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贞不渝“师古人,师造化”的艺术实践
陆俨少的画风是他数十年的实践中“师古人,师造化”的实践,传统要继承,但不能泥古不化,传统要发展,更要化古人,因此不仅要师法传统艺术,更要师法大自然,挖掘古人未见,或见而未用的奇妙造化,从而塑造新的画法,他义无反顾的变革精神,向人们传达着这样一种信念。他创作的《峡江险水》系列画所画之水气势氤氲,极尽三峡奇险之状。这些画作既是他朔忘追怀,寄托了他对长江千难万险铭刻于心的感受,也是他尽情的勾画激流奔泻,自然之美的江波万状。
陆俨少最初是取南宋院体的繁密画法,但他画得更有变化和灵动。至后期,已达到出神入化,古今独步的境界。达此境界与陆俨少重视读书、读画、勤于画画是分不开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学画而不读书,定会缺少营养,且画境不高非特不能撰文题画,见其寒俭也。
陆俨少画云用线、墨块或墨点构成,甚具独创性。因此,云的创新技法与独特的造型,他可随心所欲令画面变化无穷,这在古今的山水画大家的作品中是见不到的,能在古今山水画家无数种表现手法中独创一种画云画水法。
在上世纪70年代,陆俨少曾说过:“我认为在70年代,我的画风较为缜密、娟秀、灵气外漏,70年代以后,日趋浑厚老辣,风格一变”。还说:“我自己认为近年来笔力比以前较为雄健,一扫柔媚之气,然过此则流于犷悍,老年变法,释回增美,当时时警惕,……”即至上世纪70年代中晚期,在他的《秋日云开图》《井冈山五哨口图》及70岁所作的《名山图》中,充满着这种空灵而又真实且变幻莫测的境界,实在是将宇宙生命中最具深刻意义的灿烂景象呈现在人们面前,自有一种造化之外的灵气,一种沉痛超迈的人生情韵与深邃莫测的宇宙境界的完美合一。
二、“留白”“墨块”新技法
自古以来凡在绘画艺术上卓然成大家者无一不是经历自然的或人为的种种磨难,一些艺术家在灾难压顶时含冤离开画坛,有的甚至告别了人世。但陆俨少不是这样,在逆境中,他立下宏愿,要完成衰年变法,山高有峰巅,艺术之路无止境。他要创格自立,将自己不同于古人、今人的特殊表现技法完善成为体系,在理论上要站得住,要能传世,既要有实践方法,也要有理论支撑,如陆俨少在山水画中独创的两种新技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山无云不灵,无水不活,自古山水画家概不例外,但能创立一种新勾云画水法,实乃古今无有。谢稚柳曾评论:“唐宋之际画水高手史不足书……即唐宋高手,亦不是为我俨少敌也。”
他独创“墨块”“留白”勾云法强化了画面中山峦峰霭的变化。60年代前,缜密端秀、灵气外溢,70年代起趋向朴厚老辣、生气远出、妙造自然、真情袒露、天然横生。其中最妙的是勾云勾水,从勾云看,许多画作似有敦煌壁画的画法,在云纹转折处颇似陈老莲的变形之法。再看勾水,在其许多画作上对峡江、礁石的水态,各种变化奇妙无穷,平滩以花青和淡墨相杂,线条疏朗,峡江浓淡墨交互使用,似密不透风又杂而不乱,险礁的激流处全用花青打底,显露出悬崖阴霾险峻的状态,
三、气韵和神韵的统一
在中国当代画家里,专以深入传统笔墨精华求得变法能获得成功者很少,能达到雅俗共赏的则更少。能深入传统而又形成自己突出风格的近代画家,除了黄宾虹先生之外,大约也只有陆俨少了。因陆俨少先生是纯粹的中国文化脱颖而出的大师,以他的学养、才气、人格以及对艺术的执著,无疑在中国近代画坛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陆俨少晚年画作不但形神兼备,还是石涛“一画论”的具体实践者,也就是石涛所强调的“吾道一以贯之”的原则。自古以来凡是大家,往往能粗中带细,细中带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下笔显示出一股定力。清代沈骞在《芥舟画编》中即已提出,他要学画之人“先鼓定力,从此着脚”。这“定力”即笔力,亦即笔气,它来自于不断修炼的心性、修养,因此他指出必须“心有定力,必有定法,以我为主,不为外物犹豫彷徨”。倘若心的定力不足,则如孟子所云:“行有不谦之心,则馁矣。”心的定力不足则笔力馁弱。他于70岁之后所作山水多是他心中的山水,他将其一生中所走过的名山胜景尽览胸中,毕现于毫端。这时候作画更加大气磅礴,如入无人之境。
我国的山水画历来重视意境。所谓意境,就是形与神的统一、情与理的统一,由情、理、形、神相互渗透,就形成意境。唐代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曾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其后韩愈曾说:“物不得平则鸣。”陆俨少至78岁时所作长卷《云山赴集图》,以其独创而又惯用的“留白”表现云、水、雾霭,墨块与留白好似龙蛇起舞,充满着似是而非的抽象意味,表现了他对似与不似的形式美得追求。到了80年代后期,笔墨更趋向绚烂之后的平淡。长卷用笔已将云、山、树、石、水都归入了一个整体浑沦的境界。“江流湍急,山石危耸,云树飞瀑,苍茫溅泻,虽一丘一壑,无有不可观者。皆是造物精心设置达到物我归一之境界。”欣赏这样的长卷,令人目不暇接,达到了无以言说的极致。
参考文献:
陆俨少.陆俨少作品精粹.杭州:西泠印社,1994.
沈明权,陆亶编著.陆俨少画语.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钟雅馨,女,陕西人,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