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中国花鸟画的线条之美

2015-09-23 09: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线是中国画的精髓,它贯穿于传承至今的绘画历程,经过千百年锤炼,日益臻进。花鸟画的线条有着东方特有的含蓄拙雅之美。花鸟画的线条之美在于线条的力度美和节奏美,更在于线条中蕴含的“势”。

关键词:花鸟画;线条的势;力度美;节奏美
在现实世界里,物象的边缘是不存在线的,花鸟画的线实际上是画家对物象“象”的一种高度概括,是一种意象的美的创造,蕴含着创作主体的感受、情感等主观成分。中国花鸟画的线条,特别是写意花鸟画的线,脱离了明暗、色彩这些自然客观因素形成了独特的造型语言。线既是造型的元素,还记录着画家情感的轨迹。作为花鸟画的形式语言,线条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可以说,没有线条就没有花鸟画。按照西方绘画素描中的观点,世上本无一根独立的线,线不过是面与面之间的转折处。所以西方绘画中,线更多的时候只是作品设色前的一种“构造”。他们没有将线条上升到一种具有“独立审美”的价值高度。著名英国美学家和艺术史家H.里德在《艺术的真谛》中说过:“可见线条是有选择性的,是非常含蓄的。事实上,线条如同速写一样,常常是表现主题的一种简括而抽象的工具。令人惊奇的是,在不违背艺术表现规范的情况下,线条竟能达到如此抽象的程度。”①里德是站在西方艺术的立场来看线条的,但他还是惊奇的发现了线条的简括、抽象能力,但是他认为这只能是西方艺术大师可以做到的,其实线条的这种提炼能力在中国绘画中却一直是一条最基本的法则和一种最基本的手段。
  花鸟画在作画的构图之初,画家往往先勾勒几根蕴含着势与节奏韵律的线,观众首先看到的往往是抽象的几根线而已,此时并不明白画的是什么形象,也不知道后面画家要画的是什么物象。所以,中国画先看到的是抽象的线条,西洋画先看到的是像什么物体的具体的轮廓和形状。也就是说:中国画的线在作画过程里始终以线的独立审美价值为依托,西洋画的线则必须包含在轮廓形状之内出现,不具有独立存在的特点,中国画是以评价一条线的节奏韵律美与不美为标准的,而油画优先评价的是像与不像,线条画的准确还是不准确,是以物体整体的“像”为评价标准的。
  要体现线条的魅力就必须精于笔墨并且意识统领笔墨,这是中国画理论的精髓:意在笔先。就像唐代张彦远论吴道子画:“意在笔先,画尽意在,虽笔不周而意周也。”强调每一笔都蕴含着作画者的“意”,就连不显示线条的空白的“无笔墨处”,也能够看出画家的“意”的存在。以中国画线条与西方油画的线条相比之下,中国画的线条要比西方油画早已注重线条的表现,线的理论和技能也高深的多。
  线条的美还体现在力度美。对中国画线的力度、节奏的把握造就了中国画中线的独特审美价值,彰显了它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线的力度关乎高雅脱俗,笔之软弱则显得俗气,这是与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有关的。国人奉行中庸之道,忌浮华做作过于尖刻。中锋用笔要求高,需苦心修炼才能成,线条视觉要求沉着平稳、浑圆饱满、蕴藉隽永、不躁不板,不滑不飘。粗细刚柔、长短曲直都讲究一个“力”字,宋代花鸟画的线条也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几笔就能把所要表达的感情和思想传递给观者。古人对“意”与笔墨线条的聚散疏密决定了构图。或灵动伸展凝气发力,或轻盈细微浓墨粗勾,每一笔线条,都带有画面特有的意境。
  美学告诉我们美感更多的是体现在节奏感上,节奏美是指一种有规律的重复而使人产生的美感享受,就像一首歌的美妙旋律不断重复的出现,缺少线条的节奏美,画面就会平淡无奇枯燥乏味,缺乏艺术感染力。在花鸟画艺术中,由于用笔的轻重缓急以及用墨的干湿浓淡的丰富变化,使中国画的线条无一例外地透露出节奏美。线的长短曲直、疏密刚柔等节奏元素,把观者带入美妙的艺术世界,得到美的享受。花鸟画中的线条更多的体现为枝干的穿插,花与花、花与鸟之间,线与线之间的关系。节奏之美不仅仅体现在独立的每根线上,而且更多的表现在线与线之间的错让、呼应、疏密等等节奏韵律关系之中。
  中国花鸟画的构图中都有“势”的存在,比如宋代花鸟画《出水芙蓉图》是南宋花鸟小品中代表性的经典之作,其“势”的巧妙之处在于整个画面的取势向左上,荷花荷叶都是向着这个方向,上方空出了大片空白,对比出下面构图的紧密,荷叶茎枝干穿插交错均向左上伸展,多数线条趋势在取势向左的基础上而略有不同,整个画面“势”的律动显得荷花生长,那种生命存在的动感生机勃勃,线条中锋用笔饱满而又隽秀静雅,色彩渲染雅致温婉,线条勾勒出花瓣的娇柔透亮的韵味,线的力度美又使叶子的厚实肌理质感尽显无遗,表现了南宋花鸟画家构思的新奇和笔墨的精妙。虽然画面只画了一朵莲花,两片叶子,可是整个画面却有一种“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超出画面之外的生机勃勃的气势,似乎能感到整个荷塘发出的沁人心脾的芬芳。
  线条的“势”即中国画常说的“笔势”,它特指书画文章的意态和气势。例如在王羲之的经典书法《兰亭序》中,初看笔势平平,但仔细观察,其蕴含的笔势是非常丰富的。许多笔画的搭配都超乎我们的想象,内在笔势之美是以平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最典型的例子是文中相同的很多个“之”字,书法家有意识的将其笔势赋予不同的意蕴,花鸟画中的“势”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处。它的内涵与主旨就是中国哲学意味所表达的“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所奉行的“和”的理念的最好体现。
参考文献
王伯敏.《中国绘画史》.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
五代,荆浩.《六要》.
(英)H.里德.《艺术的真谛》.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