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谈评剧艺术的生命极限

2015-07-10 09: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国灿烂的戏剧艺术瑰宝之一——评剧,借助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著名号召,在全国各地掀起了戏剧展演的热潮,优秀剧目层出不穷,歌颂党、歌颂人民成了当时百姓生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戏剧的形式歌颂社会主义是时尚,也是广大戏剧工作者的责任,他们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为人民群众奉献了一部部优秀评剧剧目,为社会主义文艺舞台带来了繁花似锦的春天。
评剧工作者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崇高思想,却在后来消失得无影无踪,魂飞气绝。为了生存,一大批从为人民服务、为工农兵服务时代走过来的文艺工作者,不得不寻找自己的生活出路,卖茶蛋,开小吃,蹬三轮,这些人都在五十多岁以上了,他们大多丧失了体力劳动的能力,他们留恋伴随自己多年生活的舞台,他们留恋那个时代的戏剧理论思想为自己注入经久不衰的政治灵魂,他们不理解通俗歌星的一个出场费,自己为何一辈子也赚不来,他们悔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舞台追求,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落魄到如此程度,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工农兵服务,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竭尽大半生的精力,到头来却被推向文化市场,成为弃儿。戏剧又一次走到了死亡的边缘,以评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将何去何从。
解放初期,当评剧也像其他剧种那样谋求多变时,评剧界的专家会这样说:创新对于推广普及评剧不是有益处的。
但对于评剧本身来说还是要保持原滋原味,创新尚可宽容,但宽容之下隐藏着更大的不宽容。wwW.133229.COM
把传统的评剧改革成现代艺术,把高雅的评剧包装起来,改成通俗文艺,用什么“全面创新”去代替传统艺术,从而使评剧固有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丧失,是一种现代愚昧。
我说,传统的评剧艺术应该抢救、保存、整理起来。国家应该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大潮中对评剧这一濒危的剧种拿出相应的政策,予以扶持。
戏剧工作者并非因循守旧。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国家对戏剧的投入已经逐步在减少,戏剧工作者苦于经费严重短缺,难于创造出于国于家有光的优秀作品,更有甚者,卖了剧场,黄了剧团,可怜诸多老演员干了大半生的戏剧工作一下子被推向市场,扛麻袋,当力工,等等……不堪回首。
没有一个评剧演员愿意割舍自己的艺术舞台,他们为自己创造不出好的作品鼓舞人、好的作品教育人、好的作品感染人而痛心疾首,文化阵地这块净土,到底还需不需要这一块文化宣传阵地。
通俗歌曲中的什么“爱恨别离,苦涩泪弃",下里巴的小剧场,一部又一部的影视破案片,为改革开放的政治空气没起到感染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作用。相反制造了一些低下流的反面教材。我们在寻找文化前进方向的时候,遇到这些无法抵御的现象在无奈中感到一丝丝悲哀。
评剧工作者为评剧一步一步走进死亡而忧心忡忡,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好时光,能不能创造出几部有感染力的作品,留给后人作为遗产。这是当前评剧艺术家们值得解决的问题。

评剧传统,不是文本的传统。不是教科书中的几篇课文,文学史上几部巨作,评剧的传统不是几件古式家具,几件古代服饰,评剧传统,是舞台传统,是文学表演。舞台美的传统,是艺术传统。艺术没有对错,只是优劣。
对话:传统与现代。
不可否认,评剧新编剧目的创作并没有达到一个超越历史的高度,从某个角度来说,甚至还很稚嫩。就以舞台影视为例,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编剧目占了不少的比例,但真正成为保留剧目的并不多。但即使如此,新编剧目迄今仍没有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评剧的现代化转型尚未寻找到合适的方向。
没有找到,不意味着可以停止寻找,评剧今天所拥有的在册剧目,仍然还是那么些,改革开放几十年间,有没有一部反映时代强音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经济搭设舞台起到什么作用,可以说传统与现代对话怎么对,新舞台唱老戏,还是新舞台唱新戏,我想,新老结合起来,一同为我们值得骄傲的这个时代服务是当务之急的。
政府应该对戏剧给予大力支持,明确戏剧发展前进方向,戏剧分什么样的种类,哪些种类应该有国家扶持,哪些种类应走入市场。明确了,线条也就清晰了,明确文化艺术种类的分类,解决戏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时以至此,该到政府说明白的时候了。
政府对评剧艺术是需要发展加大力度,还是推入市场?两者之间的关系怎样确定,评剧姓公,还是姓私?是死、是活?已经到了再也不能推卸责任的时候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