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在我国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对体育学科和学校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现实的操作中,存在严重的“应试教育”。笔者就此发表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体育中考;应试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加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07]中发7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为全面贯彻落实这一文件,同时,也是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张扬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浙江省对2009年的体育中考进行了改革:(1)重视过程性评价,细化学习过程评价标准,使其更具操作性、合理性。评价检查内容包括:两课三操。即初中三年体育课成绩、体育活动课和眼保健操、早操、课间操的质量;《国家学生体质锻炼标准)达标的质量,即初三毕业生近两年数据分析汇总表。抽测部分学生指标;耐久跑训练指标质量,即1000米(男生)、800米(女生)得分和游泳。(2)加大体锻效果(现场考核)分值比例:中考体育总分为30分。(3)增加学生自主选择的项目:除50米为必测外。其余两项考试项目.学生都可进行选择:立定跳远和一分钟跳绳二选一;一分钟仰卧起坐和篮球运球上篮二选一。尽管各县市的情况不同所测项目也不尽相同,但改革措施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学生的教、练的积极性。体育中考成绩都较以前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实际的体育中考过程中,在操作方便与政策方面还有许多漏洞,给体育中考的可信度与实际效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仍然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wWW.133229.COm在教学中,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应试现象”严重。
虽说浙江省在中考改革中明确提出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并明确规定评价内容包括两课三操,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县、市并没有把这项列入体育中考成绩,而是主抓要测试的三项。即考什么抓什么。这使得体育课内容单调乏味,学生也是被动的为了分数去学、去练,极大的减弱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而且,这种“应试现象”也势必带来以下两个结果。
其①考试内容与教材内容相脱节,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差甚远。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三年的学习内容应包括:球类、田径、体操、武术、游泳、健美操、舞蹈和野外活动,以及体育与健康知识等许多内容。而大部分的县、市,体育中考项目只涉及其中的几项,远远达不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使得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无从人手。如果根据教学大纲安排则与考试内容搭不上边,但要是根据考试内容安排,那么又违背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在左右为难的情况下,考虑到学生和家长们的需要,不得不违背原则以考试内容为中心制定计划。
其②体育课变成素质课。就从我市的体育中考项目来看,除了篮球运球投篮属于技能项目,其余考的全是身体素质。为了给学校、家长一个好的成绩,不得不使教师把体育课改为训练课或是素质课。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但由于我们的体育中考项目偏少,如果只把体育教学的目的仅仅局限在体育考试上,不遵循全面发展的原则,一味地追求考试的成绩,那么势必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局面。
1.不利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考生和家长都认识到,体育中考的加分比文化课拿分要相对容易。因此在家长和考生的要求下,教师势必会把教学重点放在考试项目上,教学内容也就被人为地划分为考试内容和非考试内容。而学生在开始练习测试项目是有积极性的,因为体育加试与自身的升学愿望和家庭的需求相一致。然而由于长期练几个项目,久而久之,就会逐步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大脑皮层就会抑制皮下中枢兴奋,学生原有的兴趣逐步消失,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厌学厌练情绪。当这种绪出现时,学生为了升学需要和家长的要求就不得不用意志力努力克服困难,而其意志品质往往是比较弱的,久而久之,就会加重学生的学习心理负担。这无论从生理上来说还是从学生心理上来说对其的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
2.体育设施相对落后
某些地区将测试内容始终控制在固定范围内,每年考试的内容都基本相同,而且考试项目大部分是体能类项目,因此对器材的要求不高。例如我市:必考项目1项:女生800米、男生1000米跑。如因场地条件限制无法进行800米、1000米考试,经温州市教育局批准后,可改考3分钟25米往返跑 。选考项目2项:在立定跳远、掷实心球、篮球运球投篮、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4个项目中,由考生选考2项。由以上项目可以看出只要有操场、跳远垫、实心球、篮球场、篮球、单杠、垫子或是只要其中的几样,考试项目的练习便可顺利进行。因此,在一些学校对体育的投入相对较少,体育教学设施也相当落后。
3.学校对教师评价单一
虽说对教师的评定应该是多方面的综合评定,但按照当前局面,在体育中考结束后,兄弟学校都要进行成绩的比较,有些学区也会按成绩进行排序,并把此作为衡量一所学校体育工作好坏的标准之一。从而也会造成学校把体育中考成绩作为衡量一个体育教师工作的尺度,甚至和评奖、职称晋升挂钩。众所周知,体育考试的成绩和学生的临场发挥,天气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单凭体育考试成绩来评定教师的工作成绩是极其不公平的。况且,不是每一名学校体育教师都有机会执教初三年级,那么对于这些教师按照这样的评定方法也是不公正的,会大大影响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
当然,虽说有这些不利的局面,但我们并不否定体育中考。相反,正是由于有了体育中考才使我们体育学科得到更多的重视。体育中考从最初的试点、推广到现在的全面实施。20多年来,几经波折,目前大家对体育考试逐步形成了共识,提升了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对体育考试的意义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普遍认为实施体育中考制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学业评价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本要求,是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手段,是初中考试制度改革的有力探索。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坚持其有利的一面,而要逐步改善其不利的一面。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想法。
1.坚持贯彻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即: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努力使学生将体育学习和活动作为自己的内部需要,培养终身体育的观念。
2.学校的体育教学是关键,在正常的教学基础上突出体育中考测试项目避免教师只为测试而教,学生只为测试而学。
3.学校体育当以运动技术的传习为主旨,通过运动技术的学习而达到强化体能的功效。学生在强化体能后也必能顺利通过中考体育测试,把考试项目融于日常体育教学和活动中。
4.在制定考试项目时,应当以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及健康素质为主,同时在技能技巧上增加选择性。
5.对教师实行综合评定。
结语
虽说体育中考在我国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其有利的一面大家有目共睹。但是,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特别是体能指标的下降,体育考试面临着改革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使体育考试更符合教育规律?如何使体育考试真正成为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的有力手段?如何使体育考试成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指标?这些问题还仍然需要我们艰苦不竭的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17号)[s].2007.
[2] 刘海元.我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实施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08,15,(9).
[3]周建军. 初中体育考试的反思[j].教育艺术,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