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傅雷艺术教育理论的特征及其现实意义

2016-04-19 15:2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傅雷是中国当代杰出翻译家、严肃的艺术理论家。他是继承了“五四”精神,又保持了中华民族历代优秀知识分子传统的典型人物,在旧中国是一个具有良知的民主主义、爱国知识分子。共青团中央把《傅雷家书》列为向全国青年推荐的优秀读物之首部,是十分正确的,受到广大青年欢迎。他们从中受到深刻的教益,获得了丰富的思想滋养“家书”是一座“思想富矿”(叶永烈语),它不仅反映了傅雷学习并接受马克思主义、改造思想及其转变的历程,而且集中反映了他对待马克思主义,对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与态度,论述了他的艺术观、道德观、价值观,论述了他对艺术与政治、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批评的关系的认识,以及他对西方艺术理论,对待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遗产等诸多方面的真知灼见。经半个世纪的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证明他的见解是科学的、正确的,至今仍闪烁着熠熠光辉,仍启迪着、教育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傅雷家书》中阐述艺术教育、道德的理论,对当代大学生和青年一代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应用

  

  一个社会主义艺术理论家其本质特征就是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改造世界观,并作为其指导思想,在创作和社会实践中贯彻笃行。解放以后,他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并一改他过去不愿参加社会活动的旧习,积极地参加党和政府组织的党外人士学习和社会活动。1955年12月21日在给傅聪的长篇家书中,他谈了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著作学习的体会。他说:“马列主义不是抽象的哲学,而是极现实极具体的哲学;它不但是社会革命的指导理论,同时也是人生哲学的基础。”180他已把马克思主义提升到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来认识,认为学习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后可以‘‘使我们有极大的百折不回的积极天性与乐天精神”。

  

  他引用《实践论》中的语句“存在决定意识,但并不是意识便成为可有可无的了。恰恰相反,一定的思想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会起很大作用”。他认为这种作用就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就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人定胜天”的思想。人要尊重客观规律、发现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去改造客观世界。

  

  在学习《实践论》、《矛盾论》等一些哲学著作后,对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有了一些认识,并能联系自己的思想,特别谆谆教育傅聪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于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他说:“一切事物的发展,包括自然现象在内,都是由于内在的矛盾,由于旧的腐朽的东西与新的健全的东西作斗争。”182他还联系自己,说这个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摆脱许多不必要的烦恼,特别是留念过去的烦恼与追悔以往的错误的烦恼。他引用古人啕渊明的话:“觉今是而咋非”,表示要改造自己,弃旧图新。认识到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人只有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才有光明前途。

  

  他在信中教育傅聪学习辩证唯物论的原理,联系自己的学业,指导自己的艺术实践“辩证唯物论中的许多原则,你特别谷易和头际结合起来体会,因为这几年你在音乐方面很用脑子,而在任何学科方面多用脑子思索的人,都特别容易把辩证唯物论的原则与实际联系。”比如“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限制’,“原因和结果有时也会互相转化,互相发生作用”,不论用来观察你的人事关系,还是观察你的业务学习,分析你的感情问题,还是检讨你的起居生活,随时随地都会得到鲜明生动的实证。我尤其想到‘‘从量变到质变”这一点,于你的音乐技术与领悟的关系非常适合。

  

  傅雷在他学习并初步地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用自己的切身感受,去教育引导傅聪,从青年时代就自觉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并‘‘身体力行”用于指导生活的各个方面。他指出:“一个人年轻的时候,倘若不把马克思主义‘身体力行'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实践运用,那么到社会上去,遇到无论怎样微小的事情,也运用不了一分一毫的马克思主义。所谓辩证法,所谓准确的世界观,必须到处用得烂熟,成为生活的习惯,才可以说是真正受到马克思主义的锻炼。否则我是我,主义是主义,方法是方法,始终合不到一处,学习一辈子也没有用。”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我国对青年一代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使青年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傅雷先生作为一个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在半个世纪之前的1955年,解放仅六年时间,他就能对马列主义伟大理论意义有以上如此深刻、正确的认识,真是难能可贵。更为可贵的是他以十分认真的态度学习马列主义,自觉地改造思想,用以指导生活、业务的实践并逐步地树立了科学的世界观,为逐步转变为一个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和工人阶级知识分子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同时,他又谆谆地教育傅聪一定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这为傅聪未来的健康成长,成为“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著名艺术家、钢琴家,奠定了坚定的思想理论基础。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是傅雷艺术教育思想最基础、最根本的特点。

