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极主动策划评论,进行跨行业、跨媒体合作。
为了使电视艺术理论与批评更深入地指导创作实践,更积极地引领大众审美观向健康方向发展,中国电视艺委会突破传统思路,分别与《光明日报》社、搜狐网、北京大学、央视网络电视台、山东省委宣传部、贵州省委宣传部、天津市委宣传部、湖南省委宣传部等单位进行跨行业、跨媒体合作,整合优势资源,扩大理论传播的力度,对电视业界的焦点话题、重大事件、重要文化现象进行深度研究,展开交流和对话,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9周年之际,艺委会《中国电视》杂志携手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9周年暨电视文艺批评的当下思考”论坛;在黄金档卫视节目出现过度娱乐化倾向时,中国电视艺委会联合《光明日报》社举办了“卫视节目的文化功能——黄金时段电视节目如何避免过度娱乐化”专家研讨会,对这一值得关注的负面文化现象敲响了警钟;由中国电视艺委会筹办的第28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颁奖典礼及“飞天奖电视艺术国际高峰论坛”、“飞天奖创作与跨媒体传播高峰论坛”,联合了搜狐网、央视网络电视台等多家网站等新媒体进行立体传播,突破了传统的宣传报道模式,扩大了舆论影响。
二、组建专家评论员队伍,凝聚高端专业人才,及时聚合重要文化事件的正面评论声音,吸引媒体专版给予报道。
中国电视艺委会重视艺术理论与批评人才的培养,不仅建立了自己的评论员队伍,也组建了一支特约评论员队伍,达到了凝聚业内专家力量、形成合力共铸中国电视艺术理论与批评高端平台的目标。
无论是国家级电视艺术理论刊物——《中国电视》杂志的“专论”栏目,还是电视剧、电视栏目和节目、电视文化现象的高端研讨会、论坛,都活跃着评论员们的身影,他们以高度的文化责任感、敏锐的审美眼光、专业的理论素养和独到的阐述话语,为当下的电视文化把脉,发出了负责任的声音。
面对2011年有影响的电视文化事件,中国电视艺委会的专家评论员以敏锐的眼光和深刻的见地,及时准确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从年度最具文化影响力的电视剧力作《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毛岸英》、《开天辟地》、《辛亥革命》,到有感染力、口碑好、影响大的大型电视专题晚会《我爱你》,从具有创新突破价值、别具特色的红色青春题材电视剧的创作得失,到反思黄金时段卫视节目所应该担负的文化责任,一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为当下的电视艺术创作实践进行了及时总结,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艺委会组织评论专家参与的这些活动,不断形成媒体宣传热点。《人民日报》、《文艺报》等多以大篇幅报道,仅《光明日报》就曾三次特辟专版,对艺委会的活动给予多视角的报道。
三、自觉梳理电视艺术理论与评论的阶段性成果,将加强文艺评论建设的工作落到实处,显现以零星变整体的社会传播效果。
多年来,中国电视艺委会坚守文化责任,充分发挥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功能,密切关注业界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自觉抵制电视界的低俗现象和过度娱乐化倾向,呼吁电视媒体传播健康的主流价值理念。为了梳理和总结这些学术研究成果,中国电视艺委会今年编辑出版了《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首卷(2010)和《守望荧屏》、《视像观评》等书。
《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首卷(2010)是由国家广电总局组织编撰、中国电视艺委会负责编写的一部专业蓝皮书,共60多万字,内容分为九章,囊括了300多幅彩色图片和近200张图表。它不仅系统梳理、总结了中国电视艺术走过的数十年不平凡的历程,也对当下的电视艺术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具有权威性、文献性、系统性等特点。这部蓝皮书的出版、发行和APP电子化应用的尝试,为中国电视艺术理论研究填补了一项空白。
中国电视艺委会以《中国电视》、《中国电视?纪录》、《中国电视?动画》杂志为平台,以评论员文章、研讨会、座谈会、论坛等形式及时聚焦业界热点现象,《守望荧屏》和《视像观评》两书便是对三、四年来这些阶段性理论成果的整理结集。《守望荧屏》收录了2008-2011年间《中国电视》杂志刊发的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论员和特约评论员文章,分为“飞天奖”、电视剧、“星光奖”、电视文艺、理论、评价标准、批评、“蓝皮书”等八个部分,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电视艺委会对将近四年来的业界热点现象的思考。《视像观评》收录了同一时期召开的研讨会、座谈会、论坛的纪要和综述,忠实记录了现阶段电视剧目、节目的发展生态与电视艺术批评的生态,不乏思想锋芒。
