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音乐舞蹈论文

舞蹈游戏移情教学法讨论

2016-02-02 11: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选择富有情节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最好驱动力。孩子很容易对艺术活动表现自发的热情和兴趣,但是这种自发的兴趣多属于浅层兴趣,往往带有情绪,容易让孩子知识觉得好玩,而并没有去真正喜欢它。要使孩子对民间舞蹈感兴趣,就必须有趣味性的,适合孩子的活动内容,使孩子的兴致导向内化,将表面的热情转化为孩子主动从事民舞活动,所以我会选择一些形象性强、节奏感强的舞蹈作品,如傣族舞《金孔雀》、蒙古舞《绿洲小骑兵》等,以形象地表现动物为主的舞蹈,激起孩子喜爱动物的本能。

 

  1.视听结合,充分激发孩子对民舞的兴趣

 

  在民舞教学中,我会结合舞蹈内容,从网上搜集相关的资料,制作成向孩子介绍有关少数民族的知识,帮助孩子了解少数民族的服装、生活习惯、民俗民风,增强他们的感性知识,为孩子学舞蹈打下基础。我将网上收集来的民族服装的图片进行归类,并制作了三个课件《傣族服装働、《新疆服饰展》和《蒙古服饰展》,并配以相应的曲目,分多次让孩子欣赏。在欣赏过程中,孩子们大声讨论,发表着自己的见解,啊,这个衣服真漂亮,像孔雀的羽毛。有的说:啊,像多漂亮的花在视觉的冲击下,孩子们感受到民族服饰的美。在活动中,我不仅让孩子欣赏,还提供机会让孩子感受一番,我让小朋友带来了碎花小棉布,用简单易行的方法让孩子打扮自己,做了回傣族小姑娘和傣族小伙子,孩子们被自己的打扮感染了,拍着手欢呼着:啊,真好看除了这些,我还把一些民俗搬进了课堂,如傣族青年男女丢包传情的习俗,我就用沙包代替香包,让孩子分组玩起了丢抱传情的游戏,使孩子深刻体会到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和有趣,同时也体会到了活动本身的趣味性,通过游戏的转化,使孩子成为积极主动地参与者,成功的将孩子对游戏的热情移情到民舞的学习中来,大大提高了孩子对舞蹈课的兴趣,使孩子在看看、玩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投入了老师的圈套

 

  2.通过角色扮演让孩子感受音乐,激发学习民舞的热情

 

  孩子对民舞的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就应该对舞蹈的音乐有充分的感知,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学习舞蹈,孩子会变得更为主动、积极。如大班舞蹈《骑上我的小毛驴》是一个新疆舞蹈,动作韵味相对难领会,还有特定的诙谐的感觉。在指导这一舞蹈时,我就充分让孩子感受音乐本身的趣味性。我和着音乐生动地讲述了《阿凡提的故事》,让孩子从心里喜欢阿凡提的聪明勇敢,幽默诙谐,孩子们笑的前仰后倒的,在轻松的氛围中,孩子欣赏了欢快活泼的新疆舞旋律,感受到了新疆民族乐的优美与动听,使孩子产生兴趣。除了通过故事让孩子感受并熟悉音乐,我还让孩子亲身体验音乐,我为孩子自制了简易的小毛驴体育玩具,让孩子听着音乐,骑上小毛驴做一回阿凡提。在活动中孩子们的情绪高涨,很快进入角色,能深刻体会到音乐的哪些地方比较有趣,哪些地方比较优美。这一游戏性的角色扮演,使孩子真正喜欢上了音乐,喜欢上了舞蹈。贴近孩子生活的教材才会让孩子易于接受和理解,所以我为孩子选择的舞蹈作品都是贴近孩子生活的,这样易于孩子感受作品的内容与情感。

 

  二、利用生动化、形象化的教学方法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好的教学方法能紧紧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引发孩子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教师的讲解要生动、精练、富于童趣

 

  讲解动作的语言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激发孩子的兴趣,不要用死板的手怎么做?脚怎么做来完成动作的练习,应该适合孩子的兴趣趋向。生动、形象的儿歌,故事可以唤起孩子们的兴趣,从而让孩子不会觉得学舞蹈是件很累、很难的事情,要善于运用形象性语言,帮助孩子掌握动作要领。

 

  2.善于用各种手段调动孩子感官,激发学舞的欲望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的示范至关重要,一般在舞蹈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全面示范,展示个孩子们看,在视觉的冲击下,对舞蹈产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被老师感动,产生情感共鸣和碰撞,激发他们学舞蹈的欲望。可以让孩子多欣赏成品舞蹈作品,让孩子多看、多模仿,在潜移默化地环境熏陶下,使孩子热爱舞蹈,从而产生浓烈的兴趣。在分步学习动作时,教师要注意将动作逐步简化,转化成孩子喜欢的儿歌、故事,使孩子在情景中学习舞蹈,掌握动作要领。

 

舞蹈游戏移情教学法讨论


  三、充分合理地使用道具

 

  儿童在游戏时是最专注的,他们以一种郑重其事的态度来游戏,把全部精力都投入进去,往往只专心于与游戏有关的动作、语言、道具及情节的发展,而早己忘却了物与我及真与假的分别。正因如此,孩子在接触学习民舞的过程中,我还注重舞蹈的道具及服饰的使用,使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会用最简易的方法制作一些头饰、服饰什么的,让孩子穿上它们学舞蹈,这样孩子对动作方位的把握、力度的掌握更易理解。

 

  1.道具能帮助孩子感受作品情感

 

  蒙古舞《绿洲小骑兵》节奏欢快、活泼,充分表现了辽阔的大草原上一群活泼欢快的孩子,其中一组双手挥动摔跤的动作,孩子很难掌握,表现不出动作豪放的气势,于是我让小朋友拿了条尾巴,一方面可以当缰绳使用,另一方面要求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尾巴从前往后甩,小小的一条尾巴让孩子很快掌握了从前往后的甩臂动作,而且能很好地将动作的力度表现出来,我在教学中这样引导小朋友:怎么样甩才会把尾巴甩起来呢?有的说:要很用力,有的说:要从前往后甩,这样才好看。蒙古的小朋友在大草原上跳舞就是这样感觉,很用力的,很有热情的,所以蒙古舞蹈比较豪放。一个小小的道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增添了教学情趣。

 

  2.服饰可以帮助孩子感知动作的到位与否

 

  在孩子学习舞蹈时,我们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小朋友,要出胯,手上举,动作要到位。但是在孩子的世界怎么能明白到底什么是到位呢?要怎样做才到位呢?对他们来说没有明确的参照物,是很难达到老师的要求的。孩子的思维是具体而直观的,只有明确的可以参照的标准给他们,才能明白什么才是到位。如孩子在学习三道弯时,我让每位孩子准备了一块小棉布,为每位孩子制作了一条小筒裙,小朋友穿了筒裙,要做到你的屁股、腿不能往前动了,就说明你的动作到位了,我这样跟小朋友说。由于筒裙的包裹,孩子们就能体会到胯应该出到哪里?腿应该出到什么地方了,动作到位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

 

  通过多次尝试,让我体会到:舞蹈教学是对孩子的全面教育,他们的身心、情感将在舞蹈中获得滋养,熏陶和锻炼。孩子学习民舞,从小能了解我国民族文化的内涵,感受中华民族自信、热观向上的精神,懂得热爱生活,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陶冶了孩子情操,孩子舞动着就会快乐着。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