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从梦境看中美文化差异_中国

2015-11-13 10:1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美国电影《盗梦空间》的上映掀起了国内讨论梦境与现实的高潮。该电影中对梦境的解释与中国文化中梦境的解释有所不同,体现出中美文化差异。
论文关键词:梦境,中国,美国,文化差异
  梦,睡眠时局部大脑皮层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说到梦,让人联想到“庄生梦蝶”的故事,庄周在梦里梦到自己变成蝴蝶,醒来后惊讶自己是庄周,真的不了解是在梦里变成了蝴蝶,还是自己正在梦中变成了庄周。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梦应该是由人们自身机体运动产生的,本与他人无关。
  中国的文学名著中,梦境常常用来寄托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想法。比如妖魔鬼怪、神仙道人可以进入人们的梦境。在《窦娥冤》中,窦娥死后托梦给返乡办案的父亲,诉说自己的冤情。在《红楼梦》中警幻仙子通过梦境给贾宝玉传授金陵十二钗正、副各册,又附诗画,其中暗含着红楼中主要女子的命运。在中国志怪小说中还有“走无常”的故事,人们在梦境中到阴间办事的情况。这些梦境都是神仙鬼怪具有的特权,他们的出现跟人物的命运有关,也许神仙鬼怪真能通过托梦给人们指点迷津。
  2010年在国内热映的《盗梦空间》掀起了网上对梦的解析的讨论狂潮。来自医学、心理学、建筑学的观点层出不穷。最后结尾的螺旋一直旋转不停,更是把观众带入了无限遐想中,到底是梦境还是现实。在本片中,人物的梦境由他人导演,包括场景的设置,梦中的人对外来者似乎还有一丝敌意,观众最终陷入了导演的梦境中。
  《盗梦空间》是根据剧情译成中文的片名,在英文中,影片的名字是“inception”,即植入。在这部电影中,主人公柯比(Cobb)具有超人的能力,通过制造梦境,把某种观念植入到他人脑中。看似不可思议的事,但在整部电影中,这一理念贯穿于始终。柯比因为将“她的世界不是真实的,唯有死亡才能脱离这里。”(“Herworldisn’treal.Thatdeathwastheonlyescape.”)这个意念植入妻子茉儿(Mal)的脑中,最终导致茉儿的死亡,使自己内疚一生,不能与家人团聚。正因如此,他坚信能够进行意念植入。于是有了故事的发展,他们需要将“放弃父亲的财产”植入到“富二代”费雪(Fisher)的脑中,让他主动放弃父亲的财产,从而打破其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垄断。为了植入这个意念,他们设计了三层梦境。由于费雪在第三层梦境中弹昏迷,又继续进入第四层梦境——即混沌边缘(limbo),把跌入混沌边缘的费雪带回第三层梦境,在下一次坠落(kick)之前,完成任务,让费雪能够意识到放弃父亲的遗产。
  在整个梦境的设计过程中,运用了各种医学、心理学和建筑学的技术,将梦境一层层展现在观众面前,精彩的空间移动、枪林弹雨、以及几度失重片段更是让观众享受了视觉大餐。《盗梦空间》结尾的螺旋在旋转,使观众不愿离去,希望能够得到故事的结果,此情此景到底是梦境还是现实。不少人等到电影字幕结束后才慢慢离去,期待揭晓答案。
  由梦境的理解,对比中美文化的差异。首先,对人的力量认识不同。《盗梦空间》的出现,让人们试图接受意念植入的观点。从医学、心理学上解释,意念植入是有可能在梦中实现的,比如运用催眠术能够使心理学家了解困扰人们的事情,通过电子设备可以将脑中所想以简单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来。美国的科学技术在某些领域比中国发展得快,他们能够运用现有的知识进行推理,加之充分想象,相信人们能够进入到其他人的梦境中。
  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较之慢一些,对人的力量的认识不够深入,以及想象空间不如西方广阔。认识的不同导致在创作上,美国科幻片的数量比中国科幻片多。从1902年,第一部科幻片由法国拍摄的《从地球到月球》,到2010年,一百多年间,美国共出产了40部知名科幻片。本人统计的中国科幻片只有7部。他们是《珊瑚岛上的死光》(1980)、《超国界行动》(1986)、年《霹雳贝贝》(1988)、《大气层消失》(1990)、《疯狂的兔子》(1997)、《机器侠》(2009)、《未来警察》(2010)等,但影响力远不如西方的科幻片。
