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音乐舞蹈论文

浅谈音乐欣赏与人的内在和谐

2015-11-12 10: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导读: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音乐欣赏是以追求高雅的审美情趣。构筑人的内在和谐。和谐社会,硕士论文,浅谈音乐欣赏与人的内在和谐。
关键词:音乐欣赏,内在和谐,和谐社会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硕士论文,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城乡和谐,人与人的和谐,还要人的内心和谐。硕士论文,和谐社会。。季羡林老先生说:“和谐是一种文化,我要讲的是天人合一,人人合一,个人合一,三个层次,缺一不可。而个人合一很重要,讲的是人的修养。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的传统的道德理想。
  一、构建和谐社会与人的内在和谐
  《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就是说,有了和谐,团结,行动就能协调,进而就能达到步调一致。协调和一致都实现了,便无往而不胜。人内心的和谐,就是主观和客观、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都要和谐。”这段话,把社会和谐和个人内心和谐的关系,说的极为透彻。“内心和谐”是一种心理状态,指的是一个人内心对名利、欲望、他人、权利、社会、国家、家庭、自然、世事的平和,宁静的内心和谐,还包括了个人能够正确的对待,挫折、困难、荣誉。有了这样的心态就能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
  人的内心和谐或不和谐,实际上是人内心的一种感受与体验,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心态,也可以说成是心境。人的心态,无疑属于人的“内因”。硕士论文,和谐社会。。人的心态自然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外部的环境,却也只能属于外因,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曾经说过:“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变化的外在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本所在,外因是通过内因起到作用。”显而易见,人的内心和谐或者是不和谐,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人的心态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的心态为什么会有不同呢,归根结底是和一个人的修养有关,其实,所谓的心态就是一个人修养的水平。要想增进,加强个人的修养就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音乐欣赏与人的内心和谐
  人的内心和谐取决于心态,而人的心态又可以有不同的分类,以“和谐与不和谐”来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有的人有时候(如顺境时)内心是和谐的或者说是基本和谐的,而有时候(如逆境时)内心就不是和谐的了;有的人对某一些事情(如有利于自己的)内心是和谐的或者说是基本和谐的,而对另外一件事(如不利于自己的事)内心就属于不和谐的了;有的人无论处于什么境遇,不管对待什么事情,内心总是不和谐的;也有的人无论处于什么境遇,无论对待什么事情,内心却总是和谐的或者说是基本和谐的。人的心态的不同,又取决于人的修养。对于今天被物欲纠结的人们来说,要培养崇高的额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到内在的和谐,少不了人生的历练,知识的累积,领悟、艺术的熏陶,而音乐欣赏是以追求高雅的审美情趣,豁达淡泊的人格,高尚的人生境界为宗旨,是让人们身心平衡的一种难得的精神良药。
  音乐作为一门形象的艺术,它给人们的想象和联想是不可测的,压抑在本能中受阻的心理能量在美妙的音乐中不断移置,而这种移置是非强迫的,是自由的,无需像其他移置那样付出太多的意志努力。通过对音乐的联想和想象,人们或是激发道德上的崇高感,或是陶醉在美感的享受中等,因而内心的压抑很容易被移置。音乐自始至终给人的感觉都是轻松和快乐的,从最直接的意义上讲,审美是一种感知,感受和创造美,是人类一种主动追求美的最实际的需要,音乐欣赏的审美价值奥地利音乐美学家爱德华•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中就充分肯定了音乐的形式美:“这是一种不依附,不需要外来的内容的美,她存在于音乐以及乐音的艺术组合中。硕士论文,和谐社会。。优美悦耳的音响之间的巧妙关系,他们之间的协调和对抗、追逐和遇合、飞跃和消逝,这些东西以自由的形式呈现在我们直观的心灵面前,并且使我们感到美的愉快。”
  音乐欣赏中情感体验是一种最普遍的,最强烈的心理活动,因此,大多数的人们认为音乐是最善于表达和激发情感的艺术。再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经指出:“性质不同的乐调就会引起人们不同的心情和态度。------在倾听节凑和乐调时,我们的心情也会随之变化,”同其他的艺术相比,音乐艺术无需通过理性的判断和思考,我们对音乐作品情感内涵的把握不是间接的是直接的领悟。音乐欣赏中,乐音的运动形态与感情的运动存在类比,人们的情感体验是一种时间的运动过程,而乐音也恰恰是在时间中展现的艺术,感情体验的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力度的强弱和节奏的张弛,此外,通过不同乐器所展现的声音色彩的变化,不同调式,调性也能使人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变化。如:忧郁的、热情的、明亮的、大小调式的变化等。人心理中所有的情感变化过程在不断的音乐引导下得以协调和舒畅,也就达到了身心的平衡,自然就会端正心态,提高了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音乐促进人内在的和谐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曾“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再为培养弟子所设的课程“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音乐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硕士论文,和谐社会。。他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论述,就把“乐”看做造就一个人完善一个人的最终环节。硕士论文,和谐社会。。“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孔圣人的意思是,音乐不只是简单的钟鼓等乐器发出的声音,它更有陶冶人的情操的作用。优美的音乐能够滋润和抚慰人们的心灵,激烈的音乐可以使人烦怨的情绪得到化解和宣泄,让人们保持心境的平和。优美的旋律,充满生机的节奏、绚丽多彩的音色、动感的灵动,无一不洋溢生命的活力,俗话说“乐尔忘忧,歌而解愁”,这正是音乐的特殊写照。长期在音乐的熏陶感染下,可使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滋养,并可以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情操,使人的精神世界更加的丰富,和谐,完美。
  总结:
  柯达伊认为音乐欣赏的重要性超过了音乐的本身,培养音乐的听众就是培养一个社会。音乐欣赏从本质上说是一项重大的塑“人”工程,它完善人格,构筑人的内在和谐,使人的感性得以回归,本性得以提升,并可以通达身心平衡,使社会生活中的人与社会共筑和谐!

参考文献:
[1]潘汉超.谈谈音乐欣赏的感性经验和理性经验[J].文学教育(中),2010,(03)
[2]朱健.应重视音乐欣赏中的视觉作用[J].艺术教育,2005,(03)
[3]梁文光.异曲同工之美──音乐欣赏过程中文学与美学的渗入[J].肇庆学院学报,2001,(0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