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的语言特征

2015-09-24 08: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显示出了其绘画语言上特殊的视觉效果,建构了 “红光亮”、“高大全”的视觉文化。文章在分析“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语言特征的基础上,从艺术的本质论和认识论方面探究其艺术真实。

关键词:文革 毛泽东 语言特征
  “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显示出了其主题、语言和构图特殊的视觉效果,建构了“文革”时代以毛泽东主题绘画为主要特征的视觉文化。“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作为“神”与“皇权”的符号,必然在视觉形式语言上决定了其视觉的特殊性,其领袖人物和正面人物的精神状态必然是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甚至连阴影都不用冷色调刻画;画面效果逼真细致,光溜溜几乎看不到笔触;整幅作品要达到光耀夺目,色彩响亮,充分反映时代精神。在风格方面,则独尊现实主义,提倡通俗易懂。“高大全”、“红光亮” “三突出”必然成为“文革”“样式”的视觉特征,绘画已经成为一种模式与八股。
  (一)“红、光、亮”语言特征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色彩含义,金碧辉煌是中国人对皇权的敬畏,中国红自古以来就有是表示喜庆、热闹、旺盛、幸福、吉祥的特定色彩。而在中国革命时期,红色象征着革命。“文革”时期的绝大多数绘画作品都是以红色为主的暖色调,画面形成了热闹富贵热闹的“红色海洋”,与最流行的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形成了相得益彰社会效应。作为文化的载体,视觉艺术的特殊语言,红色的视觉语言使以毛泽东为主题的绘画艺术创作达到了激发情感和传达信息内涵的重要功能,它具有视觉语言最直接与人们交流的特征,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的观赏效果,是一种最直接最具影响力的视觉因素。“红光亮”强烈视觉冲击力与“文革”特定的历史和特定的时代完整统一的融合,成为这一时期美术作品的重要特征。
  “红光亮”毛泽东主题绘画色彩的主要特征,其“红”是主导,在画面中大量运用红色等暖色调能更好的突出形象和渲染气氛,在人们心理上形成明确的色彩印象。 “光”是指在画面中尽量运用纯度高的暖色,画面效果逼真细致,主体人物呈现出一种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的气势, “光”与红色的暖色调交相呼应赋予人物一种“文革”所特有的质感;“亮”即光亮,指把画面描绘的光耀夺目,使其具有明亮、喜庆的视觉效果,又有光明与未来的寓意。在整个画面中,色彩的联想使得“文革”期间绘画具有了一种共通性。
  时过30多年后,一些人称“文革美术既是集权主义、现代迷信的狂热产物,又是带有‘红色现代主义'特点的艺术形态。而文革时期的美术作品呈现的‘红光亮'特点显示了社会主义艺术的新美学。”这种说法有其正确的一面,但是,如果把它称为社会主义新美学是不符合社会主义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社会主义特色的。从“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饱满、鲜明的色彩和暖色调中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其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更重要的是红色展现了激情岁月人们狂热的革命性与群众性。“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中纯色和对比色也被极广泛地应用,成为艺术家和社会意识形态明确的信仰和爱憎分明的态度,同时,红色和暖色调与我国的民间美术的色彩风格极为相似,符合了普通大众的审美需求,人们对于这种色彩的象征意义在极为认同的情况下,就能轻易地理解到作者所要传达的内在含义,更易老百姓接受,也使其成为流行色的重要原因。
  (二)“三突出”与“高大全”的语言特征
  “文革”时期的毛泽东绘画主要以歌功颂德、美化和赞扬为主题,其艺术创作原则为“三突出”和“高大全”,即 “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是文艺创作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 “三突出” 、“高大全”原则对“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创作的审美标准和创作模式。在处理领袖和群众的空间关系上,放弃了原先受苏联写实主义绘画模式影响的“再现性”手法,人为地打破人们日常的视觉习惯,以“概念性”手法,超验地塑造毛泽东的形象。“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与阎立本的《步辇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有很多相似之处,前者按照一二三号人物等级排位来处理画面结构与色彩冷暖明暗,后者按人物的职位高低贵贱设计大小,帝王画的很大而仕佣很小,在文革这样的现代迷信与盲目崇拜年代,这种古代人物群像创作的原则也被文艺工作者接受,作品中非常明显的封建痕迹,其唯一的改造就是增加了一些焦点透视效果。
  1972年侯一民、邓澍、靳尚谊、詹建俊、袁浩、杨林桂集体创作的《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唐小禾创作的油画《在大风大浪中前进》和陈衍宁的《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是那个特殊时代重要代表作品。他们在画面中力求恰如其分地运用特写、运用透视、色彩的变化突出领袖人物,体现了毛泽东“艺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塑造了“社会主义中国”的视觉形象,也创造了“文革”期间特定的美术语言体系,是艺术政治化的产物,既是对现实主义的讽刺,也是对浪漫主义的歪曲。
  “红光亮”和“高大全”是“文革”期间毛泽东主题绘画的主要语言特征。艺术创作的内容政治化与形式上的典型化是特定时代的特定产物,其浸透着人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乌邦托的理想,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重要特征。虽然今天回顾起来还有一丝酸楚和苦痛,但是,那毕竟是我们国家的历史过程中不能忽视的重要一页。
参考文献
王明贤 严善淳.新中国美术图史:1966-1976,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刘文斌,少数民族油画主题创作,河北: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