  

  二、热爱祖国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傅雷艺术教育思想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傅雷是一个赤诚的爱国主义者。在一次《傅雷家书》墨迹展中,有人对傅雷作了这样的评价:“纵贯他一生,有两个特点最为动人,一是对祖国的热爱忠诚,—是对事业的认真和执着。”这个评价客观、准确。正如我党的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胡乔木同志对他所评价的那样:“傅雷的爱国爱党之心,溢于言表,读之令人感慨不已。”这个评价中肯而确切。在《傅雷家书》中处处洋溢着他的炽热的爱国热忱,赤诚的爱党之心。即使在蒙冤受辱的极端逆境中,他也始终不渝,不改初衷,反而思想更成熟、更理性、更深沉。

  

  1957年波兰国内政局发生动荡,波兰的大学生、知识分子彷徨不安。当时傅聪正在波兰学习,也受到了影响。他写信教育傅聪:“他们的知识分子彷徨,你可不必彷徨。伟大的毛主席远远的发出万丈光芒,照着你的前路,你得不辜负他老人家的领导才好。他鼓励傅聪,挺起腰来,不随便受环境影响。即是有政治动荡,要相信有爸爸对他的支撑“更要想想有这样坚强的党、政府和毛主席,时时刻刻作出许多伟大的事业,发出许多伟大的言论,无形中但是有效地在鼓励你前进。”他教育傅聪要冷静、理智地对待动乱的社会环境,指出你是“二十世纪的人,生在社会主义国家之内,更需要冷静的理智,唯有经过铁一般的理智控制的感情才是健康的,才能对艺术有真正的贡献”。

  

  解放后,傅雷由于参加了许多社会实践和理论学习,他的思想感情,对党和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力地促使他思想和世界观的根本转变。他常常把这些亲身的生活体验、感受,用书信传达给国外的傅聪,使儿子受到启发和教育。1956年6月,他参加了上海政协组织的到安徽的参观访问,到了淮南煤矿、佛子岭水库、梅山水库建设工地之后,他给傅聪的信中写道:“祖国的建设,安徽人民那种急起直追的勇猛精神,叫人真兴奋,各级领导,多半是转业的解放军,平易近人,朴素老实,个个亲切可爱。佛子岭的工程,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建造的,不但我们看了觉得骄傲,恐怕世界各国都要为之震惊的。科技落后这句话,已经被雄伟的连拱坝打得粉碎了。”在这种社会实践中,他接触了工人、干部,亲身感受到党领导的社会事业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的意气奋发的精神状态,深受教育。他继续写道:看到内地建设突飞猛进,自己觉得惭愧,总嫌花的力量比不上他们,贡献比不上他们。只有抓紧时间拼下去。表示要向工人、干部学习,努力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他用这种亲身感受告诉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祖国建设的大好形势,无疑会使傅聪受到感染,受到教育。

  

  傅雷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真诚热爱,即是在蒙冤受辱之后也不改初衷。他关心国家大事,人民的苦乐,甚至人类的命运。正如他自己所说他是一个“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年忧”的人。这充分表现在1963年给傅聪的信中。谈到当时国内形势和社会问题时,他以真正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敏锐而深刻地指出:“我们的问题,我觉得主要在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在生产关系改变之后发挥个人积极性,如何从实践上物质成就上显示出我们制度的优越性,如何使口头上的‘红’化为事业上的‘红'如何防止集体主义不被官僚主义拖后腿,如何提高上上下下干部的领导水平,如何做到实事求是,如何普及文化而不是降低,如何培养爱护下一代……”169作为一个党外民主人士,对于当时我国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党风等领域内存在的各种严重的、根本的弊端,能够而且敢于提出自己如此卓识的历史唯物论的科学见解,真是难能可贵而为当时所罕见。这充分表明,当时的傅雷已经基本上完成了他的旧世界观根本转变,不仅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而且是初具科学世界观的文艺理论家。

  

blob.png

  三、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学习与继承

  

