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一名专业的黄梅戏演员,从学习黄梅戏到表演黄梅戏,再到推广黄梅戏,全身心地发展黄梅戏艺术逐渐成为了我们的一种使命。有了这种使命感,不管是在表演过程中,还是在日常生活里,我都会多多思考、留心观察,慢慢地积累了一些浅识拙见。下面我将就黄梅戏未来发展所需要努力的方向浅谈一二。
关键词:学习;借鉴;贯通
黄梅戏艺术的特点就是在不断学习借鉴中发展的。黄梅戏能从一个民间名不见经传的采茶调,发展到如今中国五大剧种之一,这中间无一不是借鉴和学习的结果。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最早起源于唐初。清朝乾隆时期,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演唱和念白,逐渐发展成为了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演出“本戏”。再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十九世纪初至解放前)的发展,黄梅戏成为了安徽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
但黄梅戏作为地方剧种,也会有一定的局限。念白及唱词很多地方用的是地方语言,就连剧情反映的也是老百姓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经常演出的大本戏,也只是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很少演出反映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的剧目。由于黄梅戏发展的历史较短,长期以来局限在安庆地区以及安徽其他地区范围内演出,这也局限了眼界和视角。随着文化市场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突显,黄梅戏的传承者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近些年的剧目改编与创作中,创新剧本,改编名著,同时汲取了昆曲、京剧、越剧、豫剧等优秀剧种的一些优秀元素,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黄梅戏的表演形式,提升了黄梅戏的艺术高度,使黄梅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从而更加扩大了黄梅戏的国内与国际影响力,为黄梅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近几年的黄梅戏新作品中,吴亚玲主演的《墙头马上》,就在形体语言上做了很大突破,这出戏把舞蹈和戏曲程式经过精心提炼,二者融成一体,使得将戏中人物的形象达到了现代古典艺术的审美高度。《墙头马上》的成功,使我们相信:形体语言的拓展与解放是可行的,甚至是必须的。我院新创作的《雷雨》、《逆火》、《霸王别姬》、《红梅赞》等一批剧目也是通过改编了一些文学名著和历史题材,汲取了一些好的艺术元素,在表演形式、唱腔及舞美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取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当然,在借鉴的同时,也不能本末倒置,失去剧种本身的特点,而应当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所以,黄梅戏需要更加广泛和深入地学习和借鉴,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完善的艺术体系,从而向更高的艺术领域迈进。
其次,要创新运用声光电等新技术手段打造感观盛宴。
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运用多种高科技方式展现艺术形式成为了一种趋势和时尚。声光电的高效、巧妙运用是一场高质量演出的必要保障,是当下舞台表演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戏曲的发展史,舞台灯光最初是无足轻重的,只是为了简单的照明而照明。很难想象,以前的人们在昏暗的灯光下是如何去欣赏戏曲艺术的,与其说“看戏”,不如说“听戏”更为确切。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加上多种外来的艺术元素进入我国,使我们不得不从美学角度来考虑戏曲的整体艺术水准。这样,观众就对表演以外的舞台美术、音响灯光、电脑科技等,要求也越来越高。
近些年来,大量的高科技声光电产品运用到舞台上来,确实为戏曲的发展也大大增色不少,特别是奠定了灯光在戏曲表演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在现代戏曲中。尤为重要的是,它不光把环境和人物照亮,更要把人物立体化、背景生活化,为舞台美术增色添彩。舞台灯光之所以在现代戏曲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它不再是照明,而是在戏剧舞台中有了思想,起到了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内心、时空转换的作用。我院新创作的3D版舞台剧《牛郎织女》正是一部集声光电于一体的视觉大餐,为黄梅戏舞台艺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由此可见,积极研究与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将会越来越成为黄梅戏发展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最后,要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黄梅戏的兴起,是半个世纪以来我国戏曲发展史上绝无仅有的一种现象,值得有识之士深入研究。它的繁荣源于多种因素,有建国初文化部门“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政策指引,有各级地方政府的通力扶持,有《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牛郎织女》等一大批优秀剧目作根基,更与严凤英、王少舫、马兰、黄新德、蒋建国、吴亚玲、韩再芬等一代代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的精湛表演和不懈的艺术追求血肉相连。
如今,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如何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同时,这也是每一个文艺团体所面临的一个比较难的课题。转企后,首先面临的是生存问题,一个企业要生存下去,经济效益是第一关注点。没有了效益,企业就失业了生存的基础,艺术创作也就无从谈起了。但如果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追求利润最大化,那么,就会忽视艺术创作,忽视生存的意义,最终也会因为没有好的艺术产品提供社会而退出市场舞台。所以,在两者之间如何权衡,如何博弈,成为了在市场经济下顺利发展黄梅戏艺术的最重要的课题,这一点对于其它艺术形式也同样适用。
一个剧种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每一位热爱它的有识之士共同努力,使它生生不息、蓬勃发展。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作为一个黄梅戏演员,作为一个希望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的社会普通一员,我将尽自己的努力,将这份事业坚持到底。同时,也祝愿黄梅戏的明天更加灿烂、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