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谈梵高绘画作品中色彩的运用和表现

2015-10-10 09: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梵高的绘画在色彩上表现出非凡的创造力,他对色彩的运用和表现是他众多绘画 特点中最有价值的方面.本文通过对梵高当耐r夕l-部条件和内心世界的剖析,并从色彩学的角度 研究归纳了梵高色彩艺术的一些特征,以更深入地探究他在色彩艺术方面的独创性.

关键词:梵高;色彩;装饰;象征
荷兰画家梵高是近代艺术大师中后印象主义的杰出代表,他在绘画上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多方面的,尤其对色彩的创造与表现。梵高在短暂的37年的生命里,以火一般的热情,甚至是在一种精神失常的状态下,创造出一个绚丽多彩、熠熠发光的色彩世界,成为一位创新与超前意识极强的“未来画家”,在近代美术史中独树一帜。他的色彩艺术对20世纪以来的绘画产生了重大影响,深入研究梵高的色彩艺术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启迪。
  梵高绘画的许多特点中最有价值的是他对色彩的运用和表现。“未来的画家就是尚未有过的色彩家”是梵高的一句不朽名言,此旬不仅高度概括了梵高的创作理念,而且揭示出色彩这一重要的绘画语言,当成为艺术家激情甚至生命的有机体时,便具有了一种艺术精神意义的深刻道理。在梵高之前,艺术家对色彩的认识有古典主义的固有色、印象主义的条件色,但还没有一位像梵高那样将色彩提升到一种绝对的精神现象予以重视。以德拉克洛瓦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虽然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创作激情,但是还仅仅限于表现形象。印象派画家们把色彩提高到审美的重要地位,也仅仅是一种表层的自然再现,缺乏艺术感染的精神内涵。
  梵高对色彩的认识与创新并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是在外部条件影响之下通过内在的动因而实现的。他接受了鲁本斯、德拉克洛瓦等画家那种以热情而奔放的性情抒发和饱满富丽的色彩表现的创作方法,并受印象派画家的启示,梵高调色板上的颜色变得干净而明亮起来,也学会了面对自然直接观察和感受的创作方法,特别是当他结识了高更等一批具有强烈创新精神的画家时,梵高意识到艺术创新是艺术家的根本出路。
  梵高独特的个性与生活的磨难是他色彩创新的内在动因。梵高是一个性格孤僻、内向、过于直率的人,由于性格的原因,梵高在生活、工作、爱情上屡遭挫败,种种磨难、痛苦、绝望使他精神上遭到巨大打击,身心痛苦达到极限,同时也使他具备了艺术家的超常心理,几乎总是带着某种病态,他以不正常的甚至仿佛是中了病魔似的激动,在更大程度上体会到了色彩的性格,体会到正常的眼睛所看不到的最细小的微妙差别,色彩能有力地表达情感。梵高对明亮温暖、高纯度色彩的热衷正是这种超常心理的体现。
  梵高的个性和带有神经性的气质,使他具有一种十分敏感的直觉,这种直觉关键是用什么方式引发出来。梵高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美术教育,但他凭着自己敏感的直觉,意识到自己的艺术天分,十分固执而又心甘情愿地过着苦行僧式的艺术生活。凭着这种直觉,他发现了色彩在绘画中的重要价值,并创造出了一个具有深刻精神内涵的色彩世界。一个不能得到直觉充分推动的人,会像是一只进入赤道无风带的船一样,很难达到艺术表现的核心或极至境地,而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一种天生自然的推动力,一种直接的需要,可以把自己的情感思想马上表现为艺术形象不可。梵高具备了这一点,也做到了这一点,在色彩上表现出了非凡的创造力。
  他的色彩冲破了前期印象派对自然色彩真实反映的束缚,他开始大胆地随心所欲地使用色彩。尽管是面对自然写生,画面色彩已经带有明显的抽象因素:不重视立体、空间和阴影的表现,只强调色彩的对比效果,这种抽象是主观情绪的表达,从而产生了装饰效果,他是通过使用光亮明快的夸张色彩、大色块的对比和绝对的黑自来实现这种装饰的。 
一、 用光亮明快的夸张色彩进行装饰
  受印象派画家毕沙罗的影响,梵高抛弃了他以前那种色彩暗浊沉重的画风,用最大的热情接受色彩鲜明、色阶丰富的印象主义绘画方法,并开始热衷于与这种方法最相适应的自然风景的描写,画面开始鲜亮起来,他用高纯度的颜色作画,创作出一种极具现代感的色彩装饰效果。在梵高之前还没有画家能够像他那样,将原色红黄蓝和问色橙绿紫直接画到画布上,在一系列高纯度的色彩运用中,梵高更偏爱黄色,对他来说黄色就是太阳的颜色,是光和热的象征!他虽不喜欢日光,但却迷恋于太阳,黄色使他狂喜,黄色使他入迷。这已不是调色板上的一种普通颜料,已经成为刺激他快感的力量。梵高以大面积黄色为基调的多幅向日葵作品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就和哥特大教堂的色彩玻璃一样五彩缤纷、绚丽夺目。在黄色的带动下,梵高的作品上的色彩在明度与纯度对比都是十分显著的,从而产生了光亮明快的装饰美。奥里埃在分析梵高的技法时说道:“他的绘画的外部的材料方面,与他的创造性的气质完全相适合。所有他的作品都是刚劲的、粗野的、激烈的。他的色彩??是难以令人置信地光辉耀眼。他是我所知道的唯一的艺术家,
能用如此强烈的颜色来描绘事物,在这种颜色中可以感觉到金属和宝石的闪光。”
二、 用大色块的对比进行装饰
  在梵高作品中大块平整的颜色对比是显而易见的,有些作品与现代装饰画十分近似,如他的代表作品《向日葵》、《夜咖啡馆》。在装饰色彩中,色块的并置是一个基本法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表现方法。虽然在现代装饰色彩中没有将这个方法归功于梵高,但是在现代装饰色彩理论未形成之前梵高已经这样做了。梵高大块色彩的运用极具概括性和抽象性,像日本版画一样进行简化与概括,他从日本的套色木刻中认识了简化色彩的方法,即把一切自然物象的反光抽象掉,将一块又一块色彩并列在一起,并用坚实的线条围框起来。他用的是错综的浓色笔触涂绘画面,增强了画面的厚重感,物体的结构也就显示出来了,画面的装饰效果并没有削马弓形象的结实有力的塑造。梵高的色彩不是背向自然靠纯粹的想象画出来的,而是面对自然写生调动他想要的色彩,用夸张、简化、抽象等方法,将自然中的色彩抽取出来,并在画面中分配着色彩,找到色块并置所产生的对比与和谐的最佳效果,给色彩的审美价值提升到从未有过的高度。这种色彩并置的方法已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被广泛运用。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