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解读郑板桥诗书画作品的艺术魅力

2015-11-12 10: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清代的郑板桥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画家,他的诗书画作品皆清新雅致、内涵蕴籍、格调超人。本文以事实为依据,通过鉴赏分析,详尽地揭示了郑板桥诗书画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魅力,解读了他刚正的个性品质、脱俗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论文关键词:才思敏捷,清癯雅脱,刚直不阿,凛然正气,耿介坚贞
  一、诗歌中寄寓了对广大人民无限的同情,并且歌颂一股高洁、正直和清廉之气。
  郑板桥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家庭,他亲历生活的艰辛和磨难,对下层劳动人民有着更深的理解和同情。其文学作品多以民间疾苦为题材,处处关心民众,文风朴素平实,特别是诗歌,写得通俗易懂,具有新意,能反映、揭露社会的黑暗,总把人民的苦难放在心上。诗中很少用典,常常借物言志,托物抒情。
  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他写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满怀对百姓的深厚感情,生动描绘了潍县风土人情,借墨竹反映民间疾苦,表达了他关心民生的虔挚情感,抒发了为官者的爱民之心,曲尽委婉、脍炙人口,在民间广为流传。①
  他的《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可谓家喻户晓,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著的品质,是一首绝好的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四面八方的狂风。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隐喻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和绝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要面对现实,战胜困难,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有一次,郑板桥的一位好友笑着对他说:“您才思敏捷,出口成对,为自己写一副联语吧。”郑板桥便认真地写起来:“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两面枝。”竹叶是低垂向下的,梅花都开在枝条的阳面,这副联语维妙维肖地表达出他虚心好学、刚直不阿的高尚气节。
  郑板桥在山东潍县辞官临行前,百姓都来送行,郑板桥雇了三头毛驴,一头自己骑,一头让人骑着前边领路,一头驮行李。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为之感动,依依不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画上题诗一首:“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从此,郑板桥回乡以画竹为生度过了他贫寒而有气节的一生。
  二、书法取各家之长,杂糅真、草、隶、篆等书体而自成一家,具有独特的形式美感。
  郑板桥擅画兰、竹、石,生平以画为第一生命,而死后书家名声却高于画家的名气。他的书法,以兰草画法入笔,极其潇洒自然,被称为“六分半”书,这也是郑板桥对自己独创性书法的一种谐谑称谓,渊源于隶书中有一种笔画多波磔的“八分书”。所谓“六分半”,其意大体是隶书,但掺杂了楷、行、篆、草等别的书体,有多种字体的风格,穷极变化,明媚动人,体现出郑板桥书法艺术独特的形式美。郑板桥的书法与绘画一样,亦具“狂怪”意趣,著名画家傅抱石这样分析郑板桥的书法:“他的字,是真、草、隶、篆四种书体综合起来的一种新书体,而且又用作画的方法去写。”板桥的书法初学黄庭坚,融入兰竹笔意,其用笔方法变化多样,撇,捺或带隶书的波磔、或如兰叶飘逸,或似竹叶挺劲,横竖点画或楷或隶、或草或竹,挥洒自然而不失法度;结体扁形,又多夸张,肥瘦大小,偃仰欹斜,呈奇异狂怪之态。他的书法不但在字体上与众不同,在章法布局上也很别致,疏密相间,正斜相揖,安排得错落有致,主次有别,排列穿插得十分灵巧,人有'乱石铺街'之喻,他存世的许多作品,都显现出这一独特书风。世上多说是他特立独行、标新立异,不与时人同。
  郑板桥的这种创格和变体,开创了书法历史的先河,一改当时书法界“滑熟”、“媚俗”的风气,对当时书法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清何绍基亦题跋曰:郑板桥“一生跌宕牢骚,奇趣横溢……字傲山谷(黄庭坚),间以兰竹意致,尤多别趣。山谷草法源于怀素,素师得法于张长史(张旭)其妙处在不见起止之痕。”现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在《论书绝句》中写道:“坦白胸襟品最高,神寒骨重墨萧寥。朱文印小人千古,二百年前旧板桥。”
  可见,郑板桥的书法之所以闻名,被称为“板桥体”,是因为他的作品有它自身的特色,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设想郑板桥当初如果只是用隶书或行楷,即使模仿名人的笔迹再出色,也不会在书法界有如此大的成就吧!
  三、擅画兰、竹、石等题材,作品中体现他坚忍不拔、清正脱俗、傲岸不屈的个性和气节。
  郑板桥一生擅画兰、竹、松、菊、石等,尤以画兰、竹、石著称,他的兰、竹之作,遍布世界,驰誉中外。板桥绘画,学于现实,博采众长,自成风格。他主张“不泥古法”, 重视艺术的独创性, 重视深入生活,观察写生。效法“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春之竹、万古不移之石”,做“千秋不变之人”,这是板桥所欣赏的“四美德”。他画的兰花用笔秀劲潇洒,多而不乱,少而不疏,芳兰数丛,浓墨画花,秀逸多姿;浓淡疏密,墨色淋漓,天趣横溢、轻盈飘洒,不与群芳争艳,不夸容貌颜色,独自散发着清清的幽香,具有“清癯雅脱”的意趣。竹是虚心、清高、有节、脱俗的象征,他画的竹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 用笔清劲利落,潇洒奔放。竹叶往往是一笔勾成,虽只有墨色一种,却能让人感到竹的勃勃生气。
  郑板桥所画的竹多得之于“纸窗,粉壁,月光,月影中”,又经过从 “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的艺术幻化,因而能“笔情纵逸,随意挥洒,苍劲绝伦”(秦祖永《桐荫论》)。②他画竹,四十年来从未间断过,他对画竹的'意似'作过准确精辟的分析:“盖竹之体,不为俗屈。”郑板桥画的竹不特为竹子写神,却豪迈凌云,他笔下的竹竹竿三俩,枝繁叶茂,清瘦俏劲,挺拨向上,富有节气,倚岩而立、杂石而生,苍劲豪迈。《丛竹图》是他的墨竹图之一,画面构图奇特,竹杆分左右两组纵列,顶天立地排列起来。为使竖线不板滞,中间斜数组竹叶,竹竿中大片地方题字数行,构图上产生了奇妙的变化,奇中有险,拙中见巧,更给画面增加了新奇感,使竹更加挺拔,这是为表达自己的高风亮节, 傲岸品质蓄意制作的。③老干新篁,简洁清秀,高低错落,疏密有致,浓淡得宜,笔致灵动疏爽,极其傲然。作长题于竹叶之间,妙趣横生,流露出一种动人的美感,体现出郑板桥刚正不阿、耿介坚贞的性格和坚韧不拔、虚心向上的精神,是他人格、兴味、力量、追求的象征。
  郑板桥以诗书画怡情,他的作品把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富有思想性、创造性和战斗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板桥风格。其中蕴涵着他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和耿直坚韧的道德情操,体现了他刚正无私、不为俗屈的凌云豪气。在当今被功利和物欲所左右的社会生活中,当你品读了板桥的诗书画作品以后,你将会由衷的赞叹,你将会感受到一种精神的陶冶、思想的净化和心灵的洗涤。

参考文献
①薄松年 中国美术史教程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年10月第1版
②③高师《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教材编写组 中国美术史及作品鉴赏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7月第1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