  傅雷是位博学多才的学者,爱好广泛,长于文学和各种艺术的研究。因此,他深深懂得,文学与各种艺术是互通的,各种艺术之间也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他十分赞赏陆游“功夫在诗外”的艺术学习创造的原理和规律。所以,他在教育傅聪学艺的过程中,始终注意这个原理的运用,对他进行多方面艺术的教养。他认为学习钢琴,绝不能仅局限于钢琴艺术一门的学习,而应触类旁通,对文学和各类艺术进行广泛的涉猎。

  

  1955年他给傅聪信中提到“古今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由于傅雷对中西文化均有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因此,在对傅聪的教育过程中,贯彻着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探讨二者的异同,并多次指出傅聪演奏的成功原因,是由于得益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影响。I960年当傅聪演奏波兰名曲《玛祖卡》受到广泛的好评与赞扬时,他指出:你的成功“大概中国的传统哲学艺术理想,越来越对你发生作用了。从贝多芬式的精神转到这条路在我是相当慢的,你比我缩短了许多年。原因是你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所接触到的祖国文化(诗歌、绘画、哲学)比我同时期多得多。他在和傅聪讨论中西艺术的差异与优劣时,指出:“比起西方近代人来,我们中华民族更接近古代希腊人。”因此更自然、更健康。我们的哲学、文学即是悲观的部分也不是基督式的一味投降,或者用现代语说,一味的“失败主义”;而是人类一般对生老病死,春花秋月的慨叹,如古乐府及我们全部诗词中提到人生如朝露一类作品;或者是愤激与反抗的表现,如老子的《道德经》。

  

  当傅聪对西方某些音乐大师爱好的倾向性产生后,他分析原因是受了中华民族特殊气质和中国文艺的影响,并肯定了他艺术发展方向上是正确的、健康的。他用了许多文字进行了分析。他指出:“猜想你近年来愈来愈喜欢莫扎特、斯卡拉蒂、韩德尔,大概也是由于中华民族的特殊气质。在精神发展的方向上,我认为你这条路线是正常的、健全的。”

  

  由于傅雷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深入的研究,在同傅聪探讨中西文化和民族性的比较中,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能从哲学的高度作出自己独特而精辟的见解,颇具新意:“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不追求自我扩张,从不把人看作高于一切,在哲学文艺方面的表现都反映出人在自然界中与万物占着一个比例较为恰当的地位,而非绝对统治万物,奴役万物的主宰。因此我们的苦闷,基本上比西方人为小为少;因为苦闷的强弱原因是随欲望与野心的大小而转移。”又说:“况中国古代素来以不滞于物,不为物役为主要的人生哲学……中华民族多数是性情中正和平、淡泊、朴实,比西方人容易满足。”他进而分析比较了中国佛教、西方基督教对东方、西方民族性差异上的影响。他指出:佛教的智慧正好与基督教的信仰成为鲜明的对比。智慧使人自然而然的醒悟,信仰反而使人入于偏执与狂热之途。一我们民族本来提倡智慧。“中国人的理想是追求智慧而不是追求信仰。”[2181他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的概括以及它与佛教的比较,都是科学的,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是傅雷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家书”中有多处阐述,认为道德规范是‘‘生活中唯一的圭臬”。西方人认为中国没有宗教,但世世代代以来“均能维系一个有条有理太平文明的社会,就大感惊异,秘密就在于这个世界上除了中国人再没有别的民族是这样自小受健全的道德教训长大的”。我们的道德主张并不像西方的那么‘‘拘谨”,而是一种非常广义的看法,相信人生中诚实不欺,不论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均不计报酬像基督教徒似的冀求一个天堂。我们深信,人应该为了善,为了荣誉,为了公理而为善,而不是为了惧怕永恒的惩罚,也不是为了求取永恒的福祉。在这个意义上,中国人是文明世界中真正乐观的民族。在中国一个真正受到良好教养和我们最佳传统与文化熏啕的人,在不知不觉中会自然不追逐名利,不慕虚荣,满足于一种庄严崇高,但物质上相当清贫的生活。这是1961年他在给儿媳弥拉的长信中,深刻地阐述了他对道德的重视,以及对中华民族的道德某些特征的精辟论述。教育弥拉要注意道德自我修养,并引用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沙尔•孟德斯鸠的名言:“树人如树木,若非善加栽培,必难欣欣向荣。”他要儿媳弥拉认真听取孟德斯鸠的忠言,成为一棵“树叶茂盛”的植物。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