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四川音乐学院“十孔笛”

2015-09-18 13: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随着民族器乐走向世界的发展趋势,传统的六孔笛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已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近些年来,竹笛的乐器改革也日渐频繁,逐渐成为业内热点课题。下面我将以自己多年的学习实践为依据,审视、思考四川音乐学院的改革乐器——“十孔笛”的发展和走向。
一、竹笛乐器改革的必要性和局限性
(一)竹笛乐器改革的必要性
    民乐要发展,必须走上国际音乐舞台,必须通过交流,通过与西洋乐队的合作,进一步拓宽民乐的表演范围,借音乐来融合不同的文化。
    民族乐器改革技术含量很高,既有民族文化的内涵又具有很高深的技术含量。丰元凯说,现在有很多热心于民族乐器发展的有识之士致力于民族乐器改革,他们的热情很高,但随意性大,比较盲目,特别是改革的成果难以得到认可,缺少交流的平台和推广的机会。
(二)竹笛乐器改革的局限性
    竹笛乐器改革,首先需要准确认知中国竹笛的特色性及局限性。因半音而学习西洋长笛加键者,除难克服竹体加键且每支竹子内径不同的问题外,在演奏手法上亦未能同时保有中国竹笛的滑音特性。双膜孔低音笛解决了高音区音色的谐和性问题,但因笛膜易受环境温湿度的影响,两个膜孔添加了贴膜的麻烦度。 双节铜套笛经数理计算及实物制作吹奏的实证,对要求不高的入门者或许可用,但对专业的演奏者,应确切认知:惟有在符合物理声学及数理记算下的固定尺寸,才能保持笛子上相对音、绝对音、八度音及泛音的准确性。近现代也出现大量的移植作品,应此也就频繁的出现半音、转调等技法,这就对民族乐器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笛子的六个孔,虽然通过指法、半孔可以弥补旋相为宫问题,但显得过于复杂困难,也不准确。改良竹笛最紧迫的是需要完善其音阶。
二、十孔笛的产生及优势
(一)十孔笛的出现
    十孔笛是我院前辈沈文毅老师在解放前,受丁燮林先生十一孔无膜笛的影响而研制改良出的十孔笛,突破了竹笛演奏的局限性,增强了竹笛的表现力。1954年十孔笛正式纳入我院竹笛专业教学科目。
多年来,以沈文毅老师带头,经过张宝庆、王其书、易加义、廖骏、石磊几代人的辛勤努力,在十孔笛教学当中不断深入研究探索,借鉴西洋长笛的科学技法,创作、移植了大量配套乐曲,吸引了诸多作曲家的加入,同时在很多重奏合奏曲中尝试安排了十孔笛的演奏。现今十孔笛已被纳入四川省特色学科专业。
(二)十孔笛的形制及律制
十孔笛是在六孔笛的基础上,根据十二平均律的原理,借鉴西洋木管乐器十二平均律化的长处,结合人的生理特征(即手形及手指长短等条件)而发明制作的一种新式竹笛。 十孔笛的最大优点是既能较完整地演奏十二平均律,又能较好地保留六孔笛特有的音色及各种演奏技巧。

(吹孔)        (膜孔)                                           (后出音


⑩  ⑨ ⑧   ⑦  ⑥   ⑤ ④   ③   ②    ①     

(笛塞)(吹孔)     (膜孔)                                           (前出音孔)(后出音孔)

手指排位:
1孔(右手小指)、2孔(右手无名指)、3孔(右手中指)、4孔(右手食指)、5孔(右手拇指)、6孔(左手小指)、7孔(左手无名指)、8孔(左手中指)、9孔(左手拇指)、10孔(左手食指)。
C调指法:
1(开123孔);                   #1(开1234孔);             2(开12345孔);
#2(开123456孔);              3(开1234567孔);                4(开128孔);
#4(开12345678孔);              5(开123456789孔)或(开12345 和10孔);
#5(全开);                     6(开10孔);                 #6(开1孔);
7(开12孔);               高音1(开123孔);               高音#1(开1234孔);
高音2(开12345孔);         高音#2(开123456孔);           高音3(开1234567孔);高音4(开1234 58孔);      高音5(开123456789孔)或(开12 和10孔);
高音#5(全放)或(1234和10孔);            高音6(放10孔);
高音#6(开16孔);                           高音7(开1267孔);
倍高音1(开1267和8孔的半孔)                 倍高音#1(开8孔)或(开123678孔);
倍高音2(开123458孔);                        倍高音#2(开123458和10孔)

