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浅析“一顶淘气鬼的帽子”——析当代艺术的愉

2015-07-03 11: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当代艺术 愉悦性
  论文摘要:惜悦作为一种情感在艺术的殿堂是颇受人们欢迎的.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对当代艺术的愉悦性进行分析井讨论当代艺术惜悦的特点和它的影响。.全文共分两个部分:一:愉悦性的特点;二:愉悦性的贞面影响。
  都市化、工业化、技术化导致大众艺术风起云涌。创作观念、阅读观念、艺术观念发生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转变。当代艺术对愉悦性的强调即是这种转变的表现之一。
  一、当代艺术愉悦性的特点
  现今艺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们在娱乐之湖中自由地荡舟。当代艺术为何能给人们提供如此美妙的精神享受呢?这里就有必要探讨一下大众艺术的特点:
  1、全民性
  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大力提倡文艺要为人民服务,认为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文艺才是社会主义文艺。文艺走向人民,这实际上是现代性中的民主要求在文艺领域的实现。在市场经济的今天,文艺出于自身生存的考虑,也希望走向人民。在这诸多的背景下文艺已走向人民,那么当代文艺是怎样走向人民的呢?展现上文提到的人们希望得到的愉悦是一种途径,这样,人们喜闻乐见和使人精神生态平衡的揄悦在当代文艺中是常常可以感到的。如此以来,愉悦就必然打上全民性的烙印。
  而传统艺术则主张愉悦的非大众性,柏拉图在论述音乐时说:“这快乐,并不是随便什么人的快乐。最好的音乐是这种音乐,它能够使最优秀、最有教养的人快乐。……希腊古代通行的习惯(现代仍然在意大利和西西里流行)是由观众举手来表决谁是胜利者。这一习惯,毁了诗人,因为他们养成了习惯,创作的目的是在于取悦评判者恶劣的趣味,其结果是观众自己教育了自己,从而造成了剧院的没落。Www.133229.Com当他们应倾听比他们自己更高明的人物的意见,借以获得一种较为高级的快乐时他们自己却作了选择,选择了低级的快乐”(伍蠡甫编《西方文论选》上卷,柏拉图:《法律篇》,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
  柏拉图认为快乐有等级之分,民众的快乐是低级的;优秀、有教养的人的快乐才是高级的。而只有高级的快乐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实际上他在这里所说的“高级的快乐”是脱离大众的快乐、轻视大众的快乐。这也说明在古希腊文艺中所说的“快乐”并不是全民的,它是为“教”而服务的,这是由于两种艺术不同目的造成的。
  2、多样性
  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各各相异,不同的人往往对同一艺术有不同的兴趣,有的人喜欢武打小说,而有的人又喜欢言情小说,就武打小说而言,不同的人喜欢不同的风格。在市场机制的介入下当代艺术已渗入了商业性的内容在市场上应该有一定的消费定位,有其独特的卖点,这样,其所蕴涵的愉悦性也就遵循了这~原则,故此,其愉悦性就是多样性的。这种多样性表现为作品内容的多样;或者表现方式的多样;或者获取方式的多样;或者层次的多样。
  3、双重性
  由于这种愉悦只是艺术世界的,是非现实的。艺术世界对现实的否定功能述说着一个事实:你愉悦着.但是非真的,你的平衡感和压力的消失是暂时的,你一旦回到现实中,一切都会卷土重来。也就是说,艺术就是用这种满足的暂时性、虚幻性、非现实性的快乐来肯定实际生活的不平衡和压抑。在满足的同时又说明其不可满足性。这种艺术世界快乐在否定现实世界的快乐时,它又为即将进行的沉闷的工作积蓄着力量准备着精力,它用他所特有的“积蓄”和“准备”肯定了现实的合理性。这就为人们两个世界的生括的并行不悖找到了合理的东西。
  当代艺术的愉悦是大众的,它在满足全民性的要求的同时应该符合商业性的要求。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心理结构、知识结构、个性气质及成长经历,面对艺术,观众带着自己的情感去解读不同的文本,亲近不同的对象,从而获得愉悦。故此,当代艺术的愉悦性在把有相同兴趣的人聚集到一起的同时又把有不同兴趣的人分开。

