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导读:如何正确看待音乐教学与学科综合?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如何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可不可以创造性的理解?怎样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人根据自己对音乐鉴赏教学的多年实践和思考,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的现状,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一边抛砖引玉。多媒体技术在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为音乐鉴赏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也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
关键词:音乐鉴赏,学科综合,活动设计,多媒体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高中音乐教学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课改”深入人心。广大音乐教师对音乐新课程在不断的积极探索。但是,随着音乐系课程的深入推进和普遍展开,许多新问题、新矛盾在实践中凸现出来。如何正确看待音乐教学与学科综合?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如何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可不可以创造性的理解?怎样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本人根据自己对音乐鉴赏教学的多年实践和思考,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的现状,谈谈自己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一边抛砖引玉。论文参考。
1.学科综合要避免盲目延伸,要坚持“以音乐为本”
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应当提倡学科综合”,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领域的纵向伸展,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合理的学科综合,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但是,一些音乐鉴赏课的综合学习越来越多的表现为社会调查、查阅资料、讲述民族历史与文化、文学语言、戏剧表演等非音乐的活动,音乐课堂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离题的拓展。如老师在欣赏、介绍云南彝族民歌的时候,大量的跟学生在讨论云南的民族服装、节日、民族习惯等问题,缺乏音乐性,音乐课前半截俨然成了历史文化课。虽然课堂内容丰富多样,但这样的学科综合是不可取的!这样的音乐课迷失了音乐本性!音乐学科综合,必须坚持以音乐为本的原则,必须要以音乐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绚丽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为综合学习的内容,这样的学科综合才真正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应当提倡学科综合”。
2.课堂活动设计要恰当有效
新课程的实施给音乐鉴赏课带来了很大变化,曾经是“规矩、呆板、拘束”的课堂渐渐离我们远去,各具特色的教学课例层出不穷,令人回味,新课改精神已逐渐深入人心。随着“热闹”的音乐鉴赏课越来越多地涌现,不少一线教师逐渐走入了一个误区:不“热闹”的音乐可就不是好课,不“热闹”的音乐课就体现不出课改的理念。于是,那些即兴课堂表演、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分组讨论等等有必要没必要的教学环节,统统都被加了在课堂教学中。“热闹”是有了,却大有哗众取众之嫌,因为有些课堂活动根本就没有踏踏实实地为教学服务,只是为了制造“热闹”而已。
课程改革的过程也是扬弃的过程,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些教师只抓住了教学方法的外壳,盲目模仿,迷失了方向,远离了新课程。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从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的时机、学生的参与程度等多角度来分析问题,使音乐课堂活动既有活泼新颖的形式,又有深刻厚实的内涵;既有热闹活跃的气氛,又有凝神思索、静思默想的时刻,让浓浓的音乐流淌在学生心间。音乐活动的设计最好是是能水到渠成,这样的活动,才会事半功倍、锦上添花。
3.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工具,莫让多媒体喧宾夺主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为音乐鉴赏教学带来了崭新的局面,也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因此,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逐渐成为目前主流的音乐教学辅助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过多依赖多媒体技术运用,认为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必须得使用多媒体,使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手段就等于上了一堂优秀的音乐课,从而走进了多媒体运用的误区。有些教师老师在准备一节音乐鉴赏课时,似乎不是把功夫下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上,而是把精力聚焦于课件制作上:彩色背景、立体文字、三位动画、影视录像等等应有尽有,不管与教学内容有没有关、有没有必要,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都被这“辅助手段”深深吸引,他们再没有心思去聆听音乐、去体验音乐。论文参考。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发出的唯一感慨就是:音乐老师制作的课件太棒了!音乐鉴赏课的教学过程是师生感情交流、共同创造的过程,教学中我们应当科学、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让多媒体课件真正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
4.音乐鉴赏要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想象空间,教师只能适当的引导,避免过多的言传身教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的方式。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通过知觉的方式。因此,音乐教育过程,应是一个学习者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引导者和促进者,其作用是引导学习和促进学习,而不是代替学生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仍试图把音乐给学生“讲明白”,这种方式显然是不可取的,其根本症结在于排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无法形成同音乐之间的直接体验与交流。音乐音响的非语义性特征决定了音乐教师不能对音乐作品进行过多讲解,学生们在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时,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所联想或想象到的音乐内容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因此,对音乐内容进行过多的讲解和诠释,无益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论文参考。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教师在适当的时机进行适当的言语引导是音乐鉴赏教学有序进行的保证。例如:由于学生音乐经验积累或联想、想象能力的差异,他们在聆听音乐作品时往往表现为浅表层次的不同反应与理解,若达到对音乐深层内容的领会,教师启发性的引导就成为必要。但教师的语言一定要切忌那种直白的音乐解释,而应采取一种对音乐的描述。总之,恰当地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体现了教师教学方式的根本变化:由传授变为感受,由讲解变为理解,由分析变为描述。
总上所述,我们要地认识到,实践新课程,提高音乐鉴赏教学的效果,光靠一股热情、盲目模仿是不行的,要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措施进行实践,并不断反思和小结,才会真正有所收获。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时刻紧跟时代的发展,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康晓蕴. 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9, (07) .
[2] 王玲.浅析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从“和”的审美角度论中国古代音乐艺术[J]. 作家, 2009, (20) .
[3] 王志杰,张绪佳. 感受音乐要素的作用[J].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6,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