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现代设计是科学与艺术、技术与人性相结合的产物。现代设计人性化并不摒弃设计的理性化和功能性,强调“为人而设计”的本质特征,是设计中人与物的谐调统一,是现代设计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关 键 词 :现代设计 人性化 本质特征
现代设计,包括现代工业、商业、公共事业、环境等的设计,它是一种现代物质文明、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产物。在设计领域里,过去的理论和实践,对设计物的物质功能关注多,对设计物的精神功能不够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产品的精神功能的需求也不断增长,现代设计实际已经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设计物的宜人性和情感性方面,注重设计物本身的情感特征和使用者的情感、心理反映。因此,设计物除了满足使用者使用的物质功能外,其精神功能也越发突出。
现代设计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设计“人性化”。所谓设计“人性化”,就是以人为本,在保持设计产品的合理结构及物质功能的同时,注入人的心理情感和道德文化等因素,使设计在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同时,给人带来轻松愉快、亲切温馨的情感体验。它强调的是人与物、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它既要满足人们物质的、生理的需要,又要满足人们心理的、审美的渴求,还要创造适合现代人类生存的空间。
现代设计人性化是以设计的理性化和功能性为前提条件的。现代设计是科学和艺术、技术与人性的结合,科学技术给设计以坚实的结构和良好的功能,而艺术和人性使设计富于美感,充满情趣和活力。设计作为一种实用艺术,功能性将成为恒久的标准之一,现代设计的主流仍然是讲究功能的现代主义设计,它所强调的标准化、系统性,对于因日益发达的交通和通讯而变得越来越小的地球来说,是一种极为有用的设计方法。Www.133229.CoM坚持现代设计的理性化和功能性,在我国还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
但是,现代主义设计由于过分强调理性主义和功能性,忽略了对人性化、多样化的关注,所以受到了人们的批评;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设计在追求个性化、人性化、多样性和装饰性的同时,又走入了忽略、无视功能和结构的死胡同。如后现代主义设计中一些一味追求新技术、新材料和造型夸张的产品,几乎不具备应有的使用功能。这样的设计虽也有着多样而生动的特点,甚至包含很深的文化色彩,然而对消费者而言,却不具备使用价值,又何来人性化可言?科学与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作为科学与艺术之“产儿”的现代设计,其理性化和人性化也必然是不可分割的。
现代设计人性化是设计中“人性”与“物化”的统一。人类的设计和设计物,总是体现了一定时期人们的审美意识、伦理道德、历史文化和情感等精神因素,这是物的“人化”;而人类的意识、情感、文化等精神因素,又需借助于一定物质形式来表达,作为人类生活方式载体的设计物,必然包含对人类精神的表达功能。这便是人类精神的“物化”,人的“物化”。设计便是物的“人化”和人的“物化”的统一,两者相辅相成。完全脱离了人的设计和完全脱离设计的人是同样不存在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设计人性化是人类设计本应具备的特质,设计者所做的便是使这种“人化”和“物化”过程更通畅,更和谐,以达到人与设计的融合状态。中国古代哲人所宣扬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就反映了对这种关系的辩证认识。
现代设计的人性化是人类社会高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在为人们带来高级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带给人们新的苦恼和忧虑,那便是人情的冷漠和情感的失落。亚历山大·金在《一次新的工业革命还只是另一项技术》一文中写道:“在一个房间里,信息输入的集中,非个人的和远距离通信可能性的集中,教育和文娱频道的密度,这些因素加上许多其他因素,可能使家庭失去机动性,并使家庭脱离人们的外部接触。这可能很容易导致个人的日益疏远,并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主动的反主流文化的隐退,而是被动的和不知不觉之间加剧的疏远,并且,失去人的尊严和自觉。用更严格的话来说,大部分人活动的自动化,最终会导致人类的自动化吗?回答是:很有可能。”人类行为的自动化这种现实是人类所不愿看到,也是违背人类自身的本质属性和人类高科技发展的最终目标的。因此在高科技的社会里,人们必然去追求科技与情感、理性与人性之间的平衡。技术越进步,这种平衡愿望就越强烈。所以约翰·奈斯比特认为:“无论何处都需要有补偿性的高情感。我们的社会里高技术越多,我们就越希望创造高情感的环境,用技术的软件一面来平衡硬性的一面”。“我们必须学会把技术的物质奇迹和人性的精神需要平衡起来”,实现“从强迫性技术向高技术和高情感相平衡的转变”。而这种情感和人性平衡的实现,作为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现代设计是责无旁贷的。因此,现代设计的人性化是高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代设计人性化反映了“为人而设计”的本质特征。我们生而为人,必然会产生种种的渴求和欲望(需要),并引发某种动机和产生某种行为,这是人性的重要内容。对人的需要和人性的了解应该是现代设计的首要基础。因为人的欲望(需要)是与生俱来的,并时时处在新生与变动之中,是产生人类各种行为的原动力。所以,人的行为自觉不自觉地、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为满足某种需要的努力,这是人造物最基本的起因。所谓动机,是指为满足某种需要而发生行为的念头或想法。它不仅激发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或发生某类行为,而且规定行为的方向。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和动机导致行为的产生。人的任何行为通常会表现出一定的目的性,期望达到某种成就或结果。从这一点来看,人的造物行为是在人类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性的行为。而人的需要不仅来自自然体天然的欲求,而且也来自人类自己创造出来多种需要;人的造物不仅满足需要,而且创造需要,也就是被称作生活的设计。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是发展变化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研究人类动机时,提出了著名的“需要理论”,揭示了设计人性化的实质。他指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六个基本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他认为需要不仅是生理的,而且是心理的。翻开中外艺术设计的历史,任何一项有价值的设计无不体现着对人的生理、心理需求的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