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也谈语文阅读教学

2015-10-13 09: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作为学生基本语文能力之一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与此同时,我们现行的阅读教学存在着不少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其阅读能力提高、制约思维能力发展的问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阅读; 心理; 差异; 主体; 创新
  针对我们现行的阅读教学存在着束缚学生手脚、抑制其阅读能力的提高及制约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问题,我们提出个性化阅读这一教学理念。个性化阅读教学是针对传统阅读教学中的封闭性特点提出的,它充分顾及学生在阅读态度上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和阅读方式的探究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下面就阅读教学从三方面谈谈个人看法。
  
  一、学生阅读的心理差异
  
  阅读是信息社会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之一,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因素有直接关系,由于年龄、阅历、知识与能力的不同,阅读理解上也会产生如下差异性:首先,由于年龄不同,产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差异,有的学生有图片加文字注释的阅读需求,而有的学生则有阅读名著的潜在需求。其次,由于阅历不同,则产生对阅读内容要求的差异性,人们喜欢阅读自己赖以生存并熟悉的题材。再次,由于知识与能力不同,学生则有阅读不同层次作品的需求,学生读得懂并有所感悟,他才喜欢。教师针对学生不同的阅读心理需要,应该进行个性化阅读指导,从而使阅读由走形式或任务驱动变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形成由需求到需求满足的良性循环。
  此外,现行教材在内容上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比如有些内容对于农村的学生根本就没有概念,教师在处理这些内容的时候就要采取一些更直观,更形象的方式。黑格尔曾形象地表述这种情况:"正像一句格言,从年轻人(即使他对这句格言理解得完全正确)的口中说出来时,总没有那种饱经风霜的成年人的智慧中所具有的意义和广袤性,后者能够诠释这句格言所蕴含的内容和全部力量。"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对阅读主体的个性特点充分了解,掌握第一手资料,针对各自差异性,有的放矢,做好阅读教学的指导工作。努力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取合适的阅读方式,选好符合自己口味的阅读材料,搞好阅读、提高效率,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自我的和谐发展打好基础。
  
  二、重视学生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现在有许多学生,除了教本以外,不再接触什么书,这是不对的。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要努力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贯穿于整个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习惯,使学生达到"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然后识器"的境界。
    传统的阅读教学内容只局限于课文本身,很少涉及到课本以外的知识,所以我们要摒弃。现代的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阅读同样也要这样来理解。新课程标准,正是这一教育理念的体现。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反思,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在教学中十分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像这种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对于教师来说是属于只能意会的传授过程,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套用可表达性知识的教学经验。这些只能意会的知识往往蕴含于社会生活实践中,在感受中习得。
  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主体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例如在教学《阿房宫赋》时,首先要明确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阿房宫的庞大和精巧,认识古代人民的智慧,也看清古代统治者的穷奢极欲;二是让学生领悟作者描写景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这样就必须让学生自己"读"。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可先由教师典型示范,展示"读"法,再举一反三,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悟出"读"法。学生的智力、理解能力不同,悟出的道理就不同,这更能体现出学生的能动性。比如一篇课文,可以让每个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并且说出为什么,这样,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所悟出的道理就会有丰富多彩的"答案"。每一篇课文都是一曲优美的旋律,在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用心去学感悟、内化课文内容,放胆让学生去想象和联想,让学生能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中碰撞,迸发出创新的火花,例如教学《赤壁赋》就可以让学生"一搏"其中的景与理。
  
  三、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培养,想象力需要保护。教师在学生创造力形成的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创造意识。如果教师本身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就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会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语言训练项目,会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如果教师具有创造意识,就会去创设一种适合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师生和谐的民主环境,因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是需要多多鼓励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中的一些创造性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给以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探求创新教育,不断提高自身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能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教师,为培养21世纪的创新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语文阅读教学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