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让后进生在赏识中自信

2015-10-16 09: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赏识,赏识是人走向成功的最根本的途径。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好学生常常能受到老师的赏识。因为他们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受到赏识理所当然。而"后进生"却很难得到赏识。赏识的本质就是承认差别,尊重差别。学生的成长道路犹如赛场,尤其是后进生十分渴望老师能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为他们加油。哪怕一千次的跌倒,也要相信他们一千零一次的爬起来。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让每位学生永远充满信心。对待"后进生",如果教师能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细心地研究他们,采用恰当的办法,让他们确信:自己也有一个聪明的脑袋,有很强的潜能。比如说他们某些学科成绩不很好,是由于他们以前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努力,没有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缘故。从现在开始,只要肯努力,不怕困难,意志坚定,别人能做到的事情他们照样能做到,并且能做得很好。下面是我谈一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赏识后进生的具体做法:
  一、给后进生更多的爱和宽容
  爱是教师最美的语言。美国心理学、教育学家罗杰斯认为,教师必须对学生保持 "无条件关怀"。所谓"无条件的爱心",就是不管什么学生、不论学得怎样教师都要给予关怀和爱心,而不是抛弃和冷漠。所谓"宽容",就是学生有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或错误,教师都要给予宽容,耐心地期待和帮助他们反思、进步。教育后进生更要给予无条件的爱和高度的宽容,要有个从了解到理解的过程。而要深入地了解他们,就必须和他们真诚相处,以心换心,与他们交朋友。冰心老人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换句话说,即世上没有坏孩子、差学生。无论哪个学生,只要我们耐心寻找,必定能发现其自身具有的长处。我班有一个学生叫王波,刚从乡下转来的时候组织纪律很差,上课经常走神,下课还故意找茬和同学发生口角甚至打架,作业也不按时交送,同学们都不愿意理他,都不愿意让他成为本组的成员。可我没有嫌弃他,而是认真寻找症结所在。原来这孩子的父母离婚了,现在他在他伯父家生活,而他伯父家的孩子又讨厌他,他便产生了自卑的心理,就破罐子破摔。于是,我就处处关心他,就连上课提问,也总要向他投去鼓励的目光。他只要有点进步,我就在班上表扬他,让同学们看到他的长处,并从心里接纳他。有时,他犯了错误,我也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他,而是把他领到办公室,慢慢地给他谈话。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我发现他上课不走神了,和同学交往多了,小毛病越来越少了,学习成绩也渐渐提高了。
   二、赏识要讲究科学的方式
   "赏识教育"要关照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那些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后进生,就更需要给予关爱和尊重,他们更渴望得到来之各方面的赏识。但是,赏识不是盲目的肯定和表扬,要讲究科学的方式。赏识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赞扬、鼓励的语言,也可以是爱抚、友善的动作,甚至可以是赞许、友善的目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运用过多种表扬方式,觉得应注意以下几点: (l)表扬要发自内心。本来后进生平时能得到的表扬就少,如果你在表扬的时候让学生发现只是随口说说,或者说是言不由衷。他们发会认为老师在故意讲好话,就会产生抵触情绪。(2)表扬可适当夸大。适当地夸大他们的优点,可以让他们在享受那种飘飘然的感觉中培养他们的自信。 (3)不能事事表扬。要让孩子逐步体验做事本身的愉快,学会自我肯定,而不是一味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4)表扬要尊重个体。要把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鼓励孩子对自己的行动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赏识同样也需要批评处罚
  任何药方都不可能包治百病,赏识也不会使后进生在教育中不出现问题。赏识也不是一味的夸奖,同样也强调严格,必要时也要批评处罚。许多教师和家长在赏识教育上存在误区:认为只有严厉才会对孩子起作用;把"严格"理解为态度生硬,因而对孩子进行责骂、训斥;把严格与鼓励、赞赏截然对立起来,结果犯了简单化、片面化的错误。要加强正面引导,给后进生更多的激励、赏识,并不意味对他们没有批评,没有处分。恰恰相反,对后进生的批评和处分不仅存在,而且是必要的。但是批评与处分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的全部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提高认识,使他们健康成长。批评与处分是一门艺术,倡导"多鼓励,少批评","表扬要当众,批评要个别"原则。对待后进生更不要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因为他们的自卑感太强,心灵的伤痛太重。在批评中更要体现爱心,有进步应及时肯定和鼓励。从积极的方面把表扬和批评两者结合起来运用,在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在批评时又肯定其进步的方面。只要把握好批评、处罚的度,同样也有利于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自尊心,提高学习热情。
  赏识,是唤醒学生自我价值的号角;赏识,是开启学生奋斗之门的钥匙;赏识是滋润学生灵魂的雨露。我希望更多的教师、父母能够关注赏识教育,尝试赏识教育,创新赏识教育,使更多失去自信的孩子能在赏识教育的氛围中找回自信,走向成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