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从中韩传统婚礼服饰看中韩文化差异

2015-10-10 09: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传统服饰与国家源远流长的文化密不可分。婚礼服饰作为传统服饰中庄重而又喜庆的代表,反映了不同的文化。本文从中韩两国传统婚礼服饰角度出发探讨中韩两国的文化差异,具体为服饰的颜色,图案体现的思维,审美观的相同点及其差异。此外,本文还论述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交流以达到促进两国文化沟通的目的。

关键词:传统婚礼服饰;中韩服饰;中韩文化
一、服饰文化的起源
  美国人类学家英菲说过:“一个文化项目是外来渗透的结果,还是自然独立发明的产物,这个问题对于那些注重历史遗产的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对于那些运用比较研究方法的人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所有文化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内容,最先都是以文化渗透的形式出现的。”(高强,2007:226-229)传统服饰则是文化渗透的重要典范。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最能体现一个民族服饰特色的应该属婚礼服装。每一个民族都有各自特定的婚礼服装,它是被传统积累固定、约定俗成并代代相传较长期基本不变的服装。传统婚礼服饰作为服饰中的重要一部分,无时不刻透露出文化的特色。本文从中韩两国的传统婚礼服饰出发探讨传统婚礼服饰背后的深层文化,以期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进步。
二、中国传统婚礼服饰
  就中国而言,周代礼服的出现使得婚礼服应运而生。经历秦汉发展,在唐宋达到一个高峰,在辛亥革命时期出现一大演变。纵观华夏婚礼,传统婚礼服伴随着中国民族化的特征出现、发展和变化。中国婚纱礼服行业起步较晚。20世纪初期,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还是长袍马挂和凤冠霞帔。自古以来,中国的结婚礼服就是以红色为主,因为传统认为红色是吉祥喜庆的颜色,所以古代新嫁娘往往是身着红色礼服,头戴凤冠。
  20世纪初,传统的中式婚礼服还是长袍马褂和凤冠霞帔。20年代以后,婚礼变得多样化,都市女子结婚采用头披白纱,身着丝织礼服,手持白色花束,举行""文明""结婚,而农家女子仍然穿红袄戴珠冠,乘坐红轿,保持着旧式风俗。50年代,随着政治制度的变化,婚礼服则演变为新郎穿蓝色中山装,新娘穿旗袍或红袄裙。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新郎新娘都是清一色的蓝色制服,时髦一点儿的则穿上绿色军装,或一件军绿服装套小花袄。民间婚礼服大多为日常生活服装,注重朴素整洁。城市里人们基本上用常服,即没有婚礼服;在农村,比较多的人用传统的婚礼服,如新娘穿红衣服。进入80年代初,中国传统的婚礼服开始和国外接轨,新郎穿西服、新娘穿婚纱成为时尚和主流。
三、韩国传统婚礼服饰
  韩国朝鲜族的婚礼服明亮而且多彩。过去朝鲜平民也只有特殊节日和庆典才穿彩色的韩服,平时都是穿白衣。在过去也只有结婚的时候,平民才允许穿官服,而且还要佩戴更多的仪式性头饰。韩国传统服饰,新娘新郎在婚礼几天后的币帛仪式得穿着民族服装。
  有钱人的婚礼上,女性嫁衣通常是表面红色内衬蓝色的阔衣,衣服上的图案代表两姓之合、万福之源,或者是袖子有五种颜色的绿圆衫,同时用后面系带的红色真丝金绣大带从腋下扎紧,还要戴上源自蒙古的小帽。朝鲜贵族女性过去以红内衬的绿色唐衣或者粉内衬的紫色唐衣作为嫁衣,再戴上花冠。后来还出现了白色阔衣的嫁衣。新郎穿的是纱帽冠带。平民新郎通常是穿朝鲜王朝的最下级的九品官服,戴黑色的纱帽。而有级别的朝廷官员则是穿他们自己的官服。团领是宫中官员在平时执行政务时穿著的官服。官服的颜色,胸口和背後的正方形补缀的颜色和图案都象徵著穿著者的社会地位。第一次采用团领是在新罗28代真德女王2年(公元648年)。随著中国式官服制度被引进,一直延续到朝鲜王朝。另外也有穿赤古里巴基结婚的人。
四、中韩传统婚礼服饰的文化差异
  中国和韩国都属于东方,具有东方明显的神秘主义色彩,在艺术手法上表现都偏重抒情性,表达中重视主观化的美感,强调突出意境的作用,在实际中利用色彩、图案象征抽象的意义,表现了内蕴丰富和不张扬的审美特点。