(三)十孔笛的优点
    十孔笛采用“握势十指按孔法”持笛,与西方长笛持笛姿势相近,演奏时使笛子更加稳定,手指自然弯曲得到放松,有利于减少手指持笛的疲劳,对传统低音大笛持笛姿势也有帮助。同时增加了笛子的表现技巧,使小二度颤音、大二度颤音可以演奏规范,在远关系调性上也能做出笛子传统装饰手法,如叠音、颤音、滑音、垛音等。如《三峡随想曲》用十孔笛演奏,其中有传统技巧滑音和剁音等均可用十孔笛完美的表现出来;《欢乐的节日》既可以用六孔笛演奏也可用十孔笛演奏,其中运用了传统北方风格技巧滑音和剁音等,十孔笛一样可以展现出传统的韵味。其指法大致与六孔笛指法相接近,六孔笛演奏者在练习一段时间后就可掌握十孔笛的演奏。我们在学习十孔笛是采用简谱和五线谱双轨制。在简谱中十孔笛的演奏也可以有传统的多种指法,对传统乐曲进行演奏;在线谱中:D调十孔笛采用固定指法(筒音作6);G调十孔笛采用固定指法(筒音作2)演奏,既方便演奏外国乐曲又方便演奏新作品,线谱的学习也充分保证了笛子与大乐队的合作效果,提高了线谱视奏能力。十孔笛能完整演奏出半音阶,且不需要用半孔指法,解除了历史以久半孔音不准的问题。如:笛子与乐队《阿诗玛叙事诗》(易柯、易加义、张宝庆曲)从D调转到A到bB调再到bE调又转到C调最后回到D调,加之中间部分的离调,十孔笛非常轻松的应对,这足以证明了十孔笛易于转调的特点。
三、 十孔笛的实践和应用

    要发展一样乐器,必然要有作曲家、演奏家的支持,用已完善乐器表现优秀的音乐作品,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相互支撑,相互补充。无论是在独奏或与乐队合作中,十孔笛表现出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如:四川音乐学院的易柯、易加义、张宝庆创作的《阿诗玛叙事诗》,还有王其书、黄虎威创作的《三峡随想曲》,易加义创作的《西域行》,关乃忠创作的《蝴蝶梦》,文峰、蒋伟创作的《楼兰随想》,王其书移植的《美丽的塔什库尔干》,石磊创作的《诙谐的影子》、《后天的梦》,黄旭、石磊创作的《新疆印象》,易加义移植的大量国外名曲《霍拉舞曲》、《野蜂飞舞》、《查尔达斯》、《流浪者之歌》、《单簧管波尔卡》等等作品,在国内屡获大奖,并得到了国内外音乐人士高度评价。十孔笛为以后的竹笛音乐创作拓宽了空间,增加了音乐的色彩,多样化了竹笛的音乐因素,丰富了竹笛的表现形式,是值得推广、学习、鼓励,以便对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 乐曲。
    中国竹笛的出路在于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因此,十孔笛发展离不开交流,离不开与西方音乐,新兴音乐的交流。现今,十孔笛面临的机遇,在于创造更多的机会与欧洲已成体系的西洋管弦乐队合作,扩大观众层面,提升艺术鉴赏水平,不断地、积极地与世界音乐接轨。向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要促使中外专业作曲家参与到配套乐曲的创作中来,使乐改--创作--演技革新三者同步,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结  语
    每个国家或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逐渐形成和奠定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根基和发展模式,其文化传统充分体现了本民族的精神内涵,代表着本民族个性与审美趣味,是民族凝聚力的充分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如果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传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中国竹笛艺术,以十孔笛为代表,要乘历史之适宜,大力发展及推广,努力丰富自身内容及内涵,为竹笛音乐发展开辟出一条新道路 。


参考文献:
杨荫浏《国乐前途及其研究》,原载1942—1944《乐风》杂志。
赵松庭《笛艺春秋》。
缪天瑞《律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1月版,第294页。
萧友梅《复兴国乐我见》刊于1939年6月《林钟》创刊号。
应尚能《提倡国乐》刊于1942年4月《青年音乐》1卷2期。
刘天华《国乐改进社缘起》,《新乐潮》1卷1期1928。
吴赣伯《新音乐与国乐改进》。
刘靖之、吴赣伯编《中国新音乐史论集》第127页。原载杨荫浏《国乐前途及其研究》。
戴亚《人民音乐》2003年第4期。
易柯、易加义、张宝庆《阿诗玛叙事诗》创作札记。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