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贫困与权利

2015-11-16 12: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人类社会的一大难题。阿马蒂亚·森在其《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一书中对贫困问题的独特阐述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他认为,穷人是贫困的研究对象。在探讨贫困的原因时,森着重从权利角度出发,系统论述了“贫困与权利”的关系,指出贫困的社会根源在于权利的被剥夺。因此,反贫困对策的中心问题在于权利保证。
论文关键词:贫困,权利,反贫困
  当今社会,贫困问题不但是众多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国内问题,也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在人类社会中,一方面是高度发达的技术和生产力所造就的富裕社会,另一方面却是无所不在甚至是极度的贫困现象。虽然许多政府及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消除贫困,但目前为止,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更多地停留在“支援”、“扶助”上,用简单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靠增加物质的供给数量来修修补补。而英国剑桥大学的印度籍教授、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却在其1981年出版的《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一书中对贫困问题进行了独特的阐述,他在指明贫困的研究对象的同时,主要探讨了“贫困与权利”的关系,系统论述了权利假说,把贫困问题尤其是饥荒放在权利体系中加以分析。
  一、贫困的研究对象
  阿马蒂亚·森认为,贫困概念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谁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即贫困的研究对象问题。在大多数学者看来,贫困的研究对象无疑是穷人。森亦是如此。他认为“穷人”是消费水平低于消费标准的人,或者他们的收入水平低于贫困线。但是,穷人不是孤立的,他们与其他群体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要真正把握贫困的概念,必须要了解贫困所涉及到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第一,穷人的利益是贫困概念关注的焦点。贫困的概念应该聚焦于穷人的状况而不是富人的状况。这“并不否认穷人自身的痛苦可能会取决于富人的状况;它只是表明,无论影响穷人福利的因素是什么,贫困概念所关注的焦点都必须是穷人的福利。贫困的原因与贫困的后果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重要问题。把贫困的概念转化为穷人的状况并不影响这些问题的重要性。”第二,虽然富人不是贫困研究的对象,但贫困研究对于穷人和富人都要关注。穷人的利益和富人的利益有关系,二者在一定意义上是相对而言的。富人的存在意味着必定有穷人,没有穷人也谈不上有富人。从贫富关系角度确定贫困的概念“由于它的广泛基础和不受限制而具有吸引力”。只有从贫富主体的相互关系状态,才能全面了解贫困状况。
  二、贫困的原因分析
  森在《贫困与饥荒》一书中主要探讨的是“贫困与权利”的关系。他在一开始就否定用生物学方法、不平等方法、相对贫困方法、价值判断方法及政策性方法等来理解贫困,而采用了“权利”分析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运用体现在其对贫困的原因分析中。通过对饥荒——贫困的极端典型表现的具体分析,森将贫困发生的根本原因归结为权利的被剥夺。一般的认识是,饥荒是由于食品短缺造成的。而森的权利假说却认为,贫困往往不单纯是一种“供给不足”,而更多的是一种“权利不足”。
  这里所讲的权利体现为在一个社会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合法的控制食物的手段以及每个人控制包括食物在内的商品组合的权利。它主要是指经济权利,包括所有权(资源禀赋)、直接的权利关系和复杂的权利关系。直接的权利关系在私人所有制的市场经济下又可分为如下四种权利。第一,以贸易为基础的权利;第二,以生产为基础的权利;第三,自己劳动的权利;第四,继承和转移权利。复杂的权利关系则包括一个人可能有权享有某些财产的成果,有权继承其病危亲属的财产或有权拥有自己发现且无人认领的东西等等。所谓“交换权利”是以贸易、生产或两者的结合为基础的权利,它在市场经济中最为普遍、重要。“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人可以将自己拥有的商品转换成另一组商品。这种转换可以通过贸易、生产或者两者的结合来实现。在转换中,他能够获得的各种商品组合所构成的集合,可以称为这个人所拥有东西的‘交换权利’。”
