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谈乐舞在三大鼎盛时期的传承与发展

2015-10-06 15: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各国的乐舞都汇集京都,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乐舞的发展。汉代的乐舞继承了秦代的乐舞,并在其基础上有了较大的进步[2]。
汉代盛行“百戏”,这种艺术形式包括杂技、武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演唱、舞蹈等多种民间技艺的串演。其中最着名的舞蹈有《七盘舞》(或称《盘鼓舞》)、《巾舞》《袖舞》《建鼓舞》《巴渝舞》等,还有表现特定人物和一定故事情节的《东海黄公》《仙会总唱》等表演节目。
乐舞的发展历经几千年,至隋唐年间,宫廷乐舞的发展最为注目,无论从艺术高度、地域广度,还是在形式丰富、艺术审美等方面都颇领风骚。至隋唐时,天下之乐舞包罗万象、斑斓奇异,各地域不同的乐舞风格既相互融合与吸收,又剔除、保留了各地域不同风格特点。因此,一个泱泱鼎盛的音乐繁荣局面继而产生了,乐舞发展到了历史最辉煌时期——盛唐乐舞时期。唐乐舞开创了中国古代乐舞史上一个盛况空前的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局面。陕西长安乐舞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特定的社会发展、劳动生产、思想信仰、民风世俗、审美情趣、精神风貌等方面的凝聚和艺术形象的反映。绚丽多姿的陕西民间舞蹈,是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历朝古代乐舞以及各种文化运动促进下的一种承传发展,是繁衍生息的珍贵遗存,也是深入研究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舞蹈学以及音乐史、舞蹈史、文化史等各种学科不可缺少的活史料、活形象。
唐代继承了隋代的乐舞,留用了前朝的艺术家,乐舞制度依旧。wwW.133229.COM如隋的《九部乐》开始也按原样演出,而后加了一部《燕乐》,发展为《十部乐》。《十部乐》除《燕乐》和《清商乐》是汉代的乐舞外,其他八部都是来自中外各地的民族民间舞蹈。唐代中叶以后,宫廷燕乐在演出形式方面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两种。着名的“坐部伎”是在室内表演的,所演奏曲目有《龙池乐》《霓裳羽衣》《绿腰》《柘枝》等;“立部伎”在厅堂下演奏,舞者60~600不等,舞姿雄壮威武,伴奏乐器有鼓、锣,音量洪大。
唐代表演性的舞蹈又分为健舞和软舞两大类。健舞的舞姿矫健刚劲;软舞的舞姿轻盈柔婉。健舞有:《剑器》《柘枝》《胡璇舞》《胡腾舞》等;软舞有:《绿腰》《春莺啭》《兰陵王》《凉州》等。
此外,唐代还流行有“歌舞大曲”和“歌舞戏”两种艺术形式。“歌舞大曲”的代表作是《霓裳羽衣》,它是唐朝乐舞中最为着名的一个节目,是唐代乐舞的象征,盛唐之音的典范之作,音乐主要吸收外来音乐成分,其风格优美、典雅,以庞大而多变的曲体,创造了神秘梦幻般的浪漫境界,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另有《秦王破阵乐》,原为军阵乐舞,后发展为宫廷乐舞。秦王为唐李世民登基前的封号,李世民登基后,亲自设计编舞,使其“交错屈伸,首尾回互,以象战阵之形”。
“歌舞戏”的代表作有《大面》《拨头》《踏谣娘》等。
以上是关于古代乐舞在三大鼎盛时期的讲述,意在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乐舞与民族文化、民族思想、情感习俗、观念意识以及审美意念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乐舞这一瑰宝在古代放射出的耀眼光芒,从而激励我们后人在继承古人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加优秀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 王宁宁,江 东,杜晓青.中国舞蹈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
[2] 袁 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