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浅谈中国动画设计的发展趋向

2015-09-29 08: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由于外国动画产品的引进,我国传统动画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本文从形、色、意三个方面对传统动画和国外动画进行了研究,指出了我国传统动画发展的趋势,并对我国传统动画迅速发展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动画;文化;融合态势

一、 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体现
  动画行业目前已在很多国家的影视市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国的动画作品需要有自身鲜明的艺术和文化特点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动画的特色多体现在形、色、意三个方面,本文从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在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体现。
  1、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我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文化,这些文化的精髓积淀下来,影响我们的衣、食、住、行以及思想文化等方面。在衣着服饰方面,我国传统服饰按年代进行排列,具有代表性的有唐装、旗装、少数民族服装等,这些服装的特点在我国当代的服装设计中均有所体现。在饮食方面,饺子、包子、粽子等都是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食品。在居住空间方面,从古代保存至今船檐式房顶和青砖红瓦房多处可见。另外,影响我国思想文化比较重要的是儒家和道家思想,这些传统的思想曾长期影响着我国的政治和文化发展,影响着我国人民生活的多个方面。
  2、传统文化在动画中的体现
  我国的传统文化,不仅对我国的经济、文化有重大影响,对我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我国传统动画《大闹天宫》、《海力布》等,在造型、色彩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形象,就是参考了我国京剧艺术的服装造型进行创作的,而且也闪现出敦煌石窟壁画中飞天婀娜多姿的神韵。《哪吒脑海》中哪吒的发型和肚兜设计,均是参考了我国古代儿童的传统造型,体现出其可爱活泼的人物特点。《海力布》中海力布的形象体态圆润,穿着朴实,很好的表现了蒙古族少年的英勇和真诚。《阿凡提的故事》中的角色和场景造型也体现出新疆少数民族的服饰和建筑特色。此外,水墨动画《牧童》、《三个和尚》等简洁的线条和朴素的形式,达到了传神写意的艺术效果,展现出我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绘画艺术特色。剪纸动画《金色的海螺》等,也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的民族造型特色和精湛的剪纸艺术。1
  形与色仅仅是动画的外观,在我国传统动画中剧本的创作也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内涵。我国传统动画作品之所以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展示出民族和传统文化特点,关键在于它们所依赖的故事脚本均来源于我国特有的民风民俗,而这一切又都深受我国传统文化氛围影响。如动画作品中常存在善恶因果、忠孝德义等故事情节,体现出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和佛家文化的影子。
二、西方文化对我国动画的影响
  西方各国的文化各具特色,其文化也在各自的动画创作中有所体现。
  1、西方文化特色
  美国的歌舞剧和情景喜剧对美国的动画片创作有很大的影响,其特点是通俗易懂、娱乐性强,演员载歌载舞,气氛热烈,有较强的感染力。《白雪公主》就是以歌舞剧的形式设计了开场,温馨浪漫的梦幻气氛使观众身临其境。2
  法国是一个浪漫的充满艺术气息的国家,也是一个传统的国家。二战后,尽管美国大肆宣扬大众文化,但法国仍然坚守传统文化特色,使本国的动画作品没有受到外界影响,并在艺术性上不断进行突破。3作品多反映出真实社会状况,映射出对善良、亲情的渴望和对黑暗、残暴的痛斥,体现出深刻内涵。
  2、西方动画对我国动画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后外国动画作品涌入,并很快就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我国传统动画的发展出现了滞涨状态。其主要原因首先是我国动画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从故事内容、形式风格、技术手段到市场运作等方面经验不足,在创作上多是模仿国外成功影片。其次,我国对某些文化保护力度不够。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外文化的融合趋势加大,我国某些特色文化尤其是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正在不断消亡。另外,我国的教育体制使得年轻一代对传统民族文化感到生疏,导致我国的动画作品与传统文化渐行渐远。
三、我国传统动画发展的趋向
  1、中西文化呈融合态势
  近年来我国制作的动画多借鉴了欧美或日本的绘画风格,如《秦时明月》就是一部结合中国传统服饰特色与日本人物绘画风格的中西合璧的产物。不仅我国动画受到国外动画的冲击,国外的部分动画在创作上也吸取了我国传统的元素。如《功夫熊猫》,借鉴了我国国宝熊猫的造型特点,并将之形象与中国功夫中的动作相结合,《花木兰》则是根据我国花木兰替父从军的古典著作进行改编,均展现出中国的特色文化。
  2、我国动画的发展趋势
  由于国外动画的冲击,使得我国传统动画业正处于改革阶段。如何改变动画片中传统文化元素缺失、改善过多的借鉴国外动画的现状,使我国动画迅速发展起来,是目前我国动画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传统的动画说教意义不适应市场的需要,所以改善目前的现状首先在于减少剧本的说教意味,并引入我们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中有关科技或者科幻文化创新和自然知识的内容,从而在不减少趣味性的基础上让儿童知晓自然和科技知识,从而引起儿童对自然界和科技进行探索的兴趣。
  其次,西方或者国际文化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许多精华之处,在动画片中可以借鉴,所以,我们可以在具有传统造型和色彩设计特色的形象中引入国外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这样可以创造出新的既具有民族特色,又跟随时代潮流的动画作品,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欣赏水平。
  第三,我们可以将具中国特色的造型和色彩与美国歌舞剧的叙事风格相结合,或参考法国动画剧本的创作特点,将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创作出既能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又能紧贴现实生活,还能具有娱乐性的动画作品。
  总之,本文认为以传统文化为主,并加入多元文化才是中国动画发展的最终趋势。
参考文献:
  苏玙《平民的狂欢与贵族的戏谑——美国与法国动画幽默方式之比较》.
  高雨青《动画动作设计的文化内涵——论舞台剧对美动画片动作设计的影响》.
  冯琨《动画本土文化元素角色的创造性表现》.
  作者简介:赵珂,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艺术系。 
  

1冯琨,《动画本土文化元素角色的创造性表现》,《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年第5期,第238—240页
2苏玙,《平民的狂欢与贵族的戏谑——美国与法国动画幽默方式之比较》,《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第121—125页
3高雨青,《动画动作设计的文化内涵——论舞台剧对美动画片动作设计的影响》,《改革与开放》,2010年第5期,第172—173页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