  一个人避免饥饿的能力依赖于他的所有权(资源禀赋),以及他所面对的交换权利映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资源禀赋,包括工作能力、土地、资金等,因此每个人都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如生产、贸易、运输等经济活动)将其禀赋变换成食品,这是交换权利实现的过程。在给定一个人的所有权组合(包括其劳动力)的情况下,决定一个人交换权利实现的因素有:是否有工作、资产的收入、个人的开支、生产情况、购买成本、销售价值、社会保障福利、必须交纳的税金、社会经济等级结构中的地位、生产方式及经济前途等。如果人的秉赋、潜能不能够转化为真正的功能,就是权利的失败,就会导致饥饿以及贫困。禀赋的丧失或改变,例如工人失业、农民离乡都意味着权利的丧失或改变。即使饥饿是由食物短缺引起的,其直接原因也是个人交换权利的下降。因为一般来说,食物供给的减少,会通过食物价格上涨,对一个人的交换权利造成不利的影响,并使他面临饥饿的威胁,陷入贫困的境地。如果一个人的交换权利集合中没有包含有足够食物的可行商品组合,那么这个人就有可能面临饥饿和贫困。虽然饥荒有时伴随着自然灾害,但客观条件往往只起到引发、加剧大规模饥饿的作用,权利的不平等分配才是加剧贫困和饥饿、导致饥荒发生的原因。
  森在分析贫困原因时并非单纯的理论推导,他是通过具体考察1940年以来发生在印度孟加拉和非洲撒哈拉沙漠贫困国家的数起灾荒来进行的。

其中一个著名案例是1943年孟加拉发生的大饥荒。一般认为,饥荒是自然原因导致的粮食产量下降。但统计数字表明,孟加拉的1943年并非一个灾荒之年,当年的粮食供给比没有发生饥荒的1941年还高13%。既然如此,贫困何以出现呢?森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发现,战争导致的通货膨胀、投机活动猖獗、政府管理混乱、对外贸易政策失败、收入与购买力之间不对称的膨胀关系、农村饥荒导致城市需求衰减以及价格调整的历史转折期才是造成大饥饿的真正原因。“在1943年的孟加拉饥荒中,人们之所以饿死在受到政府保护的充足的粮食储备面前,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得到粮食的合法权利”。正是整个权利关系决定着一个人是否有能力得到足够的食物以避免饥饿,而粮食供给只是能够对其权利关系产生影响的众多因素之一。
  虽然,不可否认,森根据经验事实归纳出导致贫困与饥荒的社会制度原因在于权利的被剥夺,有经验归纳的不完全性、选择的主观标准、材料取舍上的局限性,只是一家之言,受到了部分学者的反对。例如,黄有光教授指出,粮食供应少带来饥荒“玻必克(PeterBowbrick)视点与数据比较可靠……森所研究的5次饥馑,实际上都有大量的减少。”但无论怎样,把贫困与“权利”紧密相联,森将一个看似单纯经济学的问题,同政治、法律等社会因素联系在一起,因而有了更为广阔和深层次的视野。
  三、对反贫困对策的启示
  阿马蒂亚·森在本书中没有进一步讨论如何消除贫困。但这是我们在今天阅读本书时,不得不反思的问题之一。
  贫困是一个社会问题,从社会关系上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关系、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关系,因而需要在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关系层面解决贫困问题。既然贫困是由权利失败引起的,因此消除贫困是一个提高权利问题。权利保证是反贫困对策的中心问题。为此,我们尤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关注。
  (一)充分运用和发挥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
  森在本书中所讲的权利主要是指经济权利,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权利之一便是
  交换权利。如果一个人的交换权利集合中没有包含有足够食物的可行商品组合,那么,这个人就有可能面临饥饿的威胁,陷入贫困。由于交换权利是通过贸易、生产或二者的结合来实现的,因此,能够确保生产顺利进行和贸易自由的市场经济体制对于交换权利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决定作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消除贫困的前提和基础。这一点是大多数研究贫困问题的学者所没有关注到的。解决贫困问题,要善于运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机制,调动人的积极性,通过生产、增加社会财富和交换得到实现,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慈善心上。“人期望任何东西时,不是像狗一样,把希望寄托在他人的善心,而是把希望寄托在他人的利己主义。除叫化子外,没有人依靠他人的慈善心肠。即就叫化子而说,如果他完全依赖他人的慈善心肠,也会在一星期内饿死。”
  (二)政府积极参与。