  当代艺术愉悦的双重性还表现在创作者创作时的无功利性和艺术品的经营者对其的有功利性。

  4、浅藏性
  传统文艺不把愉悦性作为其首要目的,主要是它认为愉悦副生着一种消极心态,淡化了艺术的启蒙作用和严肃性;或者只是把愉悦作为其手段,典型的例子是贺拉斯的“寓教于乐”的观点。
  卜迦丘在他的《但丁传》里说:“经过费力才得到的东西要比不费力得到的东西较能令人喜爱。一目了然的真理不费力就可以懂,懂了也感到暂时的愉快,但是很快就被遗忘了。要使真理须经费力才可以获得,因而产生更大的愉快,记得更牢固,诗人才把真理隐藏到从表面看好象是不真实的东西的后面。”
  卜迦丘为什么强调真理的臆藏性,因为这样才能“产生更大的愉快,记得更牢固”。如果让愉悦浅藏;那么由于获得的愉快是暂时的,在愉快上搭乘的真理会“很快就被遗忘”。在“寓教于乐”的观点指导下,导致了愉悦的深藏,获得的艰深费力。
  当代艺术是与传统艺术有着不相同目的,是进入市场的艺术。对消费者而言,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生括的调味品,是为了让生括过得轻松、多姿多彩。当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人们对其他领域的了解就趋于泛泛的了解,因此,对大众而言,其艺术素养不免参差不齐或普遍偏低。他们接近大众艺术不是去寻找生括深处的底蕴,而主要是为了获得感性的欢娱。从感性世界去激括泛味的现实世界,他们希望轻松地不费复杂脑力地就能获得快乐,排斥艰深的思索。其愉悦性的蕴涵宜浅不宜深。
  而现存的高科技和传媒正满足了艺术的这一要求,通过声音和图象使艺术形象更加感性直观,通过复制技术使艺术品批量地到达消费者,这种复制技术正与浅藏性遥相呼应。
  二、当代艺术愉悦性造成的负面影响
  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用巴赫金的话说有着“正反同体性”。同样道理,当代艺术愉悦性在满足消费的同时也有其负面影响。
  l、造成欣赏者的审美思维的惰性
  为了适应市场、满足大众的目的,当代艺术的情节及手法趋向简单化,目的是使欣赏者无须费多少精力和思考就能轻松地进行。如电视,其节目多倾向于平面化,观众只需打开电视,选择已经设置好的节目,坐在休闭椅上接受从电视画面传来的信息就行。在这种娱乐中,观众无须分析和思考,只需照章办事就行,思维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其创造性被眼前的这种不请自来的愉悦所麻醉。大众如果长期处于这种无深度的直观的艺术情景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习惯于直观地无深度地介人艺术生活的思维定势。长此以往,就易生成一种思维的惰性。对有一定深度的艺术渐渐感到陌生,而不去接触。
  2、使当代艺术本身面临歧途
  由于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享乐的原则,在这种原则的催化下,在大众传媒和高技术的方便下,出现了“玩”和“性”相结合的畸型文本。散落于大街小巷的许多镭射厅、录象厅和影剧院毫无原则和标准地把低级、庸俗、黄色、下流的文本兜售给观众。漫步于街头巷尾,试看他们打出的节目广告,多是一些“仅供成年人欣赏”、“儿童不宜”的字句和图象,让人怵目心惊;街边地摊上的印刷品也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准裸体女郎充斥于各种杂志的封面,述说着一个高度肉欲的世界,煽动着人性结构中生理上的欲望。这种仅仅诉诸于感官刺激和感官愉悦的文本,着实让人担心艺术的命运。但也用不着大惊小怪,因为一种存在有其利必有其弊。
  总之,愉悦作为一种观念的确立,反映了人们艺术消费观念的转变,由原来的“真”、“善”、“美”发展到现在“好玩”也是艺术。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文化态度。恰如尼采所说:“正因为我们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是忧郁严肃的,并且比常人重要,所以,没有什么能象淘气鬼的帽子那样对我们有好处。因为自己的缘故,我们需要这帽子,需要一切傲慢、飘飞、舞蹈、揶揄、幼稚和极乐的艺术,以不致失去超尘脱俗的自由,这自由是我们的理想要求于我们的”(尼采著,黄明嘉译《对艺术的感激》漓江出版社2000年)。
  潜隐在艺术中的愉悦正象“一顶淘气鬼的帽子”一样不可缺少,也许正是如此,今日的艺术才全面的走向生活,使生活艺术化。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