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从民间工艺美术谈陕西区域性设计[1]_皮影

2015-11-16 12: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导读::陕西省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省份,经过上千年的历史风雨,陕西民间形成众多的民间工艺形式,这些形式业已经成为陕西文化的一部分,集中体现了陕西人的审美心理特点。笔者在分析陕西典型民间工艺的基础上,从民俗文化、造型特征、色彩应用三个方面出发,概括出陕西“本土语言符号”的特点,并以此出发展开对陕西的区域型设计的分析。
论文关键词:民间艺术,皮影,设计艺术,视觉符号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域、都有他们各自的文化历史传统和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传统和习惯受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地域历史文化积淀的影响,根基于该地区人民的审美取向和哲学思考,被当地道德伦理传统所束缚,形成了很多独特的、被当地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间工艺美术形式。这些形式因为其独特的民族性、地域特点、审美特征而形成独特的审美符号。 他人看了这些审美特征明显的视觉符号,就会把它和特定文化环境联系起来,而这些符号也就愈来愈多的凝缩着这一地域的文化审美特点。
  当我们把这一地域放眼于陕西时,我们便不难找出陕西这一地方独特的民间工艺美术审美形式,我们不妨先把这些形式作一个大概的巡礼。
  1、华县皮影
  华县皮影是以牛皮或驴皮经过压膜使其透明后加以雕刻和彩绘而成。它继承和借鉴了剪纸艺术,运用刻镂透光效果而成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cssci期刊目录。它的造型多以陕西秦腔中的戏剧人物为主,同时吸取了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经过上百年艺人们不断总结概括、不断创新终于形成现在华县皮影线条流畅大方,造型精致秀丽皮影,色彩稳重鲜明艺术特色。华县皮影雕刻造型,分阳刻和阴刻两种,对小生和旦角面部造型刻画上,以阳刻为主,突出角色年轻、儒雅、文静的气质特征,脸部造型抽象化为高额头、直鼻梁、点红嘴、细眼眉,人物身材的造型则多以细长消瘦为主,手指修长。对花脸和丑角等角色则多选用阴刻为主,刻线就是脸部造型线,在刻线与刻线之间的牛皮上进行施色,因此阴刻皮影的脸部造型非常丰富,感染力很强,在这些花脸和丑角的脸部,造型被抽象化为高额头、圆鼻梁、粗眼眉、红嘴唇等特征。
  2、渭南“面花”
  “面花”又称“花馍”、“礼馍”,是陕西渭南民间一种以面为原材料,通过特殊的和面、蒸馍工序,把面捏制成各种栩栩如生、形象夸张、造型可爱的一种民间工艺,然后点缀上鲜艳的颜色,极具观赏性和艺术性。由于“面花”在黄河流域的甘肃、宁夏、陕西、山西等地都有,且各具特色,其中渭南的“面花”以造型复杂夸张,色彩明快简洁为特点,多出现狮、虎等动物造型,多应用于婚庆、祭祀、小孩满月、祝寿皮影,礼节性审美大于实用。
  3、陕西民间布艺
  陕西民间布艺是在以布类为基本原材料,把不同颜色的布、线缝制成一个立体或平面的艺术形式,它属于民间美术“母体艺术”中的一项综合性艺术。中国的民间布艺有很多种,而陕西的则以造型夸张粗犷,颜色艳丽醒目而独具特色。其种类繁多,有布玩具、娃娃耳枕、童鞋童帽、荷包、肚兜等,这些民间布艺多在实用的基础上,表达了陕西人民对世界的认识,对亲人的祝福,同时也表达了陕西妇女对美的理解。这种布艺大都以虎、五毒等为主,造型丰富多彩,手法以抽象夸张为主。
  当然除以上几种还有很多极有特色的陕西民间艺术形式,如凤翔泥塑、陕西木板年画、合阳提线木偶、陕北的剪纸、秦绣、户县农民画、陕西草编、马勺脸谱、木偶、面具等。所有这些现代人所谓土得掉渣的民间艺术形式,被很多人看不起,是下里巴人不能登大雅之堂,被认为应该退出历史舞台,可是它们承载了陕西人的审美情趣和对人生、生活的理解,它是地地道道的陕西艺术设计的“本土语言符号”。
  随着时代的发展,陕西人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很多的民间工艺美术形式在这种不断前进的历史文化车轮下,显然已不合时代的要求,不合陕西人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对于这些“本土语言符号”,我们该如何对待?我们知道民间艺术形式只是当地文化的符号和载体,在陕西历史文化的沉淀中皮影,这些符号承载了很多本土的文化,承载了很多陕西人对形式美的理解,当这些符号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发展的精神需要时,我们就应该考虑在继承其内在审美精神的情况下,把这种经过千百年才形成的文化,以一种现代的设计方式、现代的设计理念表达出来,使这种新的“本土语言符号”继续传达陕西人对形式美的理解,对生活的追求。
  这里我们不是要复古,不是要我们的设计师回到陕西的以前,不是把以前的民间工艺形式再一次呈现在世人的面前,当然更不是阻止我们的设计师学习西方先进的设计,只是希望我们的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要多考虑陕西作为一个文化大省将来设计文化的持续发展和陕西人对应用美的理解。
