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现代聋人艺术教育的学科基础与发展趋势

2015-08-01 09: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键词:聋人艺术教育学科;社会冲突;前景90年代后期,我国针对聋哑人士开辟了专门的聋哑教育模式,就聋人艺术教育方面来说,一切的教育思想均以促进聋人的自身发展为向导,在关注聋人身体缺陷的同时,开发他们其他方面的潜能,进行相关的补偿教育,重视聋人群体的其他发展需要。就现代聋人艺术教育来说,已经发展形成了很多不同类别的艺术方向,聋人艺术教育逐渐成熟,但仍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为完善这些不足之处,我们必须找到适合聋人自身发展的突破口,比如从情感方面、和谐教育方面等,让聋人艺术教育能上一个新台阶。
  1现代聋人艺术教育的学科内容现状
  (1)对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内容的宏观基本要求。现代聋人艺术教育课程是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来设定的,对于聋人的艺术课程教育目标应大体与普通学校的教育目标相一致,要尽量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次,帮助聋人学生掌握生存社会的一技之长,要有职业意识、执业纪律、职业习惯和安全生产习惯等,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劳动,或获取相应技术资格,增强就业竞争力。最后,陶冶情操、发展特长、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信心,帮助他们将来立足社会。
  (2)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类型。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的类型主要包括艺术才能教育和艺术类职业技能教育。在艺术才能教育方面,舞蹈类、器乐类课程比较常见,旨在发展聋人学生的艺术潜力,让他们摆脱自卑,拥有精神依靠。在艺术类职业技能方面,有蛋糕制作、美容美发、面点制作、服装设计、花卉种植、电脑编程、工艺美术等,有些学校还能提供像书法、篆刻这类的艺术学科,这些艺术学科分布在体育、艺术、职教等方面,在教学生如何掌握艺术能力的同时,让他们自己学会如何用意志去就业、自立,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而不再是别人眼中弱小的残疾人。
  2聋人和社会需求的冲突问题与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之间的关系
  (1)聋人与社会需求的冲突。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是在社会需求的向导下开设的,与此同时,把学生需求、地区需求和社会需求结合起来,针对学生听力残疾的局限性以及对自身和社会认识的不全面,根据人才市场的具体数据来制定艺术教育课程的开设。而现实生活中,聋人与社会需求之间却有着很多冲突。例如,1)聋人的职业能力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据调查,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岗位需大于供,而动画设计、工程维修、软件开发这些专门需要技术人员的岗位仍然有很多空缺。这些都说明有一技之长的聋人目前仍然紧缺。而其他一些技术含量低却辛苦的行业,却不是很多人愿意去的,这就造成很多有岗位找不到合适的人干的例子,劳动力市场越来越需要技能人才,而“想去的地方进不去,需要人的地方没人去”,这种职业供求的不匹配加剧了聋人与社会需求的矛盾。2)聋人与社会之间相互适应的进程发展缓慢。由于社会在对聋人思想道德层面的对待还没有达到一视同仁的状态,所以,很容易把聋人和正常人区分开来,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弱势群体。而对于聋人自己来说,由于跟社会接触的较少,不清楚社会的真正状况,所以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及关系,或高或低的评估自己,对工作岗位不能适应或无法站稳脚跟等问题不断出现。
  (2)聋人与社会冲突给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学科带来的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考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既然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那对于聋人艺术教育来说,更是应该把艺术与职业结合起来,考虑劳动力和本地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关系,科学规划艺术课程,特别扶助并大力发展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培养聋人掌握一技之长,促进聋人全面发展,实现残而不废、残而有为、自立自强,由残疾者转化成为真正意义上有经济创造能力和负责任的公民。
  3现在聋人艺术教育的学科发展方向
  (1)选修课与必修课相结合。为保证学生的基本教育,必须要保证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必修课程关注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素质,追求知识与技能的基础性、全面性、系统性、完整性,为学生的一般发展奠定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基础。必修课的数量与内容总是有限的,它在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上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且由于遗传、环境、教育与个体主观努力程度不同,学生个体之间总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家庭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选修课则可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选修课程,如果说必修课是一座高楼,那选修课就是高楼的装饰物,选修课让学生的知识更加广博。
  (2)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实践课的实质就是在教师引导下,聋人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聋人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随着聋人学生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促进者。作为促进者的关键是促进聋人学生自主学习,促使聋人学生自己去感知体验,实验观察、探究研讨。简单地说,把理论课和实践结合起来,就是将聋人学生所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的工作中的一种训练方式。光说不练假把式,只有将自己所学的东西运用于实践操作,才能真正活学活用。
  (3)加强聋人的艺术职业教育。我们必须培养聋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优秀的综合素质能力,因为是特殊群体,存在听力方面的障碍,所以要想紧跟社会的经济发展步伐,与时俱进,对于聋人的艺术职业教育必须立足实际,提高职业教学质量,对聋人自身和社会的需求都要尽量做到满足。
  (4)加强聋人艺术教育学科与社会企业机构的联系。把聋人艺术教育课程与各类用人单位紧密结合,增强聋人与社会的沟通,为聋人的职业选择提供指导,让他们能顺利地走上社会。艺术教育学科要根据企业的具体需[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写作论文和论文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 临www.dylw.net]要进行设计,在符合聋人学习习惯的同时,不能忘记关键知识点的灌输,贴近聋人生活习惯,保证艺术教育的实际效果和聋人职业发展。
  (5)加强聋人和健全人的沟通教育。因为自身的听力缺陷,聋人通常不能或者很难与健全人正常地沟通,而事实上,这两个世界的人们是不应该有隔阂的,世界的丰富多彩应该让聋人感受到的是幸福而不是胆怯。现代聋人艺术教育应该关注到这一点,在强调职业教育的同时,满足他们内心与健全人同等对待的渴求,让他们坚信“除了听,聋人能做任何事”这一观点。另外,还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促进聋人就业的舆论环境。同时,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提倡全社会都要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就业环境,加大对他们就业援助的力度,减少聋人与健全人之间的隔阂。参考文献:
   刘洪波,刘虹.聋人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教育与职业,2012(8).
   周志英,冯金宝.聋校艺术与职业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7(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