  同时,中美在电影特技使用上的不同。美国的科技发展也促进了科幻电影的发展。在许多美国科幻片中,各种科学技术手段得到广泛应用。尤为突出的是在使用计算机图形学(CG)、多用户层面(MUD)、三维数字化技术(3D)和图像最大化(IMAX)等电影特效技术方面,美国的经验比我国成熟。
  从1977年至今,以下七部全球热播的美国好莱坞科幻大片都夸大了人类的力量,并运用现有的科学知识解释了故事发生的可能因素。从《星球大战》、《终结者》和《异形2》还没有使用CG技术开始,到《侏罗纪公园》、《阿波罗13号》中使用了CG技术,再到《黑客帝国》将电脑MUD游戏展现在观众面前,之后2010年《阿凡达》的出现,更是让观众享受了MAX电影的超凡视听体验。
  中国科幻片《珊瑚岛上的死光》、《超国界行动》和霹雳贝贝》主要使用的是拍摄特技,没有使用到CG技术。在2009年上映的《机器侠》中,使用了CG技术。2010年隆重推出的《未来警察》使用了大量的计算机合成图像或电脑三维动画(CGI)技术,但是特效镜头的数量远不敌同年上映的美国电影《阿凡达》。

通过对比,中国科幻电影虽然在使用科学技术方面还远不及美国电影,但是通过近年的努力,中国科幻电影在拍摄上已经开始大量使用CG电影特效技术。
  第二,对混沌现象的理解不同,体现了中美宗教信仰不同。有关混沌边缘的概念,更是如一个解不开的迷吸引了中国观众的注意力。看完影片之后,网络上对“混沌边缘”(limbo)这个词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电影《盗梦空间》中,茉儿和柯比在梦中一度进入混沌边缘,待了几十年,建造了自己的城市,茉儿甚至不愿从梦中醒来,才引起了柯比给茉儿植入意念的主意,于是有了后续故事。
  混沌边缘是西方天主教的词汇。混沌边缘是灵魂暂时的归宿;出于神的友谊,人们时候不用下地狱,在混沌边缘等待救世主降临拯救他们。在但丁的《神曲》(TheDivineComedy)中,把混沌边缘(limbo)摆在“地狱的第一圈,即候判所,为未信耶教者所居。”(王维克2005:12)荷马,苏格拉底等古圣先贤都在里面。“他们并没有罪过,他们因为生在耶稣基督之前,尊敬上帝没有合乎正道”,所以他们被派在地狱第一圈,“唯一的悲哀是生活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即他们中大都不能升到天国。
  基督教在美国在主导地位,有占85%人口信仰基督教,其中天主教680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35%。在中国,据不完全统计有数百万道教徒,一亿以上佛教徒,和1亿到1.5亿的基督教徒,其中天主教徒有500万。当然,其中有部分人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也有一些人处于半信半疑的状态。“中国人对于信仰不强调形式上的宗教皈依,所以很难统计出性交的中国人的确切数字。”(范丽珠2009:101)由此,信奉天主教的美国人对这个词汇一定不会模糊,而在多神论的中国,人们未必领悟得到这个词义。
  总之,中西方文化在认识人的力量和宗教信仰上存在差异。研究中西方差异对我们的启示是: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对比,强化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国家文化背景。利用电影《盗梦空间》(Inception)能够将inception(植入),limbo(混沌边缘)这两个英文单词通过意念植入的方式将英语语言植入到学生的脑中。但是像这样用暗示的教学方法所需要的课堂时间、教材以及如何开展课堂活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商务印书馆, 2002:779.
2 但丁著, 王维克译. 神曲[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5: 12.
3 陈晓花. 科技:电影发展的原动力. 广东科技[J]. 2001,1:52-53.
4 祖秀. 科技电影和电影中的高科技技术. 科技大观园[J]. 2005,8:45-46.
5 李枢平. IMAX电影——IMAX技术及其在中国的发展(一). 影视技术[J]. 2003,9:7-9.
6 朱梁. 数字技术对好莱坞电影视觉效果的影响(一). 影视技术[J].2004,11:15-22.
7 滕芳. 中国电影的发展趋势:传统电影和数码电影的融合. 电影文学[J]. 2010,18:33-34.
8 范丽珠. 西方宗教理论下中国宗教研究的困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J]. 2009,2: 92-10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