  最为传统的凤冠霞披作为中国传统婚礼服饰的代表注重红色,华丽,端庄。大红色体现了喜庆热闹的中国特色。新娘的服饰形成了头戴凤冠霞帔,盖红盖头,上身内穿红娟衫,外套绣花红袍,颈套项圈天宫锁,胸挂镜,肩披霞;下身着红裙、红裤、红锻绣花鞋。新郎也是一身的红色,红冠红袍。婚礼的一切都是红色的,红灯红烛,红色花轿,大红喜字,喧天的锣鼓,欢腾的人群,牵着红绸的新郎似乎组成了恒古不变的婚礼场面。然而一般来说韩服传统婚礼服饰的线条兼具曲线与直线之美,尤其是新娘的短上衣和长裙上薄下厚,端庄闲雅。男性以裤子, 短上衣, 背心, 马甲显出独特的品位。白色为基本色, 根据季节, 身份, 材料和色彩都不同。在结婚等特别的仪式中, 一般平民也穿戴华丽的衣裳和首饰。新娘头戴丝绒花冠,身穿美丽的彩虹婚服,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新郎短褂搭配长裤,而以细带缚住宽大的裤脚,这就意味着不同的国家有着不一样的民族文化。
  中国婚礼服饰崇尚华美,艳丽,端庄。中国服饰受传统析学、美学思想的影响,始终保持着东方式所特有矜持,对肌肤严密包裹使其不显露体形,在十几种更不暴露肌肤使得衣服与人体保持着非常自由的空间,缺少对人体感官刺激的特点。服饰中的女装使躯体避免外露,增加了东方特有的神秘感;服饰中男装严整修长,洋溢端正之美。然而韩国婚礼服饰相应崇尚自然美和原始美,朝鲜服装现出更加符合自然和谐并与周围环境相互交融的审美观点,具体的表现为服饰的制作中采用天然的棉织品或麻织品为主要材料同时以自然界中的植物为燃料,缝制成颜色淡雅柔和的衣服。婚礼上,新郎的穿戴是裤子,短衣背心,带结上穿外套,戴纱帽冠带,穿木靴。新娘是红裙黄短衣上穿圆衫,戴发簪,龙簪上垂着前缀和飘带。
  中国婚礼服饰注重体现新郎新娘的热情娇羞,以红色为主色调,喜庆,通常新娘戴凤冠,显示华贵,顶着红盖头表示羞涩,裙子比较贴身,显示身材苗条玲珑,这与中国妇女裹小脚很少劳作有关。而韩国服饰主要体现新郎新娘的端庄,贤淑,纯洁,颜色会稍微淡一些,头上也有发簪,但衣服仍然是大大的裙摆,飘带飞舞,有一种轻盈飘逸的美感,韩国妇 女古时会下地干活,大大的裙摆有利于劳作。
  一般来说韩服传统婚礼服饰的线条兼具曲线与直线之美,尤其是新娘的短上衣和长裙上薄下厚,端庄闲雅。男性以裤子, 短上衣, 背心, 马甲显出独特的品位。白色为基本色, 根据季节, 身份, 材料和色彩都不同。在结婚等特别的仪式中, 一般平民也穿戴华丽的衣裳和首饰。新娘头戴丝绒花冠,身穿美丽的彩虹婚服,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新郎短褂搭配长裤,而以细带缚住宽大的裤脚。
    东方文明以伦理教化为主,同时强调情理结合。在儒家思想的整体氛围中,韩国服饰同中国服饰类似都在着装上力求大而广之,服饰造型的结构不是表现人体自身,而是让人与衣若即若离,展现出虚实相生、含蓄内敛的特有的文化境界。韩服几乎盖住了衣者的整个身体,女装高腰、直线和宽大的款式造型,抹杀了所有可能产生女性诱惑的身体特征展示,通过其所表达的特有视觉特点陶冶人的求人体美情操,反映出东方服饰审美的本质不是追而是追求超出形体之外的精神意蕴。在朝鲜服饰上,强调与自然和谐并和周围环境相互交融的美学思想。
五、结语
  不同的文化反映了不同的思想。中韩传统婚礼服饰的差异体现了两国人民不同的审美观和文化接受。接受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通过此来表达的是一个民族或地域对另一个民族或地域文化及审美观点的认同,是不同的民族及地域之间文化交流的结果。交流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服饰文化的接触、碰撞、交融的过程来产生新的服饰式样和穿着方式乃至于着装观念。中国的服饰传入韩国进行改良发展传承,朝鲜民族传统服饰的基本构造和样式在发展中受到了汉民族或蒙古游牧民族的影响,虽然其在被接受过程中经历了多次的发展及变化,但是大的结构和固有的服装形态并没有改变,仍旧很清晰的保持了朝鲜民族传统服饰的个性特点。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是通过一系列接受活动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接受作为文化表层的服饰式样,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改变着装方式与穿着观念,向着文化结构更深入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高强. 民族融合背景下的魏晋南北朝服饰. 服装设计师,2007(3)。
何伟. 中国与韩国服饰文化比较浅论 .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 (12)。
罗孙.朝鲜时代服饰研究. 忠州:忠北大学出版社,2003。
张淑.焕朝鲜时代的装束.韩国的关.汉城: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2000。
赵云川.服色的意义. 中国《饰》杂志,2005,(2)。
吕莎. 韩国服饰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当代经理人 ,1997 (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