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谈语言哲学认知学派的特点

2015-10-09 09: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认知学派哲学家们认为一个简单的话语行为的产生远比想象的复杂,寻找出语言知识是如何在人类大脑中构建和处理的是语言科学研究是中心任务。本文通过介绍认知学派的特点来表明认知科学的研究对于语言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关键词:语言哲学;认知学派;特

  1认知学派
 虽然语言能帮助哲学家们从事研究工作,但是语言本身就是一个令人着迷的研究话题。一个简单的话语行为的产生远比想象的复杂,寻找出语言知识是如何在人类大脑中构建和处理的是语言科学研究是中心任务,这也是为什么认知语言学家们所努力的。认知主义是跨学科的,大体上研究的是人类的大脑,而不仅仅是语言,主要包括计算机科学,语言学和哲学。
  2认知学派的四个特点
 认知学派对于人脑和语言的研究途径,有四个特点:一是坚持人脑计算和表征理论;二是反对行为主义中的部分形式;三是对经验证据的开往性;四是以心理状态而不是世界中的事物或日常使用的样式来决定语言意义。下面就这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是坚持人脑计算和表征理论,大脑思维的认知模式作为信息处理系统进行对构建世界表征的计算,换句话说,大脑思维就像计算机一样。很多人开始的时候认为这样的想法是不可思议的,但事实上这样的想法也是很自然的。人们使用计算机思考,当会计师使用运算一览表来准备税务表,飞行员使用自动导航系统,图书管理员搜索电子目录等的时候,计算机就被用于像大脑做脑力运算来完成任务。那么人脑也可以像计算机一样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Dawson 1998;Marr 1982)。
 其次是反对语言行为主义,在认知学派建立之前,研究思维的占主要地位的方式是行为主义。许多理想语言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的哲学家们都受到其的影响。行为主义也有很多种,但是所有的行为主义者都一致反对通过对心智状态的科学研究来解释语言与行为。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语言行为是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的复杂结构,言语反应是由由环境刺激所控制的(Skinner 1957)。斯金纳对语言的观点受到的乔姆斯基坚决彻底的批判。乔姆斯基指出,言语行为与做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的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的复杂性。一旦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言语行为也能产生的话,认为言语行为不涉及心智状态的观点就会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Chomsky 1959:31)。认知学者们认为要走出行为主义就需要提供一种对心智状态的正规的描述方法。
 三是对证据的开放性。认知学派是一个注重经验证据的学派。他们获得证据的途径包括对本土说话者,母语习得过程,言语生成与理解的控制心理研究,先天的和后天的语言缺失,以及健康成年人语言使用的神经学特点等的研究。这些证据的来源可用于对语言物理层面,运算层面和认为层面的研究。奎因(1960)指出,这就证实了语言学知识与意义不能够明确的下定论,相应的他也得出一个结论:也没有说明语词和句子如何映射其意义的事实。同样,奎因的这个观点也受到乔姆斯基(1969)的反对,基于对证据的开放性,乔姆斯基认为奎因得出的关于语义的不确定性的激进结论,是因为他开始就接受的行为主义的只有可观察到的行为和反应才能够作为语言意义理论的数据的这个看法。
 最后是意义是心智状态的特点。意义的心智状态理论就如亚里士多德那样的古老,但是心智的计算和表征理论通过描述心智的可能状态与其可能如何在思维中运行给予了心智状态理论新的生命力。除了用心智状态来解释意义外,有的认知学者理想语言学派所赞成的指称理论表示不赞成。福多(1975)认为语词与句子通过与内部的思维语言,也就是心理语,的表征公式匹配来获得意义。心理语不是像英语一样的公共语言,它更像电脑语言,一种正规的系统,这个系统具有正规的句法和等同于或超过公共语言表达力。福多还认为语词和句子表述心智状态,但是,他在乔姆斯基与Jackendoff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尝试科学的用心理语描述表达式的意义。总的来说,福多的关于意义的理论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语词通过其自身的心智状态获得其意义;二是大多数的心智状态通过外部世界的指称获取其意义。

  3 认知学派的局限性
 很难说清楚认知学派能走多远。有人认为研究人类思维中关于语言结构的结构和处理的过程语言学知识能够告诉我们关于语言本身的特点,但很多的哲学家们对于表示异议(Barber 2003)。但是对于人脑计算与表征理论,作为研究进行的假设,引起了大量的关于思维与语言的理论研究。对思维和语言研究的认知方式被大多数的哲学家们接受,并认真的对待之。

参考文献:
Chomsky, N. (1959). A review of B F Skinner’s Verbal Behavior . Language 35(1), 26–58.
Chomsky N (1969). Quine’s empirical assumptions . In Davidson D & Hintikka J (eds.) Words and objections:
     Dawson, M. R. W. (1998). Understanding cognitive science . Malden, MA: Blackwell.
Jackendoff, R. (2002).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Brain, meaning, grammar, evolution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Quine, W. V. O. (1960). Word and object . Cambridge, MA: MIT Press.
Russell, B. (1919). Introduction to mathematical philosophy .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Skinner, B. F. (1957). Verbal behavior . New York: Appleton- Century-Crofts.
 陈嘉映,2003,语言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钱冠连,2002,汉语文化语用学。 第二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冉永平,2002,认知语用学的焦点问题探索,现代外语(1):48-60.
 张学广,2003,维特根斯坦与理解问题。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