对于阶段性理论与批评成果的归纳总结,有助于业界从既往的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也有助于他们对未来道路的选择。这两本书以其针对性、引领性和建设性,为近年来的电视艺术创作树立起一道标杆,成为中国电视艺委会坚守电视理论研究与批评阵地、引领主流价值导向的工作的-次相对系统的总结。
四、《中国电视〉涂志开办“评论聚焦”栏目,并围绕“飞天奖”评选表彰系列活动特发“飞天奖”专刊,有效传播主流价值观。
作为一本专业理论刊物,《中国电视》杂志密切关注当下电视艺术的创作实践,敏锐捕捉有价值的文化话题,敢于针对敏感现象展开讨论,不避锋芒进行深入剖析,以期给业界提供积极健康的引导。近几年除常规栏目刊发对电视剧、电视文艺、电视纪录片等节目形态的艺术实践活动的理论研究外,每期都以“专论”栏目推出的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论员文章关注业内重大话题,起到了舆论引领的作用。
为了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的指示精神,本刊今年特别策划举办了一系列理论研讨交流活动,包括专题研讨会、论坛等,并特别开辟了“评论聚焦”栏目,将这些学术研究的新鲜成果如实记录下来,传递给读者。
由新版电视剧《红楼梦》所引发的对经典文学名着翻拍现象的讨论、央视“开年大戏”所体现的电视剧艺术与生产的种种特点、《中国电视艺术发展报告》首卷(2010)面世的特殊意义、如何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9周年后的今天重新学习、体会和落实这一讲话的精髓、第28届“飞天奖”获奖作品的文化启示、电视节目年度创新创优典型节目形态的经验评析、自觉抵制电视节目过渡娱乐化的业界探索,以及《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辛亥革命》等重大题材电视剧创作的理论总结等等,都入选为2011年《中国电视》杂志“评论聚焦”栏目的关注话题,并给予了充分讨论和深刻解析。《中国电视》杂志还围绕电视剧双年大奖评选活动及时策划了“飞天奖”专刊,全面介绍获奖主创者的创作阐述与创作经验,受到业内广泛欢迎。
中国电视艺委会以《中国电视》杂志为平台,致力于加强艺术理论和评论的建设,对具体创作现象、典型作品进行关注、研究与评论,一方面积极鼓励以主流价值观引导思想、以艺术创新愉悦精神的优质作品,一方面对当下的不良电视文化现象进行批评。它以强烈的文化责任感、自觉的使命担当意识和精湛的电视艺术理论造诣,从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独立的观点,对中国电视艺术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导航作用,构成了电视艺术理论与批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与新闻媒体合作,放大正面引导舆论的声音,媒体报道艺委会评奖与评论活动的年总量比上一年翻两番。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在2011年所作出的对电视艺术理论与批评建设的创新与突破,得到了社会的关注,也得到了各种新闻媒体的宣传和配合。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以发表消息、综述、评论、理论文章等多种报道形式,对这些活动进行了舆论支持和宣传推动。据统计,全年共有约60家中央媒体、专业媒体与新媒体参与了艺委会直接报道工作,直接发稿量达500余条。
通过与多种媒体的多样化合作,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不仅发出了正确树立社会主流价值观、审美观的声音,而且有效地扩大了这些声音,从而起到了加强正面舆论引导的作用。
多年来,中国电视艺委会对电视艺术领域的诸般现象进行全局性的思考,具有高屋建瓴的前瞻意识,以富有学理性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日益繁荣的电视艺术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引领。加强评论不仅是中央的要求,是广大电视观众的需要,同时也是业界的需求。在即将到来的2012年,中国电视艺委会将继续拓展电视艺术理论与批评的新内容和新方法,深入探索媒体联动策划评论的新方式,充分发挥专业评论员队伍的积极作用,为进一步加强电视艺术理论与批评工作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