  当我们从陕西设计师作品中,看出它不是湖湘味或者岭南味,而是真切的陕西味时,我们就可以说这个设计师抓住了陕西本土审美的精神了cssci期刊目录。如果只是仅仅以为了解陕西民间工艺的各种形式,而且很浅层面地去重组它们,表现它们,这是不能完全反映出陕西文化艺术设计的本质的,也不能完全表达陕西人民对美的理解。作为一个设计师,特别是在致力于陕西的文化建设的情况下,就应该多透过这些陕西民间工艺品,去发掘其内在的东西,这种内在的东西才是可以继承和发展的皮影,才是可以表现陕西人特质的。
  那么如何透过这些民间工艺形式,归纳出这种特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些陕西的“本土语言符号”,从渭南华县皮影到“面花”再到凤翔泥塑,又诸如剪纸、农民画、木偶、木版年画、等等,若看它们的形状,则大都造型奇特夸张、格调豪放不拘小节;若感受他们的色彩,则大都以高纯度的色彩为主,且对比强烈刺激鲜明;取材上多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农村生活等为主,且多以抽象夸张的手法表现。如秦绣的鲜明色彩、古朴简约的形象、精巧细腻的加工和苏绣的精巧细致、淡雅素洁形成鲜明对比。再如凤翔的木版年画的其粗犷的造型,鲜明的色彩等等。从这许许多多的陕西“本土语言符号”里我们不难总结出这里的“本土审美思维”。
  首先,从民俗文化来看,陕西人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民俗意识和民俗心态,这种独特性主要也体现在对情的表达、对生的愿望、对福的追求。也就是说陕西的民间工艺都具有极强的功用,这种功用首先体现在对情的表达上,陕西人的“情”是以“礼”来表达的,“礼”多以具有“本土语言符号”民艺形式体现出来,因此这种的“本土语言符号”无论是送给子孙的耳枕、鞋帽、肚兜还是玩具,都是在实用的基础上表达长辈对晚辈的关心爱护,传达了陕西人对“情”的理解。同样,渭南“面花”(礼馍)、泥塑、年画等无一不体现这一以 “礼”传“情”的特点。在陕西民间工艺造型中多有反映人民多生命繁衍的渴望、对长寿多子的祈求。无论是秦秀中的“鱼戏莲”、“瓜瓞绵绵”、“石榴”、“送子观音”还是泥塑中的各种人物动物造型,都象征着陕西人民一种质朴的人生观念。对福的追求应该说是陕西先民一代代为之奋斗的目标,他们把这种理想用一系列谐音成语、寓意纹样、象征图式等表现出来。这种地域性民俗特征对我们研究本土设计的形态表现有着很好的指导意义,可以使我们开发出适应现代生活节奏同时又符合这种审美文化的设计品来。
  第二,从造型特点来看皮影,陕西的民间工艺品造型特点主要以粗犷豪放、大胆夸张为主。这种特点来源于陕西上千年文化的积淀,来源于陕西人民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所形成的集体审美意识,经过陕西民间艺术家独特的思维和精巧的手艺后所形成造型形态cssci期刊目录。从华县皮影那种夸张流畅的造型到不拘一格、删繁就简的泥塑,再到格调豪放、刀法简练概括、线条刚进有力的凤翔木版年画等等,陕西人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审美意识以不同的形态不断的出现造我们周围。当然它也正等着我们当代的设计师继续发掘,从新的角度、新的技术、新的形态形成适合当代审美的地域性设计。
  第三,从色彩应用来看,陕西民间工艺艺术用色以概括性、象征性、装饰性为主,陕西民间艺术家喜欢用鲜艳、对比强烈、简练、经过概括的色彩。如华县皮影的用色具有象征性,颜色大多以红、绿、黄、黑为主,多以平涂,很少用过渡色,由于有黑色和白色镂空的调和,使之看起来极具张力但又及其稳重,显得丽而不艳,民族味浓厚。再如陕北剪纸颜色的纯正、凤翔泥塑色彩的浓郁热烈等都给我们的设计师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对陕西本土设计的色彩应用开辟了一条鲜明的路径。
  如今,在全球经济多元化,文化艺术发展多元存在的今天,陕西很多的“本土语言符号”都远我们而去,有一些符号,现代的青年人都不知道它曾经存在。作为一个陕西本土设计师,不能不思考这样的问题:陕西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文化大省,有很多的工艺设计作品曾很好的服务于我们的生活皮影,如果我们否定它们,那么我们就很难在世界文化多元存在体系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们不能在“一体化”的趋势下人云亦云,使陕西失去原有的文化魅力,也不能纯粹复古,恢复一些已不合时宜事宜的民间工艺形式,而应在继承陕西“本土语言符号”的基础上,紧紧抓住陕西民间工艺艺术的民俗特点、造型特点、色彩特点,把这种特有的审美用一种符合时代发展的形式再现出来,做出体现陕西文化并为广大陕西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设计来,不是抛弃这种精神,去仰视所谓西方设计大师的作品,并把他们那种和陕西文化传统格格不入的设计语言不加分析地应用在本土,那样只能会让这片土地失去自我。

参考文献:
[1]叶细细.西安有礼[M]. 北京:北京出版社, 2003
[2]政协华阴市文史学习委员会.华阴民间艺术[M]. 陕西:陕渭文出批字第3号(内资),1997
[3]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4]冯文博.陕西华县皮影造型浅析[J].新西部,2009(1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