、藏族、朝鲜族为代表,表现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的美好生活愿景。在各章的内部采用各种艺术形式,或歌、或舞、或诵对相关历史阶段的重大事件以舞台形式再现。从《复兴之路》的演出中,我们不仅感受到的是共和国成立以来音乐舞蹈舞台艺术的成熟,还能深切体会到这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家形象的集中展现,这种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是一个对世界负责的民族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自信表达。

  

blob.png

  二、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

  

  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一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性格特征、意志品质、社会伦理和价值观念,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成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的核心软实力。《复兴之路》既是对炎黄儿女创造绚丽文化的有力歌颂,又是对伟大民族精神的动态传承。序曲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诗的境界,《我的家园》里谭晶天亲般的演唱伴随着用牛皮纸襄出的大地,如同土地的呼吸,艰难拉犁的男人、瘦弱扶犁的女人,他们勤苦的耕种着,在诗画般的意境中勾勒出中华民族蕴含在广袤土地中的勤劳精神;舞蹈《辛亥童谣》塑造了一群面对炮火摧残、饱含忧伤、以死请愿的民众,他们多次跪地跃起表达他们的悲愤,他们愤然剪掉长鞭以明心志,最后英勇献身,这是中华民族刻在骨髓里的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再现;歌舞《长征路上》面对大雪纷飞、寒风凛冽,六位红军战士用生命呵护着一面红旗,艰难困苦在他们面前迎刃而解,雪山草地在他们脚下飞快掠过,他们互相支持、互相激励,充分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往无前、坚忍不拔、团结奋战、所向披靡”的长征精神;《学习雷锋好榜样》、《大漠深处》、《不可战胜》、《呼吸》、《百年梦圆》分别传达了中华民族的雷锋精神、艰苦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震精神、奥运精神等。《复兴之路》是民族精神的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纵观整个作品后,增强了人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振兴而勇于创新、不懈奋斗的决心、信心和力量。

  

  三、音乐舞蹈的震掳表达

  

  《复兴之路》由3200名演员参演,动用6500件道具,共5个乐章,36个曲目,凝恋而又厚重地述说着亿万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爱。舞蹈和音乐始终贯穿史诗,罗斌说(复兴之路)肢体语言是通过造型性、雕塑感、背景化和群体意识来实现其鲜明表意性的,他反对肢体技艺的泛化与滥行,主张原创意义的结构动作形象……构造一种‘大舞’的情怀。”《游园惊梦》戏中戏的上演,既是晚清政府奢华糜烂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民族饱受列强侵害的开始,一声炮响,击碎了巨大的宫廷银镜,也将一份沉重冲入观众的心坎。歌舞《曙色》由600名非专业演员来表现,他们横贯舞台,用身体筑起一道钢铁长城,他们雕塑般的造型,伸开的手臂,悲愤地呐喊,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引起人强烈的情感共鸣。舞蹈《为了母亲》中沈培艺塑造的母亲形象,将对侵略者的愤恨、对同胞的悲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在大开大合的史诗场景中舞蹈牢牢地抓住了历史的经典表情,成功地完成了舞蹈叙事。整部音乐舞蹈史诗,多种音乐手段加以强化和渲染,主要音乐部分主要有声乐套曲、声乐组曲、清唱剧、合唱交响曲多种音乐形式,其它的则运用了管弦乐、芭蕾舞音乐、民族音乐、戏曲音乐的创作手法,对舞台场景进行烘托与渲染。

  

作者:唐玲,汤其林,湖南工业 大学音乐学院,湖南株洲。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