  森在强调市场经济体制对防止贫困的意义时,也注意到了其问题所在。在许多饥荒中,人们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抱怨:饥荒正在蔓延,而受灾的国家或地区却正在出口粮食。从权利角度来看,市场机制促使粮食从遭受饥荒的地区向其他地方流动并不是什么不可理解的事情。市场需求所反映的不是生物学上的需求或心理学上的欲望,而是建立在权利关系之上的选择。如果一个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于交换,他就不能要求得到更多,否则,就会在竞争中败给那些有着较弱需求但较强权利的人。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的这一弊端,迫切需要政府积极参与反贫困、制定战略、政策和措施。“如果政府不采取有利于穷人的政策措施,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够在缓解贫困问题上取得较大的进展。即使在那些经济增长和贫困缓解同时发生的国家,政策所采取的有利于贫困人口的社会支出政策也往往能够进一步地缓解贫困。这一点德雷兹和森(DrezeandSen,1989)早已经指出过了。”饥饿不仅仅依赖于食物的供给,而且还依赖于食物的分配,由此可见,市场经济中的资源再分配对于缓解贫困至关重要。政府作为资源再分配的主体之一,应该坚持分配正义,对能够创造资源的服务进行合理再分配,增加公共教育、卫生、福利保障、基础设施等支出,以提高穷人的能力和生活水平。
  (三)实施有利于增加就业的政策。
  对于大多数穷人来说,劳动力是其所具有的唯一资源禀赋。因此,能否顺
  利找到一份工作,促使其劳动能力转化为真正功能,确保交换权利的实现是其能否摆脱贫困的关键所在。在饥荒时期,由于就业状况的恶化,人们往往面临着失业,交换权利迅速下降,从而陷入贫困的境地。失业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因素,失业率的降低显然有益于贫困的减少。这一点与我国大力推动的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可谓不谋而合。基里·格里芬曾经这样说过:“减少劳动人口及其家庭成员贫穷的办法,是采取劳动密集型的增长型式。这在若干种不同的战略下是可行的。创造就业机会是绿色革命和再分配战略的一个显著特征;它在遵循开放经济战略的国家里也是普遍的,那些出口基本上是石油和矿产品的国家除外;它也是遵循出口导向工业化战略国家的特征。


  (四)改善社会保障制度。
  交换权利不仅仅依赖于市场交换,而且还依赖于国家所提供的社会保障。世
  界上成功避免饥荒发生的国家,靠的并不是提高人均收入,也不是所谓普遍富裕,而是由其社会保障系统所提供保证的最低限度的“交换权利”(简单说,就是商品——当然包括劳动力——自由交换的权利)。社会保障系统建立之后,失业者可以得到“失业救济金”,老年人可以得到养老金,贫困人口则可以得到一定数量的“贫困救济金”。社会保障系统会影响到每一个人可以控制的商品组合,它们是一个人交换权利的组成部分,但其条件是这个人没有进行其他交换。在已经建立了社会保障系统的私人所有制的市场经济中,社会保障是对于市场交换和生产过程的补充,这两种类型的机会结合起来决定了一个人的交换权利。因此,改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无疑是缓解贫困的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1 英)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M].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 英)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M].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 英)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M].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 孙君恒.《贫困问题与分配正义——阿马蒂亚·森的经济伦理思想研究》[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
5 黄有光.《经济与快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6 坎南.《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C] .陈福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7 英)阿马蒂亚·森.《贫困与饥荒——论权利与剥夺》[M].王宇,王文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8 普兰纳布·巴德汉等.《发展微观经济学》[M].陶然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9 基里·格里芬.《可供选择的经济发展战略》[M].倪吉祥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