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浅论慢设计

2015-07-09 09: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慢设计、drooy、以人为本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当代西方的一种设计观念:慢设计,指出它的出现是基于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它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是通过淡化产品的功能,增加人和身边的世界之间额外的情感交流,从而帮助人们徜徉于精神生活的世界。本文认为,慢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

  在当前追求高效的社会,任何慢的事物都被认为是低效率的。“慢”可能更多地让人想起无能、愚蠢、贫穷、落伍,遭到人们的摈弃。人们只认同“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是现代生活的口号。现代社会公认聪明、有为、富足的人,—定属于那些“与时间赛跑”的人。以“快”为重要特征的工业文化把效益当作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一个“效益-财富-真实”的等值关系得到确立。对“快”的认同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虽然,高效率的生活和工作会大大提高社会的物质财富,但是,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不高。在生活上,人们在家里吃饭的时间越来越少,交通拥挤和购物等候令赶时间的人心情烦躁,孩子和父母一样忙碌,家长一致认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结果孩子们几乎没有时间享受童年该有的一切;在工作上,很多人为了保持精力和速度,依赖的已经不是午休和喝茶,而是更有危害性的卷烟和安定药。人们忙于或被迫赶着快节奏生活和工作,早已忘记了享受生活。在“快”的世界里没有清风明月、朝露晚霞。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严重忽视情感的存在。单方面地追求物质财富,无法为心灵找到可以停泊的港湾。
  朱光潜先生曾在《文艺心理学》中说过这样一件事:在阿尔卑斯山谷里,有一条汽车路上风景很好,在路边有一个标语牌,上面写着:慢慢走,欣赏啊![1]阿尔卑斯山的管理者希望那些赶路的人们能够驻足流连一会儿,体验一番绝美的景致。wWW.lw881.com通过这件事,朱先生指出,在生活中,若我们超越当下,和手头正在做的事情暂时分割开,控制行为节奏的惯性,慢下来,我们就有机会体验生活中的美好。
  朱先生的著作是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他或许没想到他提及的“体验生活需慢下来”的主张,竟成为时下西方“慢活”运动的宗旨。慢活运动是一场抵制现代快节奏生活的全球运动。它源于1986年意大利人卡洛·佩特里尼(carlopetrini)推动“慢食运动”,后来逐渐发展壮大。慢食运动原本是抵制快餐及超市文化的——认为快餐饮食是粗糙的、缺乏关怀的——后来其主张的内容越来越广泛,变成反对现代饮食文化的一场健康运动。慢食主义者除了放慢饮食的速度、体验饮食乐趣外,还关注食品的材料和制作过程:他们不吃配种和转基因处理的食物,不吃人工饲料和激素喂养的食物,喜欢缓慢而精心制作的食品。这种“慢食”风潮从欧洲开始席卷全球,并由此发展出一种“慢”的生活方式——慢活。慢活主义宣称慢活不是偷懒、低效、缓慢的借口,而是希望人们能够掌握自己的生活节奏,不受物质生活的牵绊,找回在忙碌的、快节奏的生活中遗失的自我,多关注身边的事和物,花些时间享受精神生活。
  如今,世界各地都有慢活组织机构,例如欧洲的时间减速协会、意大利的慢食组织和“懒人俱乐部”、日本的树懒俱乐部以及美国的今日永存基金会等。慢活有一系列的表现途径,除了慢食和慢走,还有慢写(好好读一本书,写一段感受,寻回失落的人文精神)、慢爱(反对一夜情和快餐爱情)等。瑞士建筑师阿特利·彼特(atelierpeterzumthor)响应慢活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慢设计概念。和其他“慢”运动一样,慢设计也得到了西方人的热情响应。
  慢设计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理念。
它不是指设计时间的长短,而是强调设计师在设计创作中应处于一种平和、放松、随性的感知状态,即遵从内心最率真的状态。在这样状态下,慢设计的作品以一种令人惊讶又可亲的形象展现出来。它就像一首古老的慢歌,触摸人们内心最容易被感动的情结,使人忘记时间的流逝,感受生命刹那的静穆。天地万物周行不止,只是随我慢下来了。当看到这样的作品时,其功用是不会被人们一目了然地知晓。因为,它正是通过这种功用的模糊性慢慢使观赏者淡忘该产品的使用“目的”,也就是说,在人与产品的实际用途之间产生距离,从而使得欣赏者遗忘现实生活中的琐屑与忙碌,品味产品的生趣,体验到轻松和缓慢的感触,从而达到享受生活的目的。


  谈到享受生活,古今中外的学者向来强调“超越当下”。这种超越在西方人眼中必须要产生“距离”,在中国人笔下则是进入“虚静”。但不论是“距离说”——要人们暂时摆脱实际生活的约束,把事物放在适当的“距离”去体验,还是“虚静说”——通过“澄怀”去“味象”,即“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2],我们都必须首先学会“慢”。只有我们慢下来,不盲从日常事务运作的节奏,我们才有可能忘却外在的一切缧绁之苦,才有可能忘记自身世俗的存在,在陶然沉醉中,进入美的体验境地。在人的情感体验中,慢是由“返虚入浑”,静静体味对象的起始。
  慢设计的宗旨并不宏伟,只是希望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的过程中,有那么一刻,在倾听心灵,关怀生命,享受生活。在设计与功能之间关系出现更多弹性的今天,慢设计理念在现代设计界得到许多设计师的认同。许多现代设计团体都有慢设计的作品。例如,2006年3月,荷兰的droog设计团体在上海举办了名为“人文触觉”的设计展,展出了大量具有慢设计理念的作品。这里,仅举两件设计作品为例:脂肪灯和玻璃珠椅子,看看慢设计怎样表现它的理念。
  droog设计的脂肪灯的造型只是一个放大的灯泡,外形简单,线条柔和。灯内盛着油脂。灯的光源藏在油脂中。开灯后,油脂受热慢慢融化,呈现出明媚的橘黄色。熄灯后,油脂慢慢变冷变暗,直至脂肪凝固成乳白色。灯又返回原先的状态。这盏灯的设计目的不只是为了照明,更多的是为了展现光亮变化的过程。灯的慢慢变暖变亮,慢慢温暖着我们的心灵,舒缓了我们的疲惫。光线的缓慢消逝,又让我们拥有温暖的回忆,体验到一种宁静和温情。在整个过程中,我们不自觉地应和着灯和光线的细微变化,放慢生活节奏。
  慢设计有时会故意制造一些小麻烦让我们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慢下来,和身边的世界有额外的交流,体验到情感的存在。droog的玻璃珠椅子就是这样的一款设计。这款长椅(凳)的椅面上铺满了透明的玻璃珠。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移动圆椅面,随意调整。当圆椅面移动时,玻璃珠随着你的位置滚动、碰撞。当朋友移向你时,玻璃珠滚动的噪声也能成为一种情调,拉开情感交流的帷幕。这款椅子对于讲究功能的人而言,显得复杂且没有必要,但它改变了长期以来长椅给人们僵化、冷漠的感受。这种将生活复杂化的设计承载着心灵交流的温馨和乐趣。
  慢活运动呼吁我们应该把生活节奏慢下来,因为“快”让人错失了很多美好的事物。慢设计的目的也是利用设计使我们放慢生活和工作的节奏,有机会“偷得浮生半日闲”,体验超越世俗之外的纯净心灵。当越来越多设计师为了商业利益或为了使生活更加高效,而孜孜不倦努力的时候,慢设计却抱着另一种情怀,帮助人们徜徉于精神生活的世界。我们不难看出,慢设计的观念中贯彻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
  *注:本论文为2007年度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艺术设计批评方法论研究(07sjd760015)阶段性成果。
  
  注释:
  [1]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2005,第12页。
  [2]语出《宗白华全集》,卷二:“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是意境创造的基础”,安徽教育出版社,合肥,